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23)
2023(13042)
2022(10385)
2021(9069)
2020(7149)
2019(15894)
2018(15529)
2017(29118)
2016(15920)
2015(17307)
2014(17115)
2013(16679)
2012(15371)
2011(13948)
2010(13905)
2009(12704)
2008(12342)
2007(10959)
2006(10043)
2005(9336)
作者
(48498)
(40519)
(40480)
(37984)
(25610)
(19511)
(18050)
(15850)
(15628)
(14316)
(13944)
(13417)
(13117)
(12691)
(12684)
(12412)
(12113)
(12113)
(11669)
(11503)
(10355)
(9987)
(9845)
(9230)
(9224)
(9052)
(9019)
(8891)
(8215)
(8002)
学科
(73209)
经济(73131)
(43861)
管理(43577)
(32067)
企业(32067)
中国(25048)
方法(23981)
(23490)
地方(22274)
数学(20900)
数学方法(20753)
业经(18536)
农业(16311)
(15207)
(13875)
环境(13865)
(13799)
(13345)
贸易(13334)
(12866)
(12691)
银行(12646)
(12574)
(12455)
金融(12454)
(12239)
技术(12001)
地方经济(11732)
产业(10712)
机构
学院(227872)
大学(225162)
(96747)
经济(94934)
研究(84873)
管理(83952)
理学(71964)
理学院(71114)
管理学(69903)
管理学院(69509)
中国(63297)
科学(53190)
(48547)
(48286)
(43843)
(41910)
研究所(40024)
业大(38422)
中心(37907)
农业(37866)
(35502)
财经(33029)
(30660)
北京(30574)
(30565)
师范(30228)
(30064)
经济学(29674)
(28252)
(27695)
基金
项目(155425)
科学(122306)
基金(112077)
研究(109476)
(100285)
国家(99398)
科学基金(84128)
社会(72500)
社会科(68841)
社会科学(68822)
(62734)
基金项目(59644)
自然(53805)
自然科(52576)
自然科学(52560)
(52526)
自然科学基金(51618)
教育(48308)
资助(43680)
编号(42210)
(39974)
重点(35612)
(32974)
(32768)
成果(32695)
发展(31608)
(31106)
创新(30964)
国家社会(30682)
课题(30370)
期刊
(111981)
经济(111981)
研究(67474)
中国(49818)
(45862)
学报(41228)
科学(37087)
管理(31185)
农业(31068)
大学(30580)
(29975)
学学(29165)
(23878)
金融(23878)
教育(22947)
业经(20817)
技术(18468)
经济研究(18410)
(16446)
财经(16036)
问题(15295)
(13844)
科技(11983)
商业(11687)
(11656)
技术经济(11197)
业大(11031)
(10997)
资源(10806)
世界(10541)
共检索到348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倩  陈红敏  
考察不同区域和城市规模下城镇化发展对绿色发展效率影响的差异性,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优化提供理论参考。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19年我国2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城市和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并分别从区域和城市规模两个角度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2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差异显著,效率从高到低分别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与绿色发展效率呈现显著的正“U”型影响关系,拐点为74.96%,城市规模越大则城镇化水平越早达到拐点,从而实现对绿色发展效率的正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哲  李晓静  夏显力  晋蓓  
文章以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124个地级市为样本,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地级市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基于普通面板回归模型、单区制和两区制空间面板回归模型,探究了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地级市间城镇化发展状况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相邻地级市城镇化发展对本市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省域外的相邻地级市的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均高于省域内相邻地级市。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兵  唐文狮  吴延瑞  张宁  
本文运用环境范围调整测度(RAM)模型测算了中国112个环保重点城市2005-2010年的绿色发展效率、无效率来源及减排方式,并使用Bootstrap截断回归模型对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有:我国各地区的绿色发展效率主要呈倒U型和三次型变化,区域差异明显,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要高于东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群;污染物排放无效率是总无效率的主要源泉;大部分城市在面对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时,主要选择自然减排方式;居民城镇化对绿色发展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土地城镇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就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综合城镇化对绿色发展效率则产生显著的先抑制后...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飞虎  陈佳丽  黄兴  
在推进“双碳”目标和城镇化亟须绿色转型的背景下,绿色公共投资对绿色城镇化发展存在显著积极影响。实证分析表明:(1)从全国层面看,绿色公共投资对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类U”型关系;(2)从区域层面看,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公共投资对绿色城镇化的影响比东部地区更加显著;(3)在绿色公共投资影响绿色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中,绿色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比为23.1%。在策略问题上,应采取加大绿色公共投资力度、优化绿色公共投资区域配置结构、强化绿色公共投资监管等措施,积极发挥绿色公共投资提升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效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秋皓  杨高升  
文章基于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构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资源约束与生态破坏代价下的生产前沿,对绿色发展效率进行静态测算,进一步利用ML指数分析绿色发展效率的动态趋势,并通过指数分解分析效率波动因素,最后运用Tobit模型探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绿色发展效率未达到有效水平,有30%进步空间;绿色发展效率随时间出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区域化差异显著,呈现东部>西部>东部的格局,且东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由技术效率变化引发的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效应在逐渐减小,由技术进步变化引发的效应在逐渐增加;城镇化率与环境政策对绿色发展效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能源结构对绿色发展效率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普玲   李炎泽  
以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区、市)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功能发挥显著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且绿色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提升起着中介效应。进一步从地区异质性来看,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国家审计功能发挥仍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文章从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及国家审计的经济后果两个方面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同时为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效率提供了依据。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吉双  衣保中  
日本是国际上公认的城镇化质量较高的国家之一。日本城镇化经历了初级城镇化、加速城镇化、成熟城镇化和后城镇化阶段。日本城镇化之所以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城镇化动力机制的顺利转换。日本城镇化先后经历了工业化拉动、中小企业带动、农业现代化推动等动力演进过程,目前正迈入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动力的新阶段。日本着重扶持以“绿色发展”为新动力的新型城镇化,并加大环境友好型政策扶持力度,坚持产业升级与城镇化发展相协调原则,加强政府对城镇化宏观调控以及城乡城镇化均衡发展等策略对中国的城镇化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冯奎  贾璐宇  
面对过去粗放经营城镇化所导致的资源紧缺、环境恶化、城乡失调等一系列社会生态问题,绿色城镇化成为我国推行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推进未来绿色城镇化的发展,就应采取相应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亚平  程钰  任建兰  
运用DEA模型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经济效率,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机理及不同区域的空间异质状况。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上,城镇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U"型曲线;在区域层面上,城镇化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东部、中部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对东北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表现为在2004年以前起抑制作用,2005年开始则起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城镇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亚平  程钰  任建兰  
运用DEA模型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经济效率,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机理及不同区域的空间异质状况。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上,城镇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U"型曲线;在区域层面上,城镇化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东部、中部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对东北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表现为在2004年以前起抑制作用,2005年开始则起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城镇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春  程志北  韦昕妮  刘荣增  
以黄河流域2011—2018年6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效率的耦合协调程度,并利用弹性系数法研究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效率耦合度整体处于磨合水平,研究期间先升高后下降。(2)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效率耦合协调程度整体上处于中低度水平,高度耦合协调地区仅出现在省会城市,地区分异明显,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3)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效率耦合关系以滞缓型为主,协调型占比较少,衰退型占比较多,耦合状况较差。并据此提出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的耦合协调发展策略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春  程志北  韦昕妮  刘荣增  
以黄河流域2011—2018年6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效率的耦合协调程度,并利用弹性系数法研究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效率耦合度整体处于磨合水平,研究期间先升高后下降。(2)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效率耦合协调程度整体上处于中低度水平,高度耦合协调地区仅出现在省会城市,地区分异明显,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3)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效率耦合关系以滞缓型为主,协调型占比较少,衰退型占比较多,耦合状况较差。并据此提出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的耦合协调发展策略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春  程志北  韦昕妮  刘荣增  
以黄河流域2011—2018年6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效率的耦合协调程度,并利用弹性系数法研究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效率耦合度整体处于磨合水平,研究期间先升高后下降。(2)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效率耦合协调程度整体上处于中低度水平,高度耦合协调地区仅出现在省会城市,地区分异明显,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3)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效率耦合关系以滞缓型为主,协调型占比较少,衰退型占比较多,耦合状况较差。并据此提出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的耦合协调发展策略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春  程志北  韦昕妮  刘荣增  
以黄河流域2011—2018年6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效率的耦合协调程度,并利用弹性系数法研究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效率耦合度整体处于磨合水平,研究期间先升高后下降。(2)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效率耦合协调程度整体上处于中低度水平,高度耦合协调地区仅出现在省会城市,地区分异明显,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3)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效率耦合关系以滞缓型为主,协调型占比较少,衰退型占比较多,耦合状况较差。并据此提出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的耦合协调发展策略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志端  
当前,绿色生态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举措。随着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和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展了绿色生态城市和城区的规划建设实践。在梳理各级政府激励政策的基础上,从实践类型、建设规模、开发模式和规划重点几方面对近年来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绿色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