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79)
2023(18123)
2022(15221)
2021(14028)
2020(11857)
2019(26807)
2018(26488)
2017(51375)
2016(28008)
2015(31022)
2014(30707)
2013(30097)
2012(27017)
2011(24165)
2010(23708)
2009(21392)
2008(20479)
2007(17740)
2006(15257)
2005(13000)
作者
(80804)
(67427)
(66730)
(63663)
(42528)
(32420)
(30277)
(26549)
(25613)
(23684)
(22741)
(22731)
(21419)
(20968)
(20933)
(20566)
(20279)
(20211)
(19292)
(19080)
(16837)
(16416)
(16246)
(15303)
(15111)
(14899)
(14732)
(14684)
(13550)
(13446)
学科
(111247)
经济(111131)
管理(78706)
(75835)
(62343)
企业(62343)
方法(51760)
数学(45234)
数学方法(44669)
(31356)
中国(29023)
(27193)
业经(26359)
(24988)
地方(23234)
农业(20929)
(19653)
贸易(19646)
环境(19443)
(19079)
(18812)
技术(18127)
(17450)
理论(17417)
财务(17372)
财务管理(17340)
(17170)
企业财务(16467)
产业(16214)
(15751)
机构
学院(389452)
大学(389398)
管理(154280)
(153526)
经济(150420)
理学(135478)
理学院(133966)
管理学(131364)
管理学院(130689)
研究(129715)
中国(92854)
科学(84285)
(82214)
(70272)
(66355)
(64655)
业大(64515)
研究所(59912)
中心(58566)
农业(55434)
(55170)
财经(54810)
北京(50748)
(50385)
(50082)
师范(49754)
(47684)
经济学(46471)
(44492)
经济学院(42190)
基金
项目(281742)
科学(220790)
基金(204718)
研究(198989)
(181423)
国家(179967)
科学基金(154025)
社会(126141)
社会科(119658)
社会科学(119628)
(110718)
基金项目(109394)
自然(102600)
自然科(100196)
自然科学(100167)
自然科学基金(98354)
(93574)
教育(90817)
资助(83646)
编号(79349)
重点(63632)
成果(61619)
(60853)
(60598)
(58609)
创新(54767)
科研(54480)
课题(54371)
计划(52883)
国家社会(52321)
期刊
(159494)
经济(159494)
研究(105317)
学报(69422)
中国(66609)
(63601)
科学(61226)
管理(54463)
大学(51941)
学学(49488)
(49050)
农业(43711)
教育(37623)
技术(32630)
业经(28382)
(27898)
金融(27898)
经济研究(25879)
财经(25800)
(22388)
(22175)
问题(21671)
科技(20484)
(19830)
业大(18634)
技术经济(18063)
图书(18056)
资源(17895)
商业(17653)
理论(17035)
共检索到538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坤  殷朝华  
工业文明促进的城镇化进程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城镇化进程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能源紧缺,生态文明下的城镇化已迫在眉睫。生态文明的城镇化需要与相应的产业结构相适应,文章探讨了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利用模型验证了生态文明的城镇化建设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科技创新的正向影响,并提出应在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农村科技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秋红  李梦杰  
文章采用我国1978-2012年三次产业与人口城镇化数据,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法、Johansen协整检验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检验,并最终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与误差修正模型就城镇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作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内,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总产值比重逐渐减小,第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总产值比重逐渐增加,城镇化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在短期内,城镇化率当期波动对三次产业产值当期波动有显著影响,上期误差对三次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当期波动有较明显的纠正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颖  陈维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能够提高本地城市的经济发展能力,同时随着经济要素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会对与之相关的其他城市发展产生一定空间影响。文章梳理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考虑在经济集聚的作用下,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化的直接影响机制和间接影响机制,并为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宗益  伍焓熙  
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将新型城镇化划分为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以及环境城镇化4个方面;然后利用产业结构高级化率来衡量产业结构升级,并引入控制变量建立动态面板模型;最后通过GMM估计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各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经济城镇化正向推动3个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社会城镇化正向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而环境城镇化正向推动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此外,科学文化财政支出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效应;金融业发展积极推动东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前一期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各地区产业发展都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而市场化程度对各地区产业发展的作用却截然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龚新蜀  张洪振  王艳  潘明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立达  牟雪淞  闫俊娟  
构建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口城镇化为解释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基于2000—2015年四川省数据对前两者分析后者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城镇化有持续正向推动作用;创新提出零净流出人口假设,探索空间上省外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对省内人口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此假设下四川省人口城镇化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数据,对"十三五"期间四川省人口城镇化水平进行估算,得出2017—2018年间四川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会突破50%。最后提出四川省应通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升级产业结构、注重产城融合等办法加快人口城镇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崔航  姜钰  耿宁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型产业,探究城镇化与林业产业结构的关系对促进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林业产业合理布局、城镇化与林业产业协调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基于1998—2015年的统计数据,以黑龙江省为例,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并结合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新型城镇化对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林业产业结构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新型城镇化是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格兰杰原因,结合状态空间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对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弹性系数均为正且呈倒"U"形,说明新型城镇化对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波动中下降,一段较为稳定期后出现小幅度增长趋势。对此,提出了促进新型城镇化与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勇  杨刚强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与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关联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与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城镇化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且对城镇影响更大,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阻碍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抑制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且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的影响更大;城乡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影响不显著。并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短期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城镇化影响显著,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双向影响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丹妮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进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脉络。本文系统性构建了城镇化影响产业结构演进的五大机制:经济发展、要素供给、消费投资需求、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研究表明,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3年的53.73%,我国产业结构经历了"二一三"、"二三一"和"三二一"三个阶段。从城市类型来看,在经历了城镇化发展之后,我国逐渐建立了中心城市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次中心城市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而广大中小城市产业主要依赖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的产业结构。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小艳  苏炜  刘景芝  
城镇化能够实现各种资源的集聚,这势必能够为物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技术升级则能够推动物流业技术更新,从而全面提升物流业效率,优化物流业结构。因此,本文选取分析我国31个省市区2008-2019年的相关数据,具体分析城镇化、技术升级与物流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互动关系,以期为物流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城镇化程度每提升1%,则物流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提升0.593%;技术升级每提升1%,则物流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提升0.425%;城镇化和技术升级的协同作用更能推动物流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第二,在城镇化对物流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中,中部作用强于东部,而西部最弱;在技术升级对物流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中,东部作用强于中部,西部最弱。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纪成君  孙晓霞  
针对信息化、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是否相互影响的问题,基于我国2005—2016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以此来研究信息化、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三者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各自都存在较强的惯性;信息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且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影响都具有持久性;信息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持久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升级对信息化的促进作用并不持久;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持久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化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钧  罗能生  
基于技术外溢、要素集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的理论机制模型,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村第一、二产业占比的影响路径是倒U型的,而其对农村第三产业占比和农村产业结构偏离的影响路径是U型的,且这些影响路径在不同经济区域呈现了一定的差异性。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路径呈现了阶段性,且经济发展城镇化、居民生活城镇化、公共服务城镇化、基础设施城镇化、资源环境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各有不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钧  
从理论上探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路径,并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区域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效应和外部性效应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理论路径;农村第一、二产业占比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呈现出U形路径,而农村第三产业占比的影响效应呈现出倒U形路径,其影响效应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和结构差异;农村产业结构偏离对城镇化的影响呈现出U形路径,其中,中西部地区这一影响是负向的,东部地区这一影响是正向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敏  丁春杰  高文  
产业结构问题是当前中国存在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之一,实现"产城融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为此,文章基于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不仅将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结合来测算新型城镇化水平,而且采用两阶段差分GMM法系统分析新型城镇化对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时构建双门槛模型检验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门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能够显著促进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此外,新型城镇化对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蕊  杨光磊  
本文利用Moore指数和因子分析法分别测算了全国及东中西部2000~2015年的产业结构跨期演变程度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并运用统计分析法及固定效应模型、全面FGLS估计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对产业结构跨期演变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产业结构跨期演变程度大小依次为东、西、中部,新型城镇化水平高低依次为东、中、西部,均呈现出区域差异性。(2)全国及东西部产业结构跨期演变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中部作用不明显,且结果稳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见,加快产业结构跨期演变,推进"产城一体化",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