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59)
2023(14298)
2022(11450)
2021(10473)
2020(8783)
2019(20020)
2018(19704)
2017(38102)
2016(20610)
2015(23116)
2014(23047)
2013(21942)
2012(19899)
2011(17476)
2010(17132)
2009(15312)
2008(14570)
2007(12510)
2006(10629)
2005(9094)
作者
(56546)
(47101)
(46861)
(44670)
(30024)
(22328)
(21324)
(18488)
(18260)
(16432)
(16135)
(15828)
(14881)
(14821)
(14666)
(14472)
(14009)
(13796)
(13591)
(13572)
(11507)
(11455)
(11394)
(10963)
(10703)
(10516)
(10364)
(10203)
(9643)
(9382)
学科
(86361)
经济(86256)
管理(58624)
(52970)
(42503)
企业(42503)
方法(41832)
数学(37954)
数学方法(37547)
中国(25509)
(22700)
(21804)
业经(18355)
地方(17555)
(15736)
(15590)
农业(15086)
(14117)
贸易(14110)
环境(13974)
(13698)
(13461)
财务(13408)
财务管理(13374)
企业财务(12756)
(12576)
(12573)
金融(12568)
银行(12541)
理论(12503)
机构
大学(279613)
学院(278496)
(114686)
经济(112346)
管理(110088)
理学(95967)
理学院(94992)
管理学(93207)
管理学院(92705)
研究(90758)
中国(68400)
(58194)
科学(55200)
(52527)
(45409)
中心(43519)
(43218)
财经(42454)
业大(42198)
(41116)
研究所(39458)
(38971)
经济学(36451)
(35619)
农业(35510)
北京(35275)
师范(35207)
(34161)
经济学院(33074)
(32063)
基金
项目(199720)
科学(159193)
基金(147674)
研究(144114)
(129146)
国家(128146)
科学基金(111728)
社会(94097)
社会科(89389)
社会科学(89372)
基金项目(77848)
(77398)
自然(72287)
自然科(70734)
自然科学(70715)
自然科学基金(69435)
教育(66672)
(65375)
资助(59873)
编号(57244)
成果(45392)
重点(44693)
(43988)
(42413)
(41582)
国家社会(40374)
课题(39195)
创新(38978)
科研(38722)
教育部(38257)
期刊
(115756)
经济(115756)
研究(77705)
中国(52090)
学报(43897)
(40728)
(40528)
科学(39846)
管理(39357)
大学(34417)
学学(32533)
教育(28090)
农业(27380)
技术(25030)
(24602)
金融(24602)
财经(20683)
业经(19572)
经济研究(19225)
(17772)
问题(17314)
统计(14821)
(14366)
(13352)
(13315)
图书(13155)
理论(12721)
技术经济(12535)
科技(12465)
商业(12224)
共检索到398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祥栋  王红雨  周瑛琦  刘学之  
21世纪人类正面临气候变暖和人口激增的双重挑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CO_2排放将持续增长。考虑到城镇化水平提升和城市体系优化是城镇化发展的两大核心问题,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从城镇化水平、城市体系双重视角,探索1971—2018年世界117个国家城镇化发展的碳排放效应。结论显示,城镇化水平提升对CO_2排放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最大城市人口占比提高则有效降低了CO_2排放。通过更换主要解释变量及模型方法,上述结论仍然成立。研究认为,应进一步注重城市群都市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促进城市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集聚以缓解城镇化水平提升带来的CO_2排放促进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祥栋  王红雨  周瑛琦  刘学之  
21世纪人类正面临气候变暖和人口激增的双重挑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CO_2排放将持续增长。考虑到城镇化水平提升和城市体系优化是城镇化发展的两大核心问题,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从城镇化水平、城市体系双重视角,探索1971—2018年世界117个国家城镇化发展的碳排放效应。结论显示,城镇化水平提升对CO_2排放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最大城市人口占比提高则有效降低了CO_2排放。通过更换主要解释变量及模型方法,上述结论仍然成立。研究认为,应进一步注重城市群都市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促进城市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集聚以缓解城镇化水平提升带来的CO_2排放促进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兵兵  徐康宁  
基于DEA的分析方法测算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依据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将全球66个国家划分为32个发达国家和34个发展中国家,并通过对其分解,分别计算出了32个发达国家与34个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指数,运用工具变量固定效应模型的方法,实证检验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技术进步对CO2排放强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技术进步对CO2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的特征。不论是否引入其它相关变量,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可以有效降低CO2排放强度,而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估计系数却并不显著,这说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对CO2排放强度的影响方向具有不确定性。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丽  燕春蓉  
利用1997~2007年24个工业行业的动态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分别就实物外包和服务外包对CO2排放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际外包隐含的CO2排放比例在上升,国内投入隐含的CO2排放比例在下降;人均产出与CO2排放的倒U型关系不显著;实物外包和服务外包对于中国工业CO2排放的影响存在差异,实物外包降低CO2排放的效果要好于服务外包;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物外包能减少CO2的排放,服务外包与CO2排放可能会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倒U型关系;污染型行业与清洁型行业的国际外包对CO2排放的影响存在差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志明  晏奎  周乐明  杨盼盼  
采用线性面板计量方法,依据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区CO_2排放因子数据,考量经济增长、能源转型与CO_2排放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工业经济部门能源消费是导致CO_2排放增加的重要因素;能源强度与CO_2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与长期均衡性,能源强度降低1%,CO_2排放量将减少0.22%;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对CO_2排放具有长期抑制作用,可再生能源占比每增加1%,CO_2排放量将减少0.48%。鉴此,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能源转型战略,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替代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志明  晏奎  周乐明  杨盼盼  
采用线性面板计量方法,依据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区CO_2排放因子数据,考量经济增长、能源转型与CO_2排放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工业经济部门能源消费是导致CO_2排放增加的重要因素;能源强度与CO_2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与长期均衡性,能源强度降低1%,CO_2排放量将减少0.22%;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对CO_2排放具有长期抑制作用,可再生能源占比每增加1%,CO_2排放量将减少0.48%。鉴此,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能源转型战略,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替代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奋勤  孙永平  余珮  
湖北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使得湖北碳市场建设对于全国碳市场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不同的工业行业无论是其排放总量还是排放强度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要厘清各行业的碳减排潜力,必须从行业特征着手,分析行业特征与CO2排放的相关性。本文利用《湖北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统计年鉴》,进行数据挖掘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湖北省26个工业行业CO2减排的决定因素。分析表明,工业总产值、营业利润、国家资本、出口比例、国家政策对行业的CO2排放量具有重要影响;折旧率、能源结构、外商资本比例和人均产值对CO2排放量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基于行业特征,建立配额分配动态调整机制和行业援助机制,对于提高CO...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炳南  魏润卿  程贵孙  
从理论上阐释了外商直接投资、城市化对CO2排放的影响机理,利用中国198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1997~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城市化对中国CO2排放的影响。时间序列的经验估计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CO2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弹性分别为-0.11%和-0.13%;城市化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弹性分别为0.83%和0.64%。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为负,但弹性系数较小,城市化则促进了CO2排放。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与城市化交乘项的检验结果显示,无论是时间序列模型还是面板数据模型,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弹性系数显著增大,同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束克东  李影  
基于2001—2016年我国省市面板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探讨了城镇化进程中人均收入与CO_2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城镇化与我国CO_2排放存在负相关,CO_2排放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对各省份以收入不同水平进行分组研究,发现人均收入、城镇化水平与CO_2排放的弹性系数显示出很大差异。高收入组中,城镇化与CO_2排放存在正相关,而较低收入组中,城镇化与CO_2排放存在负相关。在较低收入组中,人均收入对CO_2排放的弹性系数要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弹性系数高达1.7298。因此,在较低收入群体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将带来更多的CO_2排放。减少地区CO_2排放不仅需要缩小收入差距,还需合理布局城镇化发展,倡导低碳生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雷  王军锋  
基于城镇化的区域差异性,选用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城镇化和市场化对CO2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从整体样本来看,城镇化对CO2排放具有正向作用,但城镇化与CO2排放之间不存在倒U型关系;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对CO2排放具有不同的影响,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对CO2排放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对CO2排放有显著影响;市场化对CO2排放的影响呈现负向作用,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会拉低城镇化导致的CO2排放水平。同时,研究还发现市场化程度不同的地区,城镇化过程对CO2排放的影响不同,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城镇化与CO2排放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关系;中等程度市场化地区的城镇化对CO2排放存在正向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艳梅  张红丽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家庭部门成为CO_2排放的重要增长点。本文在计算2000-2012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除港、澳、台、西藏外)家庭CO_2排放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模型分析了城市化对其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城市化发展促进了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家庭CO_2排放的增加,但是区域差异较大。城市化水平对家庭直接CO_2排放影响程度高的省份,集中在东部和东北地区,如上海、黑龙江和吉林等;城市化水平对家庭间接CO_2排放影响程度高的省份,集中在东部地区,如上海、北京、浙江和广东等;影响程度中等和低的省份主要交错分布在中国中部、西部地区,如宁夏、贵州以及安徽;2进一步从消费支出弹性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叶飞  周敏  
研究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CO_2排放的影响效应,对于促进CO_2减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0-2014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独立效应和联动效应双重视角,在对城镇化"质量效应"与"扩张效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由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结构红利"而产生的"经济服务化"趋势,实证分析了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CO_2排放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1)独立效应视角下,中国城镇化尚处于发展阶段,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带来基础设施的扩建,最终导致城镇化的"扩张效应"占主导地位,"质量效应"的CO_2减排作用尚不明显,因此城镇化与CO_2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所带来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雪松  任胜钢  袁宝龙  尹红媛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了我国居民消费间接CO_2排放量,并应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分析了城镇化、城乡消费比例、消费结构等因素对居民消费间接CO_2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城镇化的扩张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是增加我国居民消费间接CO_2排放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食品、居住和交通通讯是导致居民消费间接CO_2排放的主要部门;(2)城乡消费比例和排放强度对居民消费间接CO_2排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人均消费的提高对居民消费间接CO_2排放增长贡献最大。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减少我国居民消费间接CO_2排放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宏武  时临云  
对1991~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年均增长较快的是能源加工、有色金属、钢铁和电力煤气等基础原材料行业,钢铁、化学和建材业则是CO2排放的主要行业;在影响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的诸因素中,经济规模是最大的增排驱动因素,能源效率和经济效率是两个较大的减排驱动因素,而能源转换在诸影响因素中驱动力最小且各行业的驱动方向差别较大,只有电力煤气、矿业和能源加工等属于减排驱动;中国CO2减排对策至少可以从能源转换、能源效率、经济效率、经济规模等方面来着手进行。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静  
SO2与CO2排放路径的不同已经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通过对全国30个省市1995-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分析,证明了中国整体上的确存在SO2与CO2倒U型的EKC曲线.将SO2与CO2的EKC曲线分别分解成规模效应、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之后,得出如下结论:SO2与CO2的EKC曲线如果想经历最平缓、最短的拐点路径取决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结构效应三种力量的较量与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