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78)
- 2023(18203)
- 2022(15056)
- 2021(13979)
- 2020(11725)
- 2019(26527)
- 2018(26428)
- 2017(50789)
- 2016(27908)
- 2015(31267)
- 2014(31321)
- 2013(30793)
- 2012(28032)
- 2011(24976)
- 2010(25142)
- 2009(23076)
- 2008(22822)
- 2007(20552)
- 2006(18227)
- 2005(16333)
- 学科
- 济(112200)
- 经济(112047)
- 业(102923)
- 管理(86226)
- 企(84499)
- 企业(84499)
- 农(49111)
- 方法(48259)
- 数学(38522)
- 数学方法(38131)
- 业经(34937)
- 中国(33922)
- 财(33242)
- 农业(32697)
- 制(23111)
- 务(22896)
- 财务(22824)
- 财务管理(22793)
- 技术(22086)
- 学(21997)
- 企业财务(21632)
- 地方(21491)
- 理论(21023)
- 和(19394)
- 贸(19096)
- 贸易(19086)
- 策(18616)
- 易(18554)
- 划(17702)
- 体(17437)
- 机构
- 学院(396730)
- 大学(391439)
- 济(159304)
- 管理(158251)
- 经济(155912)
- 理学(136569)
- 理学院(135094)
- 管理学(132932)
- 管理学院(132196)
- 研究(131501)
- 中国(99059)
- 京(83330)
- 科学(80708)
- 农(76949)
- 财(72532)
- 所(66550)
- 业大(62528)
- 研究所(60373)
- 江(60287)
- 中心(59918)
- 农业(59173)
- 财经(57982)
- 经(52844)
- 北京(52124)
- 范(52081)
- 师范(51640)
- 州(47912)
- 经济学(46944)
- 院(46824)
- 技术(42859)
- 基金
- 项目(267608)
- 科学(211934)
- 研究(199108)
- 基金(194220)
- 家(168853)
- 国家(167127)
- 科学基金(144096)
- 社会(126038)
- 社会科(119087)
- 社会科学(119055)
- 省(105862)
- 基金项目(103252)
- 自然(92688)
- 教育(91516)
- 自然科(90558)
- 自然科学(90536)
- 自然科学基金(88946)
- 划(88211)
- 编号(82746)
- 资助(78360)
- 成果(66173)
- 部(59344)
- 重点(59337)
- 发(57999)
- 创(57061)
- 课题(56562)
- 创新(52700)
- 国家社会(51530)
- 教育部(50901)
- 科研(50512)
- 期刊
- 济(182107)
- 经济(182107)
- 研究(115379)
- 中国(78907)
- 农(76252)
- 学报(62035)
- 科学(59009)
- 管理(58936)
- 财(56618)
- 农业(51593)
- 大学(47831)
- 教育(46485)
- 学学(45353)
- 技术(37983)
- 融(36029)
- 金融(36029)
- 业经(34883)
- 财经(28297)
- 经济研究(27032)
- 业(26916)
- 问题(24552)
- 经(24252)
- 技术经济(20168)
- 版(20140)
- 科技(19067)
- 现代(18855)
- 世界(18391)
- 图书(18249)
- 商业(17726)
- 理论(17717)
共检索到588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沫 葛燕 王岩
本文主要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的代际职业流动性,以城镇居民家庭作为对比研究对象,建立两类群体的职业转移矩阵,采用矩阵距离的测度方法以及代际社会经济指数(SEI)相关系数来比较两者的代际职业流动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Logit模型对于影响农业转移人口的代际职业流动性的机制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发现,相比城镇居民家庭,农业转移人口具有较高的代际职业流动性,这主要是由于城镇化过程导致农业转移人口从农业到非农职业转移;党员身份、家庭收入以及教育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的代际流动性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教育因素使得农业转移人口具有更高的概率从社会地位最低职业层级流动到社会地位最高职业层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社会代际流动性、促进社会公平的合理政策建议与路径选择。
关键词:
城镇化 代际流动 农业转移人口 城镇居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荫贞
新型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其实质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东莞以及新莞人市民化的成本,主要关注的是政府所承担的公共服务成本,测算得出新莞人市民化的人均成本约为2万元/年。研究有助于为其他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分析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新莞人 市民化成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雪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广东省已经具备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基础,但市民化是个系统工程,目前仍面临重重障碍,为了有效化解,需要制度的创新和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晓红 耿文静 邵宇浩
文章利用2010—2021年中7个年份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从绝对流动性视角考察农业转移人口的代际流动性,借助反事实分析技术对流动构成进行分解,并以城镇人口作为对比对象。结果显示:农业转移人口总流动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并在高位趋于稳定的特征;其流动构成中,老一代以交换流动为主导,新生代则是增长流动贡献更大。相比于城镇人口,农业转移人口具有更强的代际流动性,这主要源于其增长流动性更强。通过更改结构分解方法加深对流动来源的认识,发现发展流动是农业转移人口总流动的重要来源,而城镇人口则以转移流动为主。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的代际流动性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受教育水平差异,女性社会经济地位不断提高,且提升学历有利于增强代际流动性。利用代际转移矩阵和Logit模型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城镇人口,农业转移人口的流动质量并不高,而提高受教育水平能提高流动质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小玉 陈绍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不断深入实施,农村家庭转型在居住空间、资源要素、主体性重塑等方面呈现出整体性、嵌入性、辩证性等特征。本研究从转型社会学视域出发,反思性借鉴西方家庭策略理论,构建中国农村家庭转型的空间—要素—主体三位一体分析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地调查,考察农民集中居住及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转型的经验样态和实践逻辑。研究发现:不同于市场主导的异地城镇化,在政府主导的就地城镇化过程中,村落空间消解与居住空间集聚化变迁是农村家庭整体性转型的直接驱动因素;同时,通过家庭资源整合和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型家庭再生产的预期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基于家庭内部代际分工和家庭成员角色扮演实现权利结构均衡化转型,最终完成新型家庭的主体性重塑。
关键词:
城乡空间 家庭转型 主体性重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小玉 陈绍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不断深入实施,农村家庭转型在居住空间、资源要素、主体性重塑等方面呈现出整体性、嵌入性、辩证性等特征。本研究从转型社会学视域出发,反思性借鉴西方家庭策略理论,构建中国农村家庭转型的空间—要素—主体三位一体分析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地调查,考察农民集中居住及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转型的经验样态和实践逻辑。研究发现:不同于市场主导的异地城镇化,在政府主导的就地城镇化过程中,村落空间消解与居住空间集聚化变迁是农村家庭整体性转型的直接驱动因素;同时,通过家庭资源整合和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型家庭再生产的预期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基于家庭内部代际分工和家庭成员角色扮演实现权利结构均衡化转型,最终完成新型家庭的主体性重塑。
关键词:
城乡空间 家庭转型 主体性重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旭光 何佳佳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检验个体随家庭迁移的经历对家庭代际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具有家庭化迁移经历的个体代际流动性明显更强,并主要通过影响子代的努力程度和生活环境两个渠道间接完成。具体而言,随家庭迁移后的个体努力程度有显著提升,突出表现为其受教育年限和平均工作时长增加,能明显改善代际流动性;而环境因素对迁移个体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既包括因普通话熟练程度提高等因素导致的正向效应,也包括因信任度受损等因素导致的抑制效应。从户籍分组看,家庭化迁移对农业户籍群体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大于非农业户籍群体,侧面反映出农村未家庭化迁移群体更易陷入代际低收入传递的陷阱。鉴于家庭化迁移经历对提高代际流动性的整体正向作用,文章建议进一步改革城市落户政策,妥善安排随迁子女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升迁移群体对迁入地的信任感,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
家庭化迁移 代际流动性 机制影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爱翔
本文基于来自江苏省农村转移劳动力的976份有效问卷,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价值感知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个体与家庭特征驱动因素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价值感知受到劳动力婚姻状况、学历因素的影响;在动机驱动因素中,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市民化动机对培训价值感知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功效驱动因素中,培训过程感知维度中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和培训师资因素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价值感知,培训效果感知维度中的能力提升、收入增长、成功就业因素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价值感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学浪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两者相互支撑、同步发展。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因制度隔离障碍,产生了城市融入、社会公共服务供给非均等化、政治参与边缘化、与相关利益者之间冲突这四种类型繁杂、程度不一的社会风险。唯有破除制度壁垒,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就业市场,提升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治理这些风险。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社会风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学浪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两者相互支撑、同步发展。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因制度隔离障碍,产生了城市融入、社会公共服务供给非均等化、政治参与边缘化、与相关利益者之间冲突这四种类型繁杂、程度不一的社会风险。唯有破除制度壁垒,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就业市场,提升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治理这些风险。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社会风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向丽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市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就业质量为研究视角,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比分析了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代际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就业质量对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影响显著,且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代际差异,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就近城镇化意愿受就业质量的影响作用相对明显。第一代农业转移人口更容易受到工作时长、工资收入水平、职业技能培训的影响,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更注重其职业发展机会和社会保险健全程度。城市住房成本、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关系网络也是两代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关注的重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向丽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市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就业质量为研究视角,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比分析了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代际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就业质量对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影响显著,且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代际差异,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就近城镇化意愿受就业质量的影响作用相对明显。第一代农业转移人口更容易受到工作时长、工资收入水平、职业技能培训的影响,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更注重其职业发展机会和社会保险健全程度。城市住房成本、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关系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玉洁 唐震 李倩
在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个人迁移和家庭迁移已经成为两种主要的迁移模式。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外出务工农民的实地问卷调查,对这两种模式转移的农民家庭人口、资源、经济特征和个人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试图揭示两种迁移模式下农民的状态差异。
关键词:
迁移模式 个人迁移 家庭迁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沈滨 赵蕾
本文在考察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供需两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运用2007-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进程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得出结果,城镇化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虽统计上显著,但程度微乎其微。最后指出,传统城镇化模式已成为阻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因素,必须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本文为新型城镇化推动城镇内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参考。
关键词:
城镇化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陕西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薛健 张贵凯
农村人口的转移转化,特别是进城农民的转化(农民市民化)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主要问题。陕西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要破解当前城乡居民收入低、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外向度低三大难题,必须努力加快农村人口转移转化,推进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本课题通过剖析陕西省其目前城镇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农民市民化的经验和教训,对农村人口转移转化从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从把握节奏、强化空间载体、强化产业支撑、强化体制保障等方面相应地提出推进路径、措施及建议。本课题认为农村人口转移转化必须强化城镇空间和产业支撑,而在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体制机制进行创新才是解决制约...
关键词:
陕西省 城镇化 农村人口转移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