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5)
- 2023(9759)
- 2022(7818)
- 2021(7196)
- 2020(5873)
- 2019(13471)
- 2018(13714)
- 2017(26130)
- 2016(14057)
- 2015(15967)
- 2014(16078)
- 2013(15483)
- 2012(13859)
- 2011(12354)
- 2010(12442)
- 2009(11253)
- 2008(10642)
- 2007(9406)
- 2006(8487)
- 2005(7631)
- 学科
- 济(65583)
- 经济(65523)
- 管理(34829)
- 业(32677)
- 方法(26077)
- 企(24382)
- 企业(24382)
- 数学(23727)
- 数学方法(23177)
- 地方(21596)
- 农(19514)
- 中国(17210)
- 业经(14418)
- 农业(13384)
- 学(11791)
- 地方经济(11522)
- 财(10223)
- 理论(9978)
- 环境(9463)
- 制(9157)
- 发(9144)
- 贸(8686)
- 贸易(8678)
- 和(8406)
- 易(8254)
- 融(7864)
- 金融(7861)
- 技术(7741)
- 产业(7625)
- 划(7452)
- 机构
- 学院(196241)
- 大学(193837)
- 济(75765)
- 经济(74027)
- 管理(73874)
- 研究(65715)
- 理学(63777)
- 理学院(62939)
- 管理学(61208)
- 管理学院(60875)
- 中国(49460)
- 科学(43242)
- 京(41684)
- 所(32817)
- 农(32671)
- 财(31906)
- 中心(31291)
- 江(31214)
- 研究所(30106)
- 业大(29927)
- 范(29102)
- 师范(28726)
- 北京(25827)
- 财经(25533)
- 农业(25470)
- 州(24609)
- 院(24333)
- 经(23100)
- 师范大学(23096)
- 经济学(23036)
- 基金
- 项目(138526)
- 科学(109061)
- 研究(100638)
- 基金(98545)
- 家(86412)
- 国家(85744)
- 科学基金(74067)
- 社会(62886)
- 社会科(59506)
- 社会科学(59490)
- 省(56626)
- 基金项目(52557)
- 自然(48377)
- 自然科(47249)
- 自然科学(47240)
- 教育(46959)
- 划(46454)
- 自然科学基金(46323)
- 编号(41641)
- 资助(39976)
- 成果(32591)
- 重点(31774)
- 发(31383)
- 课题(29423)
- 部(28867)
- 创(28242)
- 创新(26498)
- 科研(25988)
- 国家社会(25900)
- 大学(25636)
共检索到287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金涛 许有鹏 叶正伟
城镇化的发展使不透水面积不断增加,往往导致地区的水文过程发生较为明显的改变。以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内的安吉城镇化实验小区为例,在对研究流域50多a长系列水文气象资料和区域城镇化特征作较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2005~2008年短时间尺度降雨径流观测实验,通过雨量、水位以及下垫面等数据分析,选用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这一暴雨洪水管理模型对该地区的典型洪水过程进行了模拟,对其降雨径流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该区域的模拟效果较好,误差较小,可以用于该城镇化地区的降雨径流过程模拟和洪水规律定量分析;分析该实验小区降雨径流过程可知,城镇化使该地区洪水上涨过程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兰影 庞博 徐宗学 赵捷
敏感性分析是增强水文模型率定的针对性、提高率定效率的有效方法。本文以太湖流域西苕溪为例,探究分布式水文模型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的参数敏感性及参数间的交互作用。为使本研究更具推广性,选取了关注高流量过程和关注整个流量过程线的两类目标函数。结果表明,可变下渗率曲线形状参数B、最大基流容量Dmax和最上层土壤层厚度d1对高流量过程较为敏感;当关注整个流量过程线时,除以上3个参数外,非线性基流开始时占最大基流的比例Ds也较为敏感。在参数的交互作用方面,当关注高流量过程时,参数d1与参数B的交互作用最为敏感;当注重整个流量过程时,参数d1与所有其它参数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恒鹏 王旭强 杨桂山 金洋
STREAM模型是基于单元格网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可以利用易于获取的地理信息,揭示气候变化及下垫面改变对水循环的复杂影响。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79~1999年的26个降水站实测序列和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GIS流域分析方法与空间插值技术建立300 m的流域格网信息,并通过BLAISE脚本语言实现STREAM模型与GIS的集成,应用1979~1999年水文站实测序列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月径流量和年径流量模拟与实测值吻合良好,1980~1988年模型率定期,月径流量的确定性系数为0.78,年径流量的确定性系数为0.86,各年平均相对误差仅为6%;1989~1999...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朋柱 姜彤 曹文清 章婴瑛 黄义德 龚丁
为了定量研究大湖地区上游的西苕溪流域洪水发生机制和动态规律,本项目研制了中小尺度的综合水文模型。该模型设置了较多的参数,每个参数经过大量实测数据的严格率定,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经过实测数据的检验,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该模型已经被用于地方水利工程规划及洪水危险性评价(RiskAssessment)研究中。
关键词:
太湖地区 西苕溪流域 水文模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郑璟 方伟华 史培军 卓莉
以深圳市布吉河流域为例,系统模拟了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流域水文过程,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对布吉河流域土地利用进行分类的结果表明1980—2005年期间该流域的耕地、林地及灌草地的比例由93.54%减少为34.79%,而城镇用地由1.65%增至54.25%;在对SWAT(Soil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在布吉河流域的应用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文要素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条件的不同可导致流域水文过程发生极大的差异:以2005年的土地利用作为输入与以1980年的土地利用作为输入相比,流域蒸散发量、土壤水含量和地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万荣荣 杨桂山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流域水文过程的重要因素。基于太湖流域在全国的重要性及太湖流域LUCC洪水效应研究的迫切性,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区,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HEC-HMS模拟5种土地利用/覆被情景下的2次典型洪水过程(5年一遇的台风型洪涝和5年一遇的梅雨型洪涝),定量区分单一土地利用/覆被对洪峰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对于同场降雨,5种土地利用/覆被情景下的洪峰流量大小顺序为:林地<疏林灌丛<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峰现时间先后依次是建设用地、耕地、草地、疏林灌丛、林地。同样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洪峰的影响程度,5年一遇的台风型洪水比5年一遇的梅雨型洪水反应剧烈。对洪峰流量影响最大的土地利用变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晓敏 袁国富 朱治林 张心昱 温学发 唐新斋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水分分中心是管理CERN陆地生态系统台站水环境长期监测的专业分中心,也是从事生态水文学研究的一个学术团队。长期以来,CERN水分分中心致力于先进的生态水文观测方法和技术的引进与研究,先后在大型蒸渗仪、涡度相关技术、实验遥感方法、大孔径闪烁仪和同位素技术应用于生态水文过程的观测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对生态水文过程野外观测方法先进技术的应用在国内起到引领作用。CERN水分分中心也开展了以陆面蒸散过程机理与模拟的研究,围绕华北农田作物蒸散过程模拟方法,从早期的经验模型,到具有物理基础的模型,发展到基于水碳耦合机理的蒸散过程模拟方法。未来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新技术新方法在生态水文过程观测中的应用,并构建不同生态系统生态水文过程机理模型,为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管理及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数据和科学工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代晓颖 许有鹏 林芷欣 王强 徐羽 袁甲
气候变化与剧烈的人类活动正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水循环系统,河川径流作为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此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此,以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典型,应用累积距平、线性趋势分析及流量历时曲线等方法,分析1972~2015年流域内的水文气象变化趋势;基于累积量斜率变化分析方法与气候弹性模型,定量揭示降水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研究结果显示:(1)1972~2015年间流域年径流量呈减小趋势,并且在1999年发生突变,以此将时间序列划分为基准期与变异期两个阶段。变异期流域年均径流量减少约11.76%,减少幅度较大。(2)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趋势并不显著,与基准期相比,变异期年均降水减少约1.43%,减少幅度较小,但流域径流对降水变化敏感。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比重减少,降水的年内分配逐渐坦化,一定程度上使得产流减少。(3)根据累积量斜率变化率分析方法,降水与人类活动对西苕溪流域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26.45%和73.55%,由气候弹性模型计算得出二者的贡献率分别为23.52%与76.48%。两种计算方法结果较为接近,均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西苕溪流域径流减少的主要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欢 甘永德 贾仰文 徐飞 牛存稳
降雨入渗时,部分空气会被禁锢在土壤中,影响水分下渗。目前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过程中,尚未考虑空气阻力对降雨入渗的影响,这制约着模型的适用性。论文基于Green-Ampt模型,引入土壤含水量饱和度系数、土壤导水系数饱和度系数、土壤进气值和土壤进水值4个参数量化空气阻力影响,改进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模型。最后,选择清水河流域和柳江流域进行实例研究,检验WEP-L模型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WEP-L模型相比,改进的WEP-L模型在清水河流域(面积较小)应用时可显著提高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精度,尤其是在暴雨洪水期,日径流模拟相对误差由40.57%降低到9.43%,Nash效率系数由-0.24提高到0.57。而在柳江流域(面积较大)应用时,模型改进后模拟效果虽有所改善,但不够显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平华 濮励杰 王金磊 王宇飞 潘少明
太湖流域上游土壤侵蚀量对于研究太湖流域营养盐输入和水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137Cs示踪分析法对太湖流域上游浙江省安吉县西苕溪流域的土壤侵蚀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的137Cs基准值为2148.8±120.7Bq/m2;对于非耕作土壤,137Cs在土壤剖面中呈指数型分布,分布深度一般在20cm左右;对于耕作土壤,则在耕作层内呈均一分布,耕作层以下则急剧下降,分布深度达30cm。典型断面研究表明:耕地侵蚀强于非耕地;坡面上部侵蚀强于下部;坡度(0°~20°)与土壤侵蚀强度呈对数正相关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兴修 杨桂山
利用1985、1995和2000年的TM数据及水质资料,运用GIS和水质指数法研究西苕溪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水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流域内耕地不断减少,建设用地持续扩大,林地前期减少后期缓慢增加;林地和耕地是流域内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二者面积之和占流域面积的比例在三个时段均在92%以上;空间集中性及斑块碎化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表现,建设用地斑块数量增多且斑块面积明显增大,耕地面积减少但斑块数量增多。研究时段内流域水质在时间上呈逐步恶化趋势,在空间上则表现为自上游至下游逐渐下降,其中,1996~2000年,研究河段内水质指数下降幅度达30%左右;只治理点污染源仅使水质指数增加6.5...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莹 尹义星 陈爽
以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5和2002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和CLUE-S模型,模拟了研究区2020年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上格局指数的变化分析,揭示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按照1985~2002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发展趋势,未来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耕地、林地面积减小,研究区未来景观格局指数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在景观尺度上,斑块数量、边缘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分维数等指标都呈增加趋势,而斑块平均面积减小,表现出景观结构破碎化、斑块形状复杂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柳艳 许有鹏 余铭婧
为探讨近年来城镇化快速发展等对太湖流域腹部地区平原河网水系的影响,选取城镇化快速发展且城镇化程度很高的武澄锡虞区为例开展了研究。以1960年代、1980年代和2003年水系为基础,依据河道宽度对水系分级,并从河流地貌学角度定量分析了河网密度、水面率、河网复杂度、河网结构稳定度、分维数等结构特征及长时间序列的水位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系要素基本上都在减小;不同等级的河流长度和河湖面积除一级河流面积增加外,均呈减少趋势。河网密度、水面率、分维数均变小,河网复杂度、河网结构稳定度下降,河网演化趋于主干化、单一化,河湖连通性下降。城镇化前后变化显著,且1980年代以来变化加快。同时城镇化背景下的水系...
关键词:
城镇化 河网水系 水文特征 太湖平原河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正浩 张强 邓晓宇 刘剑宇 孙鹏
东江流域为香港及广州等特大城市的重要水源地,新丰江、枫树坝与白盆珠三大水库对东江全流域水资源有控制性调蓄作用,加上人类活动影响,导致东江流域地表径流发生显著变异。研究分析东江流域上中下游水利工程建成前、后径流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异特征,对水利工程与人类活动影响的东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基于此,选取多元线性回归、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等模型模拟水利工程建成前的径流变化,研究认为:1神经网络为水利工程建成后径流变化模拟的最优模型;2水利工程建成后,流域径流变异特征分两阶段:1974—1982年流域水文变异不显著,水利工程影响不大;1983—2000年径流变异显著,水利工程削峰填谷作用明显;3东江...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神经网络 相关系数 变异系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蛟 刘铁 黄粤 包安明
在西北荒漠-绿洲生态系统中,山区水循环对下游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准确地理解高寒山区水文过程,以降水、温度和潜在蒸散发的遥感数据为模型输入,建立叶尔羌河流域的MIKE SHE模型。根据模型输出,从径流、积雪和蒸散发三方面探讨了流域的水文过程。结果表明:经校正后的遥感产品在叶尔羌河流域的水文模拟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出山口卡群站日径流的效率系数达0.71,相关系数达0.85。河道的年平均径流深为146.66 mm,其中稳定的基流补给占21.3%。流域的年平均降雪231 mm,占总降水的74%左右;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政策情景模拟:以太湖流域的平湖市为例
基于遥感数据的叶尔羌河流域水文过程模拟与分析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永定河流域水文过程的可能影响模拟
基于农户生物一经济模型的农业与环境政策响应模拟——以太湖流域为例
城市化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以秦淮河流域为例
太湖流域腹部地区水位对降水变化及城镇化的响应
基于云模型的太湖流域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以太湖流域镇江区域为例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长周期水文效应及管理策略——以太湖上游地区蠡河流域为例
中国东南亚热带小流域混合农业区水文过程的实验研究(简报)(英文)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情景分析的长期水文效应研究——以西苕溪流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