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60)
- 2023(14638)
- 2022(11816)
- 2021(10406)
- 2020(8769)
- 2019(19656)
- 2018(19242)
- 2017(37077)
- 2016(20273)
- 2015(22651)
- 2014(22750)
- 2013(22503)
- 2012(20775)
- 2011(18857)
- 2010(18922)
- 2009(17732)
- 2008(17260)
- 2007(15709)
- 2006(14030)
- 2005(12705)
- 学科
- 济(105398)
- 经济(105301)
- 管理(56774)
- 业(54656)
- 企(42261)
- 企业(42261)
- 方法(40563)
- 数学(36050)
- 数学方法(35811)
- 农(26492)
- 中国(25685)
- 地方(23664)
- 财(22321)
- 业经(21149)
- 学(21139)
- 农业(18125)
- 贸(17298)
- 贸易(17292)
- 易(16746)
- 制(16345)
- 环境(14439)
- 地方经济(14333)
- 融(13446)
- 金融(13444)
- 银(13443)
- 银行(13383)
- 和(13051)
- 务(12970)
- 财务(12945)
- 财务管理(12915)
- 机构
- 大学(304342)
- 学院(303732)
- 济(136750)
- 经济(134250)
- 管理(112550)
- 研究(108885)
- 理学(97540)
- 理学院(96395)
- 管理学(94780)
- 管理学院(94220)
- 中国(80091)
- 科学(67830)
- 京(63040)
- 农(60509)
- 财(59111)
- 所(56884)
- 研究所(52009)
- 业大(49529)
- 中心(48816)
- 农业(47914)
- 财经(47764)
- 江(46030)
- 经济学(44099)
- 经(43425)
- 经济学院(39787)
- 北京(39067)
- 院(38244)
- 范(37918)
- 师范(37415)
- 州(35536)
- 基金
- 项目(204207)
- 科学(160011)
- 基金(149854)
- 研究(141616)
- 家(133711)
- 国家(132633)
- 科学基金(112095)
- 社会(93868)
- 社会科(89061)
- 社会科学(89032)
- 基金项目(79667)
- 省(79599)
- 自然(72685)
- 自然科(71056)
- 自然科学(71029)
- 自然科学基金(69815)
- 划(67226)
- 教育(63503)
- 资助(60051)
- 编号(54375)
- 重点(46625)
- 发(45551)
- 部(44849)
- 成果(43227)
- 创(42173)
- 国家社会(40142)
- 科研(39668)
- 创新(39639)
- 计划(38799)
- 教育部(37934)
- 期刊
- 济(152541)
- 经济(152541)
- 研究(88624)
- 中国(55423)
- 农(55343)
- 学报(55213)
- 科学(48071)
- 财(45897)
- 大学(40337)
- 管理(39949)
- 学学(38741)
- 农业(36602)
- 融(26796)
- 金融(26796)
- 经济研究(26328)
- 财经(24590)
- 技术(24224)
- 业经(23451)
- 教育(22384)
- 经(21285)
- 问题(20683)
- 业(19509)
- 技术经济(16882)
- 贸(16007)
- 版(15570)
- 统计(14952)
- 商业(14851)
- 世界(14255)
- 业大(13731)
- 国际(13637)
共检索到447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博 许海霞 王哲
本文首先阐述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接着构建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数理模型,对我国西部12个省份2002-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影响系数为10.99618,城镇化通过科教支出增加和人口教育程度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最后,文章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影响机理 区域差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喻开志 黄楚蘅 喻继银
本文首先构建了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体系,将城镇化水平划分为人口、产业及卫生城镇化、居民消费城镇化、科学教育城镇化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城镇化四个因子;然后建立了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各细分后的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产业以及卫生城镇化、居民消费城镇化、教育城镇化和公共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越高,经济增长越快;绝大多数省份居民消费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大;在加快城镇化的同时,东部地区应更加注重居民消费城镇化和科学教育城镇化,中部地区应更加注重居民消费城镇化和公共基础设施城镇化,而西部地区应更加注重居民消费城镇化和人口、产业以及卫生城镇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乔美华
论文选择我国城镇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采集1981~2016年城镇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解释和被解释变量,以此来衡量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运用Kalman滤波算法进行检验和估计,分析考察三者之间的联动效应。研究发现:城镇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增长四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考察期内,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弹性系数呈"W"型变化态势,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弹性系数呈"N"型变化态势;经济增长对城镇化推进亦具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城镇化显著正相关,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城镇化的影响呈现"V"型特征;城镇化、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影响是先促进后抑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爱红
城镇化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由此人口城镇化规模对经济增长影响存在复杂性。本文通过在李嘉图生产函数中引入研发劳动比重、人口城镇化比重揭示城镇化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并整理1991-2011年中国数据对研究命题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阈值协整关系,城镇化规模对经济增长作用阈值为42.2988。因此,继续推进城镇化进程是维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动力。
关键词:
城镇化规模 人口规模 经济增长 阈值协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范红忠 陈攀
基于中国省年面板数据,研究了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表现出的差异。对总体样本的研究表明: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在控制了内生性、替换解释变量的情况下,结果依旧非常显著。时间维度上,基于移动截面回归的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随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说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空间维度上,基于分样本的研究表明:城镇化对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呈现中部最强、西部次之、东部最弱的局面,也暗示了地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范红忠 陈攀
基于中国省年面板数据,研究了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表现出的差异。对总体样本的研究表明: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在控制了内生性、替换解释变量的情况下,结果依旧非常显著。时间维度上,基于移动截面回归的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随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说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空间维度上,基于分样本的研究表明:城镇化对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呈现中部最强、西部次之、东部最弱的局面,也暗示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晓聪 郑红玲
自中央提出"小城镇带动大经济"战略以来,城镇化建设逐步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层级。城镇化发展可以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激发潜在消费需求、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等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我国中部六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与基础材料生产基地,依靠10%的人口创造出近20%的GDP,城镇化发展功不可没。但随着我国中部六省的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二次关系拐点的逐步接近,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进入新的轨道,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已不利于中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行城镇化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如何通过对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使拐点向前推移,探索经济增长新路径是解决当前中部六省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中部六省 多元线性回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莉 滕祥河 文传浩
文章在梳理人口城镇化质量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1978—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城镇化和以质量提升为主的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基本相同,但前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系数弱于后者;从长期来看,人口城镇化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为一种正向线性关系,短期内,由于体制弊端和传导机制的滞后性和复杂性等因素,这种线性关系暂时性发生逆转;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人口城镇化质量借助消费扩大升级路径对经济增长表现出更强的作用力,说明新常态时期通过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可以为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续力。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质量 经济增长 传导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莉 滕祥河 文传浩
文章在梳理人口城镇化质量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1978—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城镇化和以质量提升为主的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基本相同,但前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系数弱于后者;从长期来看,人口城镇化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为一种正向线性关系,短期内,由于体制弊端和传导机制的滞后性和复杂性等因素,这种线性关系暂时性发生逆转;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人口城镇化质量借助消费扩大升级路径对经济增长表现出更强的作用力,说明新常态时期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质量 经济增长 传导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忠玉 肖宏伟
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针对2005—201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就城镇化发展及其他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测算,并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够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0.25%,但对相邻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带来相邻地区经济减少0.49%。"十三五"时期及中长期亟须区域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新型城镇化在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忠玉 肖宏伟
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针对2005—201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就城镇化发展及其他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测算,并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够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0.25%,但对相邻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带来相邻地区经济减少0.49%。"十三五"时期及中长期亟须区域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新型城镇化在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越浦 樊晗露 黄新建
文章基于2000—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引入城镇化增长与人口就业增长交互项和老龄化增长与人口就业增长交互项的动态面板模型,以全国人均GDP增长率为标准将我国划分为高速增长和中高速增长两类地区,采用SYS-GMM计量方法对人口就业视角下城镇化与老龄化在全国及两类地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全国层面而言,城镇化通过影响人口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拉动作用,老龄化则通过影响人口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阻滞作用;两类地区中,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中高速地区更为明显,同时该地区相应的老龄化阻滞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更为严重,远高于全国地区平均水平,但在高速增长地区老龄化的阻滞作用却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越浦 樊晗露 黄新建
文章基于2000—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引入城镇化增长与人口就业增长交互项和老龄化增长与人口就业增长交互项的动态面板模型,以全国人均GDP增长率为标准将我国划分为高速增长和中高速增长两类地区,采用SYS-GMM计量方法对人口就业视角下城镇化与老龄化在全国及两类地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全国层面而言,城镇化通过影响人口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拉动作用,老龄化则通过影响人口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阻滞作用;两类地区中,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中高速地区更为明显,同时该地区相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齐云 许文静
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的评价方法计算我国各省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采用EBM-Window模型测度我国各省的绿色经济效率,然后利用面板数据的向量自回归方法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别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本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本省的绿色经济效率影响为负,且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但由于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总效应显著为正,即撇开地域性,从总体上看,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促进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各地不能单打独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齐云 许文静
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的评价方法计算我国各省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采用EBM-Window模型测度我国各省的绿色经济效率,然后利用面板数据的向量自回归方法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别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本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本省的绿色经济效率影响为负,且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但由于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总效应显著为正,即撇开地域性,从总体上看,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促进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各地不能单打独斗,而应多地联动、协同发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