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94)
2023(15727)
2022(13126)
2021(12006)
2020(10004)
2019(22625)
2018(22657)
2017(43426)
2016(24111)
2015(26868)
2014(26812)
2013(26414)
2012(24067)
2011(21504)
2010(20949)
2009(18734)
2008(17831)
2007(15387)
2006(13386)
2005(11431)
作者
(70551)
(58546)
(58155)
(55276)
(37246)
(28277)
(26187)
(23062)
(22458)
(20650)
(19986)
(19726)
(18681)
(18269)
(18012)
(17959)
(17841)
(17486)
(16852)
(16621)
(14873)
(14187)
(14102)
(13357)
(13190)
(13012)
(12890)
(12874)
(11807)
(11740)
学科
(92811)
经济(92708)
管理(66967)
(62887)
(50210)
企业(50210)
方法(40976)
数学(35638)
数学方法(35282)
(28505)
中国(25380)
地方(22315)
(22028)
业经(22008)
(21913)
农业(19276)
环境(18499)
(16735)
贸易(16726)
(16193)
(15540)
(15092)
技术(14680)
理论(14430)
(13834)
(13574)
财务(13505)
财务管理(13487)
企业财务(12708)
(12623)
机构
大学(333048)
学院(332096)
管理(131149)
(126747)
经济(123908)
理学(114665)
理学院(113352)
研究(112185)
管理学(111262)
管理学院(110699)
中国(80608)
科学(74231)
(70937)
(63797)
业大(57161)
(56785)
(54650)
研究所(52556)
中心(50980)
农业(50315)
(48393)
财经(44697)
(44548)
师范(44027)
北京(43864)
(40876)
(40713)
(39366)
经济学(37102)
师范大学(35729)
基金
项目(239884)
科学(186649)
基金(172404)
研究(170202)
(152741)
国家(151471)
科学基金(128861)
社会(106174)
社会科(100413)
社会科学(100383)
(96151)
基金项目(93326)
自然(86190)
自然科(84120)
自然科学(84092)
自然科学基金(82539)
(80453)
教育(77049)
编号(69307)
资助(69241)
成果(54001)
重点(53867)
(51705)
(51151)
(49844)
课题(47452)
创新(46560)
科研(46300)
计划(45365)
大学(43470)
期刊
(135251)
经济(135251)
研究(91803)
中国(61198)
学报(61080)
(58461)
科学(53447)
大学(44946)
管理(44665)
学学(42454)
农业(40079)
(39526)
教育(35101)
技术(27109)
(24907)
金融(24907)
业经(24120)
经济研究(20953)
(20487)
财经(20250)
问题(18502)
图书(18241)
科技(18081)
(17354)
(17210)
业大(16737)
资源(16664)
理论(15249)
技术经济(15107)
现代(14700)
共检索到469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陶良虎  李星  张群也  
城镇化在促进工业化、增加碳排放量的同时,也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量。城镇化与碳排放量的关系十分密切,但并没有明确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为研究二者关系,论文以广东省为例,从产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能源消费结构、土地城镇化、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占比、研究与试验发展占比六个方面研究了其对广东省碳排放量的影响。选取1996—2015年的数据建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相关检验及修正。结果显示,广东省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城镇化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产业城镇化这一因素影响更大。最后结合实证分析和定性分析,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祥胜  陈洋  赵嘉新  任庆昌  
改革开放以来,受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政策措施的影响,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城镇化发展呈现明显的梯度差异,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实施不同的城镇化政策已成为共识。本文以广东省为例,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划分不同类型的政策地区,从各类地区的现状特征与发展挑战入手,探讨"差异性"的城镇化发展路径,为未来具有操作性的城镇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城镇化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卢阳禄  王红梅  胡月明  刘光盛  程迎轩  肖雄  
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协调发展、重心迁移等模型,以广东省为实证,揭示两者间协调发展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呈较强正相关,本质上属互促共进关系,但受发展阶段和地区差异影响,两者间仍存在矛盾;户籍城镇化率是协调发展等级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后者随前者同向变化;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协调发展等级较高,协调发展类型对经济实力依赖较小,主要受产业结构、耕地资源禀赋等影响;协调发展度重心大体向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的地理空间转移;促进协调发展应结合地区特色及所处协调阶段,采取差异化创新驱动发展策略,注重加大农业机械投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祖丹  
加快城镇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两大重要任务。本文利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了我国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研究显示:总体而言,城镇化发展将有利于我国实现碳减排,这在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此外,东部地区城镇化在样本期内对碳排放影响不明显,但近年来该地区城镇化加剧,碳排放的趋势却日渐清晰。这种差异与地区间不同的消费模式、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和区域发展政策有重要关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良媛  李琴  林相森  
本文采用2005年针对珠三角地区农村失地妇女就业情况的调查数据,基于Mad-dala处理效果模型,分析了影响失地妇女就业以及是否参加培训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发现,教育和培训都可以提高失地女性的就业水平。二者之中,培训对提高就业率的贡献程度最大,远高于教育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贡献;家庭收入不能显著改变失地女性的就业状况,增加或减少家庭收入对她们是否参加工作影响很小。因此,整体而言,失地女性的失业问题不是她们不想工作,也不是家庭在市场力量作用下自主分工的结果,而很可能是城镇化政策的"副产品"之一,是在原本城镇失业现象就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农村女性从土地上退出,却无法成功地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所致。所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沈友娣  章庆  严霜  
应用STIRPAT模型,以江苏省为例,分析高级城镇化进程中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规模、富裕程度、碳排放强度和人口城镇化率,弹性系数分别为4.5058、0.3135、0.2829和0.2890;而且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其正处于排放量上升、排放强度下降的"相对解锁"状态。最后提出要以低碳理念引领城镇化进程、以财税政策引领产业的低碳化转型、以碳交易市场激发企业的低碳转型动力等调控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邵燕斐  徐顽强  童国华  
推进省域城镇化发展需要厘清动力因素及其影响特性。文章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内源动力、外向动力、市场动力、政府动力的四大动力因子评价体系,选取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省域城镇化进程中的动力因素与空间集聚模式。研究发现:广东省城镇化水平在样本期内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其Moran指数呈现递增态势;城镇化发展动力因素具有多样性,因素互构性增强;在各因素中,产业结构的回归系数最大,人力资本次之,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发展水平、地方财政支出、批发和零售业等因素对城镇化进程也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未来城镇化建设中,应重视区域间的空间溢出与互动影响,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间城镇化协调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牛曙晨   罗翔   秦井井   程超  
县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探究县域土地城镇化与碳排放的互动演化机理,对于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栅格数据和能源消费数据,分析了2011~2020年江西省县域土地城镇化与碳排放的互动演化特征,并借助空间面板Tobit模型分析其驱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20年江西省土地城镇化率、碳排放量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均呈持续上升态势,但仍以低耦合协调类型为主。(2)江西省县域土地城镇化和碳排放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自相关,局域空间以H-H和L-L类型为主,且时空格局较为稳定,其中H-H类型集中分布在南昌市、九江市和景德镇市下辖区县,而L-L类型主要集中于南部山地丘陵区县。(3)两者互动演化的驱动因素中,人口集聚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治理能力和工业发展水平对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生态绿化水平则存在抑制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筱  李玉琴  
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新型城镇化,正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物流业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二者逐渐呈现互动演进之势。基于此,本文尝试在前人基础上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业互动演进的动力机制,再进行实证分析,并以广东省统计年鉴1978-2014年的有关数据为例,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等方面选取新型城镇化的指标,通过构建VAR模型,对广东省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业互动发展进行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应的参考性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筱  李玉琴  
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新型城镇化,正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物流业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二者逐渐呈现互动演进之势。基于此,本文尝试在前人基础上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业互动演进的动力机制,再进行实证分析,并以广东省统计年鉴1978-2014年的有关数据为例,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等方面选取新型城镇化的指标,通过构建VAR模型,对广东省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业互动发展进行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应的参考性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深  黄克新  
2012年,广东省为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珠三角发展转型、促进全省均衡发展,提出实施粤东西北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战略。揭阳市是广东省粤东地区欠发达地级市,长期面临中心城区"小马拉大车"的难题,中心城区的"扩容提质"对带动全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扩容提质"的内涵进行解读,分析"扩容提质"政策背景下揭阳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提出城市空间战略思路和行动计划,以期构建更加合理高效、良性互动的城市空间格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邱凯付  罗彦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作为人口输入型地区,承担着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镇化模式战略转型的重任,关系到整个国家城镇化的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以广东省为例,首先基于数据分析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人口流动、人口结构、人口"市民化"等视角分析广东城镇化发展的特征和趋势,以此形成对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的基本认识;其次,对未来广东城镇化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展望;最后,基于广东省的分析,从城镇化发展模式、发展质量等方面探讨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发展方向,提出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转型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海锋  卢阳禄  李波  胡月明  刘轶伦  
本文基于最新国家政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要求,建立由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诸因素构成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GIS空间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对2004-2013年广东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时空格局以及障碍因子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邱凯付  罗彦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作为人口输入型地区,承担着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镇化模式战略转型的重任,关系到整个国家城镇化的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以广东省为例,首先基于数据分析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人口流动、人口结构、人口"市民化"等视角分析广东城镇化发展的特征和趋势,以此形成对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的基本认识;其次,对未来广东城镇化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展望;最后,基于广东省的分析,从城镇化发展模式、发展质量等方面探讨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发展方向,提出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转型发展的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海锋  卢阳禄  李波  胡月明  刘轶伦  
本文基于最新国家政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要求,建立由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诸因素构成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GIS空间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对2004-2013年广东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时空格局以及障碍因子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