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19)
- 2023(17743)
- 2022(14631)
- 2021(13609)
- 2020(11581)
- 2019(26406)
- 2018(25938)
- 2017(48810)
- 2016(26604)
- 2015(30135)
- 2014(29748)
- 2013(29363)
- 2012(26747)
- 2011(23990)
- 2010(23457)
- 2009(21802)
- 2008(21367)
- 2007(18740)
- 2006(16040)
- 2005(14303)
- 学科
- 济(111607)
- 经济(111490)
- 管理(75335)
- 业(72302)
- 企(57740)
- 企业(57740)
- 方法(53915)
- 数学(48377)
- 数学方法(47860)
- 中国(31565)
- 农(31232)
- 财(28804)
- 业经(24008)
- 贸(23077)
- 贸易(23067)
- 易(22519)
- 学(22091)
- 农业(20600)
- 制(19948)
- 地方(19698)
- 务(18141)
- 财务(18091)
- 财务管理(18049)
- 企业财务(17152)
- 银(16978)
- 银行(16920)
- 融(16395)
- 金融(16392)
- 行(16080)
- 技术(15964)
- 机构
- 大学(381827)
- 学院(379097)
- 济(159906)
- 经济(157040)
- 管理(146506)
- 研究(130497)
- 理学(127540)
- 理学院(126154)
- 管理学(123927)
- 管理学院(123253)
- 中国(99210)
- 科学(81351)
- 京(80191)
- 农(71285)
- 财(70618)
- 所(66014)
- 业大(60874)
- 中心(60706)
- 研究所(60597)
- 财经(57526)
- 农业(56527)
- 江(54662)
- 经(52686)
- 经济学(49971)
- 北京(49795)
- 范(47188)
- 院(46701)
- 师范(46557)
- 经济学院(45309)
- 财经大学(43022)
- 基金
- 项目(263299)
- 科学(207253)
- 基金(194647)
- 研究(184265)
- 家(173120)
- 国家(171771)
- 科学基金(146450)
- 社会(119570)
- 社会科(113551)
- 社会科学(113520)
- 基金项目(102621)
- 省(100555)
- 自然(96707)
- 自然科(94570)
- 自然科学(94537)
- 自然科学基金(92884)
- 划(86316)
- 教育(84319)
- 资助(79751)
- 编号(71882)
- 重点(59832)
- 部(58580)
- 成果(57459)
- 发(55759)
- 创(54534)
- 科研(51616)
- 国家社会(51228)
- 创新(51189)
- 教育部(49876)
- 计划(49572)
- 期刊
- 济(164221)
- 经济(164221)
- 研究(103931)
- 中国(69231)
- 学报(66533)
- 农(64157)
- 科学(59017)
- 财(54633)
- 管理(51763)
- 大学(49593)
- 学学(47012)
- 农业(43564)
- 融(32755)
- 金融(32755)
- 教育(32300)
- 技术(31614)
- 财经(28240)
- 经济研究(27973)
- 业经(26506)
- 业(24668)
- 经(24238)
- 问题(22617)
- 贸(20030)
- 统计(19568)
- 版(19439)
- 技术经济(18430)
- 世界(18051)
- 策(17742)
- 科技(17421)
- 图书(17320)
共检索到545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延雷 张正岩 魏素豪 王志刚
尽管城镇化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一直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尚未形成一致的定论。基于2000—2016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城镇化影响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了各粮食生产功能区细分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从全国水平看,城镇化对粮食安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地、农业劳动力和农业技术分别发挥了显著的负向、负向和正向中介效应,并且农业技术的正向中介效应最大;从粮食生产功能区细分来看,在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城镇化对粮食安全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业技术的正向中介效应远远大于农地和农业劳动力的负向中介效应;而在粮食主销区,城镇化对粮食安全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机制表现为农地、农业劳动力和农业技术3种中介作用,并且农地的负向中介效应最大。为确保粮食安全应集约利用农地、提高劳动力质量以及加强农业技术投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志海 王雅鹏
运用来自我国2005~2010年1462个县(市)的面板数据,以反映城镇化本质特征的人口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就业非农化两个指标衡量城镇化水平,从全国和三大地带两个层面实证检验了我国县域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县域城镇化对粮食安全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从区域层面看,中部、西部人口城镇化都能显著提高粮食安全水平,东部地区正向不显著;西部地区非农就业对粮食安全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东部、中部地区与其恰恰相反。
关键词:
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非农就业 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卫龙宝 张艳虹 高叙文
粮食安全问题历来是"三农"研究中的重大议题,而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取粮食主产省份黑龙江的13个省辖市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从粮食生产视角,探究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总体上来看农业劳动力转移对黑龙江的粮食产量产生积极影响,但高质素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会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同时,粮食资本投入、播种面积、技术水平等要素对粮食产量也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卫龙宝 张艳虹 高叙文
粮食安全问题历来是"三农"研究中的重大议题,而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取粮食主产省份黑龙江的13个省辖市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从粮食生产视角,探究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总体上来看农业劳动力转移对黑龙江的粮食产量产生积极影响,但高质素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会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同时,粮食资本投入、播种面积、技术水平等要素对粮食产量也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程名望 黄甜甜 刘雅娟
粮食安全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环节。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否影响粮食安全,是当前需要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问题。该文基于扩展的C-D生产函数,以我国7个粮食主产区2001-2013年面板数据为例,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主销区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主销区粮食产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提高农业资本投资效率、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发展新型农业技术以及合理调整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力度,有利于保证我国粮食主销区粮食供给的安全。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粮食产量 粮食供给安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长亮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构建城乡收入差距模型,并运用2004-201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非农化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各要素具有空间交互作用,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非农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省区间具有竞争效应,会使本省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对本省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各省区在制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战略时不仅要考虑本省区自身的发展战略,同时要注意与邻接省区战略的协调。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国婷 任荣明
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8~2012年的面板数据,针对环保投资与城镇化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三项环保投资在全国层面和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层面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正向促进作用明显,但是对东部地区无显著影响;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对各区域城镇化水平均呈现负的影响作用;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对于全国层面、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全国的城镇化水平影响为正,对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影响均为负。
关键词:
环保投资 城镇化 面板回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兴 张炜
当前,主要基于对粮食安全的考虑提出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模式,但是该政策是否奏效呢?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在节约粮食的同时也可能带来粮食产量的大幅下降,结果反而危及粮食安全。因此,只有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保证粮食产量不下降或基本稳定才能使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对粮食安全产生积极影响。通过选取耗粮型畜产品产量比重、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以及其他可能影响粮食安全水平的指标,对该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畜产品需求弹性与粮食安全水平负相关,而耗粮型畜产品产量比重提高有利于粮食安全;另外,城镇化水平、农业技术水平、农作物播种面积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状况等控制变量均通过检验且显著为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亚平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式总体上是好的,但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粮食安全基础比较弱。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
中国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 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冷智花 付畅俭
"以地为本"的中国式城镇化正在影响和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后续发展之路,城乡区域失衡、结构失衡、分配失衡、社会权利失衡等城镇化失衡发展凸现出来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尖锐,首当其冲的就是粮食安全问题。本文分析了城镇化失衡发展背景下粮食安全的现实问题与实际矛盾,土地城镇化实则是政府、企业、农民在现有制度安排下追求目标最大化的动态博弈结果,土地催生大户与小农的利益博弈格局,一方面影响着农业发展方式转换,另一方面蕴含城乡差距与区域分工转变机理,潜藏着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合力。人口、土地、制度三大关键要素在城乡与区域间的演变透析了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的形成机制。粮食主产区由南向北转化的历程,伴随着经济与社会...
关键词:
城镇化 失衡发展 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悦 漆雁斌
[目的]以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为促进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的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方法]基于2003—2014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测度粮食生产技术效率,通过面板Tobit模型分析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我国各主产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差异性,"完全有效型"的省份只有吉林、内蒙古和黑龙江,其他省份在纯技术效率或规模效率并未达到最优状态;人口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呈现"倒U型"的影响关系;土地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反向影响;经济城镇化有利于促进技术效率的提升,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种植结构的变化,对粮食生产又有负向影响;城镇化进程中工业废水的排放不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结论]粮食安全是我国的重要议题,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外流、耕地面积锐减、资源环境压力可能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针对性制定相应政策促进城镇化和粮食生产协调发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向涛 李凯 綦勇
根据2000-2010年跨国面板数据,利用随机效应tobit模型研究粮食、环境和能源对全球生物燃料替代化石燃料使用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安全程度高的国家生物燃料替代程度较高,而生物燃料的过度发展有可能导致"与粮争地"和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上涨,从而危及粮食安全;碳排放强度能促进生物燃料替代水平的提高,但前提是该国具有较高的国民收入水平;能源安全考虑仅仅在发达国家内能影响生物燃料替代。相关结论为各国制定适合本国粮食安全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生物燃料替代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收入约束 生物燃料 替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正
现阶段,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其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的重点所在。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流通业作为带动新型城镇化资源集聚、产业集成的重要产业,是带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柱。基于此,文章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建立了流通产业发展与城镇化之间长期静态关系的实证模型,并使用两类估计方法对模型进行校验,最终得出结论:流通业的发展对城镇化建设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随着流通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城镇化规模将不断扩大。此外,流通业发展对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在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差异,长期来看,流通产业贡献对城镇化建设的促进最为明显,其次是流通产业效率和流通产业规模。而从短期来看,这一顺序则恰好相反。对此,要规范流通业市场,促进流通市场发展,进而提高城镇化建设发展水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帅 徐晋涛 张海鹏
本文基于1996~2009年中国县级层面农作物产量、灌溉、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并结合不同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采用经济学方法,考察了气候变化对中国水稻和小麦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变量对中国水稻和小麦单产的影响都存在"先增后减"的非线性关系,存在最优拐点。预计到本世纪中期,气候条件将越过最优拐点,对中国水稻和小麦生产产生明确的负面影响;不仅如此,由于非线性关系的存在,气候变化在未来的长期危害将会急剧增大。到本世纪末,气候变化将导致中国水稻单产降低2%~16%、小麦单产降低3%~19%。这意味着,需要及早出台更为积极有效的气候政策,才能有效减轻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粮食安全 “反事实”预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丽平 王雅鹏 何可
中国粮食生产虽然实现了"十一连增",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危机,如何在实现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又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当下中国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本文利用2002-2011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环境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城镇化、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对粮食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对粮食环境技术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粮食环境技术效率会下降0.38%;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对粮食环境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影响力度很小,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每提高1%,粮食环境技术效率仅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