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07)
2023(15785)
2022(12706)
2021(11590)
2020(9742)
2019(21721)
2018(21305)
2017(41502)
2016(22183)
2015(24452)
2014(24065)
2013(23351)
2012(20664)
2011(18130)
2010(17756)
2009(15977)
2008(15198)
2007(13198)
2006(11465)
2005(9488)
作者
(62053)
(52285)
(51862)
(49100)
(32381)
(25151)
(23399)
(20606)
(19842)
(17952)
(17692)
(17352)
(16152)
(15952)
(15837)
(15818)
(15759)
(15466)
(15003)
(14754)
(12840)
(12701)
(12484)
(11920)
(11858)
(11621)
(11379)
(11175)
(10370)
(10367)
学科
(90051)
经济(89954)
(66817)
管理(59057)
(47959)
(45379)
企业(45379)
方法(39976)
数学(36107)
数学方法(35691)
农业(31650)
业经(24522)
中国(23967)
(23882)
地方(17381)
(16716)
(16443)
贸易(16437)
(16074)
(15698)
技术(14332)
(14050)
(13167)
(13123)
财务(13122)
财务管理(13093)
环境(13091)
银行(13074)
企业财务(12459)
(12403)
机构
学院(305537)
大学(300632)
(127292)
经济(125048)
管理(120633)
理学(106517)
理学院(105489)
管理学(103579)
管理学院(103049)
研究(97429)
中国(73726)
(71868)
科学(61457)
(60066)
农业(55699)
业大(54755)
(53979)
(47716)
中心(47341)
财经(44351)
研究所(43972)
(43923)
(40911)
经济学(39243)
(37633)
师范(37143)
经济学院(35836)
农业大学(35720)
北京(35616)
经济管理(34679)
基金
项目(221861)
科学(175883)
基金(163673)
研究(158259)
(144667)
国家(143432)
科学基金(123813)
社会(104225)
社会科(98705)
社会科学(98679)
基金项目(87610)
(87559)
自然(80647)
自然科(78911)
自然科学(78888)
自然科学基金(77471)
(73043)
教育(71840)
资助(64414)
编号(62803)
重点(49602)
(48904)
(48290)
成果(48063)
(47037)
国家社会(44418)
创新(44015)
科研(43213)
课题(41791)
教育部(41785)
期刊
(133235)
经济(133235)
研究(78567)
(73327)
中国(54193)
学报(52561)
农业(49542)
科学(47039)
大学(40756)
(39738)
管理(39243)
学学(39205)
业经(29105)
(27699)
金融(27699)
技术(25145)
教育(25075)
(23875)
财经(20778)
经济研究(20311)
问题(19475)
(17835)
(17078)
业大(15159)
科技(14944)
农村(14911)
(14911)
世界(14457)
农业经济(14401)
技术经济(14139)
共检索到423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吕炜   凡盼来  
促进本地农户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本文基于2010-2020年县级层面数据与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和2020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的双重视角探究城镇化对本地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显著提高了本地农户的收入水平,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之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城镇化放松了要素流动约束,加速了经济要素流动,促使本地农户重新配置劳动力要素和土地要素,进而提高本地农户收入水平。此外,从收入分配的视角看,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本地农户和初始资源禀赋较高地区的本地农户从城镇化中获益更多;在研究时期,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本地农户内部的收入差距,本地农户内部的收入不平等现象凸显。本文研究为新型城镇化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丽英  张明东  刘后平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农村居民和家庭的意愿直接决定着城镇化进程。采用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住户调查资料,分析农村家庭生产要素配置状况对其城镇化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能进行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获取金融信贷的擅长经营农地的农户不愿意迁移入城,更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而没有上述农业经营优势,又具有非农技能的年轻人更愿意进城落户。农户是否愿意城市化,取决于哪一种选择更能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和家庭收入,可以通过整合配置农村生产要素达到合理引导农户城镇化意愿的目标。应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流转,促进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丽英  张明东  刘后平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农村居民和家庭的意愿直接决定着城镇化进程。采用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住户调查资料,分析农村家庭生产要素配置状况对其城镇化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能进行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获取金融信贷的擅长经营农地的农户不愿意迁移入城,更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而没有上述农业经营优势,又具有非农技能的年轻人更愿意进城落户。农户是否愿意城市化,取决于哪一种选择更能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和家庭收入,可以通过整合配置农村生产要素达到合理引导农户城镇化意愿的目标。应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流转,促进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拓展农村家庭资本来源渠道,提高农村居民综合素质,保障迁徙家庭权益,在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同时保障农业基础的稳定。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丽英  张明东  刘后平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农村居民和家庭的意愿直接决定着城镇化进程。采用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住户调查资料,分析农村家庭生产要素配置状况对其城镇化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能进行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获取金融信贷的擅长经营农地的农户不愿意迁移入城,更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而没有上述农业经营优势,又具有非农技能的年轻人更愿意进城落户。农户是否愿意城市化,取决于哪一种选择更能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和家庭收入,可以通过整合配置农村生产要素达到合理引导农户城镇化意愿的目标。应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流转,促进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珈祺  吕之望  
为厘清外部市场环境对农户收入增长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分位数回归,基于2020年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库(CLES),从要素市场发育的视角探究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对收入及收入不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完备的要素市场,市场发育不完备造成的劳动力配置扭曲会对农户收入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将农户分为不同收入组后发现,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备造成的劳动力配置扭曲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组农户的影响更为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户收入不均等。由此提出以下建议,应当进一步加强农村要素市场建设,优化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努力缩小农户内部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甘家武  龚旻  
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这就要求政府加快职能转变,消除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检验了中国城乡间生产要素的绩效差异,分析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扩大生产要素绩效差异的消极因素,并提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消除相应的制度阻碍,以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甘家武  龚旻  
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这就要求政府加快职能转变,消除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检验了中国城乡间生产要素的绩效差异,分析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扩大生产要素绩效差异的消极因素,并提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消除相应的制度阻碍,以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庹娟   严奉宪  
发挥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增收的赋能作用,对提高农民收入质量、增强农民可持续增收能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10—2021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的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深入分析其群体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探索城镇化的调节效应和作用机制,进一步利用门槛效应模型探索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其影响效应具有典型的双重门槛特征;异质性表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中高收入农民群体的增收效应更明显,对长江下游地区农民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农户健康投资能够带动各类农民群体增收;城镇化在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为此,应加大农村公共教育投资、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和居民健康水平、完善农村交通网络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分类有序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着力提升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农民群体的人力资本投资能力,构建农民稳定可持续增收机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魏雪  袁承程  刘黎明  
从生计角度探求农户的城镇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激励农户进行城镇化有重要现实作用。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农户城镇化意愿概念模型,利用湖南省桃江县农村入户调研数据,分析农户城镇化意愿和生计资本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农户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现阶段桃江县农户城镇定居意愿不高,其中仅有18.84%的农户有明确的进城居住意愿,且偏向定居小城镇。不同进城定居意愿的农户群体存在生计资本差异,愿意进城居住的农户群体在人力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脆弱性环境方面显著高于不愿意进城居住的农户群体,但物质资本存量显著低于后者。具体而言,有效劳动力数量、家庭抚养比和家庭总收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城镇定居意愿,距城镇距离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的城镇定居意愿。因此,应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能力,重点提高农户的金融资本,促进农户各类生计资本之间的转换;继续扩大城市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解决城镇迁移农户的城镇化生计诉求,以提升农户城镇化意愿,进而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高效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武建辉   秦涛   杨泽云   傅巧灵  
[目的]以数字技术、数字化平台、数据为主要载体的数字经济为现代农业发展赋能,小农户作为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数字经济在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值得深入探究。[方法]以2021年川、赣、辽、鲁四省1595户的农户调查结果为基础,使用断点回归法与倾向得分匹配法等方法,结合相关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实证探究了数字经济对推动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微观影响。[结果]数字经济促进了小农户扩大土地规模、提高农业技术投入、资本投入以及采取绿色生产方式。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数字经济的影响下,“小于10亩”的小农户由于劳动力不足或土地富余而选择缩小土地经营面积;而“10亩及以上”的小农户则选择扩大土地经营面积、进行专业化种植;“青年”小农户表现出较为“积极”的生产行为,“中年”小农户则较为“保守”;数字经济对接受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小农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结论]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因此,应完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加快农村数字化建设,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并且注重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乔颖丽  
一、农户生产要素配置的一般准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为此以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作为要素配置的准则;而在其他社会经济形态中的生产者,尽管有各自不同的生产目标,其生产目标也有层次性可分,也不可否认其有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愿望。无论是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庞新军  冉光和  
近年来,虽然传统城镇化率增长速度较快,但实际上农民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为了更好的改善农民生活状况,就地城镇化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通过引入带有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针对传统城镇化与就地城镇化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就地城镇化对其的影响是先下降后上升至0.68,而传统城镇化对其的影响是先上升后下降至0.5,说明现阶段就地城镇化比传统城镇化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更为显著。但同时现阶段就地城镇化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还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龙翠红  
本文将教育对农户收入增长产生的效应进行分解,并选取1995-2005年湖南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的抽样调查结果,构建面板数据,探讨在此期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教育通过发挥配置效应为农户收入持续增加做出了最主要的贡献,教育通过发挥生产效应虽然也能够对农户收入增加带来正面的影响,不过这种效应并不高;配置活动先于生产活动,有效率的资源配置能更有效地提高农户收入,也进一步说明了农村教育对促进农民离土增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益邻   蒋妍   赵江萌  
现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可能会对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产生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土地确权-要素配置-收入分配”的分析框架,并基于CHARLS2018年数据,运用RIF不平等处理效应模型探究了这一问题。研究发现:土地确权具有明显的增收效应,且对中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远大于高收入农户,从而降低基尼系数,改善农户收入不平等程度。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促进农地流转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实现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农户间收入达到均衡,缩小收入差距。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信贷发放的规模偏向,土地确权的信贷效应也会扩大农户间收入差距。因此,为实现共同富裕,应赋予农民更多土地财产权益、加快完善城乡要素市场、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于博  尹凤  
供给侧改革的微观内涵在于提高要素在企业层面的配置效率,而企业对资本要素配置效率的"能动性治理"不仅一直存在,而且还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紧密关联。为揭示微观治理过程的存在性及其与宏观政策的协同性,本文以2003-201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企业通过商业信用再配置来优化资本要素配置的逻辑及其强度特征,并探讨货币政策调控影响商业信用再配置水平的微观机理和传导路径。实证发现,企业存在商业信用再配置行为,这意味着资本要素确实会经企业这一微观载体进行再分配和再平衡;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弱化内部现金流对商业信用再配置的替代效应,实现了对再配置水平的提升。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企业供给侧治理及其与宏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