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69)
- 2023(20945)
- 2022(17650)
- 2021(16521)
- 2020(14029)
- 2019(32252)
- 2018(32178)
- 2017(60655)
- 2016(34085)
- 2015(38679)
- 2014(38890)
- 2013(37746)
- 2012(34710)
- 2011(31447)
- 2010(31589)
- 2009(28858)
- 2008(28520)
- 2007(25612)
- 2006(22412)
- 2005(19891)
- 学科
- 济(128972)
- 经济(128824)
- 管理(92847)
- 业(88482)
- 企(71842)
- 企业(71842)
- 方法(60473)
- 数学(52941)
- 数学方法(52238)
- 中国(39762)
- 农(36923)
- 财(34083)
- 学(31230)
- 业经(29079)
- 地方(25625)
- 贸(24709)
- 贸易(24698)
- 制(24656)
- 农业(24267)
- 教育(24189)
- 易(23986)
- 理论(23094)
- 务(21393)
- 财务(21306)
- 财务管理(21256)
- 技术(20802)
- 银(20558)
- 银行(20472)
- 企业财务(20095)
- 和(19897)
- 机构
- 大学(489015)
- 学院(484529)
- 济(183983)
- 管理(182228)
- 经济(179731)
- 研究(165201)
- 理学(157939)
- 理学院(156012)
- 管理学(152837)
- 管理学院(151949)
- 中国(118505)
- 科学(106934)
- 京(105599)
- 农(87376)
- 财(85287)
- 所(85000)
- 研究所(77910)
- 业大(77794)
- 中心(74653)
- 江(72376)
- 范(69951)
- 师范(69197)
- 农业(69140)
- 财经(68610)
- 北京(66733)
- 经(62216)
- 院(59574)
- 州(58113)
- 师范大学(56172)
- 经济学(55137)
- 基金
- 项目(329554)
- 科学(256648)
- 研究(235871)
- 基金(235402)
- 家(208287)
- 国家(206544)
- 科学基金(174500)
- 社会(145236)
- 社会科(137398)
- 社会科学(137359)
- 省(130577)
- 基金项目(124806)
- 自然(116022)
- 自然科(113292)
- 自然科学(113254)
- 教育(113052)
- 划(111865)
- 自然科学基金(111166)
- 编号(97329)
- 资助(97135)
- 成果(80143)
- 重点(75333)
- 部(72188)
- 发(70438)
- 课题(68984)
- 创(67768)
- 科研(63827)
- 创新(63186)
- 计划(61846)
- 教育部(61156)
- 期刊
- 济(196871)
- 经济(196871)
- 研究(141962)
- 中国(93639)
- 学报(86155)
- 农(79052)
- 科学(74234)
- 教育(70724)
- 财(64927)
- 管理(64151)
- 大学(64111)
- 学学(59526)
- 农业(53665)
- 技术(43596)
- 融(38679)
- 金融(38679)
- 业经(33347)
- 财经(32885)
- 经济研究(31444)
- 经(28118)
- 业(27767)
- 问题(26898)
- 图书(25354)
- 版(24415)
- 科技(23378)
- 技术经济(22399)
- 理论(22042)
- 统计(21975)
- 业大(21944)
- 商业(21250)
共检索到704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修彪 齐春宇
省际教育的均衡发展既有利于经济增长,也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1987-2014年的教育面板数据,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收敛模型来考察城镇化的教育收敛效应和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教育存在绝对收敛,且城镇化和教育的空间外溢性均有利于省际教育相对差距的缩小;另外,在城镇化的教育增长效应中,存在着"低城镇化陷阱"现象;当城镇化率高于43.1%时,城镇化的教育增长效应边际递增;反之,边际递减。
关键词:
教育水平 城镇化 空间溢出效应 收敛模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谢治春
制造业的集聚和城镇化的推进不仅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而且城镇化的空间相关性随着各地区间空间关联水平的提高而日益显著。考虑这一特征后的空间计量模型不仅证实了这一空间相关性,而且还表明制造业地区集聚对城镇化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外资流入加快、制造业就业人数增加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均能推进城镇化水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一研究结论对产业政策及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有积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制造业 制造业集聚 城镇化 空间计量分析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娟 宋婷婷 胡洋
流通产业发挥着促进消费、扩大就业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大产业和经济发展主力军。流通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在多大程度上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直接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潜能的激发。根据集聚理论、分工理论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考察我国流通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周边区域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控制变量教育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工业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正效应,对周边省份具有显著负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正效应,对周边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负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流通产业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更好地推进城乡融合、激发城乡消费潜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通产业集聚 新型城镇化 空间计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长亮
基于全国和东、中、西部2004-2013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对城乡收入差距Moran’s I的计算表明,全国和东、中、西部的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同时Moran’s I变化较小,说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不明显。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发现,全国及东、中、西部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同时全国及各省份的其他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同样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虽然变量不同、省份不同,这种溢出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各变量的溢出效应对城乡收入差距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仅需要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同时全面考虑各要素的溢出效应的差异,促进各省份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城镇化 空间溢出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祥鹏
中国人口城镇化存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双重人口城镇化背离现象。这表面上是由于人口统计制度和户籍制度所造成的一种统计现象,其背后则有地方政府行为的内在逻辑必然性。在纵向央地财政分权和横向府际竞争的关系格局下,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为晋升而竞争,过多关注经济绩效而忽视了公共服务,导致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财政分权、府际竞争和公共服务负担显著加剧了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的背离程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耀中 欧阳彪 李越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在空间上存在自相关现象,并已形成东部沿海城市的高值集聚区和西部城市的低值集聚区;我国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依赖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居民收入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由显著变得不显著;政府政策支持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日益显著。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新型城镇化 空间计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谢童伟 余文韬
教育不但有经济功能,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功能;随着以人为本的内涵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作用越来越重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口城镇化存在着全局收敛与局部收敛,而且四个区域城镇化收敛速度大致相近,因此20年来中国各省城镇化发展存在均衡趋势;教育发展对城镇化省际差距的收敛作用明显,全国模型中教育发展对城镇化省际差距收敛作用与经济增长相接近,东部、中部、东北模型中教育对城镇化省际差距收敛作用最大,西部模型中教育发展作用仅小于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外开放、交通条件对城镇化的区域收敛也都有正向作用,产业结构差异对西部和东北城镇化收敛有负面影响,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东北城镇化收敛。
关键词:
教育发展 人口城镇化 均衡 收敛模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修彪 齐春宇
该文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87年到2013年的教育统计数据,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城镇化对省域间人均教育水平收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域间人均教育水平存在绝对收敛;且在控制了城镇化后,收敛系数β值下降,说明城镇化具有教育收敛效应;此外,教育的空间溢出效应也促进了省域间人均教育水平的收敛。实证结果还表明,在教育增长过程中,存在着"低城镇化陷阱"现象;当城镇化率高于42.3%时,城镇化的教育增长效应边际递增;反之,边际递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田申
基于2001—2015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城镇化对房地产价格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人口城镇化率、产业城镇化率、房屋施工面积对房地产价格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投资额对房地产价格水平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人口城镇化率、产业城镇化率、城镇化投资额、人均GDP、绿化面积、房屋施工面积的空间滞后项对房地产价格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此,需要优化城镇化投资结构,提高人口城镇化质量,强化产城融合,促进房地产价格合理稳定运行。
关键词:
城镇化 房价水平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田申
基于2001—2015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城镇化对房地产价格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人口城镇化率、产业城镇化率、房屋施工面积对房地产价格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投资额对房地产价格水平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人口城镇化率、产业城镇化率、城镇化投资额、人均GDP、绿化面积、房屋施工面积的空间滞后项对房地产价格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此,需要优化城镇化投资结构,提高人口城镇化质量,强化产城融合,促进房地产价格合理稳定运行。
关键词:
城镇化 房价水平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斌 范姿怡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测度了2000-2012年中国各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了区域环境效率,并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区域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呈逐年波动上升的趋势,地区差异明显,东部省份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地区环境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地区间呈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而新型城镇化水平积极地促进了地区环境效率的提升;FDI对地区环境效率并无显著正向效应,产业结构显著提升了地区环境效率,而政府规制、治污投资以及对外开放度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区域环境的效率。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环境效率 空间集聚效应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许远明 欧阳鹭霞
利用我国31个省市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Hansen面板数据门槛模型检验我国城镇化率对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影响,并以经济增长水平为门槛变量,考察不同地区房地产市场需求对城镇化率变化产生的不同反应。研究发现,城镇化率的提高将促进房地产市场需求增长,但当经济增长水平超过某一门槛值时,这种促进效果将降低。就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来看,未来的房地产市场需求将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关键词:
城镇化 房地产市场需求 面板数据门槛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黎星池 曾庆均
本文利用2003-2011年我国3 0个省际面板数据对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各省市城镇化和商贸流通业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两者相互促进作用大致呈反比例关系的结论。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商贸流通业 变系数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霍炳男
区域城镇化发展差距的日益加大给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和扩大内需带来了严重挑战。文章在修正城镇化率指标的基础上,利用1992-2015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府作用对中国城镇化水平提升的作用最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水平、经济开放度、金融规模和产业发展水平都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政府作用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影响最大,职业教育水平对中部地区影响最为显著,产业发展水平阻碍了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更多的发挥市场机制在城镇化
关键词:
城镇化 政府作用 职业教育 金融规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霍炳男
区域城镇化发展差距的日益加大给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和扩大内需带来了严重挑战。文章在修正城镇化率指标的基础上,利用1992-2015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府作用对中国城镇化水平提升的作用最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水平、经济开放度、金融规模和产业发展水平都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政府作用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影响最大,职业教育水平对中部地区影响最为显著,产业发展水平阻碍了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更多的发挥市场机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重视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影响,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支持。
关键词:
城镇化 政府作用 职业教育 金融规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