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04)
2023(12113)
2022(9707)
2021(8764)
2020(7130)
2019(16449)
2018(16640)
2017(31843)
2016(17475)
2015(19932)
2014(20183)
2013(19600)
2012(18263)
2011(16745)
2010(17457)
2009(15866)
2008(15816)
2007(14229)
2006(13057)
2005(12239)
作者
(52533)
(43575)
(43522)
(41254)
(28186)
(20827)
(19578)
(16856)
(16834)
(15798)
(14998)
(14855)
(14347)
(14226)
(13695)
(13491)
(12950)
(12725)
(12631)
(12579)
(11353)
(10842)
(10791)
(10255)
(9861)
(9847)
(9830)
(9742)
(8998)
(8712)
学科
(81571)
经济(81483)
(43185)
管理(42874)
(32663)
企业(32663)
方法(29989)
中国(26067)
数学(25801)
数学方法(25203)
(23314)
地方(22734)
业经(19237)
(16412)
农业(15709)
(15079)
贸易(15065)
(15044)
金融(15041)
(14529)
(14290)
(14106)
(14102)
银行(14079)
(13712)
(13698)
理论(13234)
地方经济(11855)
环境(11589)
技术(11560)
机构
学院(254929)
大学(253725)
(103990)
经济(101723)
研究(94278)
管理(91987)
理学(77673)
理学院(76668)
管理学(74843)
管理学院(74387)
中国(71568)
科学(58090)
(56503)
(49194)
(47128)
(45071)
研究所(44622)
中心(41704)
(41014)
(37193)
业大(37159)
师范(36793)
北京(36475)
财经(36348)
农业(34974)
(33953)
(33012)
(32779)
经济学(31768)
师范大学(29570)
基金
项目(163288)
科学(127795)
研究(119722)
基金(115639)
(101558)
国家(100712)
科学基金(84992)
社会(74747)
社会科(70819)
社会科学(70799)
(65019)
基金项目(59510)
教育(55609)
(55045)
自然(53903)
自然科(52701)
自然科学(52688)
自然科学基金(51682)
编号(49036)
资助(48558)
成果(41255)
(40824)
重点(37808)
课题(35860)
(35254)
(33549)
发展(32625)
(32079)
创新(31476)
国家社会(30665)
期刊
(124691)
经济(124691)
研究(80015)
中国(57528)
(43146)
学报(40050)
科学(37981)
管理(36319)
教育(34306)
(33686)
大学(30654)
农业(29554)
学学(28535)
(27464)
金融(27464)
技术(24190)
业经(21390)
经济研究(20090)
财经(17473)
问题(16631)
(15883)
(15088)
国际(14045)
(13722)
统计(13566)
图书(13185)
世界(12911)
技术经济(12689)
(12211)
(12195)
共检索到403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圣军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世界城市化主要有欧美同步型、拉美城市化超前型和城镇化滞后型三种类型,但无论哪种类型,城镇化过程大体都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为城市剥夺农村、城市病与农村病并存、城乡综合治理和城乡一体化。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处于城乡综合治理阶段。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下,全国各地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较有代表性的有成都模式和温州模式,前者的着力点是统筹城乡,后者的着力点是基层治理。借鉴国内外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实现农村财产的资本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可称之为新型城镇化。本文在剖析新型城镇化的四个内涵及其战略意义的前提下,提出我国推进城镇化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确保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并重、降低城镇化门槛、建设包容性城镇、积极完善城镇化战略格局。最后,文章提出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市镇体制改革等推进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冬欣  
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但也面临着人口红利减弱、土地等要素资源制约等诸多挑战。因此,需要着力推进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培育中西部城市群,有效引导农村人口向这些地区转移,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促进农村人口平稳融入城市,进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平  
本文认为 ,农村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村人口非农化转移的有效途径 ,它能够缓解资金与城镇就业的压力 ,城镇的“增长极”效应也可促使农村区域经济的增长 ,城镇化还可推动土地和农业的现代化。但是 ,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化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提出了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 1)确立以农村城镇化为重心 ,全面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战略 ;( 2 )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 ,确定可供选择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 3 )完善城镇的功能与架构、增强城镇张力 ;( 4)深化改革 ,促进小城镇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蔡昉  
(一)退出的动力:从与激励相关的生产率到与生产方式相关的生产率由于农村率先开始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改革,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及与非农产业的趋同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而自90年代以来,虽然农业劳动力始终进行着大规模的转移,却没有显著缩小与非农产业之间的生产率差距。事实上,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出去,特别是在城乡普遍呈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农业机械的使用越来越具有节约劳动的性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杜修立  张昱昭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为中国城镇化率的决定因素分析和未来趋势预测提供了一套新的方法。该方法在国际比较的视角下,基于跨国数据,首次区分了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经济动力和改革动力,进而为中国新发展阶段城镇化率趋势预测中同时考察经济因素和改革因素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利用本文提出的分析工具,实证分析表明:典型经济因素和体制改革因素都是中国城镇化率提升的重要动力,改革因素的贡献更为突出。本文预测2021—2035年中国城镇化率能够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大约平均每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其中经济变量平均每年贡献0.43个百分点,体制改革贡献0.62个百分点,2035年城镇化率大约达到77.29%。本文研究结果无论对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制定,还是对于“基本实现城镇化”远景目标的路径选择,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决策部署,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庆华  周志波  陈丽华  
本文基于市场和政府发挥的作用,比较研究国外几种典型的城镇化模式,分析各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在中外对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国内城镇化的几大模式和典型案例,进而提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必须尊重基本经济规律,借鉴国外经验,立足我国自身实际,突破国内外城镇化模式的发展瓶颈,在政府调控与市场运行之间寻求合理平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生态型、集约化、包容性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永生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云南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还处于初期阶段,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省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正视云南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处于初期阶段的形势,探寻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作用机理和处于初期阶段的成因,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创新步伐,促进云南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具体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家宁  刘阳  郧宛琪  
核心提示随着大城市城镇化发展空间逐渐饱和,以县城为基点的新时期城镇化发展被推向国家层面。本文分析了以县城为基础的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效用及其关键核心,以期为全国范围内打造宜居宜业、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县城提供思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薛国凤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是比较教育思想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论等流派纷呈并展开论争,形成了比较教育思想发展的高潮阶段。比较教育思想表现出多元化、系统化、科学化、发展性和实践性特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江  刘渝  王雅鹏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由于各方面原因,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并且各省份的发展状况也有明显的差异。本文运用聚类方法,结合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指标,对中西部19省的城镇化发展情况做出了实证分析和比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毅  李京文  
城市化是由传统农村社会转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包括城市化数量和质量,可分为初中后三阶段。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工业化中期。城市化发展具有阶段性"S"曲线演进、集聚扩散、不平衡、与工业化互动等规律。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各种形式城市化发挥各自作用。比较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大致分为同步、过度和滞后城市化等类型,我国属于滞后城市化国家。未来城市化发展表现出多元化、集群化、国际化、网络化、逆城市化和生态化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燕  高峰  
文章采用2005-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各省市区所处的城镇化发展阶段进行判断,讨论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并将我国基于城镇化水平划分为三个研究区域,分析和对比了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化加速阶段的地区,城镇化率的提升将加剧该地区环境污染问题,而城镇化终期阶段的地区,城镇化水平对其环境质量已不存在显著的影响。从城镇化加速阶段的前期与后期的比较来看,城镇化进程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前期明显的大于后期。工业化进程在城镇化加速阶段的地区对环境问题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科技进步与环境治理是城镇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红英  
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各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发现外生因素对我国各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效率影响较大,其中区位优势和财政收入对地区城镇化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剔除外生因素后,我国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各效率均值都有所降低,纯技术效率的减少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城镇化发展效率的层次化明显,各地应根据自身城镇化效率特点,有侧重地进行技术和管理改善,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城镇化效率的目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皓峰  刘志红  
区域城镇体系指特定地域范围内的职能分工明确、等级结构合理、空间分布有序、相互关系密切的城镇群体构成的动态的、复杂的特大系统。我们试将对区域城镇体系不同发展阶段的划分并研究其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及规划对策称为区域城镇体系发展阶段论。它所研究的是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试以山东省威海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论述对区域城镇体系发展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