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04)
- 2023(20031)
- 2022(16705)
- 2021(15451)
- 2020(12820)
- 2019(29138)
- 2018(28748)
- 2017(55315)
- 2016(29862)
- 2015(33329)
- 2014(33028)
- 2013(32391)
- 2012(29308)
- 2011(26308)
- 2010(25947)
- 2009(23810)
- 2008(22939)
- 2007(20243)
- 2006(17714)
- 2005(14937)
- 学科
- 济(121281)
- 经济(121136)
- 业(86887)
- 管理(81889)
- 企(63486)
- 企业(63486)
- 方法(55273)
- 农(53857)
- 数学(48911)
- 数学方法(48333)
- 农业(36036)
- 中国(32146)
- 业经(31202)
- 财(30199)
- 地方(24777)
- 学(24647)
- 贸(21683)
- 贸易(21675)
- 制(21533)
- 易(21058)
- 技术(18785)
- 务(18302)
- 财务(18224)
- 环境(18206)
- 财务管理(18186)
- 理论(17891)
- 发(17333)
- 企业财务(17257)
- 银(17120)
- 银行(17053)
- 机构
- 学院(421483)
- 大学(419281)
- 济(167539)
- 管理(165665)
- 经济(164102)
- 理学(145380)
- 理学院(143820)
- 管理学(141101)
- 管理学院(140359)
- 研究(138531)
- 中国(102502)
- 科学(88315)
- 农(88070)
- 京(87088)
- 财(73320)
- 业大(71417)
- 所(68753)
- 农业(68142)
- 中心(64549)
- 研究所(63197)
- 江(60465)
- 财经(59911)
- 经(54996)
- 范(54800)
- 师范(54183)
- 北京(53536)
- 经济学(50459)
- 院(49872)
- 州(48670)
- 经济学院(45858)
- 基金
- 项目(299914)
- 科学(235155)
- 基金(217979)
- 研究(215296)
- 家(191887)
- 国家(190236)
- 科学基金(163060)
- 社会(137160)
- 社会科(129729)
- 社会科学(129695)
- 省(117809)
- 基金项目(115926)
- 自然(106780)
- 自然科(104332)
- 自然科学(104303)
- 自然科学基金(102414)
- 划(98817)
- 教育(98363)
- 资助(88596)
- 编号(87223)
- 成果(68833)
- 重点(67109)
- 部(65581)
- 发(64253)
- 创(62191)
- 课题(59365)
- 创新(58111)
- 科研(57693)
- 国家社会(56971)
- 教育部(55881)
- 期刊
- 济(179043)
- 经济(179043)
- 研究(115156)
- 农(87408)
- 中国(75892)
- 学报(73739)
- 科学(65243)
- 农业(59104)
- 大学(56284)
- 管理(55819)
- 财(53757)
- 学学(53719)
- 教育(41864)
- 融(35987)
- 金融(35987)
- 业经(35528)
- 技术(34737)
- 财经(28206)
- 业(28156)
- 经济研究(27438)
- 问题(25164)
- 经(24079)
- 版(23252)
- 科技(21337)
- 业大(20731)
- 技术经济(19241)
- 图书(18811)
- 资源(18581)
- 商业(18557)
- 理论(18518)
共检索到593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锦 王政
基于2005—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回归模型,以城乡相对贫困视角下的农村能源贫困为被解释变量,以城镇化发展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并纳入经济发展水平、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情况等控制变量,研究城镇化发展对农村能源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消费数量维度下的农村能源贫困比消费结构维度下的农村能源贫困分布范围更广且贫困程度更深;(2)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皆可对农村能源贫困产生负向影响,但这种负向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随着农村能源贫困程度下降,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其的负向影响呈强化趋势,而经济发展水平对其的负向影响呈弱化趋势;(3)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情况对农村能源贫困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因素异质性,强化机构的基层结构与提升机构人员文化水平比单纯扩充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人员数量更有利于缓解农村能源贫困。基于此,提出了缩小城乡相对贫困视角下农村能源贫困程度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农村能源贫困 相对贫困 城镇化 城乡差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锦 王政
基于2005—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回归模型,以城乡相对贫困视角下的农村能源贫困为被解释变量,以城镇化发展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并纳入经济发展水平、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情况等控制变量,研究城镇化发展对农村能源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消费数量维度下的农村能源贫困比消费结构维度下的农村能源贫困分布范围更广且贫困程度更深;(2)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皆可对农村能源贫困产生负向影响,但这种负向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随着农村能源贫困程度下降,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其的负向影响呈强化趋势,而经济发展水平对其的负向影响呈弱化趋势;(3)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情况对农村能源贫困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因素异质性,强化机构的基层结构与提升机构人员文化水平比单纯扩充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人员数量更有利于缓解农村能源贫困。基于此,提出了缩小城乡相对贫困视角下农村能源贫困程度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农村能源贫困 相对贫困 城镇化 城乡差距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剑秋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近年来 ,小城镇建设在一些贫困山区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必须采取措施 ,认真处理小城镇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培育支柱产业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推动城镇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城镇化 建设 问题 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春 刘荣增
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如何实现环境保护和相对贫困减缓的双赢局面是当今的热门议题之一。文章提出了环境规制影响相对贫困的理论假设,并基于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利用200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加剧了相对贫困且结论具有稳健性;环境规制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减少污染行业就业加剧相对贫困;环境规制对相对贫困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环境规制能够加剧本地区的相对贫困,减缓周边地区的相对贫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登兴 安树伟
21世纪初,中国的贫困形势之一是农村贫困与城镇贫困共存,因此对我国农村贫困问题与城镇贫困问题之贫困原因、社会经济特征进行系统比较,并对当前我国反贫困政策提出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毅 韩琳玉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减贫作用弱化,资源开发成果的共享程度低,惠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贫困问题突出,反贫困已然成为民族地区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本文在分析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探讨城乡差距与省际差距,综合探究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并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现反贫困的新战略。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民族地区 反贫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传景 韩黎 杨惠琴 张进辅
为探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探讨是否贫困的群体差异,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测量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堪忧;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生,生活事件应激显著少于普通生,心理韧性显著优于普通生;留守儿童的生活事件、心理韧性与其心理健康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留守儿童的生活事件直接预测心理健康,但贫困生的心理韧性发挥了调节和部分中介效应,而普通生的心理韧性仅有部分中介效应,且贫困生的部分中介效应值高于普通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文荣 杨银海
本文首先对贫困和经济增长进行分解,构建了测量经济增长对贫困贡献度的模型。然后利用1986年~2000年间的贫困和经济增长数据,回归估计城乡、城镇化进程及产业经济增长对贫困的贡献度。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农村经济增长对减少贫困数量(贫困人口的规模)和质量(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都有重要作用;城镇经济增长对减少贫困数量有重要作用,但无法减少贫困质量;城镇化进程会从两方面些微增加贫困;农业增长会加深贫困度;工业和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减少贫困数量,但无法降低贫困质量。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贫困 贫困深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健 沈思远 李志鹏
在绝对贫困得以消除并探索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背景下,研究多维相对贫困的治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16年的CLDS数据,以家庭所在城市是否试点实施农村大病保险为依据构造大病保险指标,从健康、教育、生活水平3个维度构造多维相对贫困指标,通过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大病保险对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实施大病保险使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显著降低3.11%。设置虚假处理组、改变多维相对贫困计算阈值等检验,均表明实证结果具有可靠性。中介效应模型表明,农村大病保险主要通过改善健康水平和提高耐用品消费两个途径来缓解家庭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大病保险更为显著地缓解了低收入、老龄化、西部等高风险家庭的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为进一步缓解多维相对贫困,应拓宽大病保险的筹资来源、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大病保险政策设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本健 邓蕾 袁伟伦 毕洁颖
数字技术既可能带来数字红利,也可能带来"数字鸿沟"问题。在贫困地区,农户数字技术可得性会给农村相对贫困带来什么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基于系统抽样获取的1564个样本的贫困地区农户数据,运用Logit模型,从主观角度分析了农户数字技术可得性对贫困地区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贫困地区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数字红利"效应大于"数字鸿沟"效应,数字技术可得性能有效缓解贫困地区农户的主观相对贫困。这种缓解效应是通过增加社会资本、积累人力资本以及促进非农就业来实现的,且在未参加小额信贷的农户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应加快贫困地区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农户数字技术可得性,同时注意"数字鸿沟"和小额信贷带来的压力问题。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农村 贫困地区 主观相对贫困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贾玮 黄春杰 孙百才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收入导向型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方法识别农村家庭的贫困状况,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教育对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多维相对贫困程度越深,教育维度受到剥夺的概率也越大;教育减贫效应显著,越是贫困的群体,教育的减贫效应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减贫效应越大;金融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在教育减贫中发挥中介作用,在极端贫困状态下,社会资本取代自然资本的地位,发挥中介作用;教育的减贫效应随着居民年龄的提升,边际效应递减;相比于东部和中部,教育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减贫的影响更大。进入"后扶贫时代",在充分发挥教育对缓解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作用的基础上,应将教育资源向相对贫困的个体、家庭和地区倾斜。
关键词:
教育 多维相对贫困 农村家庭 减贫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超 张海洋 胡宝贵
[目的]城镇化是影响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的关键要素,对于城镇化和减贫之间关系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方法]文章基于1999—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等,分别从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角度出发,对城镇化和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1)城镇化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均能有效降低农村贫困程度。(2)人口城镇化与贫困之间呈U型关系,而经济城镇化对贫困的影响是单向负相关。(3)我国城镇化减贫效应的区域差异明显,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城镇化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减贫效应更显著。[结论]城镇化是减贫的重要途径,但过度的人口城镇化会加剧贫困,城镇化减贫的重点在于与人口城镇化相匹配的经济城镇化水平同步提高,方能达致减贫。所以应全面提升城镇化规划的科学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推进城镇化的减贫进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季轩民 温焜
我国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并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进行农村精准扶贫就显得尤为重要。新型城镇化视域下农村精准扶贫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扶贫目标的精确性、扶贫措施的科学性以及扶贫管理的严格性。新型城镇化视域下农村精准扶贫面临的主要困境有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薄弱、农村精准扶贫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以及长期的粗放式扶贫。文章通过分析原因提出解决路径: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扶贫投入力度;二是统筹城乡发展,科学设计扶贫模式;三是打破固有模式,寻求最佳扶贫途径。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精准扶贫 粗放式扶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亚飞
本文在对贫困与反贫困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新时期贫困的具体情况,不仅要从经济层面,更要从文化层面来认识中国农村的文化贫困问题,并指出文化贫困是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的主要根源,在对文化贫困内涵和表现形式的分析中,提出我国当前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村文化素质,逐步解决我国农村文化贫困问题。
关键词:
文化贫困 经济贫困 内涵 乡村文化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甜 朱宏城 李孟冉
[目的]以福建省革命老区典型贫困县作为研究区域,将土地规模经营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探究土地流转缓解农户多维贫困的作用程度,对助力老区预防规模性返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福建省革命老区59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A-F多维贫困测度法构建农户家庭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剖析土地流转的多维减贫机理。[结果](1)土地流转显著降低了农户的多维贫困指数,改善了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2)土地流转在不同维度产生的减贫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土地转入与转出的多维减贫效应存在不对称性;(3)土地转入能有效缓解农户的收入贫困和教育贫困,而土地转出能进一步缓解农户的就业贫困。[结论]应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分类施策缓解农户多维贫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农户家庭人力资本,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