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31)
2023(20966)
2022(17308)
2021(15989)
2020(13379)
2019(30184)
2018(30112)
2017(57847)
2016(31575)
2015(34943)
2014(34653)
2013(34288)
2012(31484)
2011(28292)
2010(28645)
2009(26463)
2008(26116)
2007(23449)
2006(20836)
2005(18708)
作者
(91625)
(76626)
(76211)
(72072)
(48571)
(36826)
(34320)
(30052)
(29159)
(27350)
(26095)
(25574)
(24349)
(24330)
(23706)
(23490)
(22625)
(22411)
(22112)
(21975)
(19225)
(18965)
(18953)
(17617)
(17262)
(17162)
(17009)
(16898)
(15476)
(15053)
学科
(139035)
经济(138887)
(109670)
管理(96109)
(90048)
企业(90048)
方法(60719)
数学(51161)
(50644)
数学方法(50452)
中国(38296)
业经(37687)
(37415)
农业(33657)
地方(30253)
(27144)
(25193)
财务(25113)
财务管理(25071)
(24824)
贸易(24805)
(24054)
(24038)
企业财务(23833)
技术(22998)
理论(22113)
(21070)
(21040)
银行(20986)
(20301)
机构
学院(450823)
大学(443628)
(187559)
经济(183967)
管理(176244)
理学(152142)
理学院(150538)
研究(149097)
管理学(147678)
管理学院(146855)
中国(116127)
(93239)
科学(91507)
(87552)
(85229)
(75536)
业大(71110)
中心(69629)
(69594)
研究所(68323)
农业(67809)
财经(67702)
(61677)
北京(58168)
经济学(56877)
(56229)
师范(55541)
(54799)
(53604)
经济学院(51420)
基金
项目(301562)
科学(238737)
基金(219848)
研究(216617)
(192702)
国家(191007)
科学基金(164983)
社会(139662)
社会科(132361)
社会科学(132326)
(119974)
基金项目(115672)
自然(107845)
自然科(105494)
自然科学(105472)
自然科学基金(103613)
(99946)
教育(99826)
资助(90510)
编号(86665)
成果(68445)
重点(67987)
(67907)
(66128)
(64299)
课题(60263)
创新(59673)
国家社会(57893)
科研(57834)
教育部(56580)
期刊
(212179)
经济(212179)
研究(127091)
中国(89833)
(84433)
学报(71508)
管理(68539)
(67175)
科学(67045)
农业(56751)
大学(55250)
学学(52780)
(45063)
金融(45063)
教育(44134)
技术(41779)
业经(39725)
财经(33698)
经济研究(32999)
(30558)
(29010)
问题(28638)
技术经济(23768)
统计(22776)
(22482)
商业(21487)
(21420)
世界(21094)
科技(20794)
(20485)
共检索到673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富民  
揭示农业供给侧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是制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基础。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城镇化发展对农业供给侧结构变动的影响,并基于分布滞后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将通过影响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和农业生产要素稀缺程度,对农业供给侧结构变动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如果滞后效应持续时间太长,将导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因此,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经营环境,减轻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滞后性,促进农产品供需双方互动协调,加强农业生产者之间分工协作。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叶阿忠  陈生明  冯烽  
针对已有文献研究城镇化时忽视的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效应以及经济增长对人口城镇化的非线性关系的问题,文章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利用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服务业的发展大力推动了我国区域人口城镇化发展,且它的影响强度明显高于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服务业集聚效应对该省的人口城镇化具有促进作用,第二产业集聚对该省的人口城镇化的作用不显著。(2)经济欠发达地区(云贵川等)的经济增长对人口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较小。而多数位于中部和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福建、广州等)的经济增长显著促进了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然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浙江)的经济增长对人口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春萍  刘文清  
本文结合我国1978—2009年的样本数据,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之上,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工业化三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总体而言,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样对城镇化具有正效应,对工业化的影响会受到户籍政策、工业内部结构与农业的不相匹配和均衡、工业发展模式的落后以及资源约束等问题的影响出现负向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静  高继宏  
文章运用VAR模型、因果检验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城镇化与绿洲农业产业化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新疆1996-2011年城镇化对绿洲农业产业化具有明显的正向带动作用,绿洲农业产业化对城镇化也具有正效应。长期而言,绿洲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鉴于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在政府的调控下,发挥绿洲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聚集人口、聚集产业、聚集人才、聚集资金、聚集信息、聚集服务的功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红利  高峰  
文章利用1990~2013年间的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数据,在对食物消费结构变动影响农业发展的机制总结基础之上,利用VAR模型针对食物消费结构变动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的结果显示:食物消费结构变动的确会对农业总产值的变化产生影响,并且不同食物消费对农业总产值产生影响的程度与方向也存在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琦  张竞娴  梁松  
基于空间滞后模型(SLM)测算了我国2004—2016年30个省份的能源强度和城镇化水平,并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构建了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分析了城镇化对我国不同区域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能源强度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呈现正相关关系;在我国四个区域中,城镇化水平与能源强度均表现为负相关关系,中部地区影响程度最强,西部和东北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龚新蜀  贺坤  
文章通过对新疆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得出新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结论。新疆城镇化的滞后性发展导致新疆的工业化发展缺乏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直接影响到新疆的经济发展。文章提出了以工业化作为城镇化的内在动力,通过工业园区进行要素的聚集,采取中心城镇突破的战略,在全面整合区域力量的基础上推动新疆城镇化的发展,实现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益松  
农业投资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一般可用如下的有限分布滞后模型来描述: 其中,Y_(?)为第t年的农业总产值;X_((?)-i)为第t年前i年的农业投资。模型中的β_i表示第t年前i年的农业投资对第t年的农业总值的边际贡献。一般来说,农业投资在建设项目完工之后即可发挥效益。随着项目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投资的作用强度也将逐渐提高,并在一定时期达到最高点。之后,随着项目的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期武  张浩敏  
对含滞后变量问题的建模,有效地消除变量间的高度相关是保证模型优良性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利用主成分析把原始变量正交变换并作为新的自变量,消除多重共线性。然后利用逐步回归筛选出对因变量有影响的变量进行回归拟合。最后针对国内生产总值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带动作用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顾剑华  
本文利用动态分布滞后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考察了政府公共投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政府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公共投资滞后效应表明我国公共投资结构存在着不合理,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郇红艳  谭清美  孙君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测算安徽省农民收入与城镇化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局部集聚空间格局演变,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2000年和2010年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研究城镇化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低收入集聚区自安徽西部向西北部转移,高收入集聚区随皖江城市带"两点一轴线"蔓延;城镇化发展在局域呈现以淮北为"极点"和巢湖为"洼地"的格局;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显示农民收入空间溢出效应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增收,避免经典回归忽视空间因素导致对影响程度的高估,城镇化发展有助于农民增收,2010年较2000年作用程度增长188...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米浩铭  陆迁  
利用1982—2011年的统计数据,构建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协整分析水利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采用阿尔蒙(Almon)多项式变换实证估计水利投资滞后分布,考察水利投资各滞后期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农业总产值、农业劳动力人数、年末常用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水利建设投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水利资本在投入生产后的第3年开始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第5年达到最大,第6年下降;水利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弹性和长期弹性分别为1.204和1.256。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丛颖睿  
流通业发展与城镇化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间存在一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良性关系。文章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对流通产业发展与城镇化间的长期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流通产业发展与城镇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流通产业发展对城镇化进程具有长期正向促进作用,流通业发展的短期波动不会影响二者的长期均衡关系,而城镇化可为流通业发展营造广阔的市场环境,为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提供充足动力。因此,为推动流通业发展和城镇化沿着一条均衡路径长期持续进行,要着眼于长远,注重流通业固定资产长期稳定投入,稳步开发居民消费;要建立连接全国各城镇的流通网,提高流通便利性与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加快商品供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黎星池  曾庆均  
本文利用2003-2011年我国3 0个省际面板数据对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各省市城镇化和商贸流通业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两者相互促进作用大致呈反比例关系的结论。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尚娟  童瑶  
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扩大,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越来越严重,供给侧方面是造成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的重要方面。文章探讨供给侧要素投入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构建包括资本存量、自然资源、技术和劳动力在内的供给侧要素对新型城镇化的阻尼效应测度模型,利用2002—2016年的数据计算阻尼效应。通过测算各个供给侧要素投入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