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4)
- 2023(10380)
- 2022(8120)
- 2021(6964)
- 2020(5444)
- 2019(12220)
- 2018(11989)
- 2017(22381)
- 2016(12367)
- 2015(13646)
- 2014(13990)
- 2013(13610)
- 2012(12671)
- 2011(11501)
- 2010(11629)
- 2009(10642)
- 2008(10375)
- 2007(9357)
- 2006(8692)
- 2005(8330)
- 学科
- 济(59065)
- 经济(58997)
- 业(32323)
- 管理(32089)
- 中国(22887)
- 企(22309)
- 企业(22309)
- 地方(20867)
- 农(19961)
- 方法(15776)
- 业经(15577)
- 农业(14007)
- 数学(13333)
- 数学方法(13227)
- 发(12646)
- 财(11625)
- 地方经济(11088)
- 银(10799)
- 银行(10785)
- 融(10661)
- 金融(10660)
- 制(10574)
- 行(10562)
- 发展(9862)
- 展(9837)
- 贸(9800)
- 贸易(9787)
- 学(9772)
- 环境(9417)
- 易(9377)
- 机构
- 学院(175637)
- 大学(172751)
- 济(74642)
- 经济(73018)
- 研究(66864)
- 管理(62957)
- 理学(52518)
- 理学院(51866)
- 中国(51079)
- 管理学(51012)
- 管理学院(50683)
- 科学(39404)
- 京(38502)
- 财(34262)
- 所(34011)
- 农(31250)
- 研究所(30435)
- 中心(29996)
- 江(29437)
- 财经(26119)
- 范(26061)
- 师范(25828)
- 北京(24864)
- 业大(24643)
- 院(24334)
- 农业(23863)
- 经(23613)
- 州(23495)
- 经济学(22885)
- 省(21838)
- 基金
- 项目(112851)
- 科学(89233)
- 研究(85808)
- 基金(79458)
- 家(68858)
- 国家(68215)
- 科学基金(58323)
- 社会(55979)
- 社会科(53075)
- 社会科学(53064)
- 省(46080)
- 基金项目(41087)
- 教育(38588)
- 划(37858)
- 编号(35213)
- 自然(34399)
- 自然科(33609)
- 自然科学(33604)
- 自然科学基金(32964)
- 资助(31534)
- 发(31148)
- 成果(28908)
- 课题(26039)
- 重点(25967)
- 发展(25580)
- 展(25117)
- 部(23913)
- 国家社会(23516)
- 创(23239)
- 创新(21860)
共检索到289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金辉 孙小素
由于历史问题,导致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经济,城镇化是缩小城乡二元经济差距的主要途径之一。文章在新常态视角下,利用熵权法对我国31个地区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利用综合协调法测度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在我国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协调发展度也呈现出地域不平衡,据此提出我国各地区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协调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新常态 城镇化 居民生活质量 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赖行健
通过构建城镇化质量测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测度,并基于改进后的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均呈逐渐增长趋势;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城镇化质量滞后型为主;随着时间的变化,大部分省份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的偏离程度均有所降低;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东部和中西部空间分异,东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水平,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基本协调发展。基于此,未来应转变城镇化发展思路,实现从"量"到"质"的观念转变,落实国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水平 协调关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赖行健
通过构建城镇化质量测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测度,并基于改进后的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均呈逐渐增长趋势;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城镇化质量滞后型为主;随着时间的变化,大部分省份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的偏离程度均有所降低;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东部和中西部空间分异,东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水平,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基本协调发展。基于此,未来应转变城镇化发展思路,实现从"量"到"质"的观念转变,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努力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城镇化建设,促进我国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水平 协调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克亮 杨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如何来设置合理的指标以及用何种方法来评价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呢?本文尝试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来评价我国城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蒋青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继续仅以客观指标评估生活质量在一定意义上便失去了作用。本文利用 2 0 0 3年四川省城镇居民住户主观生活质量抽样调查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目前城镇居民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评价总体在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 ,收入是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并构建了一个由收入、婚姻和纵向比较为因素的解释生活质量的简洁模型。
关键词: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满意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淑丽
经济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如何实现经济资源最优配置,实现整个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而经济学的最终目的,则是通过发展经济来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因此,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经济工作者们普遍面临的两大核心课题.但从我国实践上看,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片面追求生产增长速度,忽视人民生活的改善,严重影响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也影响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发展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润 张杰 蔡思怡 余意峰 毛怡
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协调发展是贯彻实施以人为本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2010~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耦合协调关系,采用核密度估计法、ESDA探索性方法对两者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时空分析,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测度耦合协调关系区域差异,最后借助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及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综合指数逐年递增,且两者时空演变呈现高度拟合特征。(2)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耦合协调关系逐渐增强,但整体水平不高,以武汉为首的省会城市耦合协调指数较高,其他城市耦合协调关系呈现不平衡特征。(3)区域差异方面,2010~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内不平衡状态逐渐缩小,但子城市群内部耦合协调关系差异明显,武汉城市圈内部差异化特征最为显著,城市间发展协同性较低。(4)从灰色关联度模型和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结果来看,城镇化率、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对居民生活质量及两者之间耦合协调关系影响最大,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应放宽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落户限制,健全落户政策,提供针对农业转移人口免费劳动技能培训,多渠道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以高品质城市生活为目标,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进 徐盈之
培育我国内需的突破口在于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由于居民"吃、穿、用"方面的绝大多数产品来源于工业生产,而"住、行、学"方面的主要产品只能通过城镇化建设来实现,因此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是培育我国内需的重要途径。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包含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和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两个层面,本文采用非参数估计方法测算得出,2005-2012年我国各省份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水平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提升速度小于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升速度,导致二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且在省际间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协调发展 非参数估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施益军 翟国方 鲁钰雯 刘宏波 周姝天
以系统论为切入点,构建基于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协调发展水平测度模型,并提出包含发展状态指数、发展偏离指数和发展向好速率指数的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动态分析模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全国286个样本城市2005—2019年的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全国各样本城市的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均维持在稳定区间内,整体上下浮动较小,并且整体协调水平在逐步提升;城镇化进程中"重规模轻质量"的发展方式有所改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改善明显,城镇化发展规模的短板效应减小,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度在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极易受到国内外社会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从而出现较大波动,需要国家宏观政策进行调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孔凡文 许世卫
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应包括速度和质量两个方面。我国城镇化速度近年来发展很快,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存在着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城镇化发展在重视其速度的同时,必须重视质量。为此,要继续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努力提高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建立科学的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
关键词:
城镇化 速度 质量 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海敏 陈钰芬
对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行分析 ,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以第一主成分对各地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因子分析用各个公共因子反映地区特征 ,以了解各个方面的优势与差距 ,并由此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浪平
生活质量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认识生活质量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构建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生活质量综合指数,对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统计测评;并对安徽省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了实证和比较分析。
关键词:
生活质量 评价指标 综合评价 比较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锋 王影
"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要求我国在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在以人口城镇化衡量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以城镇人口密度指标同样表征城镇化水平以突显新型城镇化中的"集约"特点。基于2000—2016年29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人口城镇化和城镇人口密度两个角度分析城镇化对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能耗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城镇人口密度对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能耗均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从人口城镇化的角度看,城镇化能够控制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能耗增长并且两者之间的弹性系数因所处门槛区间不同而存在差异。从城镇人口密度的角度来看,其对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能耗会产生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会因其跨越门槛值而减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雪涛 吴清扬
文章以中国289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单元,制定适用于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基于熵值赋权法测算289个地级城市的人口-生态-社会-经济-土地五重及综合城镇化强度,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划分五重城镇化的协调发展阶段。结果表明:生态与人口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经济与社会城镇化处于并轨状态。东部其他类型城镇化水平最高,西部与东北社会、土地城镇化较低,中部人口城镇化较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东莞、天津、南京、厦门、武汉城镇化强度位居中国前十位。中国城镇化3D空间趋势呈由西向东、由北向南上升态势,2D城镇化高值区呈条带状、片状、点状格局分布形态。除北京与上海城镇化处于协调状态,其余均为失调类型,省会、副省级城市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强于其所在省份的地级市,综合城镇化强度与其协调发展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以省会城市为主导引领五重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度的高值发展格局态势凸显,仅东部沿海地域串联成片,其他地区呈孤立分散的高值点分布,辐射范围狭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