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63)
2023(18045)
2022(15015)
2021(13866)
2020(11761)
2019(26276)
2018(26317)
2017(50563)
2016(27765)
2015(30842)
2014(30578)
2013(30370)
2012(27481)
2011(24597)
2010(24453)
2009(22745)
2008(22550)
2007(20248)
2006(18012)
2005(15913)
作者
(82110)
(68409)
(68063)
(64480)
(43332)
(32901)
(30590)
(26974)
(26017)
(24327)
(23267)
(23051)
(21792)
(21690)
(21104)
(20803)
(20585)
(20300)
(19666)
(19599)
(17405)
(16710)
(16702)
(15728)
(15397)
(15348)
(15214)
(15118)
(13828)
(13594)
学科
(112847)
经济(112700)
(102842)
管理(86968)
(84468)
企业(84468)
方法(49545)
(49095)
数学(39890)
数学方法(39523)
业经(35112)
(32866)
农业(32546)
中国(29922)
(22700)
财务(22631)
财务管理(22604)
(22408)
(22271)
地方(21777)
企业财务(21423)
技术(20999)
(20518)
贸易(20507)
(19945)
理论(19325)
(19215)
(18162)
(18070)
环境(17286)
机构
学院(397222)
大学(393061)
(159416)
管理(159057)
经济(156176)
理学(137768)
理学院(136325)
管理学(134089)
管理学院(133389)
研究(131029)
中国(99919)
(84412)
科学(83756)
(83487)
(71092)
业大(67798)
(66770)
农业(65531)
研究所(60993)
(59903)
中心(59899)
财经(57036)
(52010)
北京(51690)
(49092)
师范(48535)
(47534)
(46844)
经济学(46763)
经济管理(43231)
基金
项目(272702)
科学(213618)
基金(197839)
研究(195756)
(174193)
国家(172614)
科学基金(147865)
社会(124299)
社会科(117484)
社会科学(117449)
(108233)
基金项目(105873)
自然(97374)
自然科(95127)
自然科学(95099)
自然科学基金(93410)
(89919)
教育(87422)
资助(79924)
编号(79588)
成果(62542)
重点(60501)
(58970)
(58915)
(58349)
创新(54006)
课题(53573)
(52719)
科研(52169)
国家社会(50962)
期刊
(181207)
经济(181207)
研究(111162)
(82957)
中国(74639)
学报(69064)
科学(61992)
管理(58966)
农业(55820)
(55008)
大学(52024)
学学(49672)
教育(36483)
业经(35595)
(35372)
金融(35372)
技术(33154)
(29001)
财经(27540)
经济研究(26854)
问题(24775)
(23565)
(21264)
技术经济(20503)
科技(20380)
业大(19086)
现代(18805)
商业(18434)
理论(17791)
世界(17744)
共检索到579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向育   于法稳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是事关中华民族自身健康延续下去的重大问题。新型城镇化在有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也会对农业面源污染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分析研究城镇化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的理论机制,不仅有利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也有利于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理论层面上来看,城镇化分别通过从宏观上改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中观上改变农业产业结构以及从微观上改变农业生产主体的行为,而对农业面源污染产生影响。从实践层面上来看,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城镇化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因此,要重视城镇化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问题,加强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支撑保障体系,构建相应的协同治理机制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向育   于法稳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是事关中华民族自身健康延续下去的重大问题。新型城镇化在有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也会对农业面源污染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分析研究城镇化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的理论机制,不仅有利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也有利于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理论层面上来看,城镇化分别通过从宏观上改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中观上改变农业产业结构以及从微观上改变农业生产主体的行为,而对农业面源污染产生影响。从实践层面上来看,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城镇化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因此,要重视城镇化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问题,加强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支撑保障体系,构建相应的协同治理机制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蕾  廖祖君  王理  
本文基于1997~2016年我国大陆除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地理距离矩阵与经济地理嵌套矩阵,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城镇化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以及农民收入结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这种空间相关性随时间的变化呈下降趋势;(2)在全国层面,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出先增长后降低的"倒U型"趋势,非农收入占比的提高可以促进城镇化发挥其减排效应;(3)在区域层面,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东北和东部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出先增长后降低的"倒U型"趋势,与全国保持一致,但在中部和西部呈现出先降低后增长的"正U型"趋势;非农收入占比的提高,可以促进东部和西部城镇化发挥其减排效应,但会加剧中部城镇化的污染效应。相关政策含义是:加强区域间的治污合作,合理推进城镇化发展,不断提高农民非农收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廖炜  李璐  杨伟  吴宜进  
以斧头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对2008年、2015年斧头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人畜排放进行分析,利用输出系数模型解析斧头湖的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及主要来源。结果表明:斧头湖流域2008~2015年面源总氮(TN)和总磷(TP)负荷输出分别从由原来的2 915和178 t增长至3 252和202 t。城镇化发展使得农村耕地面积减少,耕地对TN的输出贡献比例降低,但是耕地化肥使用依然是TN最主要来源。城镇化使得居民区对面源贡献增大,特别是TP的贡献显著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对面源污染的贡献也显著增加,应予以足够重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鲁庆尧  王树进  
在考虑地理空间因素的情况下,选取我国省域农业的总化学需氧量和农业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农业经济活动的空间相关性,构造了农业生产的经济环境指数,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经济环境指数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表明,我国省域经济环境指数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化肥施用强度、畜禽养殖产值比重、农业技术水平对经济环境指数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率对经济环境指数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国安  
在农业领域,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导致的污染,因其污染源广泛分散、没有明确位置,而被称为农业面源污染。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在一些农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出现了农作物减产,质量下降,甚至传统农作物无法继续种植的现象。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的发展模式有着直接的联系,石油农业把依靠太阳能的农业转变为依靠矿物能的农业,从而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但是,石油农业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它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生态农业首先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农业生产,着力恢复农业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对挽救中国目前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夏雪瀚  
我国面源污染形势严峻,文章分析了财政支农对面源污染影响的传递机理,利用2007年-2017年26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财政支农对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规模的增加会刺激化肥的使用,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此过程中要素价格扭曲作为中介加剧了这种影响。因此,在财政支农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财政支农规模的提升,要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财政支农体系,注重环境保护,避免要素市场的扭曲,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燕翎  傅玮韡  庄佩芬  
基于2002—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研究贸易开放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农产品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提高显著降低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进一步以地区GDP为门槛变量研究贸易开放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的非线性效应,发现贸易开放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在低GDP水平地区,贸易开放对农业面源污染减排的积极影响最强,其次为高GDP水平地区,最后为GDP中等水平地区。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栾江  李婷婷  马凯  
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部门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其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却较少受到关注。本文以当前最主要的农业污染源——化肥为例,通过建立实证模型,证明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确实存在:随着大量劳动力离开农村,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不得不使用较多的化肥来弥补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劳动力转移导致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大幅增加,从而加重了化肥面源污染;同时,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农户家庭收入得到提高、农业种植结构趋于"非粮化",这将增加整体施肥水平,从而间接加重化肥面源污染。此外,研究还发现,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如果积极推动农户土地流转、扩大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则有助于从整体上缓和劳动力转移对化肥面源污染造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鹏  白福臣  郑沃林  
基于构建的“环境规制—数字化—农业面源污染”分析框架,利用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地理探测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下的政策强制干预手段和经济激励手段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显著驱动作用;与环境规制相比,数字化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主要来源于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农业生产技术以及绿色数字金融赋能农业绿色生产;环境规制和数字化的交互作用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显著驱动作用,主要源于数字化增强了农户的信息获取能力,进而促进农户规则感知以及赋能政府经济激励的横向调节手段。基于上述结论,从发挥政府指引作用、拓宽农户参与渠道、加强农村数字化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鹏  白福臣  郑沃林  
基于构建的“环境规制—数字化—农业面源污染”分析框架,利用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地理探测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下的政策强制干预手段和经济激励手段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显著驱动作用;与环境规制相比,数字化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主要来源于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农业生产技术以及绿色数字金融赋能农业绿色生产;环境规制和数字化的交互作用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显著驱动作用,主要源于数字化增强了农户的信息获取能力,进而促进农户规则感知以及赋能政府经济激励的横向调节手段。基于上述结论,从发挥政府指引作用、拓宽农户参与渠道、加强农村数字化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军旗  乐章  
在乡村生态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入考察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对推进乡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单元调查法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的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较轻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即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出由东中部地区向西北和东北地区递减的趋势。空间计量分析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高污染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低污染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清洁能源技术、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治理投资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强化环境治理投资,加强农业绿色科技投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完善区域间联防联控,以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浩然  张林秀  李强  
本文旨在通过采用统计分析和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的方法分析农户的施肥行为,寻找到在农户层面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会对化肥施用水平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有机肥与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替代关系并不十分明显;相反,农业技术培训与农户化肥的施用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化肥施用水平在不同地区之间有较大差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丁翠翠  
基于1999—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STIRPAT模型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基础上,考察现阶段中国城镇化、居民消费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城镇化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与区域差异,城镇化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并不显著,居民消费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亦存在着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而且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距拐点还有一段距离;城镇化水平提高能抑制居民消费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且居民消费水平不同的地区,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升  
由于农业面源污染涉及的范围广、分布的区域多,污染的分量虽然很小,但是总量却很大,所以污染源是分散的,治理难度相比于工业污染要大得多。因此,新时期必须针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处理,否则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制约之一。结合整体上了解和把握中国面源污染的状况特点和规律,笔者试图结合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来探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具体措施,进而为实际业务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