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25)
- 2023(13718)
- 2022(11083)
- 2021(9870)
- 2020(7993)
- 2019(17665)
- 2018(17388)
- 2017(33055)
- 2016(17604)
- 2015(19383)
- 2014(18962)
- 2013(18352)
- 2012(16861)
- 2011(15125)
- 2010(15431)
- 2009(14624)
- 2008(13968)
- 2007(12741)
- 2006(11670)
- 2005(10855)
- 学科
- 济(94275)
- 经济(94198)
- 管理(47610)
- 业(43393)
- 企(33872)
- 企业(33872)
- 方法(31346)
- 数学(27388)
- 数学方法(27090)
- 中国(24598)
- 地方(23488)
- 农(22718)
- 财(19378)
- 业经(19130)
- 贸(18622)
- 贸易(18613)
- 易(18075)
- 学(18048)
- 农业(15308)
- 制(15135)
- 地方经济(14498)
- 出(12747)
- 环境(12393)
- 产业(12358)
- 发(12137)
- 体(12116)
- 融(12101)
- 金融(12099)
- 银(11612)
- 银行(11590)
- 机构
- 学院(254181)
- 大学(252317)
- 济(116018)
- 经济(113795)
- 研究(90789)
- 管理(89977)
- 理学(76904)
- 理学院(75958)
- 管理学(74429)
- 管理学院(73977)
- 中国(68336)
- 科学(53607)
- 京(52761)
- 财(52084)
- 所(45525)
- 财经(41248)
- 研究所(40891)
- 中心(40504)
- 农(39644)
- 江(39583)
- 经济学(38604)
- 经(37477)
- 经济学院(34618)
- 业大(34171)
- 范(34161)
- 师范(33800)
- 院(33052)
- 北京(32763)
- 州(30939)
- 农业(30601)
- 基金
- 项目(164766)
- 科学(130857)
- 基金(121220)
- 研究(120032)
- 家(105696)
- 国家(104905)
- 科学基金(90311)
- 社会(80736)
- 社会科(76744)
- 社会科学(76728)
- 省(63671)
- 基金项目(63074)
- 自然(55762)
- 自然科(54572)
- 自然科学(54559)
- 教育(54252)
- 自然科学基金(53579)
- 划(52473)
- 资助(49233)
- 编号(47089)
- 成果(37893)
- 重点(37502)
- 发(37363)
- 部(35959)
- 国家社会(34961)
- 创(33283)
- 课题(33001)
- 创新(31361)
- 教育部(31239)
- 科研(30991)
- 期刊
- 济(138551)
- 经济(138551)
- 研究(81560)
- 中国(50133)
- 财(40198)
- 学报(38835)
- 农(38019)
- 科学(36050)
- 管理(35457)
- 大学(30002)
- 学学(28458)
- 农业(25570)
- 经济研究(24448)
- 教育(24170)
- 融(23824)
- 金融(23824)
- 技术(21731)
- 财经(21553)
- 业经(21031)
- 经(18899)
- 问题(18421)
- 贸(16627)
- 国际(14293)
- 技术经济(13807)
- 统计(13379)
- 业(13071)
- 世界(13054)
- 商业(12090)
- 策(11910)
- 现代(11869)
共检索到394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学涛 欧阳博强 王振华
城市经济是实现中国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重要的推动力量。根据产业结构理论,结构红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是城市经济在新常态背景下可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推动力。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并利用20012014年中国285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城镇化背景下经济增长中的结构红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城镇化背景下,产业结构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通过更换量化指标、更换空间权重矩阵、细分样本区域及更换空间计量模型后,发现该结论仍然稳健。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学涛 欧阳博强 王振华
城市经济是实现中国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重要的推动力量。根据产业结构理论,结构红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是城市经济在新常态背景下可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推动力。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并利用2001~2014年中国285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城镇化背景下经济增长中的结构红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城镇化背景下,产业结构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通过更换量化指标、更换空间权重矩阵、细分样本区域及更换空间计量模型后,发现该结论仍然稳健。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四点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慧 苗洪亮 曾冰
本文基于我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将创新和城镇化引入经济增长空间扩展模型,在揭示创新产出通过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控制劳动、资本、土地、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后,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创新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命题成立;(2)就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而言,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我国省域间存在技术溢出,城镇化的创新效应存在并具有门槛特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城镇化水平会影响地区技术的吸收能力,创新与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对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城镇化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慧
文章以2009-2013年中部地区80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采用软件stata12.0对数据进行处理,实证分析了城市区域内部及城市之间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空间计量Morans’I指数检验,结果显示文章所选取80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对模型进行普通回归以及空间回归结果均表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对空间效应的直接溢出和间接溢出进行分解,发现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的城镇化在区域内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能够显著的拉动当地经济增长1.0912%,而消费、政府支出的空间溢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慧 苗洪亮 曾冰
本文基于我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将创新和城镇化引入经济增长空间扩展模型,在揭示创新产出通过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控制劳动、资本、土地、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后,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创新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命题成立;(2)就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而言,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我国省域间存在技术溢出,城镇化的创新效应存在并具有门槛特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城镇化水平会影响地区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城镇化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含桦
产业结构变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不仅仅是单向的影响关系,而且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循环统一体。本文通过建立固定效应下的省域数据空间误差模型,对“新常态”下产业结构高级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产业结构高级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结构性冲击且外溢效用明显,经济增长空间依赖性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方向,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逆向结构冲击可能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含桦
产业结构变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不仅仅是单向的影响关系,而且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循环统一体。本文通过建立固定效应下的省域数据空间误差模型,对“新常态”下产业结构高级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产业结构高级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结构性冲击且外溢效用明显,经济增长空间依赖性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方向,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逆向结构冲击可能是由于其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造成。在经济“新常态”下,各地应把握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效应,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含桦
产业结构变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不仅仅是单向的影响关系,而且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循环统一体。本文通过建立固定效应下的省域数据空间误差模型,对“新常态”下产业结构高级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产业结构高级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结构性冲击且外溢效用明显,经济增长空间依赖性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方向,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逆向结构冲击可能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才 吴铭峰
基于国家长期健康发展视角来看,就城镇化对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从而为探索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提供指导依据,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因此,本文以我国2005-2018年除新疆、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就城镇化对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除新疆、西藏之外的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经济行为存在显著的空间交互作用;在邻接权重下,城镇化水平每增加1%,我国除新疆、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效率便提升0.2559%,且总体经济效率增加0.3397%,表明我国各省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推动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的发展;人均金融机构资金额每增加1%,地区经济效率便提升0.0617%,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跃 黄帅金
在贫困乡城转移的现实背景下,基于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从城镇化的人口、就业和空间三个方面研究城镇化对农村和城市减贫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城镇化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不同城镇化指标对贫困减贫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人口城镇化对农村减贫效应大于就业和空间城镇化的减贫效应,就业城镇化对城市减贫效应大于人口和空间城镇化的减贫效应。人口和就业城镇化不仅具有直接的减贫效应,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省份发挥间接减贫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在经济矩阵和嵌套矩阵中更为显著。城镇化对农村减贫效应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双门槛特征,经济发展水平跨过第一个门槛值而低于第二个门槛值时,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减贫的边际收益递增;当经济发展水平跨过第二个门槛值时,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减贫的边际收益递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谭昶 吴海涛
本文利用我国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并设置邻接权重、地理权重和经济权重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从空间维度实证检验了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城镇化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和空间异质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高-高"与"低-低"集聚的特征,这也印证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新型城镇化发展不仅能增加本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其他地区农民收入增长。此外,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就业城镇化均显著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因此,要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的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好城镇化的溢出效应,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禹四明 李亚诚
论文利用1994-2013年间28个省区面板数据,通过建立PVAR模型,以动态视角分析城镇化、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证实:"城镇化—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模式短期内是行的通的,长期受阻;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表现为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化引起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则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城镇化与居民消费均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持久动力,但反过来,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的激励仅维持在1期以内。最后,论文针对城镇化背景,提出了充分发挥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华军 张权 杨骞
本文利用中国1995—2011年的分省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建模及估计技术,设置三种空间权重矩阵,构建多样化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实证测度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空间关联模式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在控制了资本、财政支出、国有化程度等变量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区域内溢出为正,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城镇化的区域间溢出效应在不同的空间关联模式下不同,其中:在经济空间的关联模式下为正,在邻接、地理距离空间关联模式下为负。但在不同的空间关联模式下,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忠玉 肖宏伟
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针对2005—201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就城镇化发展及其他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测算,并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够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0.25%,但对相邻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带来相邻地区经济减少0.49%。"十三五"时期及中长期亟须区域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新型城镇化在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忠玉 肖宏伟
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针对2005—201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就城镇化发展及其他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测算,并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够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0.25%,但对相邻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带来相邻地区经济减少0.49%。"十三五"时期及中长期亟须区域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新型城镇化在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