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9)
2023(8421)
2022(6665)
2021(6000)
2020(4986)
2019(11131)
2018(11265)
2017(22138)
2016(12090)
2015(13665)
2014(13634)
2013(13438)
2012(12285)
2011(11054)
2010(10822)
2009(9631)
2008(9243)
2007(8141)
2006(7426)
2005(6474)
作者
(34051)
(28646)
(28338)
(27156)
(18040)
(13636)
(12924)
(11189)
(11023)
(10208)
(9641)
(9593)
(9376)
(8924)
(8758)
(8644)
(8317)
(8270)
(8210)
(7996)
(7157)
(7092)
(6976)
(6567)
(6465)
(6413)
(6288)
(6212)
(5733)
(5717)
学科
(55703)
经济(55658)
管理(30366)
(29809)
(21716)
企业(21716)
地方(20428)
(18783)
方法(18104)
数学(15308)
中国(15236)
数学方法(15208)
业经(14790)
农业(13042)
环境(11861)
产业(11399)
(11113)
地方经济(10098)
(9176)
(8970)
技术(8433)
(8032)
(7930)
(7927)
贸易(7919)
(7664)
(7511)
生态(7115)
理论(7020)
资源(6853)
机构
学院(165812)
大学(162067)
(67866)
经济(66351)
管理(62082)
研究(59769)
理学(53410)
理学院(52720)
管理学(51757)
管理学院(51476)
中国(42966)
科学(38193)
(34914)
(31076)
(29969)
(27640)
研究所(27475)
中心(27341)
(27103)
业大(26584)
(24471)
师范(24304)
农业(23695)
(22144)
财经(21958)
(21682)
北京(21499)
(20927)
经济学(20145)
(19673)
基金
项目(116734)
科学(92027)
研究(86806)
基金(82270)
(71774)
国家(71150)
科学基金(60804)
社会(55640)
社会科(52595)
社会科学(52582)
(49672)
基金项目(45281)
(39563)
自然(38252)
教育(37380)
自然科(37131)
自然科学(37120)
自然科学基金(36419)
编号(35465)
资助(31292)
(28680)
成果(27056)
重点(26710)
课题(25089)
(24442)
(24078)
发展(23474)
(23127)
创新(22821)
国家社会(22465)
期刊
(82524)
经济(82524)
研究(47044)
中国(35415)
(29455)
科学(25356)
学报(25346)
管理(21587)
农业(20058)
(19810)
大学(19156)
学学(18041)
教育(16525)
业经(15890)
技术(13841)
(12708)
金融(12708)
资源(11962)
经济研究(11823)
问题(11781)
(11081)
财经(9877)
(8758)
科技(8698)
(8683)
现代(8577)
(8293)
商业(7781)
技术经济(7722)
图书(7482)
共检索到248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磊  龚新蜀  
基于2000-2011年西北五省的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协整检验、因果检验以及广义矩估计,来研究城镇化与产业生态化的互动发展关系。研究发现,城镇化与产业生态化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可以通过误差纠正机制来维持城镇化与产业生态化的长期均衡发展。从短期来看,城镇化和产业生态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很难显现;从长期来看,城镇化是产业生态化的原因,城镇化每提升1个百分点,产业生态化水平就会提升1.29个百分点。最后提出了西北地区突破经济增长生态瓶颈约束,以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国斌  孙雅俊  
城镇化和产业转型存在着互动关系:城镇化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是产业转型的推动力;产业转型成为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并决定了城镇化的水平。当前吉林省在城镇化与产业转型上存在产业结构偏重,城镇化功能弱化;产业空间布局分散,城镇化空间分布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城镇化质量不高;人才流失与人口老龄化等突出问题。应从加快产业升级、合理布局产业、加强产城融合、深化国企改革、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推进产业转型和新型城镇化,提升产城发展质量。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国斌  孙雅俊  
城镇化和产业转型存在着互动关系:城镇化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是产业转型的推动力;产业转型成为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并决定了城镇化的水平。当前吉林省在城镇化与产业转型上存在产业结构偏重,城镇化功能弱化;产业空间布局分散,城镇化空间分布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城镇化质量不高;人才流失与人口老龄化等突出问题。应从加快产业升级、合理布局产业、加强产城融合、深化国企改革、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推进产业转型和新型城镇化,提升产城发展质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会忠  吴朋  丛旭辉  
为准确分析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间的内部影响规律,文章选取2000-2014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和产值占比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变动趋势图、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VAR短期和中长期分析等对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相互间的影响路径和冲击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两者间是相互影响的;在短期内,第三产业的发展会推动城镇化的进程,而城镇化发展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带动作用却不能立即显现;城镇化的提升会立刻带动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但第三产业产值对城镇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纪成君  孙晓霞  
针对信息化、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是否相互影响的问题,基于我国2005—2016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以此来研究信息化、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三者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各自都存在较强的惯性;信息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且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影响都具有持久性;信息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持久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升级对信息化的促进作用并不持久;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持久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化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利兵  张子龙  
本文以江西省为例,根据江西省1978-2010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模型,利用Eviews6.0分析软件,对江西省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从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看,经济增长对江西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只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化水平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仅仅通过人口城镇化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有限。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高婷  
运用江苏省2010-2020年相关统计数据,共选取22项指标分别构建江苏省物流发展、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测算相应指标权重。基于线性加权后的综合指标数据,构建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对江苏省物流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物流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但新型城镇化对物流业仅短期作用显著,而物流业并没有明显推动城市化进程,二者之间缺乏长期协调互动关系。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超岳   唐健雄   陈文灏  
厘清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可为旅游人地系统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和量化依据。在构建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关系框架的基础上,该文以旅游资源富集但生态脆弱的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结合多源数据并采用PVAR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趋势面等方法探析片区内37个县级区域两系统间的互动关系及协调效应。结果表明:1)2011—2021年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整体水平均取得提升;但县域间旅游城镇化的差距逐渐扩张,且多数县级区域难以突破“低水平均衡”陷阱;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渐趋分化,片区内中西部县级区域显著增加而东、南及西北部边缘区则呈下降趋势。2)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双向互动关系;短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旅游城镇化的正向效应十分显著,旅游城镇化的反作用相对较弱,但长期来看双方更依赖于自身惯性发展。3)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协调发展态势,且县域间的差距逐步收敛;在空间上,耦合协调度在东西方向上呈“中部隆起”特征,在南北方向上保持“北高南低”格局;协调发展区呈现以武陵源和永定为核心、自北向南连片扩张的态势,但旅游城镇化相对滞后的问题普遍存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龙奋杰  王雪芹  王爵  邹迪  
利用全国、贵州省域和县域三个层面的数据,构建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回归计量模型,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实证研究了产业发展和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与城镇化率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关系;从全国层面看,城镇化率影响第二产业就业结构,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影响城镇化率;从贵州省看,其城镇化率对产业就业结构没有显著影响,而产业就业结构却显著影响城镇化率;贵州省城镇化率受产业集聚影响的强度和作用幅度大于全国平均值,其中最显著的是教育发展的集聚程度。建议贵州省应提高二三产业的比重和集聚程度,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导向,推动以产业发展为动力的新型城镇化进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蒋勇  杨巧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1980~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对城镇化、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而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来自方差分解的结果也表明城镇化对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具有极为显著的拉动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豫新  张威振  
本文构建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产城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西北五省区产城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2007-2014年西北各省区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态势。在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和人的发展对产城融合的推进起主要作用,城市发展对产城融合的推进作用十分有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磊  龚新蜀  
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产业生态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框架,运用西北五省面板数据对城镇化、产业生态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北地区城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生态化水平提升,城镇化提升1个百分点,产业生态化水平提高1.2882个百分点;产业生态化是西北地区保护生态环境,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产业发展模式,产业生态化水平提升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提高0.701个百分点。推进西北地区城镇化进程,促进产业生态化发展,是西北地区破解生态瓶颈约束,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宁  
[目的]农业产业升级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探讨两者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和解决三农问题。[方法]首先构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升级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确定权重大小,进而通过灰色关联法计算两者间的关系。[结果](1)结果表明唐山市新型城镇化系统中人口城镇化的水平最高,生态城镇化的水平最低,经济和社会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介于人口和生态城镇化之间。(2)农业产业升级系统中农业经济水平在农业产业升级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农业合作社、附加值产值、产业组织模式和科技成果对农业产业升级的贡献程度较低。(3)唐山市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升级关联系数都在0.700以上,说明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升级系统之间存在极强的互动关系。(4)人口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与农业经济水平的关系程度最高。[结论]根据唐山市目前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升级的发展水平,加强农业产业升级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会带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发展,两者相互促进,互相补充,共同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姜爱林  
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镇化犹如同胞兄弟 ,同生同长或相互依存 ,共同发展。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 ,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基本土壤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加速器 ,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涵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形式。在工业化的中级阶段 ,要注意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姜爱林  
文中在简要阐述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内涵、特征与分类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对如何正确处理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给出了若干良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