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23)
2023(15920)
2022(13026)
2021(11817)
2020(10130)
2019(23180)
2018(23075)
2017(44449)
2016(24425)
2015(27501)
2014(27731)
2013(27639)
2012(25400)
2011(22732)
2010(23006)
2009(21747)
2008(21791)
2007(20054)
2006(17901)
2005(16323)
作者
(70808)
(59587)
(59429)
(56369)
(37950)
(28773)
(27143)
(23305)
(22574)
(21502)
(20229)
(20059)
(18983)
(18964)
(18448)
(18438)
(18170)
(17444)
(17318)
(17253)
(14902)
(14789)
(14597)
(13797)
(13480)
(13394)
(13377)
(13253)
(12103)
(12070)
学科
(107610)
经济(107482)
(95031)
管理(76787)
(76676)
企业(76676)
(49007)
方法(44331)
数学(35472)
数学方法(35135)
业经(33151)
农业(32348)
(30690)
中国(28308)
地方(25307)
(21715)
(20894)
财务(20857)
财务管理(20818)
企业财务(19623)
技术(19320)
(19029)
贸易(19018)
(18411)
(18403)
(18391)
理论(17354)
(17292)
(16539)
(16129)
机构
学院(353118)
大学(346182)
(146239)
经济(143133)
管理(138373)
理学(118025)
研究(116981)
理学院(116756)
管理学(114955)
管理学院(114295)
中国(91967)
(73638)
(72583)
科学(71904)
(66656)
(59670)
(57283)
业大(55930)
农业(55808)
中心(55474)
研究所(53723)
财经(52192)
(47156)
北京(45908)
(45652)
师范(45262)
(44951)
经济学(43160)
(41665)
经济学院(39121)
基金
项目(230028)
科学(181126)
研究(170352)
基金(164665)
(142564)
国家(141199)
科学基金(121619)
社会(108526)
社会科(102429)
社会科学(102393)
(93314)
基金项目(88124)
自然(77374)
(76616)
教育(76497)
自然科(75493)
自然科学(75471)
自然科学基金(74108)
编号(70936)
资助(65639)
成果(56194)
(51836)
重点(51457)
(50110)
(49700)
课题(48593)
创新(45896)
(45812)
国家社会(44081)
科研(43714)
期刊
(174494)
经济(174494)
研究(101360)
中国(73512)
(72214)
(54575)
学报(52742)
管理(51145)
科学(50881)
农业(48501)
大学(40492)
学学(38305)
(34384)
金融(34384)
业经(34289)
教育(34094)
技术(33031)
(26804)
财经(25478)
经济研究(25234)
问题(24195)
(21997)
技术经济(19891)
(18544)
资源(17560)
世界(17362)
现代(17245)
商业(16798)
(16434)
科技(16160)
共检索到539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晓群  沈琦  徐恭位  
根据系统论观点,协调是复合系统中各子系统在发展演化过程中的和谐共生关系。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度是指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和谐一致程度。文章采用空间描述方法构建系统协调状态测度模型,并以重庆2000~2012年数据为样本,对其功能分异明显的五大功能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度在2000~2006年较为理想,但从2007年起,城镇化发展指数的增幅明显高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的增幅,协调度几乎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其中,五大功能区协调度的变化趋势特点各异。就2012年而言,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涛  杨佳怡  陈池波  
文章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作用机理,并结合黄淮地区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淮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黄淮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上呈现东部优于西部、北部优于南部的特征;2009—2019年除山东的耦合协调度略有下降外,安徽、河南、江苏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升,总体趋于优化,区域间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各省份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短板,安徽、河南在研究期间属于新型城镇化滞后型,山东、江苏则属于农业现代化滞后型,且随着时间变化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文忠  游斌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重要基础。从系统论思想出发,构建天津市"三化"发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学建模,计算1992~2011年度"三化"子系统协调度并运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实证评价各个年度的协调度,进而计算天津市"三化"发展协调度。结果发现,自2005年起,天津市"三化"协调度和发展协调度失调现象日趋严重。最后就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天成  施祖麟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昆山市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之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2.39%,并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但也存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质量不高、主体"错位"、"争地"矛盾突出、社会资本"下乡"目标"不纯"等问题和挑战。要结合昆山市实际,探索具有昆山特色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道路,加快机制创新,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现代产业体系支撑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与农业发展格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德珩  李生萍  吴雅  郑倩婧  
人类活动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状况严重失衡已成为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陆生系统的碳循环理论框架计算固碳量与释碳量,估算了2007—2013年重庆市及其五大功能区的碳收支平衡状况。研究表明,2007年以来,重庆市总体碳收支失衡现象加剧,且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生态涵养区蔓延的态势,依靠自身生态系统已无法实现其平衡。逐年递增的人口和工业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费是造成碳收支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为缩小碳汇与碳源的差距,文章还提出了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等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钱丽  陈忠卫  肖仁桥  
在分析"三化"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三化"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而探索1996-2010年中国省际"三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差异,并检验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三化"耦合协调度差异不明显,仍处于初级协调状态,而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中国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各地区变异系数变化不大,且存在收敛之势。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R&D经费投入对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而农村金融支持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红玲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中国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城乡发展融合、消费结构升级、经济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适用于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与耦合协调度测算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权重及二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划分其耦合与协调阶段类型。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郑州、许昌与洛阳新型城镇水平居于河南省前列,周口、南阳、驻马店与商丘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名列前茅;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高值区集聚在以郑州为核心的区域,南部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高于北部地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处于中高水平拮抗耦合阶段,多数城市已达到高水平拮抗耦合,北部地区耦合强度远高于南部,三门峡—洛阳—焦作—新乡—鹤壁—濮阳的耦合高值区串联成片;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整体隶属于轻度失调,多数城市已达到濒临失调,中部、南部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北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红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代碧波  陈晓菲  
根据国家发改委《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粮食主产区进行界定,文章基于结合熵值法、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我国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提高农13个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因果关系、耦合业现代化水平能够以滞后时间方式显著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而新型城镇化发展对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不够明显;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呈现较为一致的上升发展趋势,不同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有所不同;二者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区域发展格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新利  肖艳雪  
本文通过建立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模型,测算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各子系统的发展指数及系统间协调发展度,进而判断其总体是否协调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大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其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相互依赖,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之间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书钦  
河南省面临着城镇化发展滞后、三农问题突出的现实问题,因此研究河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构建了反映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对于二者协调发展的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VAR模型,探讨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广灵  渠丽娜  张勇  
[目的]研究河北省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以期实现其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城乡一体化、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绿色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变异系数赋权法,选取适用于河北省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评价体系,测算各地级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水平,构建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划分二者间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类型。[结果]石家庄与唐山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居于首位,保定、邯郸次之,承德与衡水较低;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整体处于中等级拮抗耦合,耦合高值区集中在以廊坊为核心的河北中部、以邯郸为核心的河北南端、以秦皇岛为核心的河北西端;仅石家庄与唐山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处于勉强协调,其余均为失调。[结论]河北省呈现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农业现代化的局面,未来河北省应继续加快建设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城乡同步的城镇格局,以农业现代化优势发展补齐城镇化发展短板,构建二者相互协调、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与新模式,实现规范化、实体化、规模化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广灵  渠丽娜  张勇  
[目的]研究河北省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以期实现其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城乡一体化、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绿色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变异系数赋权法,选取适用于河北省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评价体系,测算各地级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水平,构建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划分二者间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类型。[结果]石家庄与唐山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居于首位,保定、邯郸次之,承德与衡水较低;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整体处于中等级拮抗耦合,耦合高值区集中在以廊坊为核心的河北中部、以邯郸为核心的河北南端、以秦皇岛为核心的河北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书钦  
河南省面临着城镇化发展滞后、三农问题突出的现实问题,因此研究河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构建了反映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对于二者协调发展的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VAR模型,探讨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志伟  张改素  王发曾  康珈瑜  高岭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五化"是社会现代化战略的重要支撑。"五化"协调定量评价是近年来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国内关于"五化"协调发展定量研究发现:1"五化"协调发展的内涵解读不一,评价时往往选择单指标,与综合指标差异很大。2权重计算以熵权法为主,层次分析法等主观评价方法较少,主客观评价结合更少。3协调水平的研究方法主要以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为主,其次为关系拟合与趋势预测法、DEA动态效率+HR模型、同步度模型等,并出现了系统性研究方法以及多种方法的交叉,研究方法的层次不断提高。4空间分析方法以空间分类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为主,空间重心转移轨迹、空间格局的动态演进、空间趋势分析等研究方法逐渐出现。5时空分异的机理分析主要以影响因子解读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主,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等考虑空间因素的回归模型开始出现。但"化"的过程性、阶段性分析不足,"化"与"化"协调发展的转折点及转型机制分析不足。根据研究进展的评析,从研究范式、指标选择与权重计算、研究方法、空间分析技术、时空分异的机理解释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加强"五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与评价维度分析、加强指标体系构建和权重设置的合理性研究、采用多元的"五化"协调度评价方法、加强空间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促进定量解释与定性解释的结合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