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31)
2023(12277)
2022(9753)
2021(9089)
2020(7127)
2019(15693)
2018(15393)
2017(28782)
2016(15149)
2015(17055)
2014(16342)
2013(15695)
2012(13892)
2011(12609)
2010(12234)
2009(11454)
2008(10714)
2007(9210)
2006(8166)
2005(7542)
作者
(39920)
(33316)
(33115)
(31731)
(21112)
(15604)
(14949)
(12721)
(12696)
(11437)
(11409)
(11122)
(10514)
(10302)
(10286)
(10263)
(9882)
(9599)
(9515)
(9427)
(8227)
(7965)
(7936)
(7573)
(7562)
(7489)
(7264)
(7143)
(6603)
(6524)
学科
(63257)
经济(63187)
管理(38966)
(36630)
(26846)
企业(26846)
方法(23952)
中国(22936)
(21632)
数学(21220)
数学方法(21063)
业经(15524)
(15374)
贸易(15364)
(15023)
农业(14195)
(13879)
(12150)
地方(11319)
(10846)
(10557)
银行(10551)
(10265)
(10214)
(10120)
金融(10118)
环境(9842)
(9044)
发展(8955)
(8936)
机构
学院(208997)
大学(205690)
(95247)
经济(93740)
研究(76020)
管理(75800)
理学(65164)
理学院(64496)
管理学(63513)
管理学院(63143)
中国(59567)
(43251)
科学(42673)
(41540)
(37119)
研究所(33736)
中心(33552)
财经(33513)
(32841)
经济学(31168)
(30870)
(29356)
经济学院(28137)
(27938)
师范(27710)
(27707)
北京(27317)
业大(27228)
农业(25497)
财经大学(25015)
基金
项目(140672)
科学(112604)
研究(107442)
基金(104066)
(90607)
国家(89880)
科学基金(76973)
社会(72145)
社会科(68452)
社会科学(68439)
基金项目(53480)
(52377)
教育(48639)
自然(45693)
自然科(44671)
自然科学(44660)
(44343)
自然科学基金(43860)
编号(43399)
资助(41518)
成果(34672)
重点(32087)
(32078)
(31984)
国家社会(31725)
课题(30084)
(29533)
中国(28847)
教育部(28008)
创新(27716)
期刊
(108140)
经济(108140)
研究(65419)
中国(41562)
(32949)
(29487)
学报(28761)
科学(28577)
管理(28143)
农业(23259)
大学(22832)
教育(22696)
学学(21480)
(20196)
金融(20196)
经济研究(19969)
业经(18865)
财经(16436)
技术(16262)
(14378)
问题(14168)
(13673)
世界(13326)
(12825)
国际(12089)
商业(10307)
现代(9482)
(9222)
技术经济(9033)
经济问题(8699)
共检索到313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胡冰川  周竹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城镇化进程。在此过程中,食品消费总量快速增长,食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通过对中国1995~2012年度省级城乡消费数据的观察,居民消费除了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之外,还呈现出空间上的渐次递进的特点,这为研究中国食品消费演进提供了样本。以此为基础,本文采用QUAIDS模型估计了不同时点的食品消费特征,从而分离出食品消费演进路径中的"收入效应"与"迁移效应";此外,考虑到食品消费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渐次递进的"增长—稳定"机制,本文根据2030年的外生设定条件,模拟了中国食品消费顶峰的具体情景。分析表明,中国食品消费顶峰所带来的生产与进口压力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基于分析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培红  孙久文  
"十二五"期间,中国城市化率将突破50%,我国将加入城市型社会行列。本文通过对英国、美国、日本和巴西四个城市型国家城市化的考察,探究了城市型国家的共性特征。我国城镇化面临极其复杂的形势,应走质量型城市化道路,治理城市病,防止"被城市化"现象发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萍  
当前以强调城乡统筹、产城互动、生态和谐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势不可挡。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模式呈现出多维化特点。就就地城镇化推进来说,遭遇了方式粗放、动力不足、要素资源瓶颈、保障措施滞后、管理体制不匹配等诸多问题,期望通过统一认识、科学规划、创新制度等举措,进一步完善就地城镇化建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谢呈阳  胡汉辉  周海波  
"产城融合"对中国实现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遵循"理论-模型-实证"的技术路线,探讨了"人本导向"下"产城融合"的含义、机理与作用路径,认为"产城融合"应该是"产"、"人"、"城"三者的融合,而"产"、"城"的协同互促是以"人"为连接点,通过产品及要素市场的价格调节和因果循环机制实现的。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大多数城镇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和工业发展缺乏城市功能配套的问题,这不利于产业与城市功能的良性互动和新型城镇化的实现。因此,需控制城镇空间的盲目扩张,围绕"人"的需求,重视服务业匹配,有条件的地区甚至可以适度超前推进以服务业为载体的城市功能建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勤  伏蓉  
城市规划兼具公共政策属性和空间属性。我国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快速、压缩"式推进过程中,城市规划问题不仅表现为公共政策性的偏离,也表现为空间调控功能的失衡。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变革势在必行。我国城市规划既要回归公共政策属性,更要还原其空间属性,实现政策性与空间性并重。为此,应在规划的价值取向、调控功能、作用范围、实现机制及运作过程等方面进行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晓芬  
在全球面临气候和能源危机大环境下,我国作为一个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全球低碳环保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应以低碳理念视角,从政府引领低碳入手,强化农村居民低碳环保意识、农村低碳能源建设与利用到加快农村产业化步伐等方面,走出一条适合新农村建设的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化道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增文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导致了"碎片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成为制度"破冰"与"衔接"的一种媒介,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并轨应遵循怎样的发展路径呢?本文以1998—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GMM模型对中国社会保障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制度整体呈现出"被动式"的发展路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推动着中国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从政府的视角来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是政府偏好主导下的社会风险驱动路径,政府的城市偏好政策对于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具有负向的抑制效应。为了促使健康、有序和配套跟进的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的形成,公共财政政策的中小城镇偏好主导下的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振  
国有企业是城镇化快速推进中的重要参与力量。在传统城镇化模式下,政府主导是典型特征,政府部门与国有企业合作是一种垂直合约的关系;新型城镇化模式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成为主流,国企则成为社会资本主导力量,政府与国企之间形成一种多元合作的新路径。国企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融资负债能力、可持续经营等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制度比较优势,应充分借鉴其在引入市场机制进行产业选择、探索建设用地市场交易新模式等方面的经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向前  刘洪  黄莉  王俊男  
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模型,对我国30个代表城市1989-2017年的城镇化进行社团分析,总结得出我国的城镇化模式和模式演进的路径。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化模式可以归纳为8种;城镇化模式演进路径有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内在动力发展、内外力驱动发展、经济外向驱动发展、简单发展、滞后发展、曲折发展和禀赋支撑发展等八种;其中,前四种路径发展态势较好,后四种路径发展相对缓慢。各类路径的城市城镇化进程中,可依据自身特征,学习相似标杆路径城市群体。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方创琳  马海涛  
研究目的: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新区建设以及新一轮新区建设热引发的土地资源浪费等现实问题,分析中国新区建设的现状特征及其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矛盾关系,提出新区开发与土地集约利用对策。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新区建设数量不断增多,规模越建越大;新区与主城及原有行政区划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部分新区圈而不建,造成新一轮土地浪费,与土地利用规划不协调;新区与主城功能趋同,造成设施重复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不协调;新区建设普遍超前,人口规模偏小,基础设施浪费严重;新区建设的投资规模巨大,加大了地方债务风险。研究结论:把新区建设作为协调"三规关系"的重要试验平台,协调目标、坐标、指标、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慧  贾珊  赵昕  
新型城镇化要体现绿色、低碳、节能等特点,生态文明成为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DEA模型计算了中国省际区域生态效率,进一步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生态效率进行分解,探寻其变化的内在驱动因素,最后建立城镇化背景下外部环境因素对区域生态效率影响的面板Tobit模型,得出城镇化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实质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省际区域生态效率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存在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格局;(2)技术进步是提升区域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规模效率是抑制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且规模效率对三大地区的影响具有区域特征;(3)城镇化率对东部生态效率存在先负向后正向的作用,而对中部和西部还未体现促进作用。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能源结构和环境政策等因素也从不同方向、程度上对区域生态效率产生影响。据此,从优化产能结构、推进节能减排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中国省际区域生态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慧  贾珊  赵昕  
新型城镇化要体现绿色、低碳、节能等特点,生态文明成为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DEA模型计算了中国省际区域生态效率,进一步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生态效率进行分解,探寻其变化的内在驱动因素,最后建立城镇化背景下外部环境因素对区域生态效率影响的面板Tobit模型,得出城镇化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实质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省际区域生态效率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存在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童中贤  黄永忠  熊柏隆  
中部地区城镇化是国家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未来一个时期城镇化的重要生长点。随着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中部地区城镇化全面跟进,加速发展,使中部地区城镇化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同时,新型城镇化作为中部地区跨越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对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形成了有力支撑。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条件下,中部地区城镇化将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呈现创新、共享、绿色、协调、开放发展的新趋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童中贤  黄永忠  熊柏隆  
中部地区城镇化是国家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未来一个时期城镇化的重要生长点。随着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中部地区城镇化全面跟进,加速发展,使中部地区城镇化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同时,新型城镇化作为中部地区跨越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对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形成了有力支撑。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条件下,中部地区城镇化将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呈现创新、共享、绿色、协调、开放发展的新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耿继静  
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商贸流通业在促进城乡经济、文化融合,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积极促进城乡流通市场有效对接,增强城乡产业互动,实现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非常必要。基于此,本文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进行探究,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对城乡商贸一体化的影响,然后基于现阶段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四大路径,以期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进程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