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37)
- 2023(12639)
- 2022(10372)
- 2021(9534)
- 2020(8093)
- 2019(18414)
- 2018(18526)
- 2017(35832)
- 2016(20189)
- 2015(23117)
- 2014(23685)
- 2013(23014)
- 2012(21768)
- 2011(19570)
- 2010(20084)
- 2009(18905)
- 2008(19057)
- 2007(17864)
- 2006(15796)
- 2005(14367)
- 学科
- 济(80683)
- 经济(80583)
- 管理(57055)
- 业(53922)
- 企(42668)
- 企业(42668)
- 方法(33274)
- 数学(28694)
- 数学方法(28288)
- 农(26596)
- 中国(24500)
- 财(22041)
- 制(18562)
- 业经(18400)
- 学(18397)
- 地方(17387)
- 农业(16899)
- 贸(15776)
- 贸易(15770)
- 易(15306)
- 银(14562)
- 银行(14522)
- 理论(13880)
- 行(13870)
- 策(13747)
- 融(13345)
- 金融(13337)
- 体(13268)
- 务(12512)
- 财务(12460)
- 机构
- 学院(293849)
- 大学(293004)
- 济(117541)
- 经济(114655)
- 管理(107335)
- 研究(103554)
- 理学(90609)
- 理学院(89573)
- 管理学(87743)
- 管理学院(87204)
- 中国(79159)
- 科学(64577)
- 京(63319)
- 财(56955)
- 农(56072)
- 所(54360)
- 研究所(48989)
- 江(48391)
- 中心(48188)
- 业大(45316)
- 农业(44237)
- 财经(43616)
- 范(40282)
- 北京(40032)
- 师范(39816)
- 经(39283)
- 州(37793)
- 院(36902)
- 经济学(35484)
- 技术(33574)
- 基金
- 项目(186237)
- 科学(144292)
- 研究(137067)
- 基金(131509)
- 家(114866)
- 国家(113853)
- 科学基金(95648)
- 社会(83841)
- 社会科(79150)
- 社会科学(79126)
- 省(74131)
- 基金项目(68331)
- 教育(63854)
- 划(62398)
- 自然(61078)
- 自然科(59628)
- 自然科学(59609)
- 自然科学基金(58511)
- 编号(58160)
- 资助(54799)
- 成果(49548)
- 重点(42291)
- 课题(41181)
- 部(40823)
- 发(40761)
- 创(37618)
- 科研(35357)
- 创新(35203)
- 性(35090)
- 项目编号(34677)
- 期刊
- 济(137921)
- 经济(137921)
- 研究(88642)
- 中国(63661)
- 农(52811)
- 学报(49339)
- 财(45173)
- 科学(43315)
- 管理(39283)
- 教育(37132)
- 大学(36808)
- 农业(35037)
- 学学(34463)
- 融(30370)
- 金融(30370)
- 技术(26467)
- 业经(23288)
- 财经(21836)
- 经济研究(21645)
- 经(18834)
- 问题(18582)
- 业(18303)
- 版(15559)
- 图书(15494)
- 贸(15326)
- 技术经济(14396)
- 统计(14113)
- 理论(13875)
- 现代(13220)
- 国际(13139)
共检索到456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牛文学
城镇化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同时也是个复杂的社会适应系统。微观个体行为存在个体和群体两个层次特性,在群体行为中,存在羊群效应和放大循环效应,城镇化就是对该行为的聚集并固化。在个体层面,个体决策依据是利益最大化原则,追逐选择城镇化进程中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教育投资及教育效率、工作年限、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经济收益和闲暇时间等因素影响了个体选择的效用程度,特别是教育投入是个体转变生活方式的关键因素,减少教育投入与未来收益的预期落差是增强教育投入信心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广超 钱大胜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必然过程,城镇化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民生存环境,是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社会问题,它是一个影响极为深广的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客观上是有利于社会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镇化进程中,我们毋庸置疑需要面对城镇化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土地问题。
关键词:
城镇化 土地流转 土地整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耀春
我国的城乡差距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 ,农民收入由于消费增长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城镇化水平低 ,城乡结构不合理 ,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今后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第二、三产业以两倍于第一产业的速度增长 ,农业部门份额将进一步大幅度下降 ,到 2 0 15年农业部门份额将下降到约为目前的一半。因此 ,加快推进城镇化 ,对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推动我国城镇化宜从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入手 :改革土地管理制度 ,推进不同类型城镇的协调发展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推进福利市场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洁 夏显力
本文基于2015年陕西省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个体响应,采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从个体及家庭、认知与行为反应、农地流转与财产处置、政策需求4个维度研究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个体响应程度较高,对就近城镇化持支持、无所谓和反对态度的分别占81.8%、14.5%和3.7%。这种个体响应差异主要是职业、文化程度、生活满意程度、城镇化发展受益程度和转入耕地情况等因素导致的。基于以上发现,结合国家就近城镇化的战略目标,本文提出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方面政策的认知度、加大农业转移人口技能培训继而增强个体就近进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博 许海霞 王哲
本文首先阐述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接着构建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数理模型,对我国西部12个省份2002-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影响系数为10.99618,城镇化通过科教支出增加和人口教育程度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最后,文章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影响机理 区域差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满财 胡松雨
民生是当今中国社会最热门的话题,民生财政是新时期中国财政建设的重要战略转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财政战略措施,是中国经济保持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民生财政要积极发挥经济职能,从财政支出上保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要发挥财政的社会调节职能,优化、调配社会资源与资金,确保财政支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民生上。要从政策上引导与优化新城镇化建设的财政体系;从机制上完善对新型城镇化的投入;从服务上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民生 民生财政 新型城镇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方辉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基于中国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城镇化创造国内需求的机理是:城镇化推动城镇建设从而创造投资需求;城镇化引发消费升级从而创造消费需求;城镇化推动产业升级从而扩充市场需求;城镇化促进郊区转型从而形成新的市场需求;城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从而扩大农村需求。推进城镇化既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也要遵循世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结合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实施新型的城镇化战略,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城镇化 创造需求 机理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耀先
在阐述今后15年中国城镇化面临的就业和收入差距、资源和环境、区域发展、政府管治等四大挑战之后,分析了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0.6、0.8、1.0和1.2个百分点的4种态势。如按1978-2002年城镇年均提供636万人就业考虑,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不宜超过0.7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2005年上半年城镇安排595万人就业,则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也是可行的。但是,对于所有4种态势,土地短缺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最后就可持续城镇化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①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②贯彻落实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③高效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
中国 城镇化 态势 可持续 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丽萍 杨筠
通过对西部不同规模等级城镇进程分析,指出西部规模等级城镇的内部结构失衡现状,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方面分析失衡的原因,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不同规模城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部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性较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用地规模弹性系数较高,远远超过合理范围,应重视集约用地,改变目前"摊大饼"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产城互动、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协调 西部地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彦普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河南农村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尽管河南农村拥有巨大的生物质能源,但家庭联产承包的小农业生产模式限制了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水平,导致丰富的生物质能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随着农户承包的土地的流转,将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也为河南农村能源发展带来良好契机。抓住机遇,有效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将为河南新农村建设提供持续发展的能源保障。
关键词:
河南 城镇化 能源问题 对策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奚惠娟
图书馆发展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是城镇化的重要内容。自21世纪以来,东莞地区在城市文化战略发展的不同阶段颁布了一系列的图书馆政策。其政策在内容方面注意将国际先进模式与地区实际相结合,贯彻落实图书馆建设发展的体系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如区域图书馆管理模式需继续完善,图书馆政策需从行政规划向行政法规推进,制定政策之前应进行广泛的需求调研,建立科学严谨的项目实施效益指标等。
关键词:
图书馆政策 城镇化 东莞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军
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是农村城镇化进程顺利进行的两个基本条件。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又是相辅相成的 ,但由于中国的国情所致 ,二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 ,影响城镇化的实现。为此 ,作者从多角度提出了解决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 农村工业化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任行伟 贾敬全
城镇化是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的过程中,这二者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文章基于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六省在这一时期的城镇化推进对商品房价格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政府在城镇化的推动过程中应该从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土地等"要素驱动"和大量投资形成的"投资驱动"向依靠技术进步推动的"创新驱动"转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晓聪 郑红玲
自中央提出"小城镇带动大经济"战略以来,城镇化建设逐步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层级。城镇化发展可以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激发潜在消费需求、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等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我国中部六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与基础材料生产基地,依靠10%的人口创造出近20%的GDP,城镇化发展功不可没。但随着我国中部六省的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二次关系拐点的逐步接近,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进入新的轨道,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已不利于中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行城镇化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如何通过对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使拐点向前推移,探索经济增长新路径是解决当前中部六省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中部六省 多元线性回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小敏 陈多长
文章通过对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和城镇人口增长情况的分析,发现当前中国的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基于对推动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利用2000—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分权、土地财政、商品房价格上涨和政绩考核是推动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主要因素。文章建议政府应从土地征用制度和地方税制改革两个方面来改善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