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90)
- 2023(14276)
- 2022(11860)
- 2021(11136)
- 2020(9091)
- 2019(20961)
- 2018(21113)
- 2017(41049)
- 2016(22367)
- 2015(25388)
- 2014(25508)
- 2013(25260)
- 2012(22928)
- 2011(20729)
- 2010(20742)
- 2009(19023)
- 2008(18452)
- 2007(16685)
- 2006(14873)
- 2005(13151)
- 学科
- 济(95006)
- 经济(94901)
- 业(67661)
- 管理(60130)
- 农(49017)
- 企(46077)
- 企业(46077)
- 方法(39851)
- 数学(34702)
- 数学方法(34350)
- 农业(32022)
- 中国(25292)
- 业经(24988)
- 财(20213)
- 地方(19552)
- 学(19544)
- 制(17666)
- 贸(15918)
- 贸易(15907)
- 易(15425)
- 发(14662)
- 技术(14126)
- 理论(14120)
- 银(13570)
- 银行(13532)
- 环境(13502)
- 融(13307)
- 金融(13305)
- 策(13220)
- 和(13000)
- 机构
- 学院(321978)
- 大学(320995)
- 济(131177)
- 管理(130477)
- 经济(128362)
- 理学(113414)
- 理学院(112217)
- 管理学(110307)
- 管理学院(109741)
- 研究(108376)
- 中国(83086)
- 农(69960)
- 京(68526)
- 科学(67321)
- 财(56612)
- 所(54617)
- 业大(54606)
- 农业(53720)
- 中心(50238)
- 研究所(49619)
- 江(47731)
- 财经(45615)
- 北京(42926)
- 范(42135)
- 师范(41797)
- 经(41667)
- 院(38226)
- 州(38079)
- 经济学(37879)
- 经济管理(36076)
- 基金
- 项目(220909)
- 科学(173936)
- 研究(162864)
- 基金(160841)
- 家(139920)
- 国家(138683)
- 科学基金(119305)
- 社会(102604)
- 社会科(96794)
- 社会科学(96766)
- 基金项目(86241)
- 省(86225)
- 自然(77636)
- 自然科(75800)
- 自然科学(75784)
- 自然科学基金(74420)
- 教育(72931)
- 划(71734)
- 编号(68020)
- 资助(65304)
- 成果(53995)
- 部(48947)
- 重点(48694)
- 发(47626)
- 创(45538)
- 课题(45248)
- 创新(42422)
- 国家社会(41745)
- 科研(41686)
- 教育部(41497)
- 期刊
- 济(149430)
- 经济(149430)
- 研究(93957)
- 农(71000)
- 中国(63359)
- 学报(51848)
- 科学(49000)
- 农业(48048)
- 管理(44246)
- 大学(39973)
- 财(39862)
- 学学(37840)
- 教育(32726)
- 融(31658)
- 金融(31658)
- 业经(29479)
- 技术(26655)
- 业(22907)
- 财经(21725)
- 经济研究(21330)
- 问题(20792)
- 经(18420)
- 理论(17999)
- 实践(16631)
- 践(16631)
- 版(16586)
- 图书(16056)
- 技术经济(15934)
- 科技(15772)
- 农村(15192)
共检索到474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凯 冯献
研究目的:揭示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的影响并对其作用区间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综合指标评价和门槛效应模型,在确定土地市场化水平基础上,分不同区域和出让区间考察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1)土地市场化水平对于农地非农化的影响是分区间性的,到达一定门槛值后,会产生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2)不同城镇化水平地区在出让价格提高过程中,都经历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的正向作用区间;(3)"高价位陷阱"反映了较高出让价格区间下,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产生促进,而导致过度非农化的情况。研究结论:通过市场化的作用减少农地过度非农化,需把握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和作用区间,合理有效利用市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冬泳
本文从历史的维度详尽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迁过程及其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归纳与发掘了其中的历史背景、现实约束,并对其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梳理和总结,将对未来农地非农化制度的创新产生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制度变迁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伶俐 王定祥
本文通过对城镇化中农地非农化配置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均存在失灵,并且政府失灵引致的农地非农化效率损失远大于市场失灵引发的效率损失。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都是农地非农化配置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即使是两者协同发挥作用也难以促进农地适度非农化。只有引入政治协商制度,使之与市场机制、政府机制有机耦合和协同作用,才能最终实现农地适度非农化目标。中国要构建市场机制、政府机制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位一体"的农地适度非农化机制,还需要对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与管理制度、土地利用质量考核制度进行必要的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袁铖
农地非农化可以归纳为公益性农地征收和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两种方式,对农地非农化问题的研究不能脱离相应的宏观制度环境。农地征收制度内生于相应的宏观制度环境,伴随着宏观制度环境的变化,农地征收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历程。城乡一体化进程导致了宏观制度环境出现转折性的变化,农地非农化制度必须随之实现立法理念、具体内容与路径的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史大平 王定祥
本文在对农地适度非农化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地适度非农化的制度障碍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准市场化的农地非农化路径依赖和政策措施。本文认为,纯市场机制和纯政府机制都无法实现农地适度非农化配置,只有建立起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的准市场化机制才能实现农地适度非农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范辉
新型城镇化发展给农地资源保护带来的既有挑战又有机遇。新型城镇化可能会引起新一轮占用农用地,农地转用空间格局将发生变化,农地生态系统功能存在下降的风险,农地质量下降的概率增加等。同时,新型城镇化发展也有利于农地资源保护,主要包括通过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建设能够减少占用农地规模,集约紧凑型城市开发模式有利于农地保护,城镇体系与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空间耦合有助于农地生态功能的稳定,农用地的外部性内在化。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需要借助伦理学的视角进行农地资源保护。人类与农地资源是平等的关系,要以敬重的态度爱护农地资
关键词:
农地资源 新型城镇化 土地伦理 资源配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晓平
指出当前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土地机制矛盾,并分析了其深层因素,并基于江苏小城镇的实践案例,进行了关于土地机制的创新对策和价值伦理讨论,以期找寻出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土地集约利用的机制性途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定祥
在农地非农化中,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都是不可缺少的配置手段,但它们都存在失灵,只有引入民主议会机制,并使之与市场机制、政府机制协同发挥作用,才能促进农地适度非农化配置。我国要实现农地适度非农化目标,需要清除农地产权不明晰、政府垄断、宏观监控机制僵化等障碍,建立起市场机制、政府机制和民主协商机制有机融合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
城镇化 农地适度非农化 配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伟艳 张安录
研究目的: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因果关系。研究方法: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1)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并具有协整关系;(2)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之间存在从农地非农化到人口城镇化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从人口城镇化到农地非农化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不显著;(3)人口城镇化关于农地非农化的弹性为0.53,即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每变动1%,人口城镇化将变动约0.53%。研究结论:研究区城镇化方式为先土地非农化再带动人口城镇化,土地非农化作为人口城镇化的引擎在推进城镇化速度方面非常明显,是一种粗放、摊大饼式的土地高消耗、人口低吸收的城镇...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曲福田 冯淑怡 诸培新 陈志刚
本文在考察中国农地非农化途径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市场结构及其价格形成机制,认为中国土地市场结构不合理及其价格扭曲是农地过度非农化的原因。形成这种土地市场结构的深层原因则是土地产权不清晰,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和土地管理体制不完善。我们运用苏南G市的数据对土地市场发育、土地产权和土地管理体制与农地非农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理论推理。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土地产权 土地价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利平
中国已进入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阶段,农村土地问题成为困扰其发展的根本问题,其中农地发展权即是问题之一。农地发展权的界定与法律性质的明确关乎农民的财产权利。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发展权制度存在的农地发展权归属不清、宅基地使用权处理不当及土地征收征用缺乏考量农地发展权保障功能等缺陷。农地发展权制度的创设,应明确农地发展权归属,严格宅基地的使用,强化农地发展权的社会保障功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简新华 张国胜
在人多地少的国家里,如何正确处理“农地非农化”与保障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相互关系,是顺利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必须合理解决的难题之一。日本战后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历程和经验教训表明:“农地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和“市民化”应该基本同步,“农地非农化”必须与耕地保护相结合,实现农地的合理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农地非农化”主要应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政府进行必要的合理的规划和调控等。
关键词:
日本 工业化 城市化 农地非农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定祥 李伶俐
本文通过对城镇化和农地非农化的秩序进行理论分析,论证了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在农地非农化中失灵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地非农化中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制度根源,并提出了"市场+政府+民主协商制度"有机融合的准市场化配置的农地非农化机制和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政策组合,试图在改革现有农地制度的同时,在城镇化中建立一个农地适度非农化和失地农民利益保护的机制。
关键词:
城镇化 农地非农化 失地农民 利益保护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良悦 师博 刘东
本文利用中国地级以上264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需求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变量的基础上发现各地房地产开发、以经济发展和公共产品提供为内容的城市竞争形成了农地非农化的压力;高校园区扩张、开发区热和土地出让收入不仅是城市化土地需求的重要因素,而且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递增作用。这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具有明显的政府驱动。分地区计量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明显,中部地区土地出让收入显著,西部地区表现出房产开发和高校园区的扩张驱动。
关键词:
城市化 农地非农化 政府驱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臧俊梅 张文方 朱一中
本文认为,农地非农化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不可或缺的农地发展权理念,因此,我国农地发展权的定位必须充分考虑农民权益尤其是失地农民权益问题。过速的农地非农化产生的内在原因,即由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缺乏农地发展权这样一种产权制度安排而使得农地用途转变后巨大的土地增值分配混乱,引起土地权利相关主体的无序争夺,导致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巨大。而基于农地发展权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依据农地产权进行补偿,即可以保证失地农民的利益,又可以使农地转用之后的巨大土地价差有了合理的解释,引起诸多争议的土地增值问题也可以通过公平合理的分配得到有效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