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04)
2023(20302)
2022(17151)
2021(15897)
2020(13462)
2019(31060)
2018(31042)
2017(59420)
2016(32560)
2015(37004)
2014(37366)
2013(37034)
2012(34438)
2011(31042)
2010(31207)
2009(28713)
2008(28383)
2007(25429)
2006(22428)
2005(20177)
作者
(96801)
(80905)
(80235)
(76531)
(51406)
(38941)
(36703)
(31838)
(30860)
(29120)
(27417)
(27255)
(25863)
(25639)
(25025)
(24976)
(24412)
(23984)
(23208)
(23153)
(20141)
(20093)
(19824)
(18549)
(18128)
(18073)
(18029)
(17919)
(16460)
(16165)
学科
(138239)
经济(138084)
管理(91800)
(89163)
(71928)
企业(71928)
方法(59877)
数学(51890)
数学方法(51225)
(39476)
中国(39280)
地方(33478)
(33156)
业经(31169)
(30121)
农业(26473)
(25044)
(24751)
贸易(24735)
(23880)
理论(21918)
(21358)
银行(21290)
(21142)
环境(20982)
(20683)
金融(20679)
技术(20539)
(20343)
(20273)
机构
大学(468400)
学院(467044)
(185555)
经济(181301)
管理(180591)
研究(161264)
理学(155190)
理学院(153346)
管理学(150371)
管理学院(149533)
中国(120520)
科学(101818)
(101533)
(84929)
(82837)
(82577)
研究所(75307)
中心(73750)
业大(72297)
(71658)
财经(67232)
农业(64477)
北京(64451)
(63719)
师范(63079)
(60960)
(58404)
(58020)
经济学(55150)
师范大学(50891)
基金
项目(314168)
科学(245415)
研究(227089)
基金(225295)
(197138)
国家(195446)
科学基金(166812)
社会(141140)
社会科(133564)
社会科学(133526)
(124506)
基金项目(119491)
自然(109511)
自然科(106950)
自然科学(106918)
教育(104992)
自然科学基金(104945)
(104594)
资助(93354)
编号(93324)
成果(75988)
重点(70747)
(69232)
(68438)
课题(65177)
(64356)
科研(60185)
创新(60107)
教育部(58077)
大学(57762)
期刊
(208839)
经济(208839)
研究(137356)
中国(95905)
学报(77231)
(75761)
科学(70309)
管理(66251)
(65117)
大学(57947)
教育(54453)
学学(54317)
农业(51650)
技术(42386)
(42213)
金融(42213)
业经(35403)
经济研究(32517)
财经(32424)
问题(28105)
(27702)
(27042)
图书(25556)
技术经济(23172)
(22672)
科技(22244)
理论(22087)
统计(21600)
资源(21352)
商业(21126)
共检索到701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忠暖  江锦  曾舜英  
运用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对1994,2003,2012年广东省各地级市城镇化与交通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借鉴物理耦合协调概念建立协调发展指数,对广东省域城镇化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4—2012年间广东省城镇化加速发展,内部差异呈缩小趋势,珠三角为当前城镇化高值区,粤西为城镇化高速发展区,粤北为城镇化塌陷区;广东交通系统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内部差异增大,粤东地区交通发展始终处于落后地位;各地级市城镇化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状况不断改善,但以低层次协调发展为主,城镇化与交通系统两者的关系由20世纪90年代的城镇化滞后转变为现阶段的交通滞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海锋  卢阳禄  李波  胡月明  刘轶伦  
本文基于最新国家政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要求,建立由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诸因素构成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GIS空间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对2004-2013年广东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时空格局以及障碍因子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海锋  卢阳禄  李波  胡月明  刘轶伦  
本文基于最新国家政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要求,建立由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诸因素构成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GIS空间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对2004-2013年广东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时空格局以及障碍因子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卢阳禄  王红梅  胡月明  刘光盛  程迎轩  肖雄  
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协调发展、重心迁移等模型,以广东省为实证,揭示两者间协调发展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呈较强正相关,本质上属互促共进关系,但受发展阶段和地区差异影响,两者间仍存在矛盾;户籍城镇化率是协调发展等级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后者随前者同向变化;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协调发展等级较高,协调发展类型对经济实力依赖较小,主要受产业结构、耕地资源禀赋等影响;协调发展度重心大体向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的地理空间转移;促进协调发展应结合地区特色及所处协调阶段,采取差异化创新驱动发展策略,注重加大农业机械投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斌  刘慧子  
在界定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因子分析法对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进而利用耦合度模型对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将其划分为拮抗、磨合和协调三大阶段、9类状态。最后以陕西省1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对陕西省各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并为其他地区的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长海  刘梦岩  
城镇化与工业化只有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进步。保定市城镇化与工业化已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仍较低。通过测度得出:保定市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虽近些年滞后状况有所缓解,但滞后态势依然未发生根本改变。因此必须改革城乡二元制度、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小城镇建设质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赖行健  
通过构建城镇化质量测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测度,并基于改进后的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均呈逐渐增长趋势;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城镇化质量滞后型为主;随着时间的变化,大部分省份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的偏离程度均有所降低;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东部和中西部空间分异,东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水平,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基本协调发展。基于此,未来应转变城镇化发展思路,实现从"量"到"质"的观念转变,落实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赖行健  
通过构建城镇化质量测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测度,并基于改进后的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均呈逐渐增长趋势;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城镇化质量滞后型为主;随着时间的变化,大部分省份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的偏离程度均有所降低;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东部和中西部空间分异,东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水平,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基本协调发展。基于此,未来应转变城镇化发展思路,实现从"量"到"质"的观念转变,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努力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城镇化建设,促进我国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爱文  樊星  
利用拟合回归模型方法,对湖北省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关系及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表明:自2000年以来,湖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基本处于协调发展状态,并不断由中度协调转向优质协调。2002年之后,湖北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步入稳步提升阶段,2008年起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显著提升,并于2010年首次超过人口城镇化速度,这一发展趋势主要以政策改革为驱动力。通过模型预测得知,湖北省2015—2020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差距将逐渐拉大,土地城镇化水平将明显超过人口城镇化,但二者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稳,而其协调程度与变化趋势以及土地城镇化后续效应尤其值得密切关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卢毅  刘福平  肖湘愚  李理  
运用国内外85个城市城镇化率与公共交通发展水平数据验证二者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呈线性正向关系。用公共交通能力系数界定超前、适配、跟进三种公共交通模式,借助Hertog四维交互作用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工具,刻画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程度与三种公共交通发展模式的交互作用、协调发展机理,为城市确立最佳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找到方法。以湖南省14个市州、6个县级城市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据此提出湖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公共交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继威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的非协调性问题开始显现,引致了诸如耕地资源流失、土地资源闲置与低效利用、人口与土地的空间匹配失调等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分析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对于促使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和谐发展、减少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高立  王雪琪  李发志  邹伟  
在界定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动态修正的协调度模型,利用全国30个省会城市2004—2015年的人口、土地数据测算出各省会城市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实证分析了房地产经济对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全国省会城市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虽然呈逐年增长态势,但整体水平偏低,且协调度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即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2)三大区域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协调度增长速度最慢,区域间协调度差距也最大;(3)不管在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增长都能促进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这种促进效果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4)除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之外,房地产经济其余相关变量对东、中、西地区城镇化协调度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各不同,对此,地方政府在制定城镇化协调发展政策时应采取针对性措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玉娟  江成涛  蒋长流  
利用2007—2017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借助空间联立方程和广义空间三阶段最小二乘法(GS3SLS),检验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的互促关系,并通过面板空间计量模型对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协调推进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之间存在着彼此强化的内生互动性,且这种交互作用模式受制于一定的地理毗邻关系;整体来看,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协调性在地区间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城市的协调发展状况不仅受制于本地因素,也会受其他城市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等内生驱动因素和以政府能力为代表的外在驱动因素对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的协调推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程度则会阻碍二者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云霞  南灵  
选取西安市为研究区域,建立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西安市2002—2012年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与土地的协调发展状况。2002—2012年西安市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均呈逐年上升态势,2006年之前为土地城镇化滞后型,之后为人口城镇化滞后型;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度呈逐年波动上升趋势,协调发展度由2002年的0.154 0上升为2012年的0.976 8;人口城镇化系统中人口构成与人民生活水平发展不均衡,人口构成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水平基本稳定于较低水平。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西安市政府应在保持人口与土地优度协调发展态势的同时,着力提高城镇居民的生...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庆海  刘合林  
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土地城镇化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二者互促共进、有机结合。通过采用城镇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对山东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06~2015年间,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显著快于人口城镇化,整体上处于失调状态;从区域角度来看,半岛地区、鲁西北、鲁西南土地城镇化超前于人口城镇化,鲁中地区土地城镇化则滞后于人口城镇化,二者失调的状态区域差异特征也非常显著。两者失调主要表现为土地城镇化超前而人口城镇化滞后,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城镇化融资的财税激励,城镇化扩张的土地财政依赖,城镇化投资的晋升激励,是土地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影响因素;而二元户籍制度的阻碍作用,福利支出责任的抵触情绪,农村家庭和农民个人因素的影响则是人口城镇化相对滞后的关键因素。确保进城农民迁徙自由化;推进农民土地财产物权化;健全市民化资金挂钓机制;提高公共服务化供给水平是促进山东省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