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45)
- 2023(13243)
- 2022(10599)
- 2021(9415)
- 2020(7467)
- 2019(16604)
- 2018(16396)
- 2017(30562)
- 2016(16592)
- 2015(18236)
- 2014(17921)
- 2013(17380)
- 2012(15840)
- 2011(14473)
- 2010(14684)
- 2009(13647)
- 2008(12965)
- 2007(11695)
- 2006(10659)
- 2005(9887)
- 学科
- 济(73447)
- 经济(73370)
- 管理(43475)
- 业(42053)
- 企(31437)
- 企业(31437)
- 中国(25611)
- 农(23525)
- 地方(23365)
- 方法(22456)
- 业经(19142)
- 数学(19001)
- 数学方法(18764)
- 农业(16213)
- 财(14576)
- 发(14080)
- 学(13685)
- 环境(13180)
- 制(12891)
- 贸(12707)
- 贸易(12696)
- 融(12615)
- 金融(12614)
- 银(12552)
- 银行(12536)
- 行(12207)
- 易(12170)
- 地方经济(12022)
- 技术(11231)
- 发展(10684)
- 机构
- 学院(232147)
- 大学(226498)
- 济(93973)
- 经济(91901)
- 研究(84328)
- 管理(84032)
- 理学(70666)
- 理学院(69815)
- 管理学(68530)
- 管理学院(68114)
- 中国(64036)
- 科学(52000)
- 京(49190)
- 财(42931)
- 所(42925)
- 农(41146)
- 研究所(38722)
- 中心(38475)
- 江(37778)
- 业大(33929)
- 范(33721)
- 师范(33392)
- 财经(33121)
- 州(32618)
- 农业(31637)
- 北京(31163)
- 院(31159)
- 经(29843)
- 经济学(28483)
- 省(27510)
- 基金
- 项目(153143)
- 科学(120532)
- 研究(114492)
- 基金(107769)
- 家(94006)
- 国家(93172)
- 科学基金(79540)
- 社会(73370)
- 社会科(69535)
- 社会科学(69515)
- 省(62864)
- 基金项目(56306)
- 划(51631)
- 教育(51531)
- 自然(48830)
- 自然科(47608)
- 自然科学(47591)
- 编号(47370)
- 自然科学基金(46676)
- 资助(42790)
- 发(39281)
- 成果(37948)
- 重点(34957)
- 课题(34119)
- 部(32134)
- 创(31773)
- 发展(31665)
- 展(31129)
- 国家社会(30338)
- 创新(29744)
- 期刊
- 济(116010)
- 经济(116010)
- 研究(71544)
- 中国(53777)
- 农(40173)
- 学报(34821)
- 科学(33493)
- 管理(31976)
- 财(31566)
- 教育(29353)
- 农业(27741)
- 大学(26265)
- 学学(24585)
- 融(24471)
- 金融(24471)
- 业经(21956)
- 技术(21176)
- 经济研究(18619)
- 财经(15701)
- 问题(15263)
- 业(14839)
- 经(13613)
- 资源(12197)
- 图书(11783)
- 商业(11673)
- 科技(11420)
- 贸(11334)
- 技术经济(11209)
- 现代(11096)
- 发(10790)
共检索到365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坚
[目的]分析、研究、评价城镇化发展对耕地保护效应的影响。[方法]文章在对城镇化发展与耕地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研究城镇化发展对耕地保护效应,从而提出相应的耕地保护策略。[结果] 2005—2016年贵州省城镇化率不断上升,耕地面积则逐年下降,受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张、城市土地低效利用等原因影响,导致贵州省城镇化率与耕地面积呈反向发展;贵州省城镇化发展对耕地保护效应呈现正面效应。其中,对耕地集约的效应影响显著,同时对耕地规模、耕地质量也有一定的正面作用,耕地集约程度、耕地规模与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均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过程。[结论]通过对城镇化发展对耕地保护的效应研究,据此提出落实土地总体规划,建立耕地保护预警系统、提高贵州省各族农民对耕地保护意识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丽群 邓群钊 林永钦 毛燕玲 刘建生
[目的]研究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以期为中部地区的区域协同发展、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方法]文章运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度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2004—2017年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进而分析中部地区各省协调发展演变的时空特征。[结果](1) 2004—2017年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协调发展度由0.542上升至0.797,增长47.05%,协调发展水平从中度协调提升到高度协调。(2)经过14年的发展,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有很大提升,其发展速度远远高于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3) 2004年只有山西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处于高度协调状态,其他5省都处于中度协调状态;2017年山西仍然处于高度协调状态,江西、安徽步入高度协调阶段,而河南、湖北、湖南提升到优度协调状态。[结论]研究期间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协调发展度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协调发展度水平不高;城镇化发展速度比较快,耕地保护承受巨大压力;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水平具有不均衡性,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戈 吴次芳 王杨
城镇的发展必定要占用一部分土地。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城镇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找到城镇化发展与耕地变动的规律,提出城镇化过程中耕地保护的相应措施,坚持在保护中发展、以发展促保护,进而实现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双赢。
关键词:
城镇化 耕地保护 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彦随 乔陆印
中国现有耕地保护制度与政策实施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耕地持续非农化、非粮化和粗放利用的问题日益严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进一步加强中国耕地保护的关键在于全面评判耕地资源新价值,形成耕地保护新认知,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创新保护政策与措施。本文对耕地的要素构成及功能价值进行了评判与分析,解析了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综合耕地的属性、价值、保护导向,形成了耕地资源"432"认知范式。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确立"全要素"耕地保护体系,创新形成耕地保护价值补偿制度,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中央政府应加快制定耕地有效保护激励政策,创新管控机制和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对地方耕地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改革现有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稳定提高对农民保护耕地经济补偿与资产权利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书民
通过研究中国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化规律和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的变化趋势,从耕地保护的角度提出了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导,各级城市城镇全面发展的城镇化战略;主张推行一系列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最低容积率控制,严格限制土地密集型开发项目的审批,发展山区的交通和农业机械化,放宽对流动人口入籍的限制条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书民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城市位序—规模规律的演化和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同城市规模关系的变化,预测未来城镇化发展占用耕地情况,提出基于耕地保护的中国城镇化发展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回归分析法和函数模型预测法。研究结果:中国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随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而增加,但正在快速下降,中国城镇化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研究结论:为更加有效地保护耕地,中国应加快制定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导,各级城市城镇全面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推行高人口密度的城镇化发展政策措施,走紧凑型城镇化道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新举 张志国 李玉环 徐春达 王绍楠
本文从分析目前城镇建设中存在问题入手 ,提出城镇发展必须以耕地保护为前提 ,实现耕地保护和城镇发展的统一。同时提出实现耕地保护和城镇发展统一的六大具体措施。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城镇发展 基本农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书民
本文分析了中国耕地资源变化的现状;利用人口—耕地模型对中国耕地的中长期变化进行了预测;利用模型对各项建设用地的扩张和占用耕地情况进行了预测;对耕地的各项变更进行了预测。主要结论有耕地减少速度近中期较快,长期转缓;建设用地的扩张和占用耕地的数量取决于总人口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建设占地将成为未来耕地减少的主要项目。提出应建立和实施严格的土地普查和管理制度,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城郊农业的土地生产效率,提高耕地的质量水平,加强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关键词:
城镇化 耕地资源 中长期预测 中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柴铎 李晓 陈亮君
高效配置土地和集约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应有的题中之义,现行耕地保护制度由于制约城镇扩张建设,招致了"经济低效"的批评;而土地配置效率判定的直接方法即比较保护或开发土地的价值;本文运用2012-2015年全国省际面板数据,采取价值替代、影子工程、收益还原等方法,核算并比较现阶段中国耕地和建设用地价值;剖析耕地对建设用地正外部性输出、倒逼建设用地提质减量、实现城乡价值再分配的间接经济效应;阐明现阶段中国保护耕地是经济效率的,应将耕地保护视为新型城镇化的辅助性约束手段而非阻碍,应根据地区间耕地价值产出和结构的差异制定差别化耕地保护导向,采取数量与质量并重的保护措施,并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以改善耕保制...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耕地保护 土地价值 经济绩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新 刘萍萍
基于云南特殊的山坝地貌结构,分析、研究、评价云南城镇化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与坝区耕地保护的协调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内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耕地保护、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新型城镇化等三个层面选取10个指标研究云南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的耦合协调关系。从2006~2019年,云南耕地保护—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四个阶段,并依次经历了极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衰退、中级耦合协调、优质耦合协调四个过程。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求使得云南的城镇化发展、耕地保护与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呈现出良好的协调发展趋势,进一步说明云南新型特色城镇化建设从土地资源利用的角度上具有可行性,从而提出云南城镇化发展布局应与山坝地貌结构相结合,注重城镇化发展的边境特色、民族特色和生态特色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占纪文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城镇化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是福建省宁德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在确定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指标后,对耕地面积、城镇化水平变化情况进行了描述。整体来看,随着宁德市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耕地数量呈下降趋势。表明耕地保护任务还很艰巨。利用协调度指标对宁德市1978~2010年的城镇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关系经历了不协调,协调,不协调3个阶段。这反映了城镇化建设与耕地资源保护的矛盾。对耕地与城镇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拟合发现有代表两种发展趋势的倒S曲线、倒U曲线,表明随着城镇化水平推进,耕地面积有可能缓慢稳定,但也可能加速减少。后者是...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城镇化 耕地保护 协调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钢桥 张安录
在分析小城镇发展过程中耕地保护的重要性的基础上 ,从土地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小城镇外延扩张的机制进行了探讨。从土地供给来看 ,城镇土地对其供给主体具有四重效用 ,土地供给主体有多供地的内在动机 ;从土地需求来看 ,小城镇土地对其需求主体具有双重效用 ,土地需求主体有多占地的内在动机。若对土地供、需主体的行为缺乏有效约束 ,就会导致小城镇盲目向外扩张而使耕地大量减少。因此 ,要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保护好耕地 ,就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对土地供、需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最后提出了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保护耕地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小城镇外延扩张 耕地保护 机制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杜嫣
文章梳理了苏南古镇形成及演变的经过与特点,分析了苏南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和要求,将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放在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框架中,提出了苏南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模式,即"旅游先导、核心保护、产业升级、生态平衡"。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历史文化名镇 苏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冬生
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和城乡要素空间配置日趋多元化的新形势下,西部一些具有一定区位优势的小城镇由长期萧条衰败转为再次兴盛,西部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独特作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重新审视,面对西部小城镇对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功能的强烈需求,针对乡镇宝贵的闲置国有土地资源低效利用或流失的情况,关键是要注重以制度创新释放发展潜能,依靠土地资源的深度开发引入社会资本,实现西部小城镇供需有效对接和平稳有序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工 小城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