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61)
- 2023(12825)
- 2022(10334)
- 2021(9470)
- 2020(7978)
- 2019(17536)
- 2018(17520)
- 2017(33025)
- 2016(18625)
- 2015(21060)
- 2014(21357)
- 2013(20453)
- 2012(18803)
- 2011(16675)
- 2010(17250)
- 2009(16504)
- 2008(16539)
- 2007(15272)
- 2006(13916)
- 2005(13119)
- 学科
- 济(65486)
- 经济(65371)
- 管理(63000)
- 业(55700)
- 企(46673)
- 企业(46673)
- 财(33418)
- 中国(24332)
- 制(23222)
- 农(23035)
- 方法(20640)
- 业经(18011)
- 务(17115)
- 财务(17061)
- 财务管理(17010)
- 数学(16921)
- 数学方法(16640)
- 体(16398)
- 企业财务(16167)
- 银(15464)
- 银行(15442)
- 地方(15148)
- 行(14674)
- 财政(14622)
- 农业(14260)
- 学(14055)
- 策(13761)
- 融(13107)
- 金融(13099)
- 体制(12555)
- 机构
- 学院(257116)
- 大学(255737)
- 济(104130)
- 经济(101533)
- 管理(93949)
- 研究(89357)
- 理学(78147)
- 理学院(77343)
- 管理学(76057)
- 管理学院(75568)
- 中国(71729)
- 财(62466)
- 京(54749)
- 科学(50783)
- 江(44797)
- 所(44747)
- 财经(44088)
- 中心(41931)
- 农(41248)
- 经(39626)
- 研究所(39234)
- 北京(34664)
- 州(34154)
- 范(33990)
- 业大(33831)
- 师范(33641)
- 院(32629)
- 经济学(31877)
- 财经大学(31847)
- 农业(31693)
- 基金
- 项目(158307)
- 科学(124505)
- 研究(122260)
- 基金(112744)
- 家(96490)
- 国家(95580)
- 科学基金(81948)
- 社会(77187)
- 社会科(72994)
- 社会科学(72982)
- 省(62475)
- 基金项目(57435)
- 教育(56973)
- 划(51865)
- 编号(51630)
- 自然(49677)
- 自然科(48500)
- 自然科学(48486)
- 自然科学基金(47609)
- 资助(46036)
- 成果(45598)
- 课题(37377)
- 重点(35799)
- 部(35318)
- 制(35013)
- 发(34004)
- 性(33163)
- 创(32541)
- 国家社会(31735)
- 项目编号(31621)
共检索到425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尚希
城镇化不仅是一个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了快速推进阶段,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深层次的制约因素和公共风险,并对当前的财税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城镇化是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复合转型,是集中化、组织化、规模化、公共化、便利化和人性化等"六化"的有机统一。我国的城镇化具有城镇化慢于工业化、人口的城镇化慢于土地的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的流动性强以及不平衡、差异化等特点。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这两大关系。城镇化中人口流动、各级政府财政责任划分、地方债务融资风险的控制、收益与风险成本的分享共担、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协调等问题对财政体制提出了"五大挑战"。为此,必须运用动态的系统性思维,树立风险意识,以预防为主来应对挑战。
关键词:
城镇化 公共风险 财政体制 挑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薛虹 孙建华 张志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国星 漆长华
一、实行分率分税体制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笔者认为,县乡财政间虽不可以实行完全按税种分税的较彻底的分税体制,但却可试行一种较为特殊的以分率分税为主、分税种分税为辅的较松散的分税体制。根据适当加强县级财政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稳定乡镇财政基础的原则,县乡财政分率分税体制具体可这样确定: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与上级财政共享或单独享有的地方较大税种,其与上级财政分成收入或全部独享收入一律划归县级财政管理;对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车船税、资源税、房产税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史茜
中国指数研究院近期发布的《关于城镇化进程的专题报告》预测,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4%左右,2020年将达到59%左右,2030年将达到66%左右。这意味着,2011年~2030年我国将新增城镇人口3亿人左右。当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一、当前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栾贵勤 马韫璐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中,由于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人口大规模异动和产业过度集群化,形成了大城市"城市病"与中小城镇"空心化"的两极趋势,使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失衡的困境。应以中心大城市的功能疏解为突破口,通过大都市非核心功能和产业的精简和转移,解决"城市病"与"空心化"问题,为我国解决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均衡问题和突破经济"贫困陷阱"问题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病 空心化 功能疏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晓龙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经历了一段从起点低到快速推进的发展历程。1978年至2013年城镇化率从17.9%提升至53.7%,城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给我国财政的诸多方面带来严峻挑战,财政在支持城镇化建设中面临诸多困境,如果这些困境得不到妥善化解,将会成为制约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财政面临的挑战1.城镇化建设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是财政面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卫 糜志雄
城镇化对于我国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低起点、高速度的发展过程,当前面临的挑战是:工业化与城镇化未能实现良性互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资源短缺与环境破坏带来巨大压力以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持续拉大。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为发展主体、破除城镇化建设中的制度瓶颈和完善投融资机制。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工业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詹卉 李成威
财政体制与城市化取向密切相关。我国的财政体制曾为推进传统城市化发挥了作用。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机遇期,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是现实要求。相应地,构建"统筹式、反哺式"财政体制,既是区域经济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功能区合理布局、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构建城市反哺农村管道的必要保证。从新型城市化的角度改革完善财政体制,提出如下建议: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选择财政体制改革方式;尝试破"层级财政"、立"辖区财政",构建城乡统一和均衡配置财政资源的机制;实行"省直管县"的地区要加强省级政府对市县区域发展统筹的指导和协调;适当放开"县改区"限制,促进一批中等城市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市化 财政体制 辖区财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东平
"十八大"报告提出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这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主题和挑战,对这样一个深刻改变教育的社会进程,需要回答的是:我们准备好了吗?过去十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已经从宏观上改变了教育资源配置、教育人口分布的空间和利益格局,它对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影响是完全不同的。我们需要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实践中,围绕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这一目标,深化城市教育改革,探索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炜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财政改革与运行经历了两次大的调整,第一次是1994年实施的以分税制为目标的财税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划分税种为基础的财政体制与税收体制框架;第二次是1998年以来已连续实施五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与公共财政改革实践,试图按照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模式建立财政为公共产品、服务提供财力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肖建华
基层财政困难影响了我国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能力。多年来,上层政府通过税费改革等多种措施力图能够在缓解基层财政困难的基础上实现公共服务能力的大提升,"省直管"体制改革也是出于这种目的。然而,我国基层财政困难有着财政体制与行政级次的双重原因,尽管"省直管"体制有着强大的动力与现实优势,但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内外两种力量促使乡镇机构组织职能的合理转换。
关键词:
省直管县 基层财政困难 乡镇机构职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艳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惟一出路在当今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决定其转移方式必须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转移之路。但是,由于城市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逐渐减弱;农民进城的推力不足,拉力弱化;以及国家财政和农村劳动力难以承受的高转移成本,增大了城市的斥力。而小城镇作为"乡首城尾",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具有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优势,并且,向小城镇转移付出的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较低。农村的公共财政体制要因势利导,促进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九领
一、我国乡镇财政体制运行 现状分析 笔者认为,在实际运行中,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彻底和不完善,大大降低了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的预期效果。在乡镇财政体制运行中其不规范性主要表现为: 1.事权划分不清晰,财政支出责任不明确,存在许多推委扯皮现象。 一是应由县级政府承担的事情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