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92)
2023(12757)
2022(10319)
2021(9179)
2020(7372)
2019(16499)
2018(16515)
2017(30750)
2016(17079)
2015(19278)
2014(19583)
2013(18823)
2012(17569)
2011(16074)
2010(16570)
2009(15668)
2008(15531)
2007(14298)
2006(13228)
2005(12860)
作者
(49556)
(41430)
(41273)
(39317)
(26404)
(19635)
(18603)
(15987)
(15981)
(14959)
(14305)
(13905)
(13698)
(13517)
(13197)
(12811)
(12280)
(12044)
(12011)
(11934)
(10845)
(10274)
(10027)
(9615)
(9496)
(9419)
(9361)
(9270)
(8451)
(8229)
学科
(73654)
经济(73531)
管理(51267)
(47739)
(37759)
企业(37759)
中国(27183)
(23298)
地方(22422)
业经(20310)
(20159)
方法(19717)
(18976)
数学(15927)
数学方法(15704)
(15543)
农业(15540)
银行(15523)
(15028)
(14676)
金融(14673)
(14154)
(13981)
(13850)
环境(12224)
(12091)
贸易(12074)
(11620)
地方经济(11553)
技术(11430)
机构
学院(244116)
大学(242961)
(101329)
经济(98967)
研究(90100)
管理(86813)
理学(71726)
中国(70881)
理学院(70841)
管理学(69655)
管理学院(69180)
(53780)
科学(52106)
(52101)
(45674)
(42198)
中心(41176)
研究所(40387)
(40342)
财经(38644)
(35229)
师范(34903)
北京(34754)
(34719)
(33290)
(32739)
业大(32417)
经济学(31186)
(30698)
农业(30696)
基金
项目(150442)
科学(118595)
研究(115165)
基金(106538)
(91805)
国家(90900)
科学基金(77553)
社会(74430)
社会科(70402)
社会科学(70390)
(60111)
基金项目(54981)
教育(52814)
(49807)
编号(47448)
自然(46128)
自然科(44990)
自然科学(44979)
自然科学基金(44169)
资助(42568)
成果(41134)
(37971)
课题(35040)
重点(34487)
(32862)
(32474)
(31086)
发展(30981)
国家社会(30796)
(30465)
期刊
(130789)
经济(130789)
研究(83843)
中国(63128)
(41129)
(40633)
管理(36768)
学报(35876)
教育(35450)
科学(34130)
(30784)
金融(30784)
大学(28428)
农业(26581)
学学(26150)
业经(22402)
技术(21875)
财经(20124)
经济研究(19909)
(17394)
问题(17260)
(13450)
图书(13051)
(12862)
世界(11887)
(11805)
现代(11708)
(11634)
论坛(11634)
国际(11528)
共检索到410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一鸣  储君  黎斌  
本文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术界关于城镇化发展指引的争论入手,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小城镇思想进行回溯,认为看待过去城镇化的进程需要和改革开放的阶段目标相联系、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相匹配、与中国的城乡制度相适应、与中国的财政体制相协调、与思想源流相连贯、也应客观地看待城镇化进程中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鉴往知来,在当下经济发展形势变化、人口流动制度调整、财政与税收体制改革以及城镇化进程阶段性特征改变等背景下,本文认为回溯小城镇思想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于“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指引的理解。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利平  
中国已进入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阶段,农村土地问题成为困扰其发展的根本问题,其中农地发展权即是问题之一。农地发展权的界定与法律性质的明确关乎农民的财产权利。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发展权制度存在的农地发展权归属不清、宅基地使用权处理不当及土地征收征用缺乏考量农地发展权保障功能等缺陷。农地发展权制度的创设,应明确农地发展权归属,严格宅基地的使用,强化农地发展权的社会保障功能。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晶  
新预算法重新规定了地方政府的举债机制,对地方政府建设城镇基础设施、推进城镇化的模式有着重大影响。论文立足于分析天津武清这一京津结合部典型城镇化区域的城镇化贷款业务,探讨了城镇化贷款业务的发展方向和主要趋势,并相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和审查建议,对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融资具有较强指导价值,对商业银行开展相关业务具有较强的前瞻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冯奎  贾璐宇  
面对过去粗放经营城镇化所导致的资源紧缺、环境恶化、城乡失调等一系列社会生态问题,绿色城镇化成为我国推行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推进未来绿色城镇化的发展,就应采取相应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蒋震  
社会各界对土地财政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普遍关注。本文重新思考该问题,建立一套全面解释土地出让收入快速增长的理论框架,归结为动机和能力两大因素。前者激发了地方政府获取土地出让收入的主观意愿,后者则是保证地方政府顺利获取土地出让收入的客观条件。处于各个发展阶段的地方政府,它们发展经济的动机一直非常强烈,根本原因在于政绩考核机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及其带来的土地需求快速增长,构成了能力的主要内容,是土地出让收入快速增长的源泉。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是一条"消费补贴投资"的发展路径,土地财政是实现这种发展模式的核心手段。地方政府获取大量的土地出让收入,转化为对工业资本的财政补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李颖  
"新常态"发展阶段国家建设的中心任务已调整为通过产业布局优化调整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集约配置,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在这一进程中,城镇化是核心驱动力。针对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本文通过对中国132个地级以上城市规模分布的对数正态、帕累托、齐普夫分析,比较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效率的差异,揭示了影响因素,进而指出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键是改革现有制度安排,促进人口充分流动,实现城市规模的最优分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朝晖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随着政府公共投资力度的加大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急剧扩张,银行信贷、企业债券等负债规模急速增长,潜在的财政金融风险不可小视。要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应从战略的高度和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闫玉科  张萌  章政  
广东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区域间城镇化水平悬殊、城乡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显著、"四化"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广东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存在诸如城镇化粗放扩张、产业结构雷同、区域协调机制不完善、重城轻乡等弊端。借鉴国内外城市和产业发展的经验,广东新型城镇化应完善城乡发展规划,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构建城乡、区域间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四化"同步发展体制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詹圣泽  侯武社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写入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这"新四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将创造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城镇化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真正分享社会经济发展"中国梦"的成果。为此,城镇化建设必须和发展好"三农"问题结合起来,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切实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改革直至取消户籍制度是城镇化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陆成林  
一、推进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财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可以从纵向的不同层级政府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在纵向上,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理顺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财权划分关系。这包括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财权以及与事权相适应的财力。事权是一级政府的责任边界。财权则是事权的基础保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财力则决定了政府完成事权的能力水平。城镇化是一个公共化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的职责范围比较广泛,而且不断会有新的状况出现,产生出新的政府责任。因此,应该清晰划分城镇化发展涉及的各级政府事权,特别是对于新生事权进行界定,明确相应的承担主体。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尚莉  
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加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一环的住房制度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与难点是资金问题,因而对现存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显的迫在眉睫。以往学者较多关注发达国家住房制度改革,对发展中国家的关注较少,其经验虽对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有一定借鉴,但忽视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与特殊性。文章更多选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近期或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同中国相似的国家为参照,阐述他们住房制度特别是住房金融制度特别是在住房公积金制度方面的改革,总结其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岳林  
我国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区域具有牧区、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的特征,其地域文化、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等都与东部和中部地区有较大不同。在西部地区城镇化过程中,不能按照单一的模式和路径推进,而应当根据各地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的不同,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制约因素,选择适合自身的城镇化道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致远  
城镇化是一个客观规律,目前我国存在土地城镇化、房地产业城镇化、旧城大拆大建城镇化、单一产业的城镇化、城乡一体城镇化等问题。城镇化需要因地制宜,科学决策。一定要把创造就业机会、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振兴城市文化摆上重要位置,用好、维护好城市规划,因地制宜、因城制宜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规划,以人的城镇化为中心,走出我国自己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徐志峰  温剑波  
国际经验表明,一国的保险发育程度与城镇化水平高度正相关,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的下半程,重点是打破城乡二元以及城市二元结构的制度藩篱,逐步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均等化。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通过发挥商业保险机制作用,进一步完善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冯德连  
城镇化与流通产业在理论上具有相互促进关系,但是实践中流通产业并没有随着城镇化率提高得到相应发展。现实中,城镇化与流通业的发展呈负相关。基于此,文章指出新型城镇化是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