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42)
2023(15152)
2022(12592)
2021(11339)
2020(9663)
2019(22384)
2018(22495)
2017(42796)
2016(23715)
2015(27115)
2014(27560)
2013(27236)
2012(25306)
2011(23013)
2010(23698)
2009(22014)
2008(21868)
2007(20039)
2006(17825)
2005(16305)
作者
(71274)
(59650)
(59539)
(56583)
(37777)
(28604)
(27202)
(23482)
(22750)
(21676)
(20254)
(20103)
(19193)
(19170)
(18516)
(18415)
(18092)
(17687)
(17206)
(17161)
(15141)
(14962)
(14861)
(13644)
(13611)
(13462)
(13437)
(13355)
(12276)
(12012)
学科
(105740)
经济(105643)
管理(63302)
(62347)
(48742)
企业(48742)
方法(43518)
数学(38227)
数学方法(37562)
中国(31962)
(30708)
地方(27471)
业经(23959)
(22149)
(21087)
农业(20528)
(18617)
(18217)
贸易(18202)
(17542)
(17093)
银行(17060)
理论(16798)
(16420)
金融(16417)
(16404)
(15967)
(15692)
环境(15438)
技术(15103)
机构
学院(343652)
大学(340396)
(137274)
经济(134160)
管理(127769)
研究(120646)
理学(108391)
理学院(107103)
管理学(104781)
管理学院(104153)
中国(91611)
科学(76303)
(74314)
(63280)
(62935)
(62512)
研究所(57198)
中心(55469)
(55142)
业大(52912)
农业(49137)
财经(48449)
北京(47436)
(47391)
师范(46905)
(44200)
(43592)
(43265)
经济学(41043)
技术(39825)
基金
项目(222688)
科学(172949)
研究(162489)
基金(155991)
(136455)
国家(135293)
科学基金(114512)
社会(99811)
社会科(94485)
社会科学(94452)
(91266)
基金项目(81428)
教育(76127)
(75895)
自然(73453)
自然科(71739)
自然科学(71719)
自然科学基金(70340)
编号(68270)
资助(65188)
成果(56338)
(52596)
重点(51030)
课题(48978)
(47614)
(46051)
创新(43096)
科研(42303)
发展(41620)
计划(40998)
期刊
(159360)
经济(159360)
研究(100702)
中国(77399)
(58957)
学报(54863)
科学(50339)
(48321)
管理(47719)
教育(44441)
大学(40903)
农业(39649)
学学(38216)
技术(34202)
(33049)
金融(33049)
业经(27724)
经济研究(25183)
财经(23298)
(22296)
问题(21261)
(20044)
统计(19131)
技术经济(18307)
图书(18145)
(17524)
(16799)
商业(16377)
科技(16237)
决策(15884)
共检索到529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多淑杰  
以往文献关于城镇化的研究多集中于人口城镇化。本文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四个维度构建了城镇化分析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发展评价方法,最后选择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具有中小城镇发展典型特征的中山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几年来中山市各层面城镇化指数和协调发展度均有所上升,但各维度发展不平衡。其中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发展比较快,产业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中山市未来城镇化建设应注重从树立城镇化协调发展观、因地制宜选择合适发展路径、注重发挥市场作用等方面强化城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喻金田  娄钰华  李会涛  
本文在确立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描述的方式,构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测度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与协调度。进而测算并分析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最后指出了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低的原因及促进协调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颜双波  
本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集1993-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评价福建省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文章利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函数的概念建立隶属度函数协调度评价模型,并考察其静态协调度和动态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二者协调程度较高。文章最后结合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颜双波  
本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集1993-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评价福建省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文章利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函数的概念建立隶属度函数协调度评价模型,并考察其静态协调度和动态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二者协调程度较高。文章最后结合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丽娟  
基于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内涵,突出"新型"和"互动",构建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四川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四川省18个地市新型"两化"协调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地区差异显著;各地市在表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传统"指标上得分相近,在"新型"要素上相差悬殊;四川各市应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新型"上下功夫,并寻求差异化的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卫国  黄晓兰  郑月龙  汪小钗  
本文构建了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分别计算出2005—2012年重庆市包容性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的综合得分和2012年中国西部各省区包容性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的综合得分,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下运用协调度模型对两者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协调度较高,协调发展度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继增  罗扬  邓伟  黄昕  
在阐述产业转移、专业市场与特色城镇化协调涵义的基础上,运用SPSS18.0和Matlab 7.0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建立产业转移、专业市场与特色城镇化复合系统(IPU)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系统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以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为实证对象,定量揭示我国省区IPU系统协调发展以下几个特征: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度、协调发展度地域差异明显,表现为东部省区普遍高于中西部省区的规律,同时IPU系统协调度、协调发展度与区域经济有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兴芬  
文章基于中国1994-2014年度数据,通过复合指标法选取评价指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协调发展模型测算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指数、协调度、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测度结果表明:生活水平和城镇规模分别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主要贡献因素。从2001年开始,土地城镇化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2005年达到极值点。2009-2010年是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分界年。十年内出现的两个"转变"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为此,研究建议应在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同时,适度放缓土地城镇化的步伐以维持二者的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兴芬  
文章基于中国1994-2014年度数据,通过复合指标法选取评价指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协调发展模型测算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指数、协调度、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测度结果表明:生活水平和城镇规模分别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主要贡献因素。从2001年开始,土地城镇化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2005年达到极值点。2009-2010年是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分界年。十年内出现的两个"转变"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为此,研究建议应在提高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兴芬  
文章基于中国1994-2014年度数据,通过复合指标法选取评价指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协调发展模型测算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指数、协调度、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测度结果表明:生活水平和城镇规模分别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主要贡献因素。从2001年开始,土地城镇化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2005年达到极值点。2009-2010年是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分界年。十年内出现的两个"转变"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为此,研究建议应在提高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家明  丁浩  郑皓  
城镇化是各种生产要素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加快城镇化有利于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分析山东省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迟滞于城镇化率导致承载能力欠佳,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后续动力不足,粗放式发展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因此,协调城镇化建设己成为山东省城镇化转型的当务之急。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理论方法进行梳理,结合城镇化协调发展内涵进行解读,将城镇化协调发展定义为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生态5个系统协调发展,运用相关鉴别力模型对指标进行筛选和指标体系构建,运用改进的耦合协调模型分别构建各系统城镇化协调发展测度模型。经测算得出:2007-2016年山东省各地市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均在波动中有所提升,但地市间差距并未缩小。目前,各地市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均处协调之列但整体水平偏低,且地市间在滞后类型与阻力因素上均有所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继威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的非协调性问题开始显现,引致了诸如耕地资源流失、土地资源闲置与低效利用、人口与土地的空间匹配失调等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分析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对于促使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和谐发展、减少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春萍  刘文清  
本文结合我国1978—2009年的样本数据,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之上,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工业化三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总体而言,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样对城镇化具有正效应,对工业化的影响会受到户籍政策、工业内部结构与农业的不相匹配和均衡、工业发展模式的落后以及资源约束等问题的影响出现负向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樊鹏飞  梁流涛  李炎埔  段琳琼  王楠楠  陈常优  
城镇化协调发展是提升区域城镇化水平的关键,对于解决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耦合视域下解构城镇化内部协调发展机理,利用计量模型和空间分析工具,对2014年京津冀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城镇化内部各维度指数空间差异显著,经济城镇化指数差异最明显,生态城镇化指数差异最小,经济和土地城镇化指数的空间差异基本一致;(2)综合城镇化指数呈现出"核心-外围"分布格局。由于城镇化市场机制不强,产业梯度差异较大,公共服务投入悬殊,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导致城镇化发展"涓滴效应"不强;(3)城镇化协调发展度呈现出"东北部高-南北两头较低"的分布格局。东北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静  高继宏  
文章运用VAR模型、因果检验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城镇化与绿洲农业产业化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新疆1996-2011年城镇化对绿洲农业产业化具有明显的正向带动作用,绿洲农业产业化对城镇化也具有正效应。长期而言,绿洲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鉴于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在政府的调控下,发挥绿洲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聚集人口、聚集产业、聚集人才、聚集资金、聚集信息、聚集服务的功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