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89)
- 2023(12418)
- 2022(9890)
- 2021(8775)
- 2020(7490)
- 2019(16650)
- 2018(16784)
- 2017(32926)
- 2016(17707)
- 2015(19717)
- 2014(19941)
- 2013(19646)
- 2012(17696)
- 2011(15570)
- 2010(16073)
- 2009(15205)
- 2008(15322)
- 2007(14035)
- 2006(12691)
- 2005(12200)
- 学科
- 业(83439)
- 济(76381)
- 经济(76250)
- 企(75853)
- 企业(75853)
- 管理(71863)
- 财(29960)
- 业经(28955)
- 方法(28841)
- 农(26517)
- 制(23123)
- 中国(22059)
- 务(21367)
- 财务(21330)
- 财务管理(21305)
- 数学(20624)
- 数学方法(20494)
- 企业财务(20237)
- 农业(18944)
- 体(16910)
- 技术(16865)
- 策(14844)
- 划(14715)
- 体制(14532)
- 地方(13966)
- 和(13850)
- 理论(13746)
- 银(13300)
- 银行(13282)
- 贸(13075)
- 机构
- 学院(257133)
- 大学(253339)
- 济(111153)
- 经济(108876)
- 管理(103422)
- 理学(87603)
- 理学院(86774)
- 管理学(85769)
- 管理学院(85266)
- 研究(81750)
- 中国(66937)
- 财(56785)
- 京(53138)
- 科学(45673)
- 财经(43543)
- 江(42291)
- 农(41393)
- 所(40430)
- 经(39425)
- 中心(37725)
- 研究所(35565)
- 业大(34237)
- 经济学(33905)
- 北京(33189)
- 州(32619)
- 农业(31914)
- 财经大学(31871)
- 经济学院(30507)
- 范(29961)
- 师范(29670)
- 基金
- 项目(161512)
- 科学(129668)
- 研究(122647)
- 基金(118852)
- 家(101123)
- 国家(100174)
- 科学基金(88397)
- 社会(81356)
- 社会科(77093)
- 社会科学(77073)
- 省(63692)
- 基金项目(62595)
- 教育(54693)
- 自然(54549)
- 自然科(53299)
- 自然科学(53286)
- 自然科学基金(52440)
- 划(51534)
- 编号(49656)
- 资助(47073)
- 成果(40955)
- 创(36434)
- 制(36350)
- 部(36079)
- 业(36056)
- 重点(35760)
- 发(35008)
- 国家社会(33969)
- 课题(33786)
- 创新(33250)
- 期刊
- 济(135186)
- 经济(135186)
- 研究(79162)
- 中国(55095)
- 财(48893)
- 管理(44744)
- 农(40391)
- 科学(33481)
- 学报(33424)
- 融(27773)
- 金融(27773)
- 大学(27115)
- 农业(26953)
- 学学(25478)
- 业经(23882)
- 技术(23161)
- 财经(22763)
- 教育(22660)
- 经济研究(20678)
- 经(19709)
- 问题(17768)
- 业(16171)
- 技术经济(14302)
- 现代(13828)
- 财会(13722)
- 贸(13583)
- 世界(13190)
- 商业(12834)
- 图书(12396)
- 会计(12194)
共检索到404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汤向俊 俞慧君
为什么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消费率始终处于低位?研究发现,城镇化、服务业发展滞后制约了消费需求的扩张,农业转移人口的半市民化抑制了消费需求;服务业发展滞后不利于劳动报酬提升,进而导致消费不足。本文利用1978-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表明,城镇化、服务业发展推动了消费需求扩张。因此,本文认为应继续深化改革,逐步消除城镇化的制度障碍和生产型服务业的进入壁垒,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变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城镇化 服务业 结构转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郭进 徐盈之
现有关于中国服务业滞后的研究多基于经济活动视角,未能充分重视社会结构方面的因素。文章从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两个方面分析了服务业滞后的现实依据,并基于城镇化扭曲视角,论证和分析了城镇化扭曲对服务业滞后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指出:扭曲的城镇化会通过增加低技能的劳动力供给、扩大土地财政规模和降低城镇创新活力来加剧生产性服务业的滞后状况,通过增加低技能的劳动力供给、扩大土地财政规模和抑制城镇消费潜力来加剧生活性服务业的滞后状况。同时,全球价值链地位可以调节城镇化扭曲对生产性服务业滞后和生活性服务业滞后的影响效应。据此,文章从矫正城镇化扭曲入手,对如何推动服务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对策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叶阿忠 陈生明 冯烽
针对已有文献研究城镇化时忽视的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效应以及经济增长对人口城镇化的非线性关系的问题,文章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利用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服务业的发展大力推动了我国区域人口城镇化发展,且它的影响强度明显高于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服务业集聚效应对该省的人口城镇化具有促进作用,第二产业集聚对该省的人口城镇化的作用不显著。(2)经济欠发达地区(云贵川等)的经济增长对人口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较小。而多数位于中部和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福建、广州等)的经济增长显著促进了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然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浙江)的经济增长对人口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富民
揭示农业供给侧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是制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基础。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城镇化发展对农业供给侧结构变动的影响,并基于分布滞后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将通过影响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和农业生产要素稀缺程度,对农业供给侧结构变动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如果滞后效应持续时间太长,将导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因此,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经营环境,减轻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滞后性,促进农产品供需双方互动协调,加强农业生产者之间分工协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汪海飞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能够满足“新市民”的生活服务需求,同时也能借助市场渠道从需求侧优化产业结构,但目前鲜有研究考察三者间内生关系。本文运用2012-2020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展开实证分析,并结合相关数据构建上述三个变量的实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期内,我国新型城镇化及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均显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显著强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推动过程中的中介效应为17.81%。我国三大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但中部经济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一定抑制作用,这与中部经济区的“低端锁定”现象有一定关联;从中介效应来看,东西部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中分别有24.13%和20.26%是通过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而中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未通过Sobel检验。
[期刊] 预测
[作者]
马国勇 蔡玲松 杜荣荣
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是促进减贫的重要动力源。本文将城镇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减贫视为一个复合减贫系统,深入分析了三者协同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协同度测度模型,并利用2009~2017年面板数据对复合减贫系统协同度进行测算。实证结果表明,复合减贫系统整体协同度较低但呈稳步缓慢上升态势;城镇化子系统与减贫子系统、生产性服务业子系统的协同度较高,但生产性服务业子系统与减贫子系统的协同度较低。据此,应该推进城镇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现城镇化与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促进减贫,一方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发展规划;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产性服务业 减贫 协同度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林宝
中国快速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存在老年人口城镇化滞后现象。文章利用联合国发布的1980~2015年各国或地区分城乡、年龄、性别数据分析发现,老年人口城镇化滞后于总人口城镇化是世界大部分国家或地区、不同收入阶段和不同城镇化阶段普遍存在的现象,且老年人口城镇化与总人口城镇化之间具有较明显的线性关系。中国老年人口城镇化滞后现象更为严重。大规模人口流动是中国老年人口城镇化滞后的主要原因,而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水平低导致土地依赖则是中国老年人口城镇化滞后更为严重的两个重要制度性原因。理解中国老年人口城镇化滞后问题应该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应对老年人口城镇化滞后问题,要从缓解滞后状况和应对滞后后果两个方面着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劲
我国城镇化不仅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 ,而且滞后于同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达到同等经济总量时的城镇化水平。本文在分析我国城镇化滞后的深层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要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必须进行包括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投融资体制在内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城镇化 发展滞后 对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爱民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城镇化有积极的影响,且存在着显著的门槛效应。运用Hansen的门限回归思想,设计门限回归模型,并将2005—2013年我国31省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作为门限变量值。测算结果表明:当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使其发展指标跨过某个门限值时,地区城镇化率增速水平显著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大为
根据2001、2005、2009、2013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服务业发展数据,基于改进的空间引力模型,构建服务业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服务业空间联系量、接受辐射水平、服务业发展潜力等指标,综合考察广东省市级服务业集聚水平、服务业质量、空间联系与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过程。通过比对发现,广东省市级服务业发展潜力、城市流强度与空间联系强弱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耦合关系,且空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对地区服务业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有显著推动作用,随着空间联系的逐步增强,广东省服务业空间结构的复杂程度也在逐步提高,由期初的"行政—特区"双核结构逐步演化为"多核"并最终过渡到复杂的网络结构。研究发现,服务业集聚水平、服务业空间联系与城镇化水平在区域分布上实现完美的空间拟合,都主要集中分布于珠三角城市区域。这表明服务业集聚水平与服务业空间联系程度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提高以及服务业空间联系的加深有助于加速推动区域间人口、信息、资本等资源要素的流通,主导并推动地区城镇化进程向前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为 伍世代
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小康社会的两个重要标志。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强化服务业战略地位,是中央政府经济施政方略中最优先的两个选项。新型城镇化与服务业相互作用,城镇化驱动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支撑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根植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福建服务业发展滞后,规模不大、比重不高、结构不优、层次不高,供给能力和水平还难以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求,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加快福建服务业发展应该多放少管,释放服务业创新发展活力;多予少取,增强服务业快速发展动力;多帮少诿,提高服务业健康发展实力;持续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新型服务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小康社会 服务业 福建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邵慧敏 秦德智 咸丰茂
知识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积极的影响。文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动因进行了分析,运用Hansen的门限回归思想,设计门限回归模型,并将我国31个省份的知识服务业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作为门限变量值。测算结果表明:当知识服务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使其发展指标跨过某个门限值时,地区城镇化率增速水平显著提高。并提出完善知识服务产业体系、提升创新驱动模式、优化知识服务业环境及建立和完善知识服务人才培养和流动政策等相应对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知识服务业 门槛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石英
我国的服务业有着明显的集聚发展倾向。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服务业能否对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意义,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在相关文献基础上,构建相关模型,验证了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作用机制,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征,分析了模型验证结果,进一步提出了服务业集聚发展推进当前城镇化的对策。
关键词:
服务业集聚 城镇化 固定效应模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海森 董明月
中国城镇化水平省际间差异,将直接导致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供给不均衡,很大程度影响和阻碍整体经济,特别是具有劳动力密集型特点的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生产角度,通过分析不同地域城镇化对劳动力要素布局作用的异质性,采用多水平C-D生产函数,分别测算出1998—2014年期间,城镇化水平条件下各地区服务业规模报酬的具体分类以及TFP平均增长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服务业 城镇化 多水平C-D生产函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