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9)
- 2023(9257)
- 2022(7134)
- 2021(6468)
- 2020(5145)
- 2019(11067)
- 2018(11377)
- 2017(21617)
- 2016(11680)
- 2015(12881)
- 2014(12303)
- 2013(11817)
- 2012(10213)
- 2011(9202)
- 2010(9341)
- 2009(8949)
- 2008(8323)
- 2007(7737)
- 2006(7085)
- 2005(6352)
- 学科
- 济(47015)
- 经济(46964)
- 农(45504)
- 业(37505)
- 农业(30217)
- 管理(25183)
- 业经(17221)
- 企(17065)
- 企业(17065)
- 中国(15248)
- 方法(12244)
- 地方(11489)
- 发(11430)
- 制(10486)
- 数学(10431)
- 农业经济(10428)
- 数学方法(10320)
- 发展(9849)
- 展(9840)
- 村(9222)
- 农村(9208)
- 财(8920)
- 贸(8302)
- 贸易(8298)
- 体(8279)
- 策(8203)
- 易(8077)
- 土地(7799)
- 学(7750)
- 收入(7402)
- 机构
- 学院(159590)
- 大学(150552)
- 济(66113)
- 经济(64769)
- 管理(58924)
- 研究(53691)
- 理学(50784)
- 理学院(50326)
- 管理学(49373)
- 管理学院(49118)
- 农(48126)
- 中国(42482)
- 农业(36339)
- 科学(32575)
- 京(30957)
- 业大(30465)
- 财(26998)
- 所(26847)
- 中心(26138)
- 江(25794)
- 研究所(24157)
- 农业大学(22331)
- 范(21697)
- 师范(21517)
- 财经(20991)
- 州(20069)
- 经济管理(19196)
- 经(19104)
- 省(18942)
- 经济学(18771)
- 基金
- 项目(106382)
- 科学(83863)
- 研究(82985)
- 基金(75412)
- 家(65063)
- 国家(64378)
- 科学基金(55208)
- 社会(53450)
- 社会科(50099)
- 社会科学(50087)
- 省(44451)
- 基金项目(39987)
- 编号(37105)
- 教育(36232)
- 划(34985)
- 自然(32839)
- 自然科(32035)
- 自然科学(32029)
- 自然科学基金(31397)
- 成果(28819)
- 农(28707)
- 资助(28405)
- 发(25497)
- 课题(24329)
- 重点(23537)
- 部(22684)
- 创(22244)
- 国家社会(22097)
- 性(21380)
- 制(21265)
共检索到242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隋欣 刘彤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是实现农民身份和角色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要保障和实现农民的合法权利。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权利的实现表现为自由、财产、平等三重维度。为了更好地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必须构建农民权利的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宏观层面的制度供给机制、权利确认机制、权利保障机制;中观层面的利益诉求机制、争端解决机制和社会治理机制;微观层面的自愿退出机制、身份转换机制和教育培训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红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机制,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人"的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规范实施机制、保障机制和分类实现机制四大内容,这些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市民化 实现机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晓 任文松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涌现亦不可避免。现行的城乡二元体制、土地征收与补偿制度、劳动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存在诸多缺陷,导致失地农民在为城镇化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后,其基本合法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和予以落实。解决失地农民权利保障问题的根本路径在于,从宪法的维度给予失地农民完整的公民待遇,赋予失地农民充分的土地财产权、真正的劳动就业权和有效的社会保障权。如此,才能有效化解快速城镇化与失地农民权利保障之间的内在张力,保证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土地征收 宪法权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田宝玉
1.农民市民化是解决农民问题的现实途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已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并最终导致了农民问题的产生。在利益的驱使下,农民大量涌入城市,但进城后的农民并没有享受到传统市民所拥有的各项权益,从而造成了新时代农民问题的复杂性。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不断提高农民知识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思萍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速度加快,我国农村大量劳动力已经或将更多由农村流向城镇。本文着眼于城镇化建设战略背景,立足解决"谁来种地?谁会种地?怎样把地种好?"的问题,研究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价值意义,提出了当前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现代农业 新型职业农民 农民培育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江泉
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精壮农民外出城镇务工或定居,导致现有农村社会结构急剧变化,作为这一结构调整下新出现的弱势群体——留守农民面临着原有社会网络资源遭受破坏、现有社会网络资源继续向城市流失的局面,以致其社会结构不合理、社会资本日趋弱化。为提升留守农民社会资本以增强其反贫困与建设新农村的能力,加强城乡统筹规划且适当向农村统筹倾斜是最根本之路;同时,从微观行动层面搭建一系列有利于增强留守农民社会资本的平台,可以切实帮助留守农民提升社会资本水平及行动能力。
关键词:
城镇化 留守农民 社会资本 缺失 培育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翌琳 张心雨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本文基于中国CGSS微观调查数据,利用逻辑回归、逐步回归、随机森林等方法对农民进城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民进城定居意愿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的限制,而不是政策方面的阻碍,在流向上,县级市和小城镇是农民进城定居的首选。从个体来看,家庭收入越高、越年轻、教育程度越高、所在村务农氛围较弱、所在村生活更加便利以及西北地区的农民进城定居意愿更强烈。从政策角度,应统筹城乡发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有序推进就近城镇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芳
该文提出: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大量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用地使得失地农民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失地农民的可持续性生计与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不同于普通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缺乏可持续性生计,意味着生计方式的断裂,所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生活水准与生存方式。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构建失地农民可持续性生计策略以及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顺利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关键词:
城镇化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黎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家庭再生产与城镇化目标相绑定,带来家庭消费方式的变迁和消费需求的增加,农民家庭普遍面临着消费扩张而支付能力有限的困境。对此,农民家庭采取透支性消费、保留一部分农业"自给经济"以及代际"两栖"消费等消费策略,通过最大限度地调配家庭资源,甚至是透支家庭资源,得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家庭再生产。当前农民家庭消费以透支为主要特点,这种消费模式在促进城镇化率提升和宏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蕴藏着不良社会后果。基于此,扩大内需的关键不在于盲目刺激农民消费需求,而在于提升农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东东 杜海峰 刘茜 李姚军
利用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2013年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组深圳调查数据,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结合十大阶层理论,调整社会阶层划分方法;透过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户籍、代际、代内三重视角,综合考察农民工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现状。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阶层结构呈"金字塔型",普遍分布于蓝领、雇员阶层;多数农民工通过进城务工实现上升流动,城镇打工期间则以平层流动为主;农民工阶层体系的平等性、公平性和开放性虽有较大改观,但与城镇居民尚存一定差距。当代农民工群体已经分化,"社会封闭""阶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覃扬庆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随之加剧,职业农民的培育对于保证我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应建立职业农民准入制度,完善农村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立法力度。
关键词:
城镇化 职业农民 现实困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清莲 周效柱
新生代农民工在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与城市逐渐融合,其思想与理念都悄然发生着变化,闲暇时间的安排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对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教育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生活教育培养路径,对于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升个人幸福感,完成市民化转变,平等享受社会教育资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新生代农民工 闲暇生活教育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凤梅
本文考察了国外农民培育的3种模式——北美模式、东亚模式、欧洲模式,这3种模式各有特点和优势。探讨了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培育的关系,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培育工作现状。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最后借鉴发达国家在农民培育中的经验来探索中国新型农民培育的路径。
关键词:
农民培育 城镇化 新型农民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晗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七成以上,而这些七成以上的人口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是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农村发展问题备受关注。随着中国城乡社会的变迁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乡村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以农村、农业、农民为核心的"三农"问题又一次引发了诸多实际反应。尤其在新型城镇化条件下,所引发"三农"问题日益突显,如土地资源配置、农民生存、粮食安全、新农村建设等等。现阶段应该依托新的历史时期,深化城乡统筹体系,以新型城镇化引导我国农村发展,进而解决"三农"问题,创建"新三农"发展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陶军明 吴沙秦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失地农民市民化有利于新型城镇化推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谐社会构建。文章认为当前我国失地农民市民化呈现滞后性、无助性和孤立性的特点,并分析了三类特点的成因。对此提出要通过强化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开设创业指导以及开展内容多元化的城市适应教育等途径,以期提高失地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其就业和角色转换,全方位提升我国失地农民市民化水平。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失地农民 市民化 职业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