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34)
2023(15712)
2022(12874)
2021(11647)
2020(9730)
2019(21719)
2018(21561)
2017(41060)
2016(22745)
2015(25238)
2014(24746)
2013(24186)
2012(21948)
2011(19824)
2010(19883)
2009(18722)
2008(18414)
2007(16945)
2006(14885)
2005(13110)
作者
(67631)
(56994)
(56958)
(53860)
(35550)
(27448)
(25723)
(22401)
(21348)
(20089)
(19361)
(18882)
(17974)
(17879)
(17631)
(17625)
(17476)
(16719)
(16381)
(16308)
(14523)
(13944)
(13913)
(13075)
(12887)
(12872)
(12640)
(12547)
(11572)
(11551)
学科
(91812)
经济(91714)
(65215)
管理(58207)
(48375)
(43636)
企业(43636)
方法(37539)
数学(33116)
数学方法(32809)
农业(31783)
中国(25381)
业经(24811)
(22124)
(19270)
地方(19080)
(18688)
贸易(18684)
(18187)
(17972)
(14392)
(14085)
银行(14018)
环境(13621)
(13336)
技术(13265)
(12975)
金融(12973)
(12909)
财务(12877)
机构
学院(324840)
大学(319170)
(130722)
经济(128071)
管理(119537)
研究(110809)
理学(103844)
理学院(102665)
管理学(100725)
管理学院(100148)
中国(83403)
(81292)
科学(72250)
(66281)
农业(63559)
业大(59465)
(58266)
(56652)
研究所(53309)
中心(51882)
(50080)
财经(45432)
(42206)
师范(41657)
(41327)
北京(40332)
农业大学(40208)
经济学(39515)
(39228)
(38694)
基金
项目(221209)
科学(171907)
基金(158499)
研究(157143)
(141075)
国家(139815)
科学基金(117704)
社会(99845)
社会科(94260)
社会科学(94228)
(89459)
基金项目(84641)
自然(76566)
自然科(74799)
自然科学(74773)
(74421)
自然科学基金(73421)
教育(71388)
编号(64627)
资助(62860)
成果(51003)
重点(50179)
(49322)
(47717)
(46215)
课题(44160)
创新(43255)
科研(42970)
(42796)
计划(42193)
期刊
(147205)
经济(147205)
研究(87067)
(81646)
中国(62492)
学报(60466)
农业(54825)
科学(52423)
大学(44635)
(42788)
学学(42733)
管理(38262)
教育(30954)
业经(30747)
(30439)
金融(30439)
(27559)
技术(25797)
经济研究(22500)
财经(21606)
问题(21109)
(19415)
(18529)
业大(17052)
世界(15897)
科技(15752)
技术经济(15615)
农村(15397)
(15397)
商业(15359)
共检索到471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翌琳  张心雨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本文基于中国CGSS微观调查数据,利用逻辑回归、逐步回归、随机森林等方法对农民进城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民进城定居意愿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的限制,而不是政策方面的阻碍,在流向上,县级市和小城镇是农民进城定居的首选。从个体来看,家庭收入越高、越年轻、教育程度越高、所在村务农氛围较弱、所在村生活更加便利以及西北地区的农民进城定居意愿更强烈。从政策角度,应统筹城乡发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有序推进就近城镇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卜庆国  
[目的]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健康快速发展的紧要问题。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全国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建设中人的核心地位,在人的因素中新生代农民工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最重要力量,他们的居留意愿成为决定新型城镇化的现在与未来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的意愿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形式对郑州市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研,在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的提前下,运用随机森林模型,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制度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琳  刘彦随  
基于"推—拉"理论、新经济学劳动力流动理论,剖析了农民进城落户意愿的城乡作用力、农民进城落户的内部影响因素,并结合郸城县169份农户有效问卷和村干部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农民进城落户意愿可用"推力—拉力"范式解释,包括生活便捷程度、子女的受教育环境、养老医疗等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家庭收入和非农就业、消费和生活成本,其中,便捷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子女受教育环境是最大的城镇拉力,没有稳定的非农工作是最大的城镇推力。②农民进城落户决策的影响因素涉及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村庄因素三个层面。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生活水平、亲朋好友是否进城落户、村庄医疗卫生条件是影响郸城县农民进城落户决策的主要因素,其中文化程度、亲朋好友是否迁户的影响效应为正,年龄、家庭生活水平及村医疗卫生条件的影响效应为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雅丽  
[目的]通过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对苏南地区农民工收入增长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探寻该区域农民工收入增长的改进措施。[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工增收5条路径下的8个指标对农民工纯收入的影响。[结果]城镇化率、农村机械化水平、削减的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农村高中级以上学历劳动力数量、城乡土地置换率和城市下乡科技服务人员等7个指标对于苏南地区的农民工收入为正向影响,但是农村第一产业就业劳动力比重对农民工收入为负向影响。其中工业化率对农民工收入影响系数最大,削减的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对于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系数最小。[结论]城镇化、农村资源水平、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农产品的供给、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城乡资源流动和城乡人口流动对于农民工的收入均有促进作用,但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于农民工收入的增长是负向影响。因此,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优化工业化水平;引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提升农产品有效需求、优化农产品定价机制,便可从根本上促进苏南地区农民工收入的持续性增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平青  王雪  史俊熙  
本文选取农民工密集度高的餐饮服务企业为样本行业,通过对北京、上海、天津20余家餐饮企业中484个农民工样本的调查,分析农民工的需求满足状况以及农民工需求满足程度对其留任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在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两个方面的满足程度处于不平衡的状态,生活需求方面的满足程度明显低于工作需求方面。通过逐步回归法,本文还分析了农民工各层次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对其留任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工生理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月收入水平对其留任意愿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曹冰雪  李瑾  冯献  
基于北京信息进村入户行政村农户信息情况调查数据,立足信息生态视角,运用Oprobit模型、Interval-censored模型分别分析了农户信息服务支付意愿与支付金额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测算了农户信息服务的具体意愿支付金额。结果表明:少数农户有信息服务支付意愿,绝大多数农户信息服务支付金额意愿为10元/月以下,且付费信息服务形式主要为短信包月与收费电视;信息户特征、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对农户信息服务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信息户特征与信息环境对农户信息服务支付金额意愿有显著影响;经两种方法计算,农户全年信息服务意愿支付金额分别为144.24元与201.6元,占农户全年总纯收入的0.22%与0.31%。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覃扬庆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随之加剧,职业农民的培育对于保证我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应建立职业农民准入制度,完善农村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立法力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夏永久  储金龙  
在对皖北近1500名农民城镇化意愿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从代际比较视角初步分析了皖北农民城镇化意愿、决策机制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皖北农民城镇化意愿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和分层特征,与第一代农民相比,第二代农民更愿意进城定居,相对中心城区和省会合肥而言,镇区和县城由于具有生活成本相对低、距离家乡近等优势,对皖北农民更有吸引力;2在城镇化决策机制上,希望子女(孙)受到优质教育是皖北农民进城的首要动因,表明优质公共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配置对人口空间分布具有导向作用;3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对皖北农民城镇化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一般而言,年龄越小、文化水平越高以及在小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博  段文婷  许艳  赵悦君  
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强弱直接影响城镇化的进程与质量。以胶东地区为例,对务农、兼业和非农农民的就业、居住和户籍城镇化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农民就业城镇化意愿与居住、户籍城镇化意愿依然差距较大,就业与居住的理想地点仍然错位明显;年龄对于各类农民不同层次城镇化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家庭年收入对于非农和务农农民的居住城镇化意愿影响较为显著,子女婚姻需求对非农、务农农民的居住城镇化意愿影响较为显著,子女就学需求对于兼业农民的就业、户籍城镇化意愿影响以及非农农民的居住城镇化意愿较为显著。研究表明,一方面胶东地区城镇人口中的"人户分离"问题难以快速减轻,另一方面,县城作为县域城镇化的中心,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镇区主要为务农、兼业农民提供非农就业机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永  李小建  娄帆  滕琼瑶  
小城镇是中国城镇等级体系中最基层的单元,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文章选择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2004—2017年时段,运用GIS将全国统计数据、空间数据和网络数据等相互融合,构建中国小城镇空间数据库,以探究其时空演变格局及机制。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小城镇数量在短暂下降后呈持续上升趋势,小城镇人口总规模、平均规模不断上升。(2)以“胡焕庸线”为界,中国小城镇发展水平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总体格局,但在研究期内东南部优势略有减弱。(3)研究期内小城镇规模类型以向上转移和不变两种类型为主,其中超大型小城镇在长三角、珠三角的集聚空间不断扩大,中型以上小城镇由沿海和大城市周边分布为主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展,中小型以下小城镇由京广—京哈铁路以西密集分布,收缩到“胡焕庸线”两侧和东北部分地区。(4)自然地理条件中的海拔高程、河网密度等内生性变量,区位与可达性中的对外交通网密度、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外生性变量,对小城镇发展呈现为显著或较显著的影响,初始发展基础对小城镇发展有重要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芙蓉  麻晓刚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文章从分析农民工市民化对我国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入手,探索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难点所在,对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性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突破制度性障碍的对策建议: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颜齐  毕欣宁  孟杰  
当前我国土地规模化流转背景下,农业雇工在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和满足规模化经营需要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黑龙江省412份农户样本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业雇工受雇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愿意成为农业雇工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占58.35%;年龄在50岁以上的农民受雇意愿最高,达55.62%。年龄、土地转出、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以及家庭农业收入比重对农业雇工受雇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否具有非农技能、家庭耕地面积、土地转入和期望劳动工资等因素对农业雇工受雇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期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颜齐  毕欣宁  孟杰  
当前我国土地规模化流转背景下,农业雇工在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和满足规模化经营需要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黑龙江省412份农户样本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业雇工受雇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愿意成为农业雇工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占58.35%;年龄在50岁以上的农民受雇意愿最高,达55.62%。年龄、土地转出、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以及家庭农业收入比重对农业雇工受雇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否具有非农技能、家庭耕地面积、土地转入和期望劳动工资等因素对农业雇工受雇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期望劳动合同形式和期望劳动地点对农业雇工受雇意愿没有明显影响。基于此,建议建立农村闲散劳动力用工平台,加强农业雇工劳动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结构;完善农业雇工社会保障机制,提高农业雇工劳动保障意识,保障农业雇工权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文忠  焦爱英  
村镇空间结构是一定时期内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首先阐述了空间结构理论的内容和空间结构优化的内涵;其次,在城镇化背景下,以村镇地域空间范围内的各类空间主体行为为线索,对城镇化以及三大空间需求主体行为对村镇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予以了研究;最后,提出了优化村镇空间结构的策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乾  
利用5个城市1 076个农民工样本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总体上不强烈,农民工的年龄、就业状态、月收入、农村土地、住房情况、养老保障状况及社会融合对其定居意愿有显著的影响,而性别、婚姻、受教育程度、职业和社会资本对定居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