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38)
2023(16214)
2022(13340)
2021(12229)
2020(10468)
2019(24170)
2018(24019)
2017(46184)
2016(25149)
2015(28799)
2014(28953)
2013(28450)
2012(25988)
2011(23430)
2010(23532)
2009(21857)
2008(21203)
2007(18899)
2006(16686)
2005(14925)
作者
(73307)
(61432)
(61375)
(58501)
(38999)
(29510)
(28043)
(24118)
(23368)
(21961)
(20894)
(20624)
(19601)
(19596)
(19059)
(19043)
(18272)
(18223)
(17775)
(17661)
(15285)
(15215)
(15153)
(14164)
(13955)
(13903)
(13599)
(13355)
(12567)
(12151)
学科
(123455)
经济(123340)
管理(70619)
(67807)
(54422)
企业(54422)
方法(51984)
数学(46456)
数学方法(45743)
(30749)
中国(30059)
(28588)
地方(27296)
业经(24717)
(22962)
农业(20931)
(19250)
(18311)
贸易(18298)
(17679)
理论(17183)
(16219)
财务(16146)
(16126)
财务管理(16105)
地方经济(15796)
环境(15772)
(15558)
金融(15554)
(15548)
机构
学院(364274)
大学(362762)
(157331)
经济(154216)
管理(139401)
研究(123100)
理学(120409)
理学院(119069)
管理学(116606)
管理学院(115936)
中国(92244)
(76152)
科学(75560)
(69161)
(62510)
(60776)
研究所(56806)
中心(56656)
财经(55228)
(54953)
业大(54245)
(50025)
经济学(49541)
北京(47655)
农业(47510)
(46567)
师范(46083)
经济学院(44398)
(43882)
(43250)
基金
项目(243426)
科学(191622)
基金(176913)
研究(174905)
(154939)
国家(153687)
科学基金(132042)
社会(111791)
社会科(105964)
社会科学(105936)
(95646)
基金项目(92696)
自然(85775)
自然科(83849)
自然科学(83828)
自然科学基金(82308)
教育(81552)
(80190)
资助(73721)
编号(70651)
成果(56783)
重点(55127)
(53519)
(53106)
(50244)
课题(48831)
创新(47021)
科研(46858)
国家社会(46788)
教育部(45999)
期刊
(174813)
经济(174813)
研究(105205)
中国(68763)
学报(56604)
(55669)
(54927)
科学(52278)
管理(52085)
大学(43294)
学学(40943)
农业(37188)
教育(35759)
技术(35169)
(31290)
金融(31290)
经济研究(29146)
财经(27859)
业经(27128)
(24051)
问题(22997)
统计(21182)
(20129)
技术经济(19986)
(18770)
(17187)
决策(17184)
(17060)
商业(16568)
理论(16019)
共检索到538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卢倩倩  许光建  许坤  
地区均衡发展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使用中国省际年度面板数据,分析城镇化进程对地区收入分配的影响,并使用门限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其在不同经济运行阶段对地区收入分配影响的非线性关系。面板回归结果显示:一是城镇化水平显著影响地区间收入差距,检验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健性;二是东北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显著缩小了地区间收入差距,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显著扩大了地区间收入差距。面板门限回归结果显示,城镇化进程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逆周期"特征,以产出相对波动率衡量的状态断点分别为-5.005%和0.945%。基于以上结果,建议政府完善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相关经济政策,注重效率与公平目标间的协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依民  
本文利用1978年至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建立两个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了以产出缺口代表的经济周期波动对潜在产出增长率和未来三年实际产出平均增长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产出缺口对两者都产生了显著的负向的影响,同时存在着显著的非线性的门限效应。当经济处于严重衰退阶段时,产出缺口对两者负向影响的程度是最大的;当经济处于扩张或繁荣阶段时,产出缺口对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对未来平均增长率的负向影响程度是最小的。政府在面临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时,应该在政策上引导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重视经济系统自身的调节和修复功能,从而使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覃成林  刘佩婷  
本文运用全国数据,考察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变化关系,发现1990~2014年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倒U型变化,其拐点在2005年。根据1996~2013年省域面板数据特征,使用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分阶段检验,结果表明,1996~2004年城镇化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在2005~2013年城镇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同样利用1996~2013年省域面板数据,估算每个省份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地区一般为东部沿海省份。可见,城镇化是否产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是有阶段性和地区差异性的。就目前及未来而言,可以把城镇化作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手段。但其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斌  倪艳秋  吴书胜  
基于1999-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构建包括新型城镇化、对外贸易和全要素生产率在内的面板门限模型,实证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对外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门限转换效应,对外贸易程度的加深不利于在新型城镇化的门限值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反之,跨越新型城镇化的门限值后可以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武力超  唐露萍  陈熙龙  
新型城镇化作为新时期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结构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其影响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民营资本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首先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对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后采用我国2006~2009年的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115个城市444家民营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面板门限的回归方法检验了民营资本的发展是否与我国城镇化进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探讨城镇化的不同阶段民营资本对经济发展的效应是否有显著差别,以此对比我国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的民营资本发展水平,为中小城市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发展民营经济提供有益的参考。通过回归结果的分析,本文发现,城镇化进程突出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毅祥  刘贽源  宋博伟  高尚  任思雨  
为了正确认识可再生能源消费与新型城市化之间的关联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选取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西藏、香港、澳门、台湾)的面板数据,运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算,并构建动态面板门限模型以分析可再生能源消费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1)整体上,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出从东部地区向东北、中、西部地区递减的发展态势,区域发展梯级格局明显。(2)可再生能源消费能显著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3)可再生能源消费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具体而言,以绿色投资、环境规制和外商直接投资为门限变量,跨越门限值后可再生能源消费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效应逐渐增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强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甄选了20个指标,采用改进熵值法综合评价了中国30个省域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并分别以科技创新水平和时间为门槛变量,构建了面板门槛模型,系统考察了中国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样本期内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具有沿海、内陆和沿边地区梯度递减的空间格局特征;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科技创新水平和时间的正向双门槛效应,即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正效应会随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和时间推移而逐步减弱。据此认为,应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鼓励各地实施差异化的科技创新政策,以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强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甄选了20个指标,采用改进熵值法综合评价了中国30个省域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并分别以科技创新水平和时间为门槛变量,构建了面板门槛模型,系统考察了中国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样本期内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具有沿海、内陆和沿边地区梯度递减的空间格局特征;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科技创新水平和时间的正向双门槛效应,即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正效应会随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和时间推移而逐步减弱。据此认为,应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模式从"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杜小伟  刘惠好  
本文利用我国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现阶段我国城镇化、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在短期会抑制城乡收入差距,但是长期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金融发展规模与效率的提升均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抑制作用,但是相对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具有持续性;金融发展的规模与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解释比例约为城镇化的4.6倍。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的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博  贾占标  倪志良  
文章通过门限面板模型得出经济发展水平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倒U形状函数,该函数顶点所对应的泰尔指数(门限值)为0.026 895。通过动态面板模型得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虽然在扩大,但有收敛的趋势,收敛上限的估计值是0.136 562 5。最后提出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俏茹  刘金全  刘达禹  
本文在存在技术转移的熊彼特增长模型中考虑了非完美信贷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进行了理论阐释,并通过技术差距的动态演变推导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随后,本文利用动态面板门限模型对理论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双门限效应,当金融发展水平低于第一门限值时,一国的经济增长无法向前沿增长率收敛,体现出金融发展的瓶颈效应;而当金融发展水平高于第一门限值时,一个国家向前沿增长率收敛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最后,当金融发展水平超越第二门限值后,其对经济增长的牵拉作用逐渐衰减,体现出明显的边际效用递减特性。这一结果与理论猜想高度耦合,也为我国的金融发展提供了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瑞娟  
本文以1999-2013年度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以地区金融发展为门限变量,建立城镇化与地区金融发展之间的面板门限回归模型,以此讨论城镇化和地区金融发展之间的非线性相关问题。研究结论表明:地区金融发展能够有效带动城镇化,但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门限效应。当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分别为越过第二门限值、低于第一门限值以及位于第一门限值和第二门限值之间的时候,地区金融发展对于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强度依次增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瑞娟  
本文以1999-2013年度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以地区金融发展为门限变量,建立城镇化与地区金融发展之间的面板门限回归模型,以此讨论城镇化和地区金融发展之间的非线性相关问题。研究结论表明:地区金融发展能够有效带动城镇化,但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门限效应。当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分别为越过第二门限值、低于第一门限值以及位于第一门限值和第二门限值之间的时候,地区金融发展对于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强度依次增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年咏  张甜迪  
全球范围内劳动力收入份额不断下降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功能性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视。本文通过构建卡莱斯基分配增长模型分析表明,金融化会增大股东权利,从而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会不断降低劳动力收入份额。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及城乡省际面板数据,建立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印证了这一结论,且金融化水平较高的城镇及东部城镇地区实证结果均表明,金融化对劳动力收入份额的挤占存在门限效应:在金融化的初期会大幅降低劳动力收入份额,超过门限值后这一负面影响明显减弱;中西部城镇及农村地区未发现门限效应,但两者仍呈显著的负向关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尧成  李想  
本文应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2005-2017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金融周期所处阶段的变化,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显著的非对称性双重门槛效应,主要体现为如下两点:首先,金融周期处于膨胀期、平稳期和萧条期时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会产生负向影响,但从影响系数值的大小来看,处于膨胀期时最大,是后两者的2倍之多,处于平稳期时最小且并不显著;其次,分区域的稳健性检验表明,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双重门槛值出现得早,且两个门槛值间的区间要比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宽28%。这些结论说明,经济增长对于金融波动的容忍弹性会随着金融周期所处的阶段而变化,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放大经济增长对金融波动的容忍区间,但也会加速金融周期处于膨胀期时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这使得当前我国存在着进一步发展金融水平和严控金融风险的矛盾,对此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