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31)
2023(14301)
2022(11628)
2021(10356)
2020(8836)
2019(20022)
2018(19661)
2017(37928)
2016(21088)
2015(23782)
2014(23590)
2013(23324)
2012(21560)
2011(19343)
2010(19048)
2009(17652)
2008(17367)
2007(15707)
2006(13647)
2005(12002)
作者
(63673)
(53480)
(53479)
(50674)
(33860)
(25957)
(24207)
(21016)
(20227)
(18871)
(18095)
(18008)
(17073)
(16744)
(16614)
(16606)
(16592)
(15797)
(15512)
(15325)
(13489)
(13160)
(12989)
(12199)
(12074)
(11923)
(11845)
(11792)
(10815)
(10758)
学科
(89939)
经济(89840)
管理(58262)
(57546)
(45058)
企业(45058)
方法(42613)
数学(38268)
数学方法(37982)
(26734)
中国(23558)
(23365)
地方(20080)
业经(19777)
(18203)
农业(18110)
(17274)
贸易(17270)
(16729)
(15625)
(14493)
财务(14469)
财务管理(14432)
企业财务(13670)
环境(12954)
技术(12784)
(12752)
银行(12687)
(12604)
金融(12601)
机构
大学(305359)
学院(303877)
(122853)
经济(120337)
管理(114129)
研究(102539)
理学(99668)
理学院(98480)
管理学(96792)
管理学院(96234)
中国(75780)
科学(66043)
(63680)
(62153)
(55255)
(52760)
业大(51670)
农业(49466)
研究所(48407)
中心(48155)
(46482)
财经(44915)
(40922)
(39669)
师范(39133)
北京(38857)
经济学(38571)
(36647)
(36283)
经济学院(35335)
基金
项目(211192)
科学(165109)
基金(153566)
研究(147553)
(136812)
国家(135670)
科学基金(115011)
社会(94773)
社会科(89860)
社会科学(89831)
(83518)
基金项目(82448)
自然(76050)
自然科(74332)
自然科学(74307)
自然科学基金(73024)
(70781)
教育(68234)
资助(61629)
编号(58222)
重点(48122)
(46421)
成果(46329)
(45791)
(43820)
科研(41401)
创新(41060)
课题(40583)
计划(40368)
国家社会(39743)
期刊
(129575)
经济(129575)
研究(82964)
学报(56740)
(56211)
中国(55812)
科学(48564)
(43292)
大学(41530)
学学(39394)
管理(37682)
农业(37368)
教育(28262)
(26398)
金融(26398)
技术(24152)
财经(22379)
业经(22003)
经济研究(21200)
(20394)
(19165)
问题(18498)
(16703)
技术经济(14818)
业大(14514)
(14415)
科技(14281)
图书(14123)
商业(14042)
资源(13940)
共检索到4339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智荣  张建成  
因为时期和地域的不同,各种因素对城镇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效果也会发生变化,以和林格尔县为例,可以说明以上问题。对于和林格尔县这样一个具体的地区,在国家和地方政策发生重大调整的背景下,影响和林格尔县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的影响分别有多大呢?基于19942015年城镇化各影响因素的有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回归方法中的双对数模型,可以得出和林格尔县城镇化主要受到经济发展、人口转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发展和科教医疗发展的影响。因而促进和林格尔县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加快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洁  冯春梅  
中部地区城镇化快速发展,如何避免快速城镇化发展中的困境?文章从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出发,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构建注重综合发展的城镇化影响因素模型,探寻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指出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结构调整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最终提出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之策:从"扩张型"向"内涵型"转变,从对经济增长"量"的关注转向对经济发展"质"的关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琴  陈烈  
城镇化在推进其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制约城镇化持续发展的问题,使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成为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介绍了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影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各种因素,并以河北省为例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借助SPSS、Eview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依次通过变量的适合性检验、参数估计,得出实证结果。最后,提出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科技教育投入、完善制度安排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立达  牟雪淞  
深入剖析新型城镇化内涵,从省内外两个维度考察地理空间对四川省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基于时间视角,构建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回归方法计算出各指标对城镇化的估计弹性系数。实证分析表明,空间因素和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结构、公共服务配给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对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有重要影响,进一步提出促进四川省新型城镇化的举措。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润平  
在目前我国县域城镇化程度呈现明显地区差异的背景下,研究其影响因素的地区差异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0年《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的县域数据,分区域对东中西部县域城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提炼出金融发展因子、产业结构因子、财政政策因子、农村金融因子和城乡收入差距因子等五个主成分因子,为构建县域城镇化的理论模型提供参考。同时,比较东中西部地区所提取主成分因子的异同,揭示了金融体系效率在县域城镇化中的地区差异,为政府和金融机构制定县域区域信贷政策提供实证支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代亚强   张玥   柯新利   陈媛媛  
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镇化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耦合关系,开展两者的耦合研究对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和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厘清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镇化的耦合作用机制基础上,选取河南省为案例区,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PVAR模型等方法探究两者的耦合作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河南省耕地利用转型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演变过程,并且呈现日益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2)河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逐渐上升,并且呈现“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发展格局。(3)河南省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整体水平不断上升,并且呈现日益均衡的空间演化趋势;但是,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镇化的良好协调区域数量仍然较少,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有待进一步提升。(4)河南省耕地利用转型与县域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受自然、经济、社会、政府等多维因素的综合影响,各影响因素贡献程度和影响效应有所不同。其中,海拔、产业集聚、人口密度、公共财政支出的贡献程度相对较高;产业集聚、公共财政支出等对耦合协调度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海拔、人口密度等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世进  司增绰  
流通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与其他产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可引导其他产业转型升级,且与居民消费息息相关,与居民的吃穿住行紧密挂钩。城镇化为流通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基础,流通业为城镇化提供保障条件。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企业规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企业经营状况、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人均总收入是影响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因素。而根据江苏省2000—2014年相关数据的研究显示,虽然苏南、苏中、苏北的情况略有差异,但江苏省及13个城市的城镇化与上述因素之间都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世进  司增绰  
流通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与其他产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可引导其他产业转型升级,且与居民消费息息相关,与居民的吃穿住行紧密挂钩。城镇化为流通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基础,流通业为城镇化提供保障条件。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企业规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企业经营状况、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人均总收入是影响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因素。而根据江苏省2000—2014年相关数据的研究显示,虽然苏南、苏中、苏北的情况略有差异,但江苏省及13个城市的城镇化与上述因素之间都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不存在虚假回归的问题。政府与企业应继续提高流通业规模,提升流通企业竞争力,充分发挥流通业促进消费的功能,完善流通业内部结构,提高流通业投资规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雪萍  李丹青  
以快速城镇化的安徽省为例,在计算出该省1995~2013年生态足迹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其动态变化,并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STIRPAT模型研究了影响生态足迹的因素。结果表明:从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来看,该省1995~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均较大,且呈不断上升态势,安徽省的城镇化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从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来看,人口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技术因素均对生态足迹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技术进步对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而人口总数的增加、三大产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消费增加均会造成生态足迹增加;城镇化的影响最大,城镇化率每提升1%,人均生态足迹就会上升0.210 ...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贝贝  
我国新型城镇化是未来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引擎,城镇化建设的目的包括驱动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的幸福感,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各地市52例城镇化建设样本,运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影响人们城镇化满意度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因子分析,发现社区与市中心的距离、社区与企业的距离跟城镇化满意程度成反比,非房地产开发的投资企业在城镇化建设中更易使居民满意。上述发现意味着城镇化要想使人民幸福,就要慎重考虑城镇化合作商,而不是"来者不拒",同时建社区时充分考虑与市中心和主要投资企业厂区之间的距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揭筱纹  邱璐  
基于2000~2013年我国31省市区面板数据,对各地平均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进行对比分析,将其分为高、低两类;随后从经济发展、城镇建设与就业环境、居民生活水平及教育发展水平四维度视角出发,确定了12项变量,分类探讨了其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指标对两类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差异明显,且教育因素中人均受教育年限对地区城镇化发展影响效果十分显著,影响力最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钱东平  
城乡收入分配对总消费的影响,受制于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建立考虑人口因素的城乡收入分配影响总消费模型,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以及城镇化率与总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比重的扩大和城镇化率的提高都有助于扩大我国居民总消费,但城镇化率超过一定水平时不利于城乡收入分配调节。因此,基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且农村收入比重下降的情况,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应是:先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比重,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从而提高总体消费水平;再在此基础上提高城镇化率,进一步增加总消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云兰  李声明  
文章以快速城镇化的广西为例,从生态足迹的角度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道路。2005—2014年广西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均呈扩大趋势,表明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超载,发展不可持续。生态足迹中高污染能源消耗占比最大。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发现,对广西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GDP。因此,建议广西在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要培养居民节约型消费意识,构建产业集约化发展道路,注重新型清洁能源开发推广,提高土地资源生态承载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易华  黄炜  
文章同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发展功能分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人员、城乡收入比4个变量与县域人口城镇化率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但从分步回归分析的结果看,不同人口发展功能区中,人均GDP、城乡收入差距、农业劳动力三类因素对城镇化的影响不太一样。为此,我们认为: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相对应的政策体系,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引导人口合理分布,逐步形成县域范围内劳动力流动,以促进人口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