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78)
2023(11190)
2022(8984)
2021(8002)
2020(6544)
2019(14835)
2018(14609)
2017(28439)
2016(14891)
2015(17232)
2014(17181)
2013(17246)
2012(16339)
2011(14922)
2010(14855)
2009(14012)
2008(13455)
2007(11781)
2006(10851)
2005(10214)
作者
(43171)
(36288)
(36121)
(34740)
(23469)
(17256)
(16380)
(13984)
(13983)
(12799)
(12729)
(12094)
(11738)
(11626)
(11524)
(11288)
(10668)
(10518)
(10465)
(9697)
(9333)
(8807)
(8744)
(8336)
(8328)
(8233)
(7836)
(7527)
(7261)
(7084)
学科
(96553)
经济(96472)
管理(40764)
(38695)
方法(37211)
数学(34201)
数学方法(34063)
(28420)
企业(28420)
中国(25255)
地方(21051)
(20920)
(17415)
业经(16938)
(15834)
贸易(15824)
(15367)
农业(14362)
(14159)
(13866)
地方经济(13587)
(12490)
金融(12489)
(12070)
环境(11755)
(11730)
银行(11717)
(11320)
(10879)
产业(10737)
机构
大学(231552)
学院(228504)
(118988)
经济(117257)
研究(85408)
管理(84955)
理学(72893)
理学院(72114)
管理学(71191)
管理学院(70751)
中国(66356)
(51935)
(48300)
科学(45332)
(41983)
财经(41887)
经济学(40872)
(38376)
研究所(37722)
中心(37102)
经济学院(36829)
(33386)
(32850)
财经大学(31221)
北京(30965)
(30218)
(28202)
师范(27991)
业大(27970)
农业(25739)
基金
项目(146673)
科学(118089)
基金(112033)
研究(108174)
(96881)
国家(96190)
科学基金(82876)
社会(76441)
社会科(72807)
社会科学(72794)
基金项目(57441)
(52283)
自然(49231)
教育(48428)
自然科(48140)
自然科学(48129)
自然科学基金(47364)
资助(47007)
(44385)
编号(39878)
(35075)
国家社会(34401)
(33341)
成果(33099)
重点(33033)
教育部(31007)
中国(30717)
人文(29570)
(29264)
发展(28281)
期刊
(133458)
经济(133458)
研究(77229)
中国(43485)
(38482)
管理(32866)
学报(31329)
(31304)
科学(30818)
大学(24997)
经济研究(24381)
(24222)
金融(24222)
学学(23559)
财经(22968)
农业(21101)
(19961)
技术(18627)
问题(18286)
业经(17515)
(16925)
教育(16242)
世界(15352)
国际(14972)
统计(13744)
技术经济(13692)
(11793)
(11675)
经济问题(11157)
决策(10691)
共检索到354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立永  
不同的研究文献对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序列是否平稳、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给出了不同结论,而且不同的文献使用不同指标来表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并使用不同的模型形式进行实证研究。那么不同类型指标与模型选择是否会影响分析结论?城镇化与经济增长是否客观上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使用1978~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不同指标和模型选择将会对模型结论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得出相反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许阳  
文章基于中国1983—201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率与司法诉讼量的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并利用ADF检验、Engle-Granger方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等方法对司法诉讼数量与经济与人口增长、城镇化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扰动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民商事、刑事、行政等三类案件的诉讼数量各为解释变量时,与城镇比例、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相较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城镇化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诉讼数量之间有更高的相关性。三类案件的诉讼量受到城镇化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短期波动和诉讼量偏离长期均衡两方面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磊  张晨  
城镇化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主要在释放需求和创造供给方面对中国经济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然而,传统城镇化模式由于面临诸多约束,已经逐渐开始不符合现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旅游业发展规模和方式的提升与转型,旅游业引导的城镇化建设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挖掘城镇化建设潜力,并且也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型机制。因此,文章首次将旅游业纳入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旨在实证检验旅游业发展是否对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调节作用。文章采用中国1999—2014年的省际面板平衡数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磊  张晨  
城镇化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主要在释放需求和创造供给方面对中国经济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然而,传统城镇化模式由于面临诸多约束,已经逐渐开始不符合现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旅游业发展规模和方式的提升与转型,旅游业引导的城镇化建设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挖掘城镇化建设潜力,并且也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型机制。因此,文章首次将旅游业纳入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旨在实证检验旅游业发展是否对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调节作用。文章采用中国1999—2014年的省际面板平衡数据,通过引入旅游业与城镇化变量的乘积项,运用多种面板数据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旅游业发展对城镇化作用中国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不仅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旅游业对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还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一博  
基于30个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与电力消费量面板数据(1999~2006年),文章运用有关理论方法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协整关系与格兰杰因果关系,并通过长期均衡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及工业结构较重的省份经济增长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较高,未来电力供求矛盾在这些地区还将进一步突显。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与增加电力供应能力并举才能破解我国面临的能源难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茜  胡慧源  
文章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运用1995~2010年数据,创新性地将环境污染指标扩展到生产污染、生活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三类,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海燕  
文章通过对我国1998-2003年FDI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结论:FDI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正向均衡效应以及单向因果关系,FDI的增长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由于利用FDI过程中存在外资利用结构引发的对国内投资的挤出以及国内储蓄的低效利用,削弱了FDI对GDP增长的正向效应。从这一结论出发,给出了我国利用外资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红波,屠新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柳清瑞  唐璐  
文章利用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城镇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费增长轨迹。结果发现:(1)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存在推拉效应,城镇化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和金融提升等来推动能源消费,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能够拉动能源消费;(2)研究期内,城镇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费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能源消费增长趋势逐渐减弱;(3)城镇化通过技术创新影响能源消费增长变化轨迹,在经济发展水平由低到高的门槛区间内,大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变化轨迹。由此可见,提高城镇化水平在短期内会导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增加,但中长期将通过生产部门和居民部门能源消费模式转变以及技术创新减缓能源消费增长;技术创新有利于能源消费保持适度、绿色与平衡增长,并减少碳排放,从而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能源技术创新激励政策与节能减排政策既可以减轻城镇化所带来的能源消费以及碳排放增长压力,也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妍  薛俭  
文章选取我国1978~2012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预测分析对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两变量的依赖程度,一个内生变量对由误差项所带来的冲击,以及每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程度等多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两者相互冲击时在前期呈现出波动,随后趋于稳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蒋冠  霍强  
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双核。中国城镇化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可以作为新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理论层面,经济增长通过收入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推动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则通过投资拉动机制、消费刺激机制、产业优化机制、创新激励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实证层面,选取1978~2012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长期的均衡关系;选取200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测算全国和东、中、西部省份城镇化水平的泰尔指数,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化的省际差异总体呈现缩小趋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孔来  李静静  乐菲菲  
以我国1978—2009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年度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为了弥补时间序列数据只包含时间和指标两维信息的缺陷,进一步采用2000—2009年我国31个省市的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面板数据,利用横截面、时间和指标三维信息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运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得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从弹性角度分析,认为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维持7.1%的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春应  王波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FDI与中国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的长期均衡和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FDI对我国的就业产生了负效应;对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较小;FDI对中国资本积累、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和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国内投资、对外贸易、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成果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FDI;FDI与市场化程度互为因果关系;FDI是经济增长及国际贸易、产业资本、人力资本、R&D、产业结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不是劳动力的原因。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计志英  
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开放战略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机制:促进资本形成,发现扩大开放有利于通过促进资本形成带来产出的增长。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不同资本效率的分析,证实了市场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另一个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即市场开放促进了高效率资本的形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毅  周彬  
把宏观经济系统看成是一个动态的、随机性系统的观点是十分有益的,它是现在和过去各种冲击的反应。实践表明,用VAR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冲击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方法,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可以进一步分析宏观经济系统中各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