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95)
2023(12878)
2022(10149)
2021(9194)
2020(7425)
2019(16570)
2018(16639)
2017(31229)
2016(17442)
2015(19620)
2014(19532)
2013(18870)
2012(16939)
2011(15234)
2010(15459)
2009(14406)
2008(14353)
2007(13285)
2006(12232)
2005(11230)
作者
(49222)
(41889)
(41273)
(39322)
(25925)
(19874)
(18766)
(16021)
(15903)
(14891)
(14324)
(13919)
(13205)
(13095)
(12971)
(12631)
(12490)
(12166)
(11948)
(11909)
(10569)
(10313)
(10011)
(9646)
(9529)
(9370)
(9351)
(9068)
(8349)
(8320)
学科
(69962)
经济(69859)
(56608)
(49950)
管理(48620)
(35223)
企业(35223)
农业(33244)
业经(24591)
方法(22757)
中国(22016)
数学(19499)
数学方法(19302)
(19047)
(18952)
地方(14678)
(14345)
(14123)
农业经济(12542)
(12182)
发展(11914)
理论(11814)
(11812)
(11518)
银行(11487)
(11015)
贸易(11009)
(10991)
(10988)
(10883)
机构
学院(249318)
大学(244867)
(102528)
经济(100346)
管理(93825)
研究(83630)
理学(80398)
理学院(79600)
管理学(78349)
管理学院(77904)
中国(64439)
(60815)
(51085)
科学(49307)
(47785)
农业(46206)
业大(42735)
(41519)
(40526)
中心(39816)
研究所(37141)
财经(36946)
(33565)
(33256)
师范(32945)
(31179)
北京(31095)
经济学(30875)
农业大学(29168)
(28965)
基金
项目(165044)
科学(130470)
研究(126341)
基金(118741)
(102639)
国家(101641)
科学基金(87433)
社会(81907)
社会科(77212)
社会科学(77195)
(66819)
基金项目(63073)
教育(57599)
(54163)
编号(53835)
自然(52899)
自然科(51658)
自然科学(51644)
自然科学基金(50766)
资助(45885)
成果(44488)
重点(36913)
(36766)
(36728)
(36555)
课题(36488)
(34437)
国家社会(34398)
(34017)
(32355)
期刊
(123181)
经济(123181)
研究(72174)
(66159)
中国(60334)
农业(44618)
学报(40233)
(37248)
科学(36180)
大学(31815)
教育(31007)
管理(30919)
学学(29995)
业经(26170)
(25624)
金融(25624)
技术(21319)
(20905)
财经(18501)
问题(17582)
经济研究(16734)
(15874)
农村(15461)
(15461)
农业经济(15294)
(15023)
世界(13544)
图书(12857)
经济问题(12276)
业大(11692)
共检索到384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鹏飞  
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现代农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农村人口参与城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提升农村劳动力信息素养是新时代农村居民适应日益发达的现代化社会的根本前提,是激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基础条件,是促进农村劳动力顺利向城镇转移的根本保障,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提升农村劳动力的信息素养意识,提高农村劳动力信息应用能力,创新转移培训机制建设,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二次就业的必要选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爱翔  
本文基于来自江苏省农村转移劳动力的976份有效问卷,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价值感知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个体与家庭特征驱动因素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价值感知受到劳动力婚姻状况、学历因素的影响;在动机驱动因素中,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市民化动机对培训价值感知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功效驱动因素中,培训过程感知维度中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和培训师资因素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价值感知,培训效果感知维度中的能力提升、收入增长、成功就业因素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价值感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小玉  郑晶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产业发展、城市建设都离不开充足劳动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过程中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积累更多的财富。因此,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吸收效率的高低就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为此构建投入产出五个指标基础上,通过DEA模型测算福建省九地市农村劳动力吸纳效率情况,发现除泉州外大多数地市都处于非有效状态且差异较大。未来这些地市需要结合各自特色发展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来提高吸纳能力;并且应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扩大就业空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雪梅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关键问题在于通过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就业,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非正规就业依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首要选择,这不仅是因为劳动力市场存在制度性分割,还在于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本身所存在的制度缺陷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公民权缺失,使得农村劳动力对非正规就业有着很强的自愿选择。本文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根源问题,从政府层面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晓华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能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能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所以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没有根本改善,城镇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还有很多局限性。因此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课题组  张红宇  
本文从协调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角度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数据及其对城镇化影响的基础上认为,当前中国的城镇化与劳动力转移是不同质的,未来需要积极推进城镇化以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在协调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需要研究几个重大问题,即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深入推进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扩大就业为目标,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高城镇的人口和产业密度;以农业为侧重点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城乡两个渠道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出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契机,调整城镇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优化城镇区域布局;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逐步消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阿布都瓦力·艾百  康新梅  吴碧波  
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都必须面临的难题。在社会经济转型中,印度政府通过综合运用立法、开发职业培训计划等对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了积极探索,但农村失业和就业不充分现象依然凸显,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迟缓,转移后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也呈现不均衡态势。印度与中国同属金砖国家,历史背景与国情相似,因此,中国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可以充分借鉴印度的经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国刚  刘彦随  刘玉  
从时空过程耦合、形态与动力共轭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响应机理与调控模式。首先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响应强度的概念,构建了响应强度模型与机理模型,揭示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响应强度的类型及动力机制,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响应的地域类型及调控对策。研究表明: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带动作用逐渐增强,劳动力转移规模与比重不断增大,其阶段性、区域差异性特征明显;非农产业发展、地区发展差异和期望收入等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响应的地域形态类型可以划分为大城市核心地域、外围承接地域、边缘发展地域和传统农业及特区地域4...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立军  郭凤玉  
本文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内在联系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在城市化进程中要面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若干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轩  吴兆明  
通过问卷调查对62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情况、就业质量现状及职业技能培训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无职业技能证书在就业质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受教育程度、就业质量的工作稳定性、劳动保障维度是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主要因素。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培训体系、满足多样性培训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以及完善就业服务功能、提升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质量等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孟传慧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虽然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但也因各种限制条件而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正向影响看,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从而提高城镇人口密度,带动城镇产业发展,最后扩大城镇的规模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而从负面影响看,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冲击了城镇就业市场,增加了城市管理压力,制约了流动人口的自我发展,致使城镇发展失衡,进而降低城镇化速率和质量。在接下来的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政府必须发挥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化的正向影响,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化的负面影响,方能推动城镇的可持续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爱翔  吴兆明  路晓丽  
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胜任素质模型在基准性和卓越性胜任素质结构框架下由4组职业胜任素质指标构成。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要注重农村转移劳动力综合素质提升、加强非技术素质培训模式创新、重视社会和职业融入教育及建立基于胜任素质的标杆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洋  孟奎  
农村劳动力由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部门的转移是城镇化过程的本质也是推动其发展的最重要途径,本文以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理论为分析框架,比较了中国与墨西哥两国在这一进程中各自特点、所处阶段和存在问题,并利用刘易斯的理论对这些现象背后的制度和政策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为我国下一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忠江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都拥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要素存在着自身的缺陷,进而影响着城镇化的进程。本文从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研究如何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村劳动作用的有效途径,以期对实践有所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慧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农村向城镇化的过度和发展。而农村向城镇化嬗变的过程中造成程度不一的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原有的农业生态是农村人用以维持生产生活的必须资源,这种形式下出现的农业生态补偿是理所当然。分析农业生态补偿现状,洞察补偿中出现的利弊,探究补偿方式机制的优劣,尽可能满足保持农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固有农业资源的需要。综合考虑农民的经济利益和占用的农业生态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给予农民一定方式的补偿,研究生态补偿权的权利维度,让其在维护和改善之间发挥重要作用,以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