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47)
2023(17879)
2022(14921)
2021(13545)
2020(11539)
2019(25910)
2018(25989)
2017(50356)
2016(27180)
2015(30559)
2014(30353)
2013(30300)
2012(27561)
2011(24586)
2010(24534)
2009(23021)
2008(22887)
2007(20553)
2006(18491)
2005(16485)
作者
(78571)
(65485)
(65099)
(61770)
(41673)
(31360)
(29406)
(25726)
(24911)
(23559)
(22157)
(22096)
(20756)
(20716)
(20100)
(19905)
(19457)
(19279)
(18803)
(18790)
(16323)
(16171)
(16026)
(15050)
(14667)
(14627)
(14489)
(14463)
(13181)
(12994)
学科
(119631)
经济(119483)
(105867)
管理(89756)
(87502)
企业(87502)
方法(54474)
(49097)
数学(44605)
数学方法(44238)
业经(35471)
(33958)
农业(32643)
中国(30800)
技术(23644)
(23633)
财务(23558)
财务管理(23525)
地方(23083)
(22847)
企业财务(22349)
(20973)
贸易(20964)
(20737)
(20298)
理论(20232)
(19385)
(18416)
(18213)
(17371)
机构
学院(396528)
大学(392731)
(165005)
管理(163002)
经济(161718)
理学(141177)
理学院(139771)
管理学(137700)
管理学院(136981)
研究(126389)
中国(97435)
(82725)
科学(76150)
(74239)
(73945)
(62522)
业大(61380)
财经(59919)
(59625)
中心(58177)
农业(56694)
研究所(56479)
(54606)
北京(51545)
(49360)
经济学(49181)
师范(48962)
(47593)
(45153)
经济学院(44645)
基金
项目(267041)
科学(212172)
研究(198225)
基金(195440)
(168452)
国家(166929)
科学基金(145576)
社会(128106)
社会科(121262)
社会科学(121229)
(105028)
基金项目(104034)
自然(93042)
自然科(90933)
自然科学(90914)
教育(89612)
自然科学基金(89352)
(86361)
编号(81102)
资助(79260)
成果(64329)
(59479)
重点(58677)
(57426)
(57394)
课题(54505)
创新(53101)
国家社会(52813)
教育部(51315)
人文(50979)
期刊
(186547)
经济(186547)
研究(114594)
中国(75261)
(72938)
管理(61135)
学报(59055)
(57534)
科学(56478)
农业(49391)
大学(46104)
学学(43806)
教育(38940)
技术(36658)
(36298)
金融(36298)
业经(35614)
财经(29609)
经济研究(27878)
(25627)
问题(25341)
(25340)
技术经济(22275)
科技(19444)
(19066)
现代(18932)
商业(18641)
理论(18346)
世界(18344)
图书(17530)
共检索到583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克非  
文章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对河南省17地市2004~2012年农业技术效率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城镇化水平与农业技术效率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技术效率从2004~2012年总体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郑州市农业技术效率增幅最大,信阳市、焦作市及平顶山市农业技术效率水平一直大于1,济源市与开封市历年均处于农业技术无效率的状态;但从长期来看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农业技术效率提升1.08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农业技术效率的提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国军  赵小静  袁伟彦  
为了分析城镇化和农业保险发展之间关系,利用200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估计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显著正相关,不同发展模式的城镇化对于促进农业保险需求有着不同的影响,由非农业发展和非农业部门生产率提高所推动的城镇化,以及就地城镇化发展模式对农业保险发展的正向作用相对更大。新型城镇化环境下,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也因城镇化发展水平、发展模式而表现出区域差异。因此,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巨灾风险机制建立及财政支持力度应结合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发展模式进行调整。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小锋  袁青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1993—2013年间,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变化平稳,一直处于颉颃阶段;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大,由低度耦合协调演化为高度耦合协调;(2)各地区间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均处于颉颃阶段,但耦合协调度则存在一定差异,贵州、西藏、甘肃三省属于低度耦合协调类型,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处于高度耦合协调,其余省份则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继续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小锋  袁青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1993—2013年间,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变化平稳,一直处于颉颃阶段;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大,由低度耦合协调演化为高度耦合协调;(2)各地区间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均处于颉颃阶段,但耦合协调度则存在一定差异,贵州、西藏、甘肃三省属于低度耦合协调类型,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处于高度耦合协调,其余省份则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继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同时,应考虑不同地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技术进步发展条件的差异,采取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小锋  袁青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辛冲冲  陈治国  唐洪松  张敏  
为丰富和完善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政策体系,加大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疆农牧业现代化规划和城镇化规划纲要,构建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995-2013年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综合评价值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耦合度波动幅度不显著,基本徘徊在0.49左右;而耦合协调度由1995年的0.283 2上升至2013年的0.725 4,上升趋势明显。但从耦合协调类型来看,2013年刚步入中度协调阶段,离高度协调和极度协调阶段差距依然较大;且仅有2010年属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海兵  刘丽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三者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文章基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理论构念建立了三者的测度量表,利用我国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合成了"三化"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的Grange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对"三化"互动关系作了实证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贝  
对我国1995年至2009年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动态关系进行的研究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呈反向变动趋势;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G ranger)原因,而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长期均衡对农业现代化水平调整的幅度较小;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冲击总体上并不显著。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斌  吴书胜  朱业  
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构建包含农业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内的计量模型,利用1998-2012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形成的"推力"和新型城镇化形成的"拉力"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有显著作用,农业技术进步的"推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东部和中部,而城镇化的"拉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中部、西部和东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竞  许二歌  
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的方法,考察城镇化对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与影响程度。通过对1992-2012年中国时序数据测算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含交互项影响的计量方程对其进行经验估算,结果显示城镇化有助于中国农业技术进步,并且通过技术进步效应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维奇  韩媛媛  
农业技术变迁包括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两个方面,城镇化不仅可以直接对农业新技术的生产和扩散产生作用,而且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条途经促进非农技术向农业技术的转移。农业技术水平也会反作用于城镇化,即可以通过影响非农技术间接产生影响,也可以对城镇化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分析了城镇化与农业技术变迁的互动机制,并基于中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认为我国城镇化过程对农业技术的影响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需要充分借助城镇化的力量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本文最后提出了促进城镇化与农业技术变迁良性互动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春萍  刘文清  
本文结合我国1978—2009年的样本数据,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之上,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工业化三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总体而言,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样对城镇化具有正效应,对工业化的影响会受到户籍政策、工业内部结构与农业的不相匹配和均衡、工业发展模式的落后以及资源约束等问题的影响出现负向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祖梅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民增收问题是政府面临的重大且现实的问题,中部六省"三农"问题尤为突出。大量理论和实证数据表明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会对农民增收产生刺激作用。文章利用中部六省1990—2013年的样本数据,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农民增收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函数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技术对实证结果进行检验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林靖  程鹏  
天津的农村城镇化、工业化与都市农业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经历了自主自发分散发展和有组织示范带动集约化发展两个阶段。本文从农业发展的约束条件、农业发展目标、农业增长方式、社会对农业的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天津都市农业建设的特点。采用灰色系统模型,对天津的都市农业与城镇化、工业化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天津市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子系统处于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其优良顺序是:工业化>城镇化>总体经济发展>都市农业。从现代公共服务制度、社会保障体系、都市农业投入、人才引进,创业创新等,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静  高继宏  
文章运用VAR模型、因果检验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城镇化与绿洲农业产业化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新疆1996-2011年城镇化对绿洲农业产业化具有明显的正向带动作用,绿洲农业产业化对城镇化也具有正效应。长期而言,绿洲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鉴于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在政府的调控下,发挥绿洲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聚集人口、聚集产业、聚集人才、聚集资金、聚集信息、聚集服务的功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