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72)
2023(15162)
2022(12445)
2021(11241)
2020(9499)
2019(21660)
2018(21449)
2017(42237)
2016(22828)
2015(26025)
2014(26348)
2013(26516)
2012(25096)
2011(22915)
2010(23302)
2009(21784)
2008(21723)
2007(19975)
2006(17881)
2005(16356)
作者
(68644)
(57943)
(57626)
(54565)
(36432)
(27764)
(26122)
(22642)
(21965)
(20786)
(19695)
(19201)
(18417)
(18316)
(18032)
(17778)
(17357)
(16919)
(16637)
(16512)
(14646)
(14484)
(14314)
(13261)
(13157)
(13036)
(12994)
(12849)
(11824)
(11621)
学科
(113048)
经济(112936)
(70099)
管理(60135)
(49320)
(47024)
企业(47024)
方法(44308)
数学(39000)
数学方法(38748)
农业(32684)
中国(32335)
地方(29150)
业经(27553)
(24034)
(20458)
(19888)
(19799)
贸易(19787)
(19092)
(17770)
(17434)
银行(17397)
(16993)
金融(16991)
(16741)
技术(16185)
环境(15267)
地方经济(15230)
产业(15224)
机构
学院(341731)
大学(338423)
(148609)
经济(145594)
管理(129063)
研究(120759)
理学(110483)
理学院(109216)
管理学(107534)
管理学院(106898)
中国(92718)
(73411)
科学(72292)
(71782)
(66187)
(62219)
农业(56534)
中心(56145)
研究所(55951)
(54427)
业大(54218)
财经(51975)
(47170)
(45811)
经济学(45614)
北京(45382)
师范(45374)
(42917)
(42335)
经济学院(41321)
基金
项目(220518)
科学(173735)
研究(163461)
基金(158783)
(137578)
国家(136311)
科学基金(116221)
社会(105622)
社会科(99916)
社会科学(99890)
(87962)
基金项目(84251)
教育(73777)
(72798)
自然(72098)
自然科(70400)
自然科学(70382)
自然科学基金(69155)
编号(67328)
资助(64302)
成果(54613)
(53564)
重点(49700)
(49409)
课题(46723)
(45763)
发展(43713)
国家社会(43710)
(43029)
创新(42803)
期刊
(174735)
经济(174735)
研究(102529)
(74118)
中国(73108)
学报(53141)
科学(50112)
农业(49744)
(49461)
管理(44891)
大学(40775)
学学(38555)
(37688)
金融(37688)
教育(35516)
业经(33705)
技术(29512)
经济研究(26478)
财经(26111)
(25061)
问题(24899)
(22516)
世界(18420)
技术经济(18214)
(17559)
(17310)
商业(16896)
经济问题(16722)
农村(16215)
(16215)
共检索到526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丽琴  辛尧  
本文以河北省1990-2012年数据为样本空间,依次经过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得出河北省城镇化发展与非农产业结构存在长期同向协整而短期反向抑制的不同关系,并通过对实证结果进行探讨,提出完善制度安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增加科技教育投入等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姬军荣  
农村城镇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产业集聚是推动农村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与动力。文章从工业集聚与服务业集聚对农村城镇化影响程度的视角,通过构建相关指标与计量模型,引入产业结构熵数指标,进行数据处理与回归分析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文章最后认为,工业集聚是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动力;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是推进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服务业集聚对提升农村城镇化质量有重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为杰  谭树心  
在城镇化进程中,非农业产业发展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例,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非农产业发展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增加有助于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水平提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为杰  谭树心  
在城镇化进程中,非农业产业发展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例,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非农产业发展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增加有助于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水平提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浩  王晓玲  
用1998-2013年资源枯竭型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非农产业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显示:经济增长、非农产业均促进了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的发展;控制变量中,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科技水平也有利于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的发展,劳动投入虽对人口城镇化有正影响,但与空间城镇化呈负相关;经济制度对人口城镇化的负影响不显著,但阻碍了空间城镇化的发展。从空间差异来看,除东北地区影响不显著外,经济增长对其它区域的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除西部地区外,非农产业也极大地促进了其它区域的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的发展;同时物质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农村非农产业与小城镇建设发展政策》课题组  
一、引导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 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有利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更多地转化农业剩余劳动力。我国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扩大的大规模的民工流动、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等现象都与它直接相关。 1985年以来,平均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1000万人左右,乡镇企业等非农产业平均每年吸纳400万~500万人,滞留在农业的每年增加500万~600万人。这表明农业剩余劳动力今后还将在目前1.7亿人的基础上继续增加,这相当于全国517个城市的城区人口总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游宏炳  
一、问题的提出 引导农村非农产业相对集中、连片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问题,是针对我国农村发展的实践而提出来的。非农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是这个规律在我国表现得不明显,城镇发展水平并没有随非农产业的发展而提高。就全国来说,国民生产总值中非农产值所占比重由解放初期的40%左右,上升到1992年的75%左右,但80%的人口在农村的格局几十年来没有改变;就农村来说,农村社会总产值中非农产值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30%上升到1992年的60%,但分散居住自然村落的人口不但没有减少,而且年年增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史育龙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孔杰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老工业城市山东省淄博市为例,探讨其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因素。本文在分析第二、三产业对淄博市城镇化进程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法构建了回归模型,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第二、三产业对淄博市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程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希果  梁彭勇  
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1978~2003年工业集聚与非农产业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同互动关系;(2)非农产业就业是影响我国工业集聚的重要原因,而工业集聚没有带动就业非农化;(3)我国地区政府的就业政策加快了非农化进程,引起了非农化过程中的工业集聚效应;(4)我国城市对工业的承受能力较弱;(5)我国的工业集聚只引起了产业产值变化,并没有过多地改变产业就业结构,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差,没有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今后的工业化战略应当更加重视就业问题的解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傅超  刘彦随  
我国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量远大于人均总建设用地量,存在"两栖占地"现象。文章构建了土地利用非农化指数(LUNI)和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LPUH)两个指标,刻画我国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利用非农化的关系;采用2000和2009年各省人口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测算省际人口城镇化率(PUI)和土地利用非农化指数(LUNI);利用SPSS软件分析LUNI和PUI之间的相关性,对省际2009年PUI、LUNI、LPUH数据进行了多因素快速聚类分析;运用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系数进行各省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LPUH)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0年和2009年LUNI与PU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8和0.686,相关性下降;5个聚类类型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形成5个地域类型区;空间自相关分析也显示LPUH热点区的存在。进一步讨论了导致城镇化和土地利用协调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因素,提出了以健康城镇化为导向的协调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青山,尹相飞,梅林,祁学文  
通过建立反映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将东北区36个地市级行政地域单元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并结合各地人口城市化水平,根据人口城市化与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作用机理,将人口城市化对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响应关系划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区域,以此对人口城市化与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响应关系进行评价与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婷  李小建  
文章采用1995~2005年的相关数据,通过使用基尼系数和赛尔指数这两种计算地区差异的方法,得出了一致性的结论:目前全国农区的经济差异虽然仍在不断扩大,但扩大的幅度有所减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农村产业分化与农业生产社会化研究课题组  
该文在论述我国非农产业发展总体特征基础上,从静态和动态两种趋势上分析了山西非农产业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倪超军  
本文以城镇化与工业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根据1998-2011年数据,利用VAR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与工业经济发展的互促作用不是很明显,但工业经济发展对于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要弱于城镇化对于工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长期看,工业经济发展对于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率为14.44%,城镇化发展对于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20.0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