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70)
- 2023(16753)
- 2022(13883)
- 2021(12760)
- 2020(10445)
- 2019(23868)
- 2018(23861)
- 2017(45583)
- 2016(24903)
- 2015(27716)
- 2014(27938)
- 2013(27667)
- 2012(25602)
- 2011(23174)
- 2010(23316)
- 2009(21253)
- 2008(20669)
- 2007(18340)
- 2006(16386)
- 2005(14986)
- 学科
- 济(108646)
- 经济(108538)
- 管理(68228)
- 业(67324)
- 企(54421)
- 企业(54421)
- 方法(41797)
- 数学(35204)
- 数学方法(34841)
- 中国(33097)
- 农(30210)
- 地方(28615)
- 业经(26556)
- 财(23330)
- 学(23082)
- 农业(20417)
- 制(19525)
- 贸(18479)
- 贸易(18465)
- 易(17805)
- 银(17313)
- 银行(17266)
- 理论(17235)
- 技术(17004)
- 融(16976)
- 金融(16974)
- 和(16782)
- 行(16630)
- 环境(16581)
- 发(16454)
- 机构
- 大学(355299)
- 学院(353880)
- 济(143389)
- 经济(140265)
- 管理(137827)
- 研究(125550)
- 理学(118363)
- 理学院(116968)
- 管理学(115052)
- 管理学院(114410)
- 中国(93071)
- 京(77833)
- 科学(77320)
- 财(64154)
- 所(63524)
- 农(58028)
- 研究所(57680)
- 中心(55493)
- 江(53477)
- 业大(51993)
- 财经(50807)
- 北京(49763)
- 范(49725)
- 师范(49251)
- 经(46098)
- 院(45767)
- 农业(44954)
- 州(43323)
- 经济学(42720)
- 师范大学(39873)
- 基金
- 项目(238285)
- 科学(187561)
- 研究(176264)
- 基金(171247)
- 家(149003)
- 国家(147706)
- 科学基金(126551)
- 社会(110905)
- 社会科(105118)
- 社会科学(105094)
- 省(93667)
- 基金项目(90817)
- 自然(80822)
- 教育(79901)
- 自然科(78925)
- 自然科学(78908)
- 划(78610)
- 自然科学基金(77487)
- 编号(72230)
- 资助(69704)
- 成果(59192)
- 发(55099)
- 重点(53713)
- 部(51788)
- 课题(50564)
- 创(49486)
- 创新(46165)
- 国家社会(45306)
- 科研(44698)
- 教育部(44278)
- 期刊
- 济(165754)
- 经济(165754)
- 研究(110374)
- 中国(73317)
- 学报(55243)
- 农(54249)
- 管理(52827)
- 科学(51983)
- 财(46203)
- 教育(43779)
- 大学(41871)
- 学学(38964)
- 农业(37563)
- 融(32615)
- 金融(32615)
- 技术(31074)
- 业经(28326)
- 经济研究(26180)
- 财经(24372)
- 问题(22009)
- 经(20957)
- 图书(20474)
- 业(19263)
- 科技(17934)
- 技术经济(17305)
- 理论(16974)
- 现代(16805)
- 商业(16409)
- 版(15732)
- 资源(15357)
共检索到536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魏敏 胡振华
众多的研究表明,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而如何匹配与城镇化相协调的产业结构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因而,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关系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展开了研究,本研究就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别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机理、实证分析、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发现,现有文献较多地集中在论证城镇化与单一产业的关系、且基本上采用单一维度分析、运用的方法以主观、静态分析诸多,较少系统地分析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且缺乏定量、动态的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深入研究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关系创造了更多的空间。
关键词:
城镇化 产业结构 协调关系 研究动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魏敏 胡振华
众多的研究表明,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而如何匹配与城镇化相协调的产业结构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因而,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关系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展开了研究,本研究就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别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机理、实证分析、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发现,现有文献较多地集中在论证城镇化与单一产业的关系、且基本上采用单一维度分析、运用的方法以主观、静态分析诸多,较少系统地分析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且缺乏定量、动态的分析,
关键词:
城镇化 产业结构 协调关系 研究动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兴芬 杨海平
中国是世界上城镇土地扩张最迅速的国家之一,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状况比较严重,因此,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文章在梳理近年来诸多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内涵以及二者失调的涵义及特征,总结分析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各类不同的研究视角、指标构建以及研究方法,剖析了二者失调的原因。最后,分别从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两个方面提供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协调发展 综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兴芬 杨海平
中国是世界上城镇土地扩张最迅速的国家之一,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状况比较严重,因此,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文章在梳理近年来诸多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内涵以及二者失调的涵义及特征,总结分析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各类不同的研究视角、指标构建以及研究方法,剖析了二者失调的原因。最后,分别从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两个方面提供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协调发展 综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冉祥云
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因而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之间存在密切而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回顾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在借鉴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际,以2012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城镇化进程和质量方面分析了我国283个地级城市对产业升级发展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在总结了我国城镇化问题的基础上,认为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应在差异性城镇化、生态城镇化、转型城镇化方面,不断促进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关键词:
城镇化 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 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庆丰
文章从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领域的角度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理论进行了梳理、总结和评析,指出现有研究在分析工具、滞后时间测度、国际比较方法、作用机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为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应该继续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影响机理、如何衡量二者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就业结构滞后时间测算以及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调性 述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莉 范徐飞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就业结构与城镇化关系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协调发展这一视角,分析我国就业结构转变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利用19792014年数据对我国的就业结构与城镇化进行实证研究,计量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与第一产业就业结构关系不明显,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调整,而第二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影响不显著,第三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影响显著。此外,本文对我国就业结构与城镇化是否协调发展进行研判,并进一步分析了二者偏差的原因及政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卫国 黄晓兰 郑月龙 汪小钗
本文构建了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分别计算出2005—2012年重庆市包容性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的综合得分和2012年中国西部各省区包容性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的综合得分,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下运用协调度模型对两者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协调度较高,协调发展度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廖霄梅
当前,我国存在半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不协调、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域差距较大,且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业机构优化相互促进机制存在脱节等诸多问题,限制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长足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改善城镇人口的社会管理水平、协调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机构升级的区域布局、协调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促进的步伐等途径来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提质增效。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邱峰
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紧密相连。新型城镇化对房地产行业而言,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应在保护耕地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并配以产业化、公共产品的承接以及适宜的房价,形成相辅相成、协调推进的良性循环局面,最终达到二者协同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赖行健
通过构建城镇化质量测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测度,并基于改进后的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均呈逐渐增长趋势;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城镇化质量滞后型为主;随着时间的变化,大部分省份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的偏离程度均有所降低;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东部和中西部空间分异,东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水平,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基本协调发展。基于此,未来应转变城镇化发展思路,实现从"量"到"质"的观念转变,落实国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水平 协调关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赖行健
通过构建城镇化质量测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测度,并基于改进后的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均呈逐渐增长趋势;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城镇化质量滞后型为主;随着时间的变化,大部分省份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的偏离程度均有所降低;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东部和中西部空间分异,东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水平,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基本协调发展。基于此,未来应转变城镇化发展思路,实现从"量"到"质"的观念转变,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努力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城镇化建设,促进我国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水平 协调关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小平
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之间具有同步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体现出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化协调同步发展的一般规律。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也存在不协调的一面,其相互作用在不同阶段具有差异性。总体来看,中国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同步,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是"四化"协调同步发展。文章对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发展协调同步问题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产业发展 协调同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兵 冉启秀
本文认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协调关系即和谐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足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存在不协调、不合理的地方,就业结构演变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因此,必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在考虑扩大就业与产业发展问题时,注意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加快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整个国民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调 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卢阳禄 王红梅 胡月明 刘光盛 程迎轩 肖雄
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协调发展、重心迁移等模型,以广东省为实证,揭示两者间协调发展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呈较强正相关,本质上属互促共进关系,但受发展阶段和地区差异影响,两者间仍存在矛盾;户籍城镇化率是协调发展等级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后者随前者同向变化;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协调发展等级较高,协调发展类型对经济实力依赖较小,主要受产业结构、耕地资源禀赋等影响;协调发展度重心大体向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的地理空间转移;促进协调发展应结合地区特色及所处协调阶段,采取差异化创新驱动发展策略,注重加大农业机械投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