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76)
2023(14225)
2022(11368)
2021(10230)
2020(8280)
2019(18374)
2018(17834)
2017(33516)
2016(18085)
2015(20168)
2014(20232)
2013(19831)
2012(18842)
2011(17090)
2010(17633)
2009(16677)
2008(15761)
2007(14372)
2006(13210)
2005(12482)
作者
(54308)
(45189)
(44812)
(42647)
(28759)
(21671)
(20370)
(17582)
(17434)
(16111)
(15454)
(15423)
(14530)
(14448)
(14081)
(14061)
(13271)
(13164)
(13062)
(12995)
(11577)
(11177)
(10928)
(10384)
(10227)
(10136)
(10045)
(9941)
(9187)
(8982)
学科
(82556)
经济(82474)
管理(47565)
(46961)
(34716)
企业(34716)
中国(33302)
地方(29995)
(27052)
金融(27050)
(26275)
(25335)
银行(25317)
(24637)
方法(24199)
业经(20818)
数学(20473)
数学方法(20180)
农业(18519)
(17819)
(17594)
(16385)
(15520)
地方经济(15280)
环境(14018)
(12844)
贸易(12825)
(12271)
理论(12099)
(12088)
机构
学院(258926)
大学(255587)
(106008)
经济(103391)
研究(97604)
管理(91514)
中国(79700)
理学(76358)
理学院(75303)
管理学(73806)
管理学院(73333)
科学(60663)
(56797)
(50633)
(48996)
(47311)
中心(46468)
研究所(45646)
(43232)
(38647)
师范(38259)
财经(37552)
业大(37301)
农业(36412)
北京(36199)
(35412)
(35148)
(33815)
(32998)
经济学(32752)
基金
项目(167959)
科学(132352)
研究(124538)
基金(118804)
(103856)
国家(102917)
科学基金(87546)
社会(79450)
社会科(75318)
社会科学(75298)
(69408)
基金项目(62646)
(56441)
教育(54989)
自然(54238)
自然科(52864)
自然科学(52849)
自然科学基金(51828)
编号(51370)
资助(47464)
(43255)
成果(41970)
重点(38768)
课题(36809)
(35157)
发展(35004)
(34608)
(34459)
国家社会(32899)
创新(32519)
期刊
(131132)
经济(131132)
研究(81457)
中国(64166)
(45725)
学报(40880)
(39871)
金融(39871)
科学(38507)
(35829)
管理(34957)
教育(31531)
农业(30596)
大学(30480)
学学(28336)
技术(22739)
业经(22562)
经济研究(19647)
财经(18467)
问题(17186)
(16110)
(15969)
资源(15746)
图书(14909)
(13203)
技术经济(12415)
(12374)
现代(12239)
(12091)
科技(12073)
共检索到423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戴志敏  邓敬兰  郭露  
本文通过构建金融资源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修正增益水平激励视角下金融资源地理空间与城镇化耦合关联发展模型对我国大陆地区2003~2013年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相关空间分析工具描述两者关联度时间演变和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与金融资源利用效益长期处于初级耦合关联阶段,但整体水平呈现上升的发展态势且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发达区域省份整体耦合关联水平要远高于欠发达区域省份。从空间特征上来看,城镇化发展进程与金融利用效益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不同区域则呈现出抱团式空间集聚分布格局。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崔满明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确立与实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金融改革创新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金融业要适应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调整,广泛借鉴国际经验,通过金融政策调整、体系构建和新产品开发等措施实现金融业的转型发展,以此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文新  张玉霞  
本文建立了城镇化与金融支持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对城镇化与金融支持度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并基于综合得分进行了城镇化与金融支持协调性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0年间兵团城镇化综合得分呈明显上升趋势,金融支持综合得分增速较为平稳,其中金融支持结构、人口城镇化年环比为负增长;兵团城镇化与金融支持存在耦合关系,同时二者的协调性不存在显著的时间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建华  
新一届政府把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提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而目前我国实际城镇化水平并不高,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文章拟通过对我国金融发展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文献进行梳理,分析金融支持城镇化的作用机制,找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现有的金融体系、结构、产品及服务水平与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存在明显的错位。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孤立的工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以及相关业态链条的协作配合和大力支持。金融支持首当其冲,金融的作用就是高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程哲  欧阳如琳  杨振山  蔡建明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镇化起着基础性支撑保障作用。通过宽窄两种口径,采用统计分析、变差系数和Moran指数等方法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时空格局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发现:1总体上,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态势,基础设施已成为城镇化的重要驱动力;2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中,电力、交通、水利等经济性基础设施是投资的主要领域,但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性基础设施投资比重逐渐增加,体现了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发展特点;3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起主导作用,地方政府财政投入、银行贷款和土地出让金等是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4基础设施投资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均衡和多中心格局,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川渝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一直高于其他省区,这种差异与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差距趋于缩小;5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投资存在分异,但分异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其安  孙方方  
运用我国1985-2013年期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分析了工业化、城镇化、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四变量之间的长短期均衡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短期内,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和城镇化与能源消费在短期和长期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短期和长期上,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均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工业化和城镇化只在长期上与能源消费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其安  孙方方  
运用我国1985-2013年期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分析了工业化、城镇化、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四变量之间的长短期均衡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短期内,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和城镇化与能源消费在短期和长期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短期和长期上,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均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工业化和城镇化只在长期上与能源消费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志伟  
基于2006年~2012年河南省108个县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分别以就业城镇化和户籍城镇化为被解释变量,利用静态面板估计、动态面板估计和交互项估计等实证方法,本文较为系统地考察了金融发展对县域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就业城镇化、户籍城镇化均有比较显著的正面影响,但对户籍城镇化的积极影响更强;伴随地区收入水平提升,金融发展对就业、户籍城镇化的积极影响都会更加显著;伴随地区服务业占比提升,金融发展对就业城镇化的积极影响会有所下降,对户籍城镇化的正面影响则会有所增加;伴随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金融发展对就业城镇化的积极影响会逐渐减弱,对户籍城镇化的正面影响则会不断增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志刚  王晓夏  桂立  
笔者从区域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实证模型,运用2000年~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人口、收入和产业三个层面考察金融发展对中国城镇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能够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的进程,金融发展水平越高效果越显著;在收入城镇化方面,金融发展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尤为突出。本研究对于推进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建  章璐璐  
近年来,城镇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受到关注,各方对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抱有诸多期待。本文针对目前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困境,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以龙  
新型城镇化将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充当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产生旺盛的金融需求。城商行经过十多年的迅猛发展,与中国经济一样面临着发展瓶颈和转型压力,如何从城市金融向城镇金融延伸,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机遇,这是个新的研究课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晶  
文章基于2003—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了30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并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关联矩阵,在此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解析。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发展呈现空间非均衡性;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网络特征明显,网络连通效果较好且不存在等级结构,但空间关联的紧密度和稳定性有待加强;河南、山东、陕西等省份处于网络的中心,吉林、新疆、黑龙江等省份处于网络的边缘;新型城镇化发展可分为四个功能板块,且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俱乐部”现象,整体上表现出显著的马太效应;地理位置邻近、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规模的相似性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关联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建富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要求培育职业农民,提升新市民素质,关注留守农民,造就创业型新市民以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为此,必须根据留守农民、职业农民和新市民发展需求,重新定位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摆脱二元思维定势,建设具有包容性的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服务体系;创新人力资本投资制度,促进农民人力资源开发;根据城镇群集体系特征,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焦双红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才能加快我国城镇化的步伐。文章梳理了农村职业教育对我国城镇化的推进作用:储备城镇人力资源,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镇经济繁荣;培育农村新型农民,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当前,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法规制度不完善,监督落实不到位;办学目标偏离,无法对接农村经济发展;对生源吸引力不够,教学质量亟待提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加强政府统筹,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的法规体系建设;坚持协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文胜  
在史无前例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中国的村庄发展正在发生多元演进:处于发达地区城郊和工商业及旅游发达地区的村庄,机遇大于挑战;处于中西部地区城郊的大多数村庄,挑战大于机遇;处于远离城镇、远离工商业发达地区的传统农业地区的村庄,挑战与机遇交织。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必须把握村庄的特色与优势,合理确定村庄的功能和发展方向。在新一轮改革中,必须破解当前阻碍城乡资源要素有效流通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逐步摆脱城乡二元体制的资源配置新模式,促进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现代要素与村庄的传统要素进行优化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