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8)
- 2023(8105)
- 2022(6279)
- 2021(5645)
- 2020(4570)
- 2019(10348)
- 2018(10280)
- 2017(20797)
- 2016(11330)
- 2015(12640)
- 2014(12791)
- 2013(12377)
- 2012(11418)
- 2011(10241)
- 2010(10544)
- 2009(9776)
- 2008(9616)
- 2007(8843)
- 2006(8279)
- 2005(7716)
- 学科
- 济(50067)
- 经济(50014)
- 业(31166)
- 管理(30664)
- 企(23027)
- 企业(23027)
- 中国(17797)
- 农(17207)
- 方法(16800)
- 数学(14685)
- 数学方法(14500)
- 地方(13194)
- 财(12271)
- 业经(11695)
- 农业(11487)
- 策(10522)
- 制(10006)
- 贸(9473)
- 贸易(9466)
- 易(9202)
- 学(8835)
- 发(8422)
- 银(8409)
- 银行(8395)
- 行(8071)
- 融(7794)
- 金融(7793)
- 税(7733)
- 及其(7598)
- 税收(7533)
- 机构
- 学院(159989)
- 大学(158044)
- 济(72911)
- 经济(71404)
- 研究(60126)
- 管理(59304)
- 理学(49889)
- 理学院(49354)
- 管理学(48552)
- 管理学院(48244)
- 中国(46267)
- 财(34730)
- 京(33870)
- 科学(33291)
- 所(30631)
- 研究所(27241)
- 中心(27173)
- 江(26477)
- 财经(26251)
- 农(25894)
- 经(23812)
- 经济学(22927)
- 范(21699)
- 北京(21648)
- 师范(21534)
- 院(21516)
- 业大(20651)
- 经济学院(20613)
- 州(20365)
- 农业(19810)
- 基金
- 项目(99757)
- 科学(79542)
- 研究(76268)
- 基金(72476)
- 家(62408)
- 国家(61872)
- 科学基金(53041)
- 社会(49667)
- 社会科(47076)
- 社会科学(47068)
- 省(38207)
- 基金项目(36611)
- 教育(34497)
- 自然(32103)
- 划(31987)
- 编号(31513)
- 自然科(31372)
- 自然科学(31367)
- 自然科学基金(30839)
- 资助(29968)
- 成果(27190)
- 发(23238)
- 重点(22644)
- 课题(22455)
- 部(22210)
- 国家社会(20854)
- 创(20078)
- 性(20061)
- 发展(19432)
- 教育部(19196)
共检索到258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凯明 余靖雯
本文在城乡二元经济模型中引入了人口增长理论中数量和质量的替代关系,研究了城镇化与人口增长的互动关系。分析表明,农村劳动者转移到城镇,享受人力资本积累的外部性,这一效应形成了生育率的城乡差异,促使城镇化过程推动人口增长趋势发生转变。随着城镇化率提高,城镇化对人口增长趋势转变的贡献逐步下降。政策分析表明,我国应加快放松人口政策,消除劳动力城乡流动壁垒,通过推动城镇化过程促进人口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增长。
关键词:
城镇化 人口增长 计划生育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姜琪
据美国人口调查局1989年12月7日公布,今后世界人口将以每10年10亿左右的速度增长,比近年人口增长速度略有降低.现在世界上新生儿中每10人有9人是在发展中国家,目前世界人口已达到52亿.预计到
关键词:
世界人口 人口增长速度 人口调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颖 佟健 蒋正华
中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人口机会窗口,但人口机会窗口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转化为人口红利。与增加人口数量相比,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开发各年龄层次的人力资源、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则是我国经济增长更有效、更持久、可持续的人口动力和源泉。一些学者基于我国人口红利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只有保持大量廉价劳动力才能保证发展,因此必须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政策建议,显然没有认清严峻的人口形势,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背离了我国人口发展战略。文章认为,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出发,不断完善人口政策是必须的,但这与人口红利无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刚 肖锐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会导致城市人口密度随时间推移而下降。过快的土地城镇化会额外增加城镇用地需求,侵蚀耕地和生态用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趋势、问题及原因,并从促进城市中心人口集聚、倡导紧凑式土地开发、优化城市用地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建伟 周灵灵
在梳理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本文从宏观上分析了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动状况、特征以及主要问题,并对人口规模和结构进行预测,探讨了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涵义。我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政策经历了从鼓励生育到节制生育、再到限制生育、最后向鼓励生育转变的四次重大调整。与人口政策调整相对应,中国人口结构在经历了1953-2008年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创造了大量人口红利之后,出现了少子化与老龄化并存现象,人口总抚养比于2011年开始回升,农村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总抚养比明显高于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而且,部分年龄段性别比失衡严重,存在较大的"婚姻挤压"风险。这意味着,前期人口政策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还需要时间去消化。人口结构模型预测显示,中国人口规模的峰值大约出现在2023年前后,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和农村空心化问题将持续加重。这种变化会带来多方面挑战,需要政府采取鼓励生育、提高人口素质、延长退休年龄、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实施乡村振兴规划等多方面政策措施,在促进人口平衡发展的同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人口政策 人口结构 演变特征 发展趋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默西迪斯·康塞普逊
一 人口趋势 人口增长 二十世纪初,亚洲人口总计8亿6600万。20年以后,这个辽阔地区的人口已增加到10亿2000万。随后,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了,到1940年,亚洲人口已达12亿4000万。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许多人,也未妨碍亚洲人口的增长。到1950年,世界25亿人口中,55%在亚洲。在1950—1975年期间,这个地区的总人口猛增到23亿2000万。到1980年,估计亚洲地区又要增加2亿4000万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许阳
文章基于中国1983—201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率与司法诉讼量的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并利用ADF检验、Engle-Granger方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等方法对司法诉讼数量与经济与人口增长、城镇化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扰动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民商事、刑事、行政等三类案件的诉讼数量各为解释变量时,与城镇比例、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相较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城镇化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诉讼数量之间有更高的相关性。三类案件的诉讼量受到城镇化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短期波动和诉讼量偏离长期均衡两方面影响。
关键词:
诉讼量 收案数量 协整关系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仙梅
实证研究表明,城镇化进程中城严乡宽的二元生育政策对其影响比较小,被户籍政策和城乡发展差距所抵消。中国城镇化与人口转变协调性指数比较高,不协调的年份较少,其直接原因是城乡二元生育政策和越来越宽松的二元户籍制度等两种因素的叠加;深层原因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和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导致城镇化的吸附效应进一步加大,推进了城镇化进程。通过Chow’s断点检验进一步论证了城镇化与人口转变协调性的演进规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魏津生
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农业人口的产业转移和农村人口的地域转移既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又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对于这两种人口转移,发展经济学和人口迁移学都曾进行过不少有价值的研究。雷文斯坦迁移法则(Ravenstein's Laws of Migration)、李氏迁移理论(Lee's Theory of Migration)、刘易斯-费-拉尼斯发展模型(The Lewis-Fei-Ranis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佩佩 马云艳
文章基于1981~2010年的中国人口数据,构建了时间序列数据,并运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Gramer分解定理,将原数据分解为确定性趋势成分和平稳的零均值误差成分。对于确定趋势部分得到中国人口增长与时间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对于误差部分建立了ARMA(2,1)模型,把这两部分相加便得到了中国人口增长的长期趋势模型。从而,通过构建的长期趋势模型,计算出中国人口数量的增长幅度将会逐渐减小,且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后中国人口数量将呈现出递减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牛叔文 兰忠成 胡嫄嫄
城市化过程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显著相关。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既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我国城市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人口,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这一事实做出四个推论,对我国人口数量及城乡结构变化的可能情景进行了分析。约束我国人口增长的因素可简化为生育政策效应和城市化效应二部分,前者可视为外部约束,后者可视为内部约束(即家庭主动节育)。参照城市化过程、人口增长变化与我国具有共同趋势的17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用类比方法估算出1972-2012年期间我国约束人口增长的城市化效应和计划...
关键词:
城市化 人口增长 约束机制 人口政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韩冬
新时期城镇化内涵不再仅以城镇化率作为简单的衡量标准,而是由人口、经济、土地等分系统组成的复合体系。在归纳总结城镇化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人口、经济、土地三方面着眼,选取21个变量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天津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并进一步讨论天津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研究表明,1990—2012年天津的城镇化综合协调程度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其中城镇化发展指数不断提高,尤以人口和土地的增幅最为迅猛;内部协调发展指数,1995年以前趋于不断提高,1996—2012年间协调度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因不同时期城镇化的主导因素变换...
关键词:
城镇化 协调度 中期 成熟期 天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明俊 尹茂林 陈笛
作为一个发展相对均衡、独立的地理单元,山东省人口城镇化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山东省人口流动性较低,本地城镇化特征显著;人口与经济分布空间错位,但流动人口向发达地区的集聚加速;人口向高等级城镇集聚特征显著,县域成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人口城乡流动趋缓,省内城镇化格局趋于均衡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五个方面的发展思路:非均衡发展,引导人口向优势地区集聚;因地制宜,塑造多样化的城镇化空间形态;纵向集聚,构建合理有序的城镇层级体系;夯实基础,培育县级单元为城镇化载体;统筹联动,建立一体化的区域协调机制。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区域格局 城镇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勇 汪应宏
基于城镇建成区面积和城镇人口数据,构建了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评价模型,划定了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度的分级标准,对安徽省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较弱,呈现土地快速扩张态势;土地显著扩张是安徽省城镇发展的主要类型,全省共有8个城市表现出土地显著扩张,3个城市表现出土地明显扩张,3个城市表现出人地基本协调,仅有2个城市表现出人口明显增长;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地显著扩张和土地明显扩张城市主要集中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人口明显增长城市的分布重心则相对北移,主要集中在皖北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而人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