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09)
- 2023(12846)
- 2022(10074)
- 2021(9172)
- 2020(7076)
- 2019(15743)
- 2018(15547)
- 2017(29027)
- 2016(15960)
- 2015(17795)
- 2014(17770)
- 2013(17337)
- 2012(16237)
- 2011(14642)
- 2010(14657)
- 2009(13167)
- 2008(12643)
- 2007(11350)
- 2006(10445)
- 2005(9708)
- 学科
- 济(71116)
- 经济(71051)
- 管理(36387)
- 业(35909)
- 地方(28848)
- 农(25955)
- 中国(25802)
- 企(23672)
- 企业(23672)
- 业经(18904)
- 农业(18226)
- 方法(17676)
- 地方经济(14875)
- 数学(14851)
- 数学方法(14703)
- 学(14383)
- 发(14273)
- 环境(12739)
- 制(12468)
- 融(11990)
- 金融(11987)
- 财(11819)
- 银(11639)
- 银行(11616)
- 行(11326)
- 发展(10785)
- 展(10752)
- 贸(10532)
- 贸易(10518)
- 技术(10253)
- 机构
- 学院(220040)
- 大学(214556)
- 济(86503)
- 研究(84607)
- 经济(84293)
- 管理(75803)
- 中国(63670)
- 理学(63351)
- 理学院(62416)
- 管理学(61233)
- 管理学院(60830)
- 科学(54078)
- 京(47847)
- 农(44023)
- 所(43669)
- 研究所(39620)
- 中心(38837)
- 财(38374)
- 江(37952)
- 范(34684)
- 业大(34349)
- 师范(34335)
- 农业(33939)
- 院(31310)
- 省(30987)
- 北京(30169)
- 州(29973)
- 财经(28901)
- 师范大学(27520)
- 科学院(26174)
- 基金
- 项目(147355)
- 科学(115625)
- 研究(111387)
- 基金(101888)
- 家(89202)
- 国家(88336)
- 科学基金(74640)
- 社会(69163)
- 社会科(65217)
- 社会科学(65199)
- 省(63153)
- 基金项目(54404)
- 划(51234)
- 教育(49368)
- 编号(46894)
- 自然(45819)
- 自然科(44629)
- 自然科学(44619)
- 自然科学基金(43748)
- 发(39850)
- 资助(38527)
- 成果(37841)
- 课题(34486)
- 重点(34414)
- 发展(32194)
- 展(31653)
- 创(30847)
- 部(30065)
- 创新(28908)
- 年(28238)
共检索到355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林小如 黄亚平
我国山区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69.79%①,全国有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山区;全国有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84%分布在山区。山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一半的人口脱贫致富,故山区对于我国城镇化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城乡二元分割的摆脱具有核心性的话语权。由于政策的倾斜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如今,欠发达山区县交通条件陷入困境,基础设施欠账累累,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乡镇空间离散、发展无序。笔者运用相关性分析及分形理论方法,分别从交通网络密度、城乡空间紧凑度及交通设施人均拥有量三方面进行定量测算,明确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山区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度。在辨析欠发达山区县城镇化的背景与明确交通发展动力的前提下,指出实现其...
关键词:
欠发达山区 县域 城镇化 交通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小如 黄亚平 李海东
陷入"PPE怪圈"①的欠发达山区县市已成为中部各省区域整体城镇化水平提高和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破除的短板。以麻城市为例,分析了县域城镇化现有问题及其成因,认为麻城市面临人地关系紧张、园区依赖惯性、智力因子流失及生境保护短视等问题,其根源是被动城镇化模式下"贫困恶性循环"规律的多维表现。提出了提升欠发达山区县市竞争力以实现健康城镇化的四大策略。研究结论可根据中部欠发达山区的共性特征给予推广,并为占据中部三分之二土地面积的山区县市健康城镇化路径模式的探索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关键词:
欠发达山区县域 城镇化问题 路径 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晓梅 黄新明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全世界面临的新问题,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西北地区经济落后,"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问题比较突出,老龄化趋势严重,不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深刻地影响着城镇化的发展,加快西北地区县域城镇化的发展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既影响着城镇化发展速度,又影响着城镇化发展质量。如何协调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影响是本文着重讨论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甘肃省成县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实地调研认为,应辩证地看待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带来的影响;顺应人口老龄化,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业,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倡导"老有所为",积极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推动技术创新,抵消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带来的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单卓然 洪世键 黄亚平 张衔春
以湖北省典型欠发达县市麻城为例,对其实施性规划蕴含及其反映出的共性目标诉求、关注重点、空间生产机制与可预见问题等进行实证分析与理论解读。首先分析指出了现阶段湖北省欠发达县域实施性规划在政治经济、社会与技术层面的不同目标诉求;其次提炼得到了县域实施性规划编制及实施过程的特定关注重点——重点关注近期产业项目空间布局、重点关注近期道路交通及公益性设施建设、重点关注近期行动计划;再者认为,欠发达县域实施性规划备受重视且具有上述目标诉求与关注重点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背后遵循一套以"空间"为核心的土地出让与资本循环机制。阐述了机制运行的三个环节——以土地为信用抵押换得资本进驻、以设施为触媒实现涓滴增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新成
针对传统农业地区金融发展的空间特征,文章利用Matlab与Arc GIS软件,结合河南省传统农业地区县域金融发展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城镇化对县域金融发展影响的力度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县域金融发展地域间差距愈发明显,呈逐步扩大趋势;传统农业地区的县域金融发展具有较强的地理依赖特征,围绕区域中心城市呈现两极分化格局;城镇化对县域金融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受城乡金融排斥的影响,边缘地区的城镇化"溢出效应"并不明显且抑制农村金融发展的进一步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久生 涂建华 晏群 彭华伟 李兆华 李惠萍 鄢兆平 高守杰
该文按照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思路,采用到湖北省有关市(县)采取实地查勘、问卷调查和走访农户等方法,就湖北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成因、思路和对策进行实地调研。同时,有针对性分析近20年来,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状况,剖析湖北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在自然资源和环境、城镇规划建设和城镇发展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依据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顺应城镇发展规律,通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确定湖北省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柯珍堂
"十二五"时期,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难点仍在欠发达地区。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着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滞后等亟待解决的难题。以黄冈市为例,分析和概括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性思路。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欠发达地区 乡村旅游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卫民 帖征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如何发展、路径如何选择、战略重点放在哪里?是这些地区政府和群众都关心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青海省为例,提出一些思路。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城镇化 青海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昼
从西部地区省份在我国特殊生态功能的角度出发,以贵州省的息烽县为例,对其经济发展的薄弱现状和息烽县所处的生态屏障的地位入手,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西部地区县域产业及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定,明确息烽县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确立了息烽县县域经济与产业规划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出了生态功能的优先考虑的地位,为西部省份其他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曾菊新 李伯华
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辉
城镇化对农民家庭生计和就业产生深远影响,基于中西部地区农民以家乡县城为空间场域的就业和城镇化实践的经验调研,从农民家庭生计转型及其分化视角,立足农民家庭及其主体能动性,考察农民县域城镇化实践对家庭生计和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农户分化的背景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为离农户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空间,促进了城镇化目标的完成;缺乏产业支撑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模式,没有为"半工半耕"农户提供稳定和充分的非农就业机会,增加了进城农民就业和家庭消费负担,并没有改善农民家庭生活完整性;纯农户处于城镇化起步阶段,县域城镇化发展促进其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及农业收益的增加,但是也增加了家庭经济的消费负担。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应立足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原则,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改善农民生计质量。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就业 家庭生计 阶层分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辉
城镇化对农民家庭生计和就业产生深远影响,基于中西部地区农民以家乡县城为空间场域的就业和城镇化实践的经验调研,从农民家庭生计转型及其分化视角,立足农民家庭及其主体能动性,考察农民县域城镇化实践对家庭生计和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农户分化的背景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为离农户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空间,促进了城镇化目标的完成;缺乏产业支撑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模式,没有为"半工半耕"农户提供稳定和充分的非农就业机会,增加了进城农民就业和家庭消费负担,并没有改善农民家庭生活完整性;纯农户处于城镇化起步阶段,县域城镇化发展促进其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及农业收益的增加,但是也增加了家庭经济的消费负担。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应立足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原则,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改善农民生计质量。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就业 家庭生计 阶层分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佳燕 陈伟旋 卢丹梅
首先,对"森林小镇"理论进行解读;其次,简单介绍广东省城镇的情况;接着,分析广东山区欠发达城镇存在产业类型单一、空间建设分散等问题;最后,提出"农林+新型产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路径,形成"微、生、小、环"的森林小镇空间发展路径,为大多数偏远山区城镇的特色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金忠
经济落后国家或地区总体上都潜在后发优势,但这种潜在后发优势能否发挥,不仅取决于资源禀赋,还取决于由不同社会制度、经济环境下技术进步、人才培养、资金流向等情况。本文对山东省茌平县通过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营造良好经济环境、加大技术引进和资金投放等手段,一跃成为山东西部第一个全国百强县的案例描述,揭示和分析其后发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必须具备的基础和条件,为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后发优势 产业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煊
在"互联网+"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圈域城镇化发展模式将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本文选取湖北省京山县生态园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经济学共生理论讨论圈域城镇化发展模式问题。研究认为,湖北省的圈域城镇化发展应依托武汉城市圈,采取"三级城市"为主导的分层分类、梯度错层、就近就地的辐射发展模式,即一级城市以发展服务业为主,分层分类向虚拟经济延伸;二级城市以制造业为主体,梯度错层向实体经济发展;三级城市以统筹协调为主体,就近就地向园区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