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4)
2023(11639)
2022(9332)
2021(8383)
2020(6643)
2019(15120)
2018(15189)
2017(28880)
2016(15628)
2015(17556)
2014(17788)
2013(17411)
2012(16229)
2011(14798)
2010(14901)
2009(13588)
2008(13215)
2007(11702)
2006(10821)
2005(10225)
作者
(45631)
(38219)
(37964)
(35951)
(24425)
(18308)
(17208)
(14910)
(14881)
(13847)
(13104)
(12919)
(12587)
(12194)
(11758)
(11619)
(11193)
(11187)
(11092)
(10928)
(9752)
(9478)
(9260)
(8935)
(8619)
(8568)
(8539)
(8416)
(7690)
(7571)
学科
(73243)
经济(73168)
管理(39741)
(39569)
(28720)
企业(28720)
地方(24955)
中国(24589)
(23478)
方法(20863)
业经(18164)
数学(17595)
数学方法(17461)
农业(16132)
(14632)
(13907)
(13096)
(13059)
地方经济(12812)
(11747)
金融(11745)
(11650)
银行(11628)
环境(11542)
(11504)
贸易(11490)
(11312)
(10945)
技术(10472)
发展(10280)
机构
学院(219673)
大学(217519)
(88706)
经济(86583)
研究(82165)
管理(80308)
理学(67487)
理学院(66540)
管理学(65304)
管理学院(64906)
中国(63581)
科学(50469)
(49735)
(41977)
(40485)
(40079)
中心(37919)
研究所(37778)
(36492)
(33278)
师范(32993)
业大(32785)
北京(31826)
农业(31210)
财经(30720)
(30046)
(29569)
(27716)
(27493)
师范大学(26622)
基金
项目(143684)
科学(113128)
研究(107378)
基金(101440)
(88390)
国家(87544)
科学基金(74675)
社会(68307)
社会科(64503)
社会科学(64486)
(57862)
基金项目(53994)
(48619)
教育(47990)
自然(46618)
自然科(45489)
自然科学(45478)
自然科学基金(44637)
编号(44590)
资助(39707)
(37175)
成果(36323)
重点(32670)
课题(32147)
(30423)
发展(30097)
(29772)
(29599)
创新(27888)
国家社会(27713)
期刊
(112259)
经济(112259)
研究(69030)
中国(57802)
(39584)
科学(33287)
学报(32711)
管理(30597)
(29373)
教育(28195)
农业(26815)
大学(24690)
(23684)
金融(23684)
学学(22834)
业经(20428)
技术(19423)
经济研究(16693)
问题(15360)
财经(14582)
(14151)
资源(13159)
(12672)
图书(12361)
(11635)
现代(10879)
(10693)
科技(10551)
世界(10472)
(10374)
共检索到356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宝涛  王冬艳  刘惠清  
将线性加权和法、剪刀差方法、耦合协调模型结合,以长春市为例,分析评判城镇化发展与土地健康利用的协同演化关系。结果表明:1长春市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呈稳定上升趋势,土地健康利用呈曲折缓慢上升趋势;2剪刀差α先平缓波动后快速上升,其协调演化形势紧张;3耦合度C呈先快后慢的上升趋势,说明其协同作用增强,但仍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D呈先快后慢的上升趋势,说明其协同作用的协调程度改善,但仍处于濒临失调状态。长春市城镇化发展与土地健康利用呈现较强的相关性,其发展水平、演变趋势直接影响二者的协同演化关系,未来发展应在稳步推进城镇化的同时,高度重视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伯齐  
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伯齐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现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80年代初,全国仅有城市223个,建制镇2200个。到1993年底,全国已有城市570个,建制镇达到1198...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建云  
粮食主产区面临城镇化进程淤塞,城镇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冲突的现实困境。研究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很有现实意义。以河南省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针对现实困境找出粮食主产区共同的发展对策。构建河南省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倒U型"模型,采用统计口径一致的1990~2012年数据进行验证,相关关系十分显著。格兰杰因果关系验证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水平互为格兰杰原因。城镇化水平达到36.97%时达到"倒U型"的拐点,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契合。通过验证城镇化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倒U型"关系,证实当经过"倒U型"拐点后,一系列试图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制度创新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赵建华  钟卫国  
低水平城镇化是广东省内需难以有效释放的重要原因之一,促进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将成为拉动内需的战略选择,也是广东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一。广东省发改委将博罗县列为发展建设规划编制试点县,该县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对促进广东省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实证分析发现:博罗县在城镇化发展上,存在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无序、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平衡、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相对落后等主要问题和矛盾。对此,本文从以发展建设规划为统领推动多规融合、促进行政体制的相应调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革完善相关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和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提出相...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尚希  
1.充分认识城镇化过程中的公共风险,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需要建立城镇化的公共风险评估机制。这种评估机制,不仅仅是对某一个项目做评估,而是要立足于全局,对整个城镇化过程做系统性评估。通过这种评估机制,全面了解自然资源环境对城镇化的承载状况,掌握利益冲突的风险点,及时制定各种预案和防范措施,并对财政体制做相应的调整,保障城镇化建设顺畅进行。2.因地制宜,把握城镇化快慢节奏,促进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所谓因地制宜,就是指在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辜胜阻  李睿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量"的扩大,更要重视"质"的提高,要由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到重品质的内涵式发展201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在城镇化高速发展、全国平均城镇化率已超过50%的今天,城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阶段的城镇化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注重人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段进军  
城乡协调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西方发达国家大都经历了由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大量理论揭示出这样规律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非但没有缓和,反而出现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因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金花  
1.做好城镇发展规划,为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一是保证城镇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先导性和连续性。城镇发展规划要把城镇区域、镇域与城镇的发展统筹考虑,保证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和引导性。同时,城镇发展规划还要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和衔接性。二是因地制宜做精做细发展规划。由于我国各地区城镇化发展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斌   杜松朴   薛建春   孙涛  
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耦合机理,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边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耦合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1年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空间分异明显。新型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0.26提升到2021年的0.69,生态安全水平由2005年的0.26提高到2021年的0.57,公共健康水平在2021年达到0.64;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与公共健康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由2005年的0.22上升到2021年的0.62,表现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耦合协调水平较高,其余盟市较低的空间格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是制约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年均障碍度分别为17.32%、8.74%、7.33%。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和指导。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谢天成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但存在城镇化水平低、城镇规模结构与空间分布不合理、城镇功能不完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深入实施,我国城镇化进程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西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以四川省泸州市为案例,在分析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泸州市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主要思路,并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型城镇体系与格局、产业支撑、城镇功能、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构建泸州市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具体路径。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盼道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搜集北京市朝阳区相关经济数据,分析了朝阳区产业内部结构关系以及三次产业人口结构关系,探讨了朝阳区产业结构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测算了朝阳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程度。研究表明,朝阳区总体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二、一态势,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第二产业中,工业制造业产值居于第一,符合国家优先发展制造业的战略;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有力支撑了现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人口产业分布结构呈现为三、二、一态势,各产业就业人口比重逐渐趋于稳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魏人民  
1.统筹城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统筹推进城乡建设。要将人口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衔接起来,协调好人口城镇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既要防止出现"城市病",也要防止出现农村逐步衰落、"空心村"等"农村病"。为此,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要尽快在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做到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蒋仁开  张冰松  肖宇  薛翠翠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利用规划如何保障和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研究方法:专家咨询法,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不仅决定城镇的增长边界,而且也影响城镇化发展的质量;(2)土地利用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面临既要保护耕地又要保障城市发展用地的两难挑战;(3)目前的土地利用规划还不能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研究结论:(1)土地利用规划应当主动地服务城镇化发展,统筹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城镇化同步发展的需要,坚持节约集约的原则,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修改的主体、目标、任务、实施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顾晓文  王建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信息中心新型城镇化建设课题组  
1.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城镇化是一个公共化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的职责范围比较广泛,而且不断会有新的状况出现,产生出新的政府责任。要改变以行政等级确定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方式,逐步探索以常住人口为依据来调整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应清晰划分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