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80)
2023(8386)
2022(6407)
2021(5651)
2020(4550)
2019(10108)
2018(9939)
2017(19229)
2016(10483)
2015(11759)
2014(11600)
2013(11381)
2012(10217)
2011(8915)
2010(8499)
2009(7554)
2008(7098)
2007(6281)
2006(5591)
2005(4907)
作者
(28611)
(24367)
(23705)
(22936)
(15124)
(11487)
(10650)
(9281)
(9251)
(8377)
(8091)
(8051)
(7607)
(7499)
(7355)
(7278)
(7077)
(7007)
(6951)
(6943)
(5874)
(5857)
(5649)
(5555)
(5499)
(5314)
(5241)
(5206)
(4798)
(4776)
学科
(45291)
经济(45240)
(26146)
管理(24540)
(18809)
(16442)
企业(16442)
方法(15661)
地方(15406)
中国(14359)
数学(14051)
数学方法(13966)
农业(13600)
(12506)
业经(11723)
收入(9590)
(7610)
环境(7423)
(7346)
(7300)
产业(6699)
地方经济(6565)
(6403)
贸易(6397)
(6110)
(5918)
金融(5915)
技术(5832)
(5767)
发展(5743)
机构
学院(141078)
大学(138462)
(59993)
经济(58686)
管理(52156)
研究(48178)
理学(45159)
理学院(44636)
管理学(43859)
管理学院(43613)
中国(35627)
科学(29808)
(28667)
(26923)
(26211)
(23376)
中心(22810)
(22801)
业大(21823)
研究所(21385)
财经(21206)
(20665)
师范(20510)
农业(20048)
经济学(19561)
(19290)
经济学院(17926)
(17864)
(17728)
(17542)
基金
项目(101126)
科学(80363)
研究(75831)
基金(72802)
(63034)
国家(62450)
科学基金(54168)
社会(50051)
社会科(47365)
社会科学(47352)
(42645)
基金项目(39516)
(33410)
教育(33352)
自然(33229)
自然科(32424)
自然科学(32416)
自然科学基金(31809)
编号(30981)
资助(27698)
(23514)
成果(23484)
重点(22743)
(21439)
课题(21416)
国家社会(21123)
(20809)
创新(19531)
发展(19342)
(19019)
期刊
(68306)
经济(68306)
研究(41882)
中国(29713)
(25265)
学报(21200)
科学(20259)
(19775)
农业(17053)
管理(16906)
大学(16478)
学学(15430)
教育(14737)
业经(12713)
(12167)
金融(12167)
技术(11750)
经济研究(10838)
问题(10031)
财经(9803)
资源(9489)
(9069)
(8581)
(7345)
(6988)
现代(6779)
图书(6546)
技术经济(6289)
商业(6226)
科技(6212)
共检索到208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克良  张子麟  
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情况下,农村务工人员进入城镇就业市场对于城镇就业人员既有替代效应,又有互补效应。如果后者强于前者,则城镇化可以提升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河北省的数据显示,城镇化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城镇居民收入提高2.6个百分点;进一步分解,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提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为1.99、5.36、0.93、3.30个百分点;从长期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城镇人口数量、人均GDP之间具备协整关系,即城镇人口数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将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文洪武  李文娟  
城镇化是十八大部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之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未来最大的发展红利与增长引擎。金融作为现代社会经济的核心,对城镇化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金融效率对加快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河北省为例,分析金融支持城镇化的效率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城镇化率一直被视为衡量城镇化水平的唯一标准,不断提高的城镇化率被当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丽莎  李金梁  
本文构建了城镇化与劳动力成本变动的关系模型,通过河北省面板数据从人口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角度分析城镇化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化率的增长、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公共服务支出的增加对河北省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产生了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浩  张珺  
自2013年"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低下的发展现状,对其2005-2014年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影响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模型,分析系统内部因果反馈关系并进行仿真检验,最后得出城镇化发展中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是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最优方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浩  张珺  
自2013年"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低下的发展现状,对其2005-2014年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影响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模型,分析系统内部因果反馈关系并进行仿真检验,最后得出城镇化发展中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是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最优方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琴  陈烈  
城镇化在推进其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制约城镇化持续发展的问题,使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成为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介绍了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影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各种因素,并以河北省为例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借助SPSS、Eview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依次通过变量的适合性检验、参数估计,得出实证结果。最后,提出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科技教育投入、完善制度安排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丽莎  李金梁  
本文构建了城镇化与劳动力成本变动的关系模型,通过河北省面板数据从人口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角度分析城镇化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化率的增长、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公共服务支出的增加对河北省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产生了促进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玲  杜丽娟  马靖森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持续稳定增长,但绝大部分县域的城镇化水平依旧低下,城乡之间发展极度不平衡,县域城镇化质量问题亟待研究。依据新型城镇化的宗旨,构建县域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各抽样县域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分析各县域之间以及各县域与其所属市域之间存在的差异,再用聚类分析法将抽样县域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类县域特点分别提出相关意见,结合河北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长海  刘梦岩  
城镇化与工业化只有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进步。保定市城镇化与工业化已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仍较低。通过测度得出:保定市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虽近些年滞后状况有所缓解,但滞后态势依然未发生根本改变。因此必须改革城乡二元制度、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小城镇建设质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任丽霞  孙焕章  王梅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县域城镇化由于具有独特的优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生态功能区的县域城镇化还有产业受限等与众不同的特点。在分析县域城镇化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城互动、土地开发、争取国家财政支持等生态功能区城镇化建设的途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玉苗  金浩  
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本文通过构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河北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趋势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整体协调发展度呈现上升趋势,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各设区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核心问题依然是产业结构的相对落后,不能适应现代高速度的社会进步和高效率的发展要求,需要不断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加快城镇化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红霞  赵爽  金益多  
新型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热点问题,如何将生态文明的理论融入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生态文明为视角,从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等五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CritiC方法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显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处于转型后期阶段。本文依据测度结果,从城镇产业结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等角度提出了提升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悦美  田明  杨颜嘉  
基于多案例对比,分析了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推动下就地城镇化模式的不同特征,反思了就地城镇化的理想机制。研究发现,村庄所具备的区域资源和要素优势是就地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政府力量能够通过政策规划、项目设置、制度投入,增强资金和服务供给;以地方企业代表的市场力量可以促进地区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优势共享;村委会和村集体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均衡并调和政府与市场的不足。就地城镇化的推进需要政府、市场、村集体、村民之间有机组合,形成功能互补、结构优化的多中心治理系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夏玉森  
本文首先采用河北省2000—2013年"服务业发展因子"和城镇化率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分析,得出河北省服务业发展是城镇化进程的格兰杰原因;其次采用2000—2013年河北省11个设区市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并进行聚类分析,得出河北省服务业因子每提高1个百分点,河北省整体城镇化率将增长约0.71个百分点;用钱纳里国际模型中有关服务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结构关系,重新拟合S生长曲线模型,得出河北省和全国城镇化进程均滞后于服务业发展水平,两者城镇化与服务业水平均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最后提出了协调发展服务业与城镇化等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季辰晔  
近郊乡村发展一般呈现3种模式,分别为城市拓展模式、生态旅游模式和在地城镇化模式。河北省乡村"半城镇化"特征明显,近郊地区存在大量城乡双栖人口,是在地城镇化模式的典型地区。基于对正定县铁西片区乡村发展特征和问题的剖析,文章从生态修复、村庄修补、产业振兴、文化复兴4个方面提出在地城镇化实施路径,以期在乡村地域实现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文章对于河北省近郊地区的乡村健康长效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全国类似地区乡村发展提供参考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