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20)
2023(11714)
2022(9331)
2021(8653)
2020(7130)
2019(16117)
2018(15877)
2017(31250)
2016(16481)
2015(18380)
2014(18224)
2013(17504)
2012(15602)
2011(13534)
2010(12954)
2009(11539)
2008(10571)
2007(8912)
2006(7471)
2005(6489)
作者
(42206)
(35492)
(35318)
(33679)
(22382)
(16752)
(16128)
(14001)
(13787)
(12293)
(11951)
(11907)
(11229)
(10976)
(10971)
(10665)
(10643)
(10248)
(10182)
(10108)
(8468)
(8421)
(8410)
(8238)
(8132)
(7984)
(7648)
(7413)
(6970)
(6854)
学科
(71578)
经济(71499)
管理(46282)
(45622)
(36244)
企业(36244)
方法(34630)
数学(31192)
数学方法(30833)
中国(19881)
(19786)
(18630)
业经(15207)
地方(13789)
农业(13675)
(12188)
(11240)
财务(11188)
财务管理(11169)
(11105)
(10892)
贸易(10887)
企业财务(10649)
(10577)
理论(10252)
技术(9857)
(9803)
环境(9762)
(9317)
金融(9314)
机构
大学(221916)
学院(220310)
(97806)
经济(96223)
管理(90227)
理学(79410)
理学院(78684)
管理学(77332)
管理学院(76923)
研究(68776)
中国(51888)
(44528)
(43661)
科学(39047)
财经(35857)
(33097)
中心(32946)
经济学(31720)
(31313)
(31151)
(30778)
业大(30432)
经济学院(28823)
研究所(28524)
(28014)
师范(27744)
财经大学(27154)
北京(26771)
(25288)
商学(24458)
基金
项目(156942)
科学(126748)
基金(118527)
研究(115488)
(102228)
国家(101432)
科学基金(89690)
社会(77812)
社会科(74034)
社会科学(74019)
基金项目(62871)
(59196)
自然(57214)
自然科(56007)
自然科学(55997)
自然科学基金(55010)
教育(53319)
(49957)
资助(47475)
编号(45822)
(35963)
成果(35155)
重点(34835)
国家社会(33603)
(33516)
(33119)
教育部(31915)
人文(31308)
创新(31044)
科研(30505)
期刊
(99308)
经济(99308)
研究(63202)
中国(37510)
(34081)
管理(33796)
学报(30441)
科学(28833)
(27714)
大学(24885)
学学(23034)
技术(20295)
教育(19988)
农业(18711)
财经(17384)
(17169)
金融(17169)
经济研究(16887)
业经(15819)
(15111)
问题(13533)
图书(12473)
技术经济(10954)
统计(10821)
理论(10193)
商业(9859)
(9780)
(9767)
财会(9557)
现代(9535)
共检索到310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魏楚  
城市消耗了中国70%的能源总量,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实现"高城镇化、低能源消耗"。未来的城镇化是否会推高居民能源需求?以往观点往往得出肯定的结论。本文基于典型事实和逻辑推理对此提出质疑,分别对基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视角的两类文献进行了综述和比较,并构建了一个融合两种研究视角的传导机制分析框架。在系统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未来三个可创新的方向:首先是融合不同学科与视角,将微观居民的用能行为置于城镇化这一动态变迁中进行研究;其次是突破数据和研究方法局限,运用微观数据和实验性方法来科学识别相关性和因果性,并进行政策影响评估;最后是结合国际化视野和规范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城镇化中的能源、环境等本土问题,并凝练形成城镇低碳化发展的"中国模式"与"中国经验"。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魏楚  
城市消耗了中国70%的能源总量,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实现"高城镇化、低能源消耗"。未来的城镇化是否会推高居民能源需求?以往观点往往得出肯定的结论。本文基于典型事实和逻辑推理对此提出质疑,分别对基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视角的两类文献进行了综述和比较,并构建了一个融合两种研究视角的传导机制分析框架。在系统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未来三个可创新的方向:首先是融合不同学科与视角,将微观居民的用能行为置于城镇化这一动态变迁中进行研究;其次是突破数据和研究方法局限,运用微观数据和实验性方法来科学识别相关性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肖哲  
文章从城市化进程产生的能源需求入手,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不同方面的影响因素对于能源消费的因素。结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历程的经验教训,文章建立了一个能源需求结构变革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按照党中央制定的能源发展战略,我们能够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发展具有特色的城市规划和能源管理措施,既重视政策的合理引导,又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使新型城镇化进程真正做到和谐和可持续的发展。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蒋团标  邓紫薇  
通过构建合理的公共财政模式实现低碳发展是财税改革的重要努力方向。文章基于2007年-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应用系统GMM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非经济性财政支出对区域低碳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口城镇化在这个过程中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受自身前期水平的影响,增加非经济性公共支出能够减少区域碳排放,该作用在西部和以胡焕庸线为分界线的东南侧地区显著,在南北对比的区域差异中不明显,但人口城镇化发挥的遮掩效应弱化了这种直接效应。基于此,应考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绿色政绩考核,注重财政支出结构对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积极应对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的绿色发展问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蒋贵凰  
加快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转型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基于文献综述,本文发现针对传统城镇化造成的城乡失调、区域差异、定位趋同、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创新能力弱等弊端,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面临着多方面的难题,这些难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战略层面的指导与长期发展中知识的积淀,区域知识战略定位也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远  龚新蜀  
利用2000-2007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城镇化、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增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镇化和财政支农对农民的增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城镇化的增收效应要大于财政支农;对不同地区而言,城镇化和财政支农在促进农民增收的能力上存在差异。城镇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西部、中部、东部;而财政支农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则表现为东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西部的特点。财政支农基本不存在对城镇化的抑制效应,在财政支农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反而有助于城镇化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城镇化和财政支农来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立伟  
新能源产业集群是生态集群、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绝大多数是可持续能源集群。新能源产业只有实现集群化发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提升新能源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对新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主要是基于钻石模型或对其的改良。新能源产业集群影响因素主要是集中在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影响因素、新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和新能源产业集群区位选择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并将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影响因素归纳为政府政策、制度安排、资本、技术、相关产业基础五个方面。对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困境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对太阳能产业集群的论述。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升级模式主要是基于政府的干预、价值链、研究合作组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翔宇  郑建明  
为从国外文献中获得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相关经验,文章利用包括Web of Science等平台在内的多种检索途径,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在归纳城镇化、信息化及二者融合内涵的基础上,探究了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的作用机理,指出信息化推动了城镇经济发展,信息化带来的产业发展是城镇化演进的重要基础,城镇化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持。最后,对国内外"两化"融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孙勇  
读者文献需求调研述评Abstract:Sincethe1980's,theinvestigationonuserdemandforliteratureresourceshasbecomeaworkwithsustainedandreasonabled...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万峰  李曼曼  
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差距量大面广,差距就是潜力,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①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日益受到领导层和学术界高度重视,城镇化投融资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专家和学者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研究,本文拟城镇化投融资的研究作一个总结,以推动我国城镇化投融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雒海潮  
城镇化质量研究始于关注城镇化内涵式发展即城镇现代化水平和城乡一体化水平,多使用综合指标测度。随着研究深入,城镇化质量的概念在不断拓展,从关注城镇现代化和城乡差距扩展到涉及城镇化推进效率、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协调发展,城镇化质量内涵不断丰富。回顾城镇化质量经验研究,其研究思路和方法在不断完善,研究对象开始涉及到不同尺度区域。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的城镇化质量提升对策涉及发展经济、创新制度、统筹城乡、改善城镇质量、社会和民生、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及完善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金石  黄城  刘方健  
文章从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模式、城镇化速度、城镇化与扩大内需、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等五个方面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文章认为,已有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启发,但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还需要理论界更为系统的研究和决策层完善顶层设计,重点解决好城镇化过程中的农地产权、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工市民化就业、金融支持和提高城镇化率等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应征  
流动人口研究是多年以来的学术热点所在,我国学术界中存在着将农民工问题"特例化"的现象。在对相关文献进行述评的基础上,以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乡城人口迁移作为对比,从四个方面提出我国的农民工现象在世界上并非很特殊:城乡间的循环流动和非完整家庭迁移模式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我国城市化水平并没有被高估;户籍制度并不是造成农民工现象的根本原因;户籍制度并未使人口流动的推、拉力失效。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贾宇彤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步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疾病健康信息的重要传播渠道,当居民获取到更多信息后会影响其就医决策。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8年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互联网对居民医疗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入选 “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后,居民门诊医疗消费显著增加21%,住院医疗消费则无显著变化,该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发现,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疾病健康信息,但信息的专业性需要更权威的医生作出解读,因此会推动居民前往更高等级医院的门诊,从而导致医疗消费增加。进一步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互联网对居民门诊消费的影响在低教育程度、农村和未患慢性病的居民中更显著。文章丰富了居民就医行为的相关研究,并强调了信息在其中的作用,这表明应该把互联网作为疾病健康信息传播的平台,重点关注处理和理解信息较弱的群体,以形成良好的就医秩序并节省医疗消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贾宇彤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步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疾病健康信息的重要传播渠道,当居民获取到更多信息后会影响其就医决策。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8年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互联网对居民医疗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入选 “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后,居民门诊医疗消费显著增加21%,住院医疗消费则无显著变化,该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发现,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疾病健康信息,但信息的专业性需要更权威的医生作出解读,因此会推动居民前往更高等级医院的门诊,从而导致医疗消费增加。进一步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互联网对居民门诊消费的影响在低教育程度、农村和未患慢性病的居民中更显著。文章丰富了居民就医行为的相关研究,并强调了信息在其中的作用,这表明应该把互联网作为疾病健康信息传播的平台,重点关注处理和理解信息较弱的群体,以形成良好的就医秩序并节省医疗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