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66)
2023(11255)
2022(9314)
2021(8462)
2020(7379)
2019(17271)
2018(17349)
2017(34087)
2016(18922)
2015(21885)
2014(22155)
2013(21790)
2012(19759)
2011(17762)
2010(18105)
2009(16996)
2008(16860)
2007(15250)
2006(13293)
2005(11927)
作者
(56561)
(47432)
(47373)
(45186)
(29746)
(22728)
(21611)
(18666)
(17897)
(16955)
(15903)
(15890)
(15224)
(15075)
(14763)
(14700)
(14436)
(14054)
(13721)
(13588)
(11889)
(11864)
(11754)
(10793)
(10777)
(10672)
(10537)
(10453)
(9672)
(9557)
学科
(85341)
经济(85263)
管理(53769)
(53415)
方法(42906)
(42462)
企业(42462)
数学(38740)
数学方法(38135)
(24470)
中国(21707)
(19389)
业经(17957)
(16451)
地方(16385)
农业(15890)
(14544)
贸易(14538)
(14067)
(13988)
理论(13217)
(11906)
财务(11858)
财务管理(11829)
(11828)
(11446)
技术(11430)
环境(11429)
银行(11413)
企业财务(11163)
机构
学院(278138)
大学(277077)
(114419)
经济(112047)
管理(107121)
理学(93053)
研究(92382)
理学院(92035)
管理学(89964)
管理学院(89493)
中国(68919)
科学(58715)
(58518)
(52803)
(49841)
(48073)
业大(44892)
研究所(43949)
中心(42440)
(42357)
农业(41695)
财经(40251)
(36516)
北京(36402)
(35781)
师范(35393)
经济学(35289)
(33446)
(32613)
经济学院(31949)
基金
项目(186470)
科学(146237)
基金(134637)
研究(132556)
(118323)
国家(117404)
科学基金(100208)
社会(83690)
社会科(79332)
社会科学(79306)
(74353)
基金项目(70895)
自然(66053)
自然科(64585)
自然科学(64570)
自然科学基金(63403)
教育(62456)
(62392)
资助(56571)
编号(54169)
成果(43088)
重点(42507)
(41144)
(40240)
(38561)
课题(37695)
科研(36130)
创新(36077)
教育部(34914)
计划(34704)
期刊
(121860)
经济(121860)
研究(75935)
中国(52782)
(48298)
学报(45518)
科学(41846)
(38878)
管理(37757)
大学(34103)
农业(32753)
学学(32236)
教育(29070)
技术(26402)
(22248)
金融(22248)
业经(20966)
经济研究(19930)
财经(19778)
(18397)
(17009)
问题(16959)
统计(16595)
技术经济(15256)
(15102)
(14091)
决策(13715)
商业(13412)
科技(12425)
资源(12387)
共检索到400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章乐  郑循刚  
目的: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我国城镇化率也在持续提升并已在2011年突破了50%,然而在两者不断增长的背后却隐含着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文章利用我国1991~2014年城镇化率和主要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变量间的多项检验后,构建了VAR模型,并对城镇化和粮食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等。分析结果认为:城镇化和粮食生产效率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中,城镇化对粮食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该影响作用随着时间的增加效果减缓;粮食生产效率对城镇化的影响作用呈现先负后正的波动状态。结论:结合我国实际政策背景和理论环境进行了进一步深入剖析,造成该结果的深层原因主要是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户籍制度、农业经营规模、先进科学技术等要素,最后分别从城镇、农业和政府3个视角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章乐  郑循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锋正  刘新平  刘向晖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耕地硬约束对城镇化与粮食生产形成了巨大挑战,劳动力需求和食品需求结构的变化,以及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等对粮食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直接关系到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的协调发展。基于此,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守住耕地"红线",提高土地利用率;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树立现代粮食安全理念,保障粮食供需平衡。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丽平  王雅鹏  何可  
中国粮食生产虽然实现了"十一连增",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危机,如何在实现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又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当下中国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本文利用2002-2011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环境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城镇化、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对粮食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对粮食环境技术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粮食环境技术效率会下降0.38%;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对粮食环境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影响力度很小,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每提高1%,粮食环境技术效率仅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晓昀  辛贤  
本文应用动态线性模型理论,对中国粮食生产数据建立动态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应用卡尔曼递推公式进行递推计算,同时将结果与普通最小二乘法结果进行比较以说明该方法的优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欣  吴佩林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而粮食安全是"新四化"实现的基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1997年以来,城镇化增速始终保持在2.5%以上,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可能从粮食生产投入要素、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影响粮食生产。文章定性分析了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构建多维中介变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快速城镇化进程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快速城镇化进程会使得耕地面积、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和种植业的比重显著下降,但只有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是城镇化率与粮食产量之间的显著中介变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丽平  李邦熹  王雅鹏  何可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节约和合理利用粮食生产水土资源,促进城镇化与粮食生产水土资源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和重要的问题。文章在对我国1998—2013年城镇化和粮食生产水土资源发展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函数,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我国以及各功能区城镇化和粮食生产水土资源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和比较。结论表明:1从时序上来看,我国城镇化与粮食生产水土资源的耦合协调值一直维持在0.41~0.46之间,耦合协调状况不是很理想,各功能区都面临着"濒临失调";2从空间上来看,我国各功能区城镇化与粮食生产水土资源的耦合协调度存在省际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玲  周玉玺  
[目的]提高粮食用水效率是降低农业用水规模、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测度中国31个省(市区)的粮食用水效率,揭示了其时间演变规律与空间分异特征。[方法]以中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样本,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05年、2010年与2015年的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进行静态分析和评价,揭示各省(市区)粮食生产水资源投入松弛量,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差异特征;其次,采用各省(市区) 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水资源全要素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变趋势。[结果]中国大多数省(市区)粮食生产用水效率随着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是影响用水效率的关键因素;多数省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近50%的省份粮食生产用水存在冗余,应适当减少粮食生产用水量;从区域分布特征来看,中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空间分布有关,与区域水资源丰沛程度负相关。[结论]国家应加大对粮食灌溉设施的技术投资,因地制宜优化粮食生产空间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福夺  杨兴洪  
为了弄清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粮食生产到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文章以1994—2013年20年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模型进行相关检验,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并没有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会对粮食安全生产造成负面影响,相反二者之间还存在着长效的均衡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悦  漆雁斌  
[目的]以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为促进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的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方法]基于2003—2014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测度粮食生产技术效率,通过面板Tobit模型分析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我国各主产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差异性,"完全有效型"的省份只有吉林、内蒙古和黑龙江,其他省份在纯技术效率或规模效率并未达到最优状态;人口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呈现"倒U型"的影响关系;土地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反向影响;经济城镇化有利于促进技术效率的提升,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种植结构的变化,对粮食生产又有负向影响;城镇化进程中工业废水的排放不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结论]粮食安全是我国的重要议题,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外流、耕地面积锐减、资源环境压力可能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针对性制定相应政策促进城镇化和粮食生产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月  孔祥斌  张安录  张雪靓  祁凌云  
从耕地利用角度对影响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应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Lmdi)将影响1980—2010年我国省域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分为粮食单产、复种指数、耕地面积和粮作比例;对粮食生产及其分解因素的统计指标在省级层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22 592.3万t,粮食生产格局重心由南重北轻逐渐演变为北重南轻;4个因素中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变化起到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增产作用逐年降低,并被复种指数和粮作比例所替代;耕地面积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全国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军伟  张锦华  吴方卫  
粮食生产中化肥施用量提高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要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首先要理清化肥施用的影响因素。利用空间Durbin模型(SDM),设置邻接空间、地理距离、经济空间三种权重矩阵,采用Spatial Regression ModelPartial Derivatives方法,以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我国化肥施用强度分布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化肥施用强度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依赖性;(2)劳动力投入、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化肥的销售价格对化肥投入存在抑制作用,粮食销售价格、各省经济发达程度、农民的文化水平对化肥投入存在促进作用;(3)未来我国化肥减量的压力比较大,压力主要在粮食主产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楚杰  李晓云  聂媛  
随着水资源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水资源约束下的粮食安全问题也愈发受到关注。为更加清晰地认识粮食生产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文章首先对全国粮食产量与水资源总量进行了时空分布分析,其次运用重心模型从全国和区域层面对1999—2018年粮食生产重心与水资源重心的演变趋势、时空耦合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粮食生产重心在1999—2018年间整体上向东北方向移动了238.78 km,在全国和区域层面均出现了北移的趋势;我国水资源重心始终位于粮食生产重心西南方向,移动范围不大。2)从全国层面看,研究期间粮食生产与水资源双要素重心的空间距离增加,整体上空间重叠性下降,但近几年空间距离增加趋势趋于平缓;双要素重心的变动一致性指数均值为-0.06,呈较不匹配状态,但2014—2018年间指数均值为0.14,耦合性略有增强。3)从区域层面看,结合双要素重心的空间距离与变动一致性指数,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时空耦合程度较强,西北地区较弱。通过合理规划粮食生产与水资源利用格局、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等途径,有利于缓解粮食生产与水资源之间的紧张形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钰  陈博文  
本文以小麦、稻谷、玉米三大主粮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粮食价差波动与我国粮食进口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粮食价差是当前我国粮食进口的影响因素;尤其是价差的扩大会刺激粮食进口需求大幅增长;我国粮食进口不能显著影响国际粮食市场价格。鉴于此,我国要加强对国际粮价监测,不断推进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构建确保国内产业安全的进口防御体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钰  陈博文  
本文以小麦、稻谷、玉米三大主粮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粮食价差波动与我国粮食进口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粮食价差是当前我国粮食进口的影响因素;尤其是价差的扩大会刺激粮食进口需求大幅增长;我国粮食进口不能显著影响国际粮食市场价格。鉴于此,我国要加强对国际粮价监测,不断推进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构建确保国内产业安全的进口防御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