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08)
2023(17331)
2022(14273)
2021(12884)
2020(10992)
2019(24680)
2018(24630)
2017(46790)
2016(25859)
2015(28645)
2014(28494)
2013(28239)
2012(25891)
2011(23152)
2010(23409)
2009(22208)
2008(22322)
2007(20872)
2006(18455)
2005(16625)
作者
(77116)
(64996)
(64909)
(61274)
(40976)
(31218)
(29288)
(25522)
(24379)
(23197)
(22055)
(21579)
(20652)
(20601)
(20207)
(20015)
(19904)
(19221)
(18718)
(18669)
(16477)
(15953)
(15865)
(14791)
(14753)
(14689)
(14420)
(14400)
(13278)
(13209)
学科
(107474)
经济(107342)
(100260)
管理(81877)
(81849)
企业(81849)
(48604)
方法(45881)
数学(36706)
数学方法(36432)
业经(34497)
(32043)
农业(31941)
中国(30375)
(22588)
技术(22390)
(22000)
财务(21974)
财务管理(21938)
企业财务(20786)
(20688)
贸易(20677)
地方(20667)
(20108)
(19915)
理论(18189)
(17790)
(17765)
(16962)
(16663)
机构
学院(376398)
大学(369810)
(155326)
经济(152268)
管理(145601)
理学(125345)
研究(124900)
理学院(124019)
管理学(122096)
管理学院(121410)
中国(96875)
(84224)
科学(78883)
(77393)
(70018)
农业(65702)
(65146)
业大(63897)
(59757)
研究所(59192)
中心(58489)
财经(55619)
(50482)
北京(47769)
经济学(46697)
(46587)
(46111)
师范(45537)
(43689)
经济学院(42479)
基金
项目(249182)
科学(195587)
基金(179556)
研究(178930)
(158389)
国家(156865)
科学基金(133755)
社会(114826)
社会科(108518)
社会科学(108484)
(101276)
基金项目(96045)
自然(86827)
自然科(84871)
自然科学(84843)
(83577)
自然科学基金(83414)
教育(80755)
编号(72175)
资助(71051)
成果(57232)
(56738)
重点(56121)
(55441)
(54275)
(52344)
创新(52304)
课题(49678)
科研(47750)
国家社会(47202)
期刊
(178874)
经济(178874)
研究(104050)
(83092)
中国(76614)
学报(64552)
科学(58645)
(56450)
农业(55673)
管理(55054)
大学(48373)
学学(46206)
(36412)
金融(36412)
教育(35380)
业经(35303)
技术(32507)
(30566)
财经(27717)
经济研究(26830)
问题(24552)
(23918)
技术经济(20884)
(20678)
科技(19371)
世界(18444)
商业(18383)
现代(17539)
(17500)
业大(17200)
共检索到561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峰  周剑南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对河北省城镇化中农民再就业与创业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丹  汪少良  张藕香  
本文在对安徽省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项Logistic模型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培训状况、保险状况、居住地到城镇的距离等因素对失地农民再就业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具有负向影响;土地补偿款的理性消费对失地农民再就业中的自主创业人员具有正向影响,而非理性消费则相反。最后,文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晓瑞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失地农民逐步增加,面临着再就业的挑战,职业教育培训成为失地农民适应新环境的重要途径,而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还存在失地农民培训意识不足、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主体单一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从强化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强化企业参与责任感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优化失地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禹四明  
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民转型和城市化进程,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群众路线,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有利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失地农民群体规模越来越大,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迫在眉睫。在转变观念、创新理念的基础上,还权赋能,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既是解决好失地农民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纪江  孔祥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农民失地问题越来越突出。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失地的必然性,估计全国农民每年会因城镇化而失去400万亩土地。农民失地问题的产生来自土地向外部转移过程中对农民利益的侵害,主要表现为粮食安全和“三无农民”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民失地问题应该遵循的原则,如粮食安全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和法治公开原则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震  张玉洁  
本文以转移至江苏省南京市的农村劳动力为调查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选择不同迁移模式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对总体样本和男性样本选择家庭迁移都具有正向的影响,家庭总人口数和家庭类型对迁移模式的选择无显著影响,学龄子女数是对农民选择家庭迁移具有重要影响的家庭特征因素,尤其是对女性样本来说,有学龄子女的农民更倾向于选择家庭迁移;已迁移时间和迁移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选择家庭迁移具有正向的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燕  
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主题。调查发现,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总体较高,但从内生性因素分析,发现农民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的缺乏是导致其市民化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应加大职业教育培训以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加大宣传,激发市民化培训主动性;政府投入,保证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公益性;基于需要,增强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鹏  
新疆农牧民主要从事传统农牧业,富余农牧民劳动转移的规模小,收入低,原因在于新疆工业化与城镇化非均衡进展,工业经济结构超前性与就业结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进程。新疆应当调整经济结构,实行就业优先的工业化路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以提高城镇化水平,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农牧民劳动力转移数量和收入水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宇琪  
我国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大中型城市普遍存在着"招工难"与农民工"就业难"并存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农民工用工现状的调查,试图对城镇化进程中企业"招工难"与农民工"就业难"并存的社会现象做出解释,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霍红梅  戴蓬军  
农民的道德选择是其个人利益最大化权衡的结果,本文对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影响农民道德选择的社会道德资源的存量、农民综合素质、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幅度等诸多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应该通过采取完善法律法规、提高科技支农力度等的有效措施,营造一个道德成本较低而败德成本高昂的经济社会环境,从而引导农民正确地进行道德选择,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晓慧  
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在大幅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出现了因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而出现的失地农民,而非农就业创业则是解决失地农民出路的便捷通道,既可以满足失地农民就业创业需求,也有利于失地农民快速融入城镇生活。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其根本是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培训,以满足于其城镇就业创业的基本需求。本文通过探讨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需求,进而在分析失地农民就业培训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五点可行性对策和建议,以期加快失地农民城镇就业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翌琳  张心雨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本文基于中国CGSS微观调查数据,利用逻辑回归、逐步回归、随机森林等方法对农民进城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民进城定居意愿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的限制,而不是政策方面的阻碍,在流向上,县级市和小城镇是农民进城定居的首选。从个体来看,家庭收入越高、越年轻、教育程度越高、所在村务农氛围较弱、所在村生活更加便利以及西北地区的农民进城定居意愿更强烈。从政策角度,应统筹城乡发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有序推进就近城镇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艳  张丽军  张默  李悦  郭思思  杨赫岩  
通过对辽宁省法库县、昌图县农村家庭的调研,分析了农村学龄子女就学地点选择的现状及影响其就学地点选择的因素。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在城镇有无购房、夫妻双方是否同在外打工、子女年龄、就读年级、上学距离、上学成本、收费情况等因素对其子女就学地点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上学成本、子女就读年级等因素的影响尤为显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晖  温作民  李丰  
论文基于苏州市高新区东渚镇的调研数据,运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实证分析失地农民雇佣就业、创业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再就业培训、家庭非农劳动收入等对失地农民就业,包括被雇佣和自主创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年龄、拆迁收入等变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适量的拆迁补偿相对而言能够促进失地农民的创业活动。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就业培训体系、社会保障体制、扶持失地农民创业及探索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金发放模式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梅  
农民工在城镇稳定就业是推进"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普遍存在缺乏安全性、保障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影响农民工在城市稳定就业的因素很多,既有宏观经济变化因素,也有农民工自身因素和用工单位因素,但关键还在于政府的改革落后于发展,以及政府对就业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因此,应在社会系统整体原理指导下,运用综合和配套改革思路解决农民工稳定就业问题及其市民化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