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72)
2023(14590)
2022(11954)
2021(11108)
2020(8822)
2019(20150)
2018(19929)
2017(38470)
2016(20968)
2015(23450)
2014(23454)
2013(22937)
2012(20560)
2011(18445)
2010(18208)
2009(16460)
2008(15605)
2007(13623)
2006(11920)
2005(10440)
作者
(59640)
(49736)
(49285)
(47005)
(31497)
(23716)
(22276)
(19632)
(18828)
(17526)
(16982)
(16671)
(15629)
(15599)
(15337)
(15031)
(14804)
(14727)
(14178)
(14125)
(12259)
(12115)
(11900)
(11209)
(11191)
(10927)
(10924)
(10837)
(9887)
(9756)
学科
(87467)
经济(87377)
管理(58578)
(55147)
(44746)
企业(44746)
方法(37431)
数学(32398)
数学方法(32060)
(24677)
中国(24474)
地方(21648)
业经(20712)
(19406)
(18149)
农业(16815)
(14120)
(14063)
贸易(14054)
环境(13969)
理论(13849)
(13570)
(13468)
技术(13199)
(12009)
(11938)
银行(11902)
(11830)
(11722)
金融(11719)
机构
学院(294631)
大学(294489)
管理(117769)
(115345)
经济(112790)
理学(102930)
理学院(101780)
管理学(100027)
管理学院(99497)
研究(97775)
中国(70221)
(62474)
科学(62135)
(50732)
(48114)
(46028)
研究所(44259)
业大(44084)
中心(43747)
(42173)
财经(41664)
(40683)
师范(40340)
北京(38963)
(37987)
(36281)
农业(35830)
经济学(34741)
(34460)
师范大学(32701)
基金
项目(210411)
科学(166294)
研究(155539)
基金(152116)
(132429)
国家(131314)
科学基金(113193)
社会(98502)
社会科(93286)
社会科学(93264)
(82673)
基金项目(81323)
自然(72720)
自然科(71009)
自然科学(70995)
教育(70821)
自然科学基金(69674)
(69536)
编号(64127)
资助(60944)
成果(51154)
重点(47193)
(45920)
(45675)
课题(44066)
(43708)
创新(40689)
国家社会(40455)
科研(39702)
项目编号(39284)
期刊
(124665)
经济(124665)
研究(85364)
中国(52406)
学报(46615)
科学(43450)
(42936)
管理(41495)
(35738)
大学(35239)
教育(34753)
学学(33067)
农业(30038)
技术(25113)
(22608)
金融(22608)
业经(21769)
经济研究(19936)
财经(19277)
问题(16753)
(16397)
图书(16117)
科技(14796)
(14571)
理论(14243)
资源(13714)
技术经济(13695)
现代(13547)
(13474)
商业(13190)
共检索到415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富政  罗能生  
我国城镇化扩大内需路径有二:一是消费需求的增加,二是投资需求提升。利用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对城镇化扩大内需的区域效应所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与内需的关系呈现出U型结构,决定U型结构中正向促进作用到来的外在条件是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中西部而言,东部区域城镇化扩大内需的效果更为显著,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效果是趋同的;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中西部区域城镇化扩大内需的重要契机;城乡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及消费水平的差距通过消费趋同难度的增加,负向性地影响了我国城镇化扩大内需的效果。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边杨  商圆月  李兰冰  
在国际经贸关系变化的情况下,内需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国内需求潜力不断释放对于畅通国内大循环至关重要,而新型城镇化正是扩大内需潜力之所在。本文从"理论机制——路径探索"两个维度对扩大内需战略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系统性探究。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与扩大内需之间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农业人口迁移的消费需求规模扩张效应、城市生活品质改善的消费需求质量提升效应、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投资消费需求规模扩大效应、产业结构调整引致的投资规模量质双升效应等方面。基于扩大内需视角,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应关注以下几点:以城市生活品质建设促进要素集聚能力改善;以都市圈与城市群建设促进区域整体功能提升;以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合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慧媛  吴开尧  
城镇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扩大内需来实现的。本文选取2000~2012年的数据,利用面板协整分析、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从中国省级层面对城镇化与内需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动态计量分析。研究发现:长期来看,城镇化与内需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从短期来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格兰杰原因,但扩大内需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吕景春  胡钧浪  
城镇化有利于扩大社会的生产性需求和居民的生活性消费需求,可以创造多元需求,产生多重效应,并为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历史机遇,是当前扩大内需的新动力和必然选择。发展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应坚持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协调的原则,消除限制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因素,积极培育内需导向型经济,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努力创造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曾令华  
一、城镇化的最大经济效应是创造出持久增长的需求 城镇化对需求的创造源于人口城镇化创造出来的消费城镇化。农村人口变成城镇人口后,与土地完全脱离联系,其消费完全实现商品化。消费城镇化即消费完全商品化。消费城镇化使市场需求获得倍数扩张的能力。城镇居民的收入比农村居民高,城镇居民的消费环境比农村居民要优越,城镇居民的消费领域比农村居民要宽广。人口和经济活动在城市的集中,还创造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对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可以列出以下几个简单的关系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达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经济发展和就业空间,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当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需要内需来添补,而从中国内生发展动力看,城镇化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继续加快城镇化建设,仍将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友爱  江正发  
我国存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 ,农村自给性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低收入和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大多数妨碍了内需的扩大。农村人口城镇化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叶伟春  
当前,我国将城镇化视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据有关数据测算,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吸纳1300多万农村人口进城。这对日用消费品、住房和汽车、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都会形成巨大需求。2002年~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年均提高幅度为1.35个百分点。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2008年和2009年城镇化率增长幅度下降到1.23个百分点,但2011年又回到1.35个百分点,大大高于上世纪90年代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士斌  
世界各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表明,城镇化与工业化存在阶段性关联。当前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原因并非目前盛行的城镇化滞后所积累的追赶效应,而是中国工业化特定阶段的内在要求,随着城镇化发展和进城农村劳动力收入的提高,内需市场也会随之扩大。因此,在实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并无需刻意提高城镇化水平,而要转变政策导向和财政投入机制,放宽城镇户籍限制,实现进城农村劳动力职业、身份与收入的同时转变,从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朴民  田成川  杨特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失衡提出了新的调整要求的大背景下,扩大内需已成为下一阶段实现我国经济平稳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不论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还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层面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城镇化进程对扩大内需影响"课题组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和现状,城镇化对内需的拉动作用,农民消费的现状、潜力以及城镇化对增加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同时,利用趋势外推法、线性和指数回归方法及灰色系统模型GM(1,1),匡算2010-2020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和1.2%的条件下,分别拉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增加值、农村耐用品消费、潜在消费和最终消费的增长情况。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盛光  
扩大内需是"十二五"规划期间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城镇化则是扩大内需的战略着力点。但由于受制于传统二元经济格局和长期城市偏向政策,湖南城镇化建设不仅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地区也处于相对落后境地,金融支持绩效不彰是其根本原因。因此,应通过金融支持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发挥城镇化拉动内需的引擎功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爱芝   汪洋  
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构建准自然实验,运用2010~2019年全国市辖区统计数据以及多期DID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新发展格局下新型城镇化试点对扩大内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有效提升了居民消费,扩大了社会投资和带动政府消费。机制检验发现,新型城镇化试点通过收入效应、财富效应和公共资本效应加快释放内需潜力。进一步研究显示,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效应受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表现出双门槛效应;同时,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及国家级城市群的设立也会对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成效产生差异化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倪超军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城镇化扩大内需的影响,采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城镇化扩大内需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与扩大内需的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了U型结构。城镇化扩大内需的效果需要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内需呈现出负向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内需呈现出正向影响。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扩大内需的效果差异较大,主要归结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基于此,本文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等方面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辜胜阻  李华  易善策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文章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转型机遇及现阶段稳步推进城镇化的战略背景,研究了城镇化在当前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意义,提出未来稳步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是要解决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和"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