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14)
2023(14178)
2022(11341)
2021(10504)
2020(8724)
2019(19662)
2018(19643)
2017(37997)
2016(20944)
2015(23883)
2014(23945)
2013(23656)
2012(22253)
2011(19987)
2010(20260)
2009(19309)
2008(19098)
2007(17545)
2006(16207)
2005(14969)
作者
(60725)
(51138)
(50563)
(48544)
(32280)
(24359)
(22870)
(19613)
(19605)
(18521)
(17584)
(17019)
(16454)
(16204)
(15828)
(15577)
(14935)
(14792)
(14686)
(14617)
(13006)
(12675)
(12396)
(11830)
(11561)
(11549)
(11483)
(11325)
(10323)
(10112)
学科
(89951)
经济(89828)
(61658)
管理(56346)
(51559)
(39332)
企业(39332)
农业(34120)
方法(30443)
中国(29868)
业经(26433)
数学(25860)
数学方法(25680)
(23813)
地方(23805)
(22591)
(16491)
(16114)
(15886)
银行(15861)
(15405)
贸易(15391)
(15298)
(14959)
(14843)
(14375)
金融(14371)
环境(13951)
发展(12898)
(12875)
机构
学院(301868)
大学(298188)
(127754)
经济(124892)
管理(110995)
研究(106076)
理学(93713)
理学院(92676)
管理学(91213)
管理学院(90651)
中国(83571)
(66144)
(64346)
(62349)
科学(61670)
(53327)
中心(50455)
(50265)
农业(50162)
业大(47893)
研究所(47343)
财经(47332)
(42823)
(41198)
师范(40897)
北京(40509)
(39297)
经济学(39090)
(37606)
(37563)
基金
项目(192748)
科学(151143)
研究(147566)
基金(136980)
(118042)
国家(116867)
科学基金(99285)
社会(94835)
社会科(89376)
社会科学(89355)
(78327)
基金项目(72777)
教育(66432)
(63672)
编号(61928)
自然(59870)
自然科(58288)
自然科学(58269)
自然科学基金(57198)
资助(54299)
成果(51359)
(44023)
课题(43914)
重点(43450)
(43327)
(41088)
(39426)
国家社会(38780)
(38259)
创新(36922)
期刊
(158146)
经济(158146)
研究(96176)
中国(72072)
(69460)
农业(46626)
(46514)
学报(45840)
科学(43175)
管理(39580)
大学(36701)
(36289)
金融(36289)
教育(35878)
学学(34419)
业经(30680)
技术(25678)
财经(23920)
问题(23069)
(22616)
经济研究(22010)
(20601)
农村(16638)
(16638)
(16574)
农业经济(16038)
世界(15769)
(15056)
经济问题(15028)
资源(14614)
共检索到483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波  耿达  
日益加速的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村人口大规模、持续性向城镇迁移,基层农村文化现状呈现"空心化"与"格式化"特征:传统的基层社会关系结构逐步瓦解;农民文化需求不明确,表达机制不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内生动力不足;农村社区文化认同日益弱化;农村旧的社会结构瓦解,新的社会结构正在探索建立过程中。调查显示,农村公共文化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逐渐步入类型分化、分途发展的道路。在当前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上,推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需要设计一个社会各方力量合力参入的长效动力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维然  徐积鹏  张春玲  
农村空心化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不仅影响深远,而且还会长期存在,必须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系统解决方案。本文借助"推—拉"理论深入剖析农村空心化产生原因,辩证看待农村空心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整治农村空心化的应对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维然  徐积鹏  张春玲  
农村空心化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不仅影响深远,而且还会长期存在,必须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系统解决方案。本文借助"推—拉"理论深入剖析农村空心化产生原因,辩证看待农村空心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整治农村空心化的应对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明斗  曲峻熙  
城镇化发展中,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显,且已经严重制约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和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有效地治理与改善对于未来新型城镇化高质量运行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基于此,本文全面阐释了农村空心化的内涵及其基本表现,通过对所引发的经济社会后果及成因的深层次论证,从治理目标、治理主轴、治理保障和治理依托四大层面构建出农村空心化治理的基本框架,认为未来的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必须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开发农业新功能和新市场、弘扬本土文化并优化土地利用规划的角度全面推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信东  赵安顺  
本文针对农村城镇化问题,分析了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以及制约农村城镇化的因素,指出农村城镇化的根本在于吸纳资金,吸纳资金的关键在于适宜的社区经济发展政策和乡镇企业的充分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褚素萍  
目前"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城镇化等等,这些命题的提出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年了,但为什么一直没能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呢?这是因为它们都不具备解决问题的条件。"三农"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经济问题,一个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各种不协调因素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集中体现。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特别关注于经济结构的研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是有益的。而农村城镇化正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庚  周若依  
农村公共阅读空间构建是推动农村阅读服务转型和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路径。本文采用田野调查及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空间视角阐释农村阅读服务问题,建立空间生产、空间参与、空间获得三维度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农村公共阅读空间呈弱化特征。空间生产维度上,物理资源基本齐备,制度和文化生产相对式微;空间参与维度上,农村居民阅读参与的能力、意欲和实践“三低”,主体能动性不强;空间获得维度上,低质的功能体验、浅层的价值获得和阅读身份认同不足并存。这些特征由体制性、技术性、社会性和主体性等因素引致,需因应施策。农村公共阅读空间的优化,应以需求为本位调整空间生产逻辑,以效用拓展为目标实现空间功能复合化和布局网络化,以地方特色资源为基础形构内嵌式空间结构,以数字技术变迁为引领构建虚拟阅读空间,以内生需求激发为旨归促进村民文化资本积累。表3。参考文献43。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萌  
文化是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研究的新视角。中国城镇化进程在时间上表现出动态演进性,其动力机制也经历了由一元化、二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文化作为一种资本,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型之中,是城市发展的动力要素之一,但是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双向的过程。城市文化通过引领城市转型,提升城镇化质量;形成文化生产力,增加城镇经济张力;彰显人文精神,促进人口城镇化发展;培育文化生态,推动城镇文明发展;塑造软实力,加速城镇现代化进程等来驱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当前,提升城市文化动力,应从五个方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玉荣  
由于城市化的牵引,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造成城市人口激增农村人口急剧下降这一矛盾体,造成农村各项劳动出现停滞或者停产的重要问题。这一现象对农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秩序稳定发展都有很大影响。本文对农村空心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障碍与出路进行探讨,归纳总结出一些方法进行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吉峰  
湖北与浙江农村城镇化水平存在巨大差距。文章在构建农村城镇化动力机制体系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湖北与浙江两省共28个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结合湖北实际,围绕动力机制提出了湖北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基本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世泰  孙峰华  
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不断趋于多元化。文章分析了其推动因素和阻碍因素,以此来研究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建立动力系统结构模型,并以烟台市为例作了实证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实际,围绕动力机制提出了我国农村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涛  陈池波  
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涛  陈池波  
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规模、是否首府县域、统计口径变化、山区地形是造成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落后的二三产业无法创造充足、可持续的就业机会是县域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脱节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卫国  李裕瑞  刘彦随  
以黄淮海平原南端的郸城县为例,利用157个农户、63个村干部的问卷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资料,以及村级农业普查数据、县域遥感影像资料及各类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我国重点农区农村空心化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调控策略。研究认为:①产业空心化、基建空心化、人口空心化和宅地空心化是农村空心化的四个主要特征;②农村空心化的形成可理解为特定城乡地域系统内城乡二元制度体系作用于农村"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系统而产生的一种不良演化结果,资源禀赋与地理区位是其资源环境诱因、历史基础与社会文化是其社会经济诱因、城乡二元制度体系是其外源性制度原因,而不同维度农村空心化之间的非线性交互作用也不可忽视;③农村空心化调控的核...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蕾  
现有研究大多表明,人口空心化带来居民向心力、凝聚力衰退以及乡村社会资本瓦解等问题,使农村公共品自主供给陷入困境。然而,以留守务农居民为参照系的统计分析显示,外出务工未明显降低居民对农村公共品的参与意愿,但改变居民对不同农村公共品的偏好。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由于外出务工居民无法完全脱离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不会明显降低居民对农村公共品的参与意愿。外出务工弱化居民对农业生产的依赖程度,降低其对与农业生产相关公共品的参与意愿,但外出务工也带来家庭收入增加,带动其对与农村生活相关公共品的参与意愿。政府在积极推进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改革的同时,应充分调动外出务工居民对农村生活密切相关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