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58)
2023(15754)
2022(12928)
2021(11854)
2020(10018)
2019(23014)
2018(22613)
2017(43855)
2016(24695)
2015(27409)
2014(27722)
2013(27027)
2012(25138)
2011(22836)
2010(23195)
2009(21765)
2008(21726)
2007(19640)
2006(17348)
2005(15487)
作者
(75536)
(63332)
(63213)
(59970)
(40315)
(30284)
(28610)
(24871)
(23851)
(22713)
(21590)
(21153)
(20455)
(19973)
(19952)
(19525)
(19458)
(18684)
(18345)
(18274)
(16090)
(15608)
(15572)
(14507)
(14432)
(14184)
(14060)
(14032)
(12950)
(12770)
学科
(100136)
经济(100020)
管理(68006)
(66356)
(52594)
企业(52594)
方法(45678)
数学(40440)
数学方法(39818)
(30236)
中国(26842)
(25641)
(23638)
业经(21961)
农业(20007)
地方(19635)
(19491)
贸易(19486)
(18954)
(18475)
(15710)
银行(15640)
(15381)
财务(15328)
财务管理(15295)
(15026)
金融(15023)
理论(14989)
(14861)
环境(14858)
机构
大学(358812)
学院(358138)
(142451)
经济(139389)
管理(133523)
研究(126345)
理学(115384)
理学院(114002)
管理学(111501)
管理学院(110872)
中国(94115)
科学(82544)
(76584)
(74048)
(67113)
(65498)
研究所(61476)
业大(60649)
农业(58946)
中心(57379)
(55556)
财经(51843)
(47906)
北京(47684)
师范(47311)
(46965)
(45159)
(43582)
经济学(43355)
(40092)
基金
项目(241299)
科学(188089)
基金(174656)
研究(167889)
(156113)
国家(154836)
科学基金(130095)
社会(105298)
社会科(99659)
社会科学(99628)
(94921)
基金项目(91678)
自然(87256)
自然科(85260)
自然科学(85229)
自然科学基金(83696)
(81533)
教育(77609)
资助(72109)
编号(67319)
重点(55325)
成果(55124)
(52786)
(52101)
(49328)
课题(47466)
计划(47071)
科研(46938)
创新(46204)
教育部(43939)
期刊
(154765)
经济(154765)
研究(99608)
中国(69136)
(67493)
学报(66157)
科学(58423)
(49726)
大学(47984)
管理(46500)
学学(45502)
农业(45414)
教育(35929)
(32712)
金融(32712)
技术(28794)
业经(25844)
经济研究(25164)
财经(24939)
(24712)
(21338)
问题(21193)
(19456)
统计(18246)
(17438)
技术经济(17399)
业大(17361)
科技(16901)
(16801)
资源(16694)
共检索到526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柯新利  马才学  
研究目的:揭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对耕地利用的劳动力集约度、农药化肥集约度和农业机械集约度的影响机制,为新型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结果:(1)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对耕地利用的劳动力集约度和农业机械集约度有显著影响,土地城镇化对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无显著影响;(2)经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会导致劳动力集约度的下降和农业机械集约度的上升,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会导致劳动力集约度和农业机械集约度均下降,社会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会导致劳动力集约度和农业机械集约度均上升。研究结论:新型城镇化阶段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是本质,但同时应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京  杨钢桥  
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关系到粮食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全国1990-2006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态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0-2006年间,全国耕地投入强度呈现波动状态,利用程度表现频繁波动,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利用效率呈明显的波动增长趋势;GDP、农村劳动力工价和财政支农是影响耕地投入强度的重要因素;农民文化程度、城镇化率和人均耕地面积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耕地利用集约度。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利用,通过合理优化农业用地结构,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完善耕地流转制度和农业剩余劳力流动制度,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青清  曹隽隽  
文章采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模型等方法研究江汉平原30多年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度的长期均衡关系及波动响应效力。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度存在较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化发展是促进耕地集约利用的Granger原因;耕地集约利用度对城镇化发展的响应效力会在中长期后得到放大。研究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江汉平原地区城镇化率的提高对促进耕地集约利用与保护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青清  曹隽隽  
文章采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模型等方法研究江汉平原30多年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度的长期均衡关系及波动响应效力。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度存在较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化发展是促进耕地集约利用的Granger原因;耕地集约利用度对城镇化发展的响应效力会在中长期后得到放大。研究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江汉平原地区城镇化率的提高对促进耕地集约利用与保护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会义  李秀彬  辛良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耕地利用中,农户利益最大化的个体追求逐步由耕地产出最大化向劳动力效益最大化方向发展,粮食生产对于农户的重要性在下降,导致我国粮食生产中耕地、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在1998年后出现下降趋势,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广东等省(市)区甚至出现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下降的情况。耕地利用集约度的这一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在分析上述情况后认为,为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国家目标,需要在耕地保护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政策措施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以缓解粮食安全的国家目标与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农户目标之间的冲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金浪  杨子生  
本文提出从利用投入和产出效应2个方面测度耕地集约利用,并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的3种基本类型:粗放化型、集约化型和过度化型。以处于不同城市化水平下的江西省和江苏省两个粮食主产区为例,剖析两省2001年-2010年耕地(水稻种植)集约利用的差异及其政策启示。结果表明:①近10a来,城市化水平低的江西省单位耕地面积水稻种植总投入、省工性投入和增产性投入与城市化水平高的江苏省的差距明显缩小,其中省工性投入的差距最小,而江西省的水稻单产,尤其是水稻净利润在2010年进一步低于江苏省;②尽管江西省和江苏省耕地利用属于集约化型的年份均最多,但属于过度化型的年份比例偏高,分别为33.33%和22.22%,这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润苗  陈松林  
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9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评价2008—2018年两系统各要素间的耦合关联程度。同时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度为0.761,达到较高关联,耕地集约利用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发展动力,新型城镇化为耕地集约利用提供要素支持;新型城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保持稳定;两系统的耦合度先上升后下降,耦合度阶段总体上由中度耦合进入高度耦合,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东西高南北低到南北高中间低演变的特点;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协调发展等级由轻度失调衰退过渡为勉强协调发展,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相对发展程度状况呈现出耕地集约利用滞后的发展态势。因此,福建省应在现有的资源禀赋上科学投入,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均衡新型城镇化发展差异,完善制度配套,推动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于元赫  李子君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1993-2014年山东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和各投入要素集约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而探讨耕地利用集约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并提出相应政策措施,以提高山东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研究方法:能值分析、GIS空间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1)1993-2014年,山东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呈增长态势,而劳动集约度不断下降;资本集约度中,属于省工性投入的农业机械集约度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增长特征,属于增产性投入的化肥、农药和农膜集约度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全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明显,总体上呈"东西高,南北低"的特点。(3)耕地利用集约度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两者存在着不协调现象。研究结论:1993-2014年,山东省耕地利用集约度不断上升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区域应依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于元赫  李子君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1993-2014年山东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和各投入要素集约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而探讨耕地利用集约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并提出相应政策措施,以提高山东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研究方法:能值分析、GIS空间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1)1993-2014年,山东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呈增长态势,而劳动集约度不断下降;资本集约度中,属于省工性投入的农业机械集约度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增长特征,属于增产性投入的化肥、农药和农膜集约度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全省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莉芬  黄季焜  
学术界在城镇化对耕地的影响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争论。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的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东部14省城镇化对耕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经济增长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城镇化模式对耕地的影响也不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对于农村住宅建设用地而言,城镇化对耕地减少还起到一些缓解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景普秋  张向阳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基本上是同步的;发展中国家则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二者关系的演进,经历了从偏差到逐步协调的发展过程,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机制初步形成,通过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典型相关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作了初步的结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旭晔  
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耕地被占用、污染和破坏,对耕地可持续利用构成重大挑战。文章先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三个维度阐述城镇化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机理,再运用2003~2012年湖北省县级面板数据,分析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均对耕地可持续利用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中,土地城镇化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负面影响最大;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耕地可持续利用存在交互影响,人口城镇化水平越高,土地城镇化的提高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越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炜  
[目的]分析城镇化与耕地利用之间的动态关系,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方法]在综合选取城镇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化代表性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检验城镇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化之间的协整关系,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检验两者之间的互馈关系。[结果]2000—2016年重庆市城镇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化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复种指数对城镇化人口比例由最初的负向效应逐渐转变为正向影响,对其余指标表现为正向影响,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其对上述指标在第八期总贡献率达70%,复种指数对自身影响较大,解释水平较高;化肥对二、三产业比例、土地城镇化表现为负向影响,对其他指标影响较小;农业机械总动力对人口城镇化表现为正向影响,对二、三产业比例、土地城镇化及自身有负向影响。二、三产业比例的冲击对化肥投入冲击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11%~14%之间,城镇人口比例、二、三产业比例及土地城镇化总贡献率不断上升。城镇人口比例、二、三产业比例及土地城镇化对农业机械总动力冲击的贡献率差异较大,其中城镇人口比例对其贡献率基本保持在20%左右,后期变化较小。[结论]综合来看,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提高能够正向推动耕地利用集约化,而耕地利用集约化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仅具有较小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易洪艳  
本文就日本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政策演变为切入点,探寻其城镇化进程中教育政策制定背景、政策实施内容及对城镇化发展的促进效果。整体看,日本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在城镇化早期,其教育政策的核心是求技西洋,普及教育;在城镇化发展中期,教育政策的重心转向重视实科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到城镇化发展后期,其教育政策的核心是建立公平与质量兼具的教育体系。日本城镇化进程中教育政策演变的经验包括充分认识到教育发展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重视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公平,注重教育结构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3个方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春艳  
[目的]文章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等4个方面,耕地投入强度、耕地利用程度、耕地产出水平及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共确定20个评价指标,以便对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方法]依据系统性、独立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及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指标的获取与筛选,运用均方差权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大限度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并得出影响江苏省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因素。[结果]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水平成逐步上升趋势,各地级市协调发展水平及优化趋势差异性明显,南京、无锡及苏州为协调发展度高水平聚集区,宿迁、连云港为协调发展低水平聚集区,其余地级市发展水平一般。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优化趋势方面,常州与南通优化趋势较明显,南京、无锡及苏州优化趋势较好。镇江、泰州与宿迁优化趋势不理想,其中宿迁市需作为重点城市对象进行重点关注发展。[结论]影响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素分别为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房地产固定投资总额、人均粮食产量及复种指数,最终得到在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耕地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