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25)
- 2023(21609)
- 2022(18174)
- 2021(17003)
- 2020(14242)
- 2019(32485)
- 2018(32204)
- 2017(60839)
- 2016(32974)
- 2015(37402)
- 2014(37114)
- 2013(36614)
- 2012(33705)
- 2011(30197)
- 2010(30177)
- 2009(28103)
- 2008(27905)
- 2007(24803)
- 2006(21970)
- 2005(19728)
- 学科
- 济(139163)
- 经济(138998)
- 业(112300)
- 管理(101730)
- 企(92861)
- 企业(92861)
- 方法(61854)
- 数学(51280)
- 农(51187)
- 数学方法(50592)
- 中国(39360)
- 财(38458)
- 业经(38301)
- 农业(33825)
- 制(27346)
- 学(26703)
- 贸(26080)
- 贸易(26065)
- 务(25490)
- 财务(25403)
- 易(25398)
- 财务管理(25360)
- 地方(25215)
- 技术(25035)
- 企业财务(24029)
- 理论(23469)
- 和(22593)
- 策(21153)
- 银(21107)
- 银行(21059)
- 机构
- 学院(472022)
- 大学(470947)
- 济(196497)
- 经济(192570)
- 管理(187143)
- 理学(161230)
- 理学院(159537)
- 研究(159215)
- 管理学(156672)
- 管理学院(155819)
- 中国(124161)
- 京(100614)
- 科学(96535)
- 财(88920)
- 农(85229)
- 所(79690)
- 中心(73470)
- 研究所(72229)
- 业大(71235)
- 财经(70945)
- 江(70346)
- 农业(65648)
- 经(64821)
- 北京(63507)
- 范(60712)
- 师范(60166)
- 经济学(59275)
- 院(57252)
- 州(56170)
- 经济学院(53495)
- 基金
- 项目(316962)
- 科学(250642)
- 研究(232607)
- 基金(231908)
- 家(201765)
- 国家(200014)
- 科学基金(172746)
- 社会(148978)
- 社会科(141058)
- 社会科学(141019)
- 省(122117)
- 基金项目(121860)
- 自然(111178)
- 自然科(108684)
- 自然科学(108661)
- 自然科学基金(106716)
- 教育(106009)
- 划(102286)
- 资助(95587)
- 编号(94520)
- 成果(76102)
- 部(70452)
- 重点(70431)
- 发(67521)
- 创(66496)
- 课题(64160)
- 国家社会(62196)
- 创新(61791)
- 教育部(60575)
- 科研(60154)
- 期刊
- 济(220902)
- 经济(220902)
- 研究(139406)
- 中国(93745)
- 农(82244)
- 学报(73810)
- 管理(71297)
- 科学(69554)
- 财(69461)
- 大学(57368)
- 农业(56025)
- 学学(53942)
- 教育(49712)
- 融(44194)
- 金融(44194)
- 技术(43816)
- 业经(38830)
- 财经(34942)
- 经济研究(34327)
- 经(30158)
- 业(29891)
- 问题(29037)
- 技术经济(25104)
- 图书(23697)
- 版(23309)
- 世界(23080)
- 贸(23059)
- 科技(22444)
- 统计(22034)
- 理论(21751)
共检索到711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竞 许二歌
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的方法,考察城镇化对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与影响程度。通过对1992-2012年中国时序数据测算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含交互项影响的计量方程对其进行经验估算,结果显示城镇化有助于中国农业技术进步,并且通过技术进步效应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琳子 肖卫
在考察基于技术进步的农业发展、劳动力有效流动及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与二元经济均衡增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一个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模型,研究发现二元经济中基于技术进步的农业发展,是促进农业劳动力有效流向现代产业部门的前提条件,并构成二元经济均衡增长的基本动力。基于1992-2012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显示,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投资和现代产业对农业的反哺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作用,农业发展基础上的劳动力有效流动、投资、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和前期的研发投入是决定二元经济均衡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仇怡
城镇化不仅是现代经济生产率的重要推动力,而且是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文章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方法,探讨城镇化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与影响程度。通过对1990~2010年中国总体数据时间序列与区域面板数据的分析发现,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七大区域来看,中国城镇化进程与技术创新水平总体上趋于一致;中国城镇化与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高度的正相关;城镇化有助于技术创新,且通过创新效应显著地驱动一国的技术进步即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城镇化的技术创新效应在区域之间存在差异。
关键词:
城镇化 技术创新 生产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焕峰 邱梦圆
文章基于1992-2012年五张投入产出表,利用拓展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对中国三次产业中间消耗进行深入分析,解释了国民经济中间消耗水平变动的原因,分析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提高经济效率的作用。同时,利用结构分解法对最终需求进行分解,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提高最终需求的贡献。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技术进步对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和改善最终需求的效果均不显著,近年来中间消耗水平的降低主要由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在提高第二产业投入产出率方面成效明显。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经济效率 最终需求 投入产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焕峰 邱梦圆
文章基于1992-2012年五张投入产出表,利用拓展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对中国三次产业中间消耗进行深入分析,解释了国民经济中间消耗水平变动的原因,分析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提高经济效率的作用。同时,利用结构分解法对最终需求进行分解,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提高最终需求的贡献。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技术进步对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和改善最终需求的效果均不显著,近年来中间消耗水平的降低主要由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在提高第二产业投入产出率方面成效明显。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经济效率 最终需求 投入产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焕峰 邱梦圆
文章基于1992-2012年五张投入产出表,利用拓展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对中国三次产业中间消耗进行深入分析,解释了国民经济中间消耗水平变动的原因,分析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提高经济效率的作用。同时,利用结构分解法对最终需求进行分解,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提高最终需求的贡献。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技术进步对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和改善最终需求的效果均不显著,近年来中间消耗水平的降低主要由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在提高第二产业投入产出率方面成效明显。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经济效率 最终需求 投入产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斌 吴书胜 朱业
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构建包含农业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内的计量模型,利用1998-2012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形成的"推力"和新型城镇化形成的"拉力"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有显著作用,农业技术进步的"推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东部和中部,而城镇化的"拉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中部、西部和东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维奇 韩媛媛
农业技术变迁包括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两个方面,城镇化不仅可以直接对农业新技术的生产和扩散产生作用,而且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条途经促进非农技术向农业技术的转移。农业技术水平也会反作用于城镇化,即可以通过影响非农技术间接产生影响,也可以对城镇化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分析了城镇化与农业技术变迁的互动机制,并基于中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认为我国城镇化过程对农业技术的影响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需要充分借助城镇化的力量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本文最后提出了促进城镇化与农业技术变迁良性互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技术变迁 互动机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小锋 袁青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1993—2013年间,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变化平稳,一直处于颉颃阶段;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大,由低度耦合协调演化为高度耦合协调;(2)各地区间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均处于颉颃阶段,但耦合协调度则存在一定差异,贵州、西藏、甘肃三省属于低度耦合协调类型,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处于高度耦合协调,其余省份则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继续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小锋 袁青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1993—2013年间,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变化平稳,一直处于颉颃阶段;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大,由低度耦合协调演化为高度耦合协调;(2)各地区间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均处于颉颃阶段,但耦合协调度则存在一定差异,贵州、西藏、甘肃三省属于低度耦合协调类型,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处于高度耦合协调,其余省份则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继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同时,应考虑不同地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技术进步发展条件的差异,采取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芝俊 张社梅
本研究试图从一种新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农业生产中投入要素的弹性变动趋势建立模型,进而测算1986—2003年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得出一些以投入要素弹性变动趋势及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变动趋势分析为基础的结论:①物质投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已经进入平稳增长时期;②现阶段,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是一个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的指标;③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可以与国家每一个“五年计划”不同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振华
放松劳动力同质性假定,本文在充分考虑人力资本的条件下估算了1985—2005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比较了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误差影响,分析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率的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经济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情况及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互动关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航 孙早
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不对称是中国式城镇化的重要特征。受特定的政绩考核观影响,城镇化通常被地方政府视为实现政绩的抓手,使得城镇化脱离产业演进规律而过快推进,造成低技能劳动力过度供给,反过来迫使地方政府要求企业选择有利于充分就业的产能决策,从而导致制造业产能过剩。本文利用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城镇化与制造业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城镇化脱离产业规律而过快推进,迫使地方政府从财政、贷款、土地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的干预,最终导致产能过剩;技术进步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可以弱化过快的城镇化对产能过剩的刺激作用。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坚持产城紧密结合的原则,适当弱化地方政府在城...
关键词:
城镇化 产能过剩 技术进步 要素配置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谢建国 吴国锋
本文采用了1992~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FDI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技术溢出存在门槛效应:只有当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水平超过一定的"门槛值"后,FDI才会出现正向的技术溢出。本文的研究同时也显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能促进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本文的结果表明,在继续坚持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也是促进中国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FDI、技术进步与技术壁垒形成——基于中国1992~2012年的经验数据分析
二元经济中的农业技术进步、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来自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与技术进步路线的选择——基于1990~200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我国资本积累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及其来源——来自地区时序数据的经验证据
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就业——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1993-2012年中国省际技术进步方向与工业生产节能减排
考虑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及其演变——来自1992~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依据
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结构分析——基于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开放经济条件下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2001-2012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