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79)
- 2023(16641)
- 2022(13598)
- 2021(12636)
- 2020(10962)
- 2019(24870)
- 2018(25027)
- 2017(49051)
- 2016(26482)
- 2015(30027)
- 2014(30117)
- 2013(29861)
- 2012(27143)
- 2011(24300)
- 2010(24494)
- 2009(23286)
- 2008(23298)
- 2007(21344)
- 2006(18895)
- 2005(17064)
- 学科
- 济(116660)
- 经济(116519)
- 业(101400)
- 管理(85012)
- 企(82561)
- 企业(82561)
- 方法(53495)
- 农(49075)
- 数学(44470)
- 数学方法(44006)
- 财(34518)
- 业经(34301)
- 农业(32163)
- 中国(31847)
- 制(24970)
- 务(23423)
- 财务(23369)
- 财务管理(23325)
- 企业财务(22086)
- 贸(21555)
- 贸易(21545)
- 易(20984)
- 技术(20618)
- 地方(20498)
- 和(18847)
- 学(18665)
- 策(18643)
- 理论(18450)
- 银(18368)
- 银行(18334)
- 机构
- 学院(389791)
- 大学(383390)
- 济(166344)
- 经济(163108)
- 管理(155370)
- 理学(133382)
- 理学院(132111)
- 管理学(130093)
- 管理学院(129376)
- 研究(123035)
- 中国(98157)
- 京(79527)
- 财(77699)
- 农(73866)
- 科学(72991)
- 财经(61732)
- 所(61712)
- 江(60059)
- 中心(58711)
- 业大(58701)
- 农业(56949)
- 经(55899)
- 研究所(55412)
- 经济学(50811)
- 北京(49355)
- 州(47212)
- 范(46981)
- 师范(46520)
- 经济学院(46142)
- 财经大学(45256)
- 基金
- 项目(252262)
- 科学(199892)
- 研究(186295)
- 基金(184003)
- 家(158671)
- 国家(157220)
- 科学基金(136428)
- 社会(120542)
- 社会科(114107)
- 社会科学(114077)
- 省(100079)
- 基金项目(97359)
- 自然(86919)
- 教育(85041)
- 自然科(84924)
- 自然科学(84901)
- 自然科学基金(83415)
- 划(82382)
- 编号(76663)
- 资助(74880)
- 成果(60748)
- 部(56526)
- 重点(56010)
- 发(55021)
- 创(54302)
- 课题(51359)
- 创新(50218)
- 国家社会(49870)
- 业(48931)
- 教育部(48621)
- 期刊
- 济(188707)
- 经济(188707)
- 研究(111022)
- 农(72837)
- 中国(71672)
- 财(62447)
- 管理(58797)
- 学报(55742)
- 科学(53846)
- 农业(49023)
- 大学(43653)
- 学学(41605)
- 融(39423)
- 金融(39423)
- 技术(36558)
- 业经(36241)
- 教育(33682)
- 财经(30890)
- 经济研究(28634)
- 经(26540)
- 问题(26365)
- 业(26198)
- 技术经济(21945)
- 统计(19467)
- 版(19098)
- 商业(19087)
- 贸(19075)
- 世界(18726)
- 现代(18652)
- 理论(18369)
共检索到577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余子鹏 李志平
城镇化拓宽要素配置,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机械化、生物化学化、设施完善和管理科学化等农业现代化,抑制资源外流和成本上升,促进技术进步,影响农业生产率。分析发现:城镇化和人力资本提高了耕地生产率,但成本上升降低了投入-产出率;现代化显著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人均耕地增加提高了农业投入-产出率,但降低了土地生产率和农林牧渔收益率。针对农业生产率变化特点,提出了技术进步、加强现代化、防范风险和改进组织等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影响机理 生产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成坤
[目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对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经济基础、社会功能、生态环境和城乡融合等四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基于2001—2021年的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对我国285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动态面板平滑转移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1)样本期间,从总体来看,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呈增长趋势。(2)新型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3)新型城镇化对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规模以及不同粮食功能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结论]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要想在推动城镇化的同时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必须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扶持力度等多个方面同时入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惠英 张连春 虞洪
通过构建城镇化、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对三者进行动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根据结论提出建设智慧城镇,引进科技人才,发展现代农业;利用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发展基础;优化机制体制、完善配套设施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科技创新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毓俊
工业化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一般指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劳动力增加,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城镇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规模扩大、城镇现代化水平提高、城镇文明向农村扩散并最终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是在人地关系紧张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以高效、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农业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工业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使落后的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远 龚新蜀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新疆1970—2007年的样本数据,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之上,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三者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同样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具有正效应,对城镇化的影响会受到户籍政策、结构性失业等问题的影响出现短暂为负的情况,对农业现代化则具有持续的正向拉动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涛 王波 李嘉梁
本文采用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互联网-城镇化-农业生产率"分析框架,分析互联网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互联网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采用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在互联网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过程中,城镇化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即城镇化是互联网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路径;互联网通过城镇化路径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区域差异性,在粮食主产区和平衡区通过城镇化发展能够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主销区通过城镇化发展则可能抑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最后给出本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城镇化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战强 乔志敏
利用1978~2010年的全国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化、城镇化变动是农业现代化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农业现代化变动不是工业化、城镇化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从脉冲响应看,来自城镇化、工业化的冲击对农业现代化变动的影响持续较长,但前者的作用更大;从方差分解看,城镇化变动比工业化变动对农业现代化变动的贡献度要高得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曾福生 高鸣
本文运用SBM-HR-Regoprobit模型,依据2000~201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简称"三化")的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协调发展问题,估计了现代农业因素对"三化"协调发展的影响。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中国"三化"存在失衡现象,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及各地区内部发展不协调。第二,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没能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坚实的保障,是"三化"中的"短腿"和"三化"协调发展的瓶颈。第三,农业科技和政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因素,有利于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文倩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都是建设新农村的手段和路径。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为依托,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在实际工作中,要统筹二者的发展,共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曾超 钱晓颖
论文从"新四化"之间的联系出发,通过年度数据对比,新型城镇化的相关理论探讨以及利用VAR模型、脉冲相应和方差分解等实证研究方法的分析,揭示了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白云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一些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的不仅表现为农业落后于工业,农村落后于城市,而且还呈现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趋势。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在城镇化进程中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农业组织结构,推进农业技术创新等,为城镇化和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培兆
从现象和经验可知,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发达程度和农民生活的富裕程度,与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高低是成反比的。在农业人口比例高的发展阶段,要根本改革农业改变农民的状况是不可能的,只有农业人口比例不断向低位运动,与城镇人口比例持平时,才能开始有根本性的改变;当比例降到30%以下的低位时,农业现代化则同时会实现。农业现代化并不与人口居住城镇化相等,但两者相关,互为条件,也互为标志。如20世纪下半叶的统计资料显示,除非常时期外,我国农民纯收入增加与农村人口比例减少是同步平行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田瑞霞 王烽
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是一个国家走向全面现代化的必经过程,也是中国"四化"战略的重点内容和新时期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深入比较分析了美国、日本、法国与中国在政策与制度、科技、基础设施和城镇生态等4个影响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的差异,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伟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城镇化、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机制,并推导出两个命题假设,基于我国2001—2014年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两个命题假设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不仅对本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对邻近地区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工业化只对本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伟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城镇化、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机制,并推导出两个命题假设,基于我国2001—2014年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两个命题假设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不仅对本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对邻近地区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工业化只对本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