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96)
2023(18114)
2022(15046)
2021(13858)
2020(11352)
2019(26033)
2018(25414)
2017(49275)
2016(26640)
2015(29932)
2014(29766)
2013(28974)
2012(26296)
2011(23349)
2010(22976)
2009(20804)
2008(19926)
2007(17304)
2006(15096)
2005(12769)
作者
(74815)
(62232)
(61708)
(59103)
(39770)
(29814)
(28095)
(24556)
(23728)
(21916)
(21271)
(20901)
(19501)
(19417)
(19315)
(18881)
(18519)
(18472)
(17889)
(17820)
(15363)
(15189)
(15133)
(14195)
(13980)
(13816)
(13647)
(13596)
(12421)
(12305)
学科
(109114)
经济(108998)
管理(76824)
(74782)
(60299)
企业(60299)
方法(52200)
数学(46084)
数学方法(45522)
(32730)
中国(30129)
(27388)
业经(25287)
地方(23812)
农业(22367)
(21496)
(18663)
(18369)
贸易(18358)
(17779)
(17658)
财务(17575)
财务管理(17539)
理论(17360)
技术(16875)
企业财务(16713)
环境(16595)
(15961)
(14890)
银行(14852)
机构
学院(371887)
大学(371885)
管理(150112)
(148262)
经济(145085)
理学(131449)
理学院(130090)
管理学(127694)
管理学院(127037)
研究(119100)
中国(86785)
(77258)
科学(74044)
(66760)
(59191)
(57398)
业大(56385)
中心(55131)
财经(54806)
(53738)
研究所(52637)
(50053)
(49229)
师范(48772)
北京(47636)
农业(45970)
经济学(45259)
(44189)
(43278)
经济学院(41092)
基金
项目(265288)
科学(210009)
研究(194677)
基金(192855)
(167443)
国家(166037)
科学基金(144286)
社会(123889)
社会科(117433)
社会科学(117402)
(104930)
基金项目(102284)
自然(93645)
自然科(91500)
自然科学(91478)
教育(90366)
自然科学基金(89795)
(87187)
编号(79625)
资助(79168)
成果(63050)
重点(59331)
(58402)
(56775)
(55048)
课题(54686)
创新(51362)
国家社会(51023)
科研(50676)
教育部(50551)
期刊
(154643)
经济(154643)
研究(104879)
中国(66593)
学报(58019)
(54406)
科学(53379)
管理(52913)
(49690)
大学(45033)
学学(42422)
教育(42325)
农业(37547)
技术(33552)
(29026)
金融(29026)
业经(27247)
财经(26026)
经济研究(24642)
(22158)
问题(20913)
(18562)
图书(18437)
技术经济(17536)
科技(17486)
(17403)
理论(17204)
统计(17016)
商业(16390)
资源(16294)
共检索到523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士杰  李勇刚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城镇化质量的内涵界定,以2000-2014年中部六省的相关数据为例,采用熵值法对其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城镇化质量逐年增长,且呈趋同趋势。将城镇化动力因子分为行政力、市场力、外向力和内源力,多元线性回归与空间面板分析的结果表明,市场力是促进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提升的真实动力。据此,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了综合解决准市民、市民、农民"三类人"的发展问题是未来中部六省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泰城  张小青  
城镇化滞后对中部地区经济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这是中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分析国内外城镇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地区的区域特点,探讨了推动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和机制,提出了中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可供选择的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士杰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认为城镇化通过驱动投资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及人力资本提升,从而推动要素配置与经济发展的累积性变化。基于1978-2013年中部六省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中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仍处于经济发展为主导的阶段,且具体省域存在较大差异。据此,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应采取分类发展的方式,其中湖南、湖北、安徽应采取产城融合的城镇化战略,山西应采取城镇化驱动战略,河南和江西应采取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的城镇化战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陆仰渊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要求,之后作出了详细的规划。实行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最佳路径。该文从分析不同层级的城市功能入手,认为新型城镇化应当根据不同城市规模、不同功能、不同性质,有梯度地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中去,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方  
文章选取中部地区六省1978年-2012年相关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影响模型和P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为:金融发展水平、规模和效率与中部地区六省城镇化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金融支持中部地区城镇化存在明显差异。提出保持金融发展规模稳步增长,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支持效率;积极开发特色金融产品,提升金融精准支持等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分行课题组  许涛  徐超红  
实现城镇化建设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金融在助推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还需要理性地选择好其支持路径。本文以湖南省为例,深入研究了城镇化建设与金融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了金融服务农村城镇化的问题及原因,并指出了金融助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晓聪  郑红玲  
自中央提出"小城镇带动大经济"战略以来,城镇化建设逐步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层级。城镇化发展可以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激发潜在消费需求、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等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我国中部六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与基础材料生产基地,依靠10%的人口创造出近20%的GDP,城镇化发展功不可没。但随着我国中部六省的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二次关系拐点的逐步接近,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进入新的轨道,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已不利于中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行城镇化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如何通过对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使拐点向前推移,探索经济增长新路径是解决当前中部六省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当务之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浩  张珺  
自2013年"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低下的发展现状,对其2005-2014年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影响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模型,分析系统内部因果反馈关系并进行仿真检验,最后得出城镇化发展中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是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最优方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浩  张珺  
自2013年"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低下的发展现状,对其2005-2014年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影响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模型,分析系统内部因果反馈关系并进行仿真检验,最后得出城镇化发展中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是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最优方案。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吕赫  
我国中部地区具有贯通南北、承接东西的区位特点,起到连接周围省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加快推行中部六省城镇化进程建设速度,是提高中部经济发展与增强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方法。论文首先解释城镇化是通过劳动力转移、扩大内需和积聚效应三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其次,以城镇化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使用线性回归计量方法分析各自变量与经济增长的具体关系,并通过多元回归方程计算出我国中部六省城镇化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拐点;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结果,以解决中部地区城镇化存在问题为出发点,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丽华  张卫国  
本文基于西欧国家、美国、日韩、拉美国家4种城镇化模式的经验及教训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国际经验对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提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路径选择。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应以包容性发展理念做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优化城市布局,以产业支撑城镇化协调发展;在城镇化过程中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推进制度改革以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金兰  张秀娥  
城镇化可以有效带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合理规划城镇布局,传承历史文化特色,协同发展三次产业,加快推进制度改革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绿色城市,实现社会稳定和谐与经济可持续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玉敬  
本文利用2003-2018年我国中部六省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研究了中部地区城镇化助力下流通业对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化和流通业发展不仅能从正面促进居民消费,而且在流通业刺激居民消费增长的过程中,城镇化的步伐也放大了流通业对居民消费的增长效应。由此可见,为了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增长点,要有效处理好城镇化与流通业的融合发展关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健  
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内容。人力资本投资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具有缓和及降低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功能,通过对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差异进行关联分析,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提高人力资本投入和加大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缩小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异具有正向作用,并且演算出中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差异的弹性比例关系,即把中部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城乡人力资本投资差异缩小1%,将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0.4689%。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伟  严思湘  田家华  
文章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武汉市的实际情况,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人口与土地利用、生活保障、统筹协调五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武汉市2010—2106年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并给出了每一年度综合评分。结果显示,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在时间维度上存在着动态的增长趋势,以2012年和2014年为转折点先增长迅速后趋于平缓随后又再次加速提升。最后,从提取出的三个公共因子的角度对造成此种特征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并给出了优化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